课程思政融入《跨文化交际》教学的路径初探

2020-11-02 02:43郑文君
丝路视野 2020年9期
关键词:有效路径跨文化交际课程思政

郑文君

摘 要:大学生在学习《跨文化交际》过程中与西方思想、政治、文化等的交流和碰撞较为广泛,是学生最易受外来思潮和文化影响的课程之一。因此,高校英语教师如何在跨文化交际课程教学中有效融入课程思政理念,是一个亟待探讨的问题。本文尝试从解析思政教育融入跨文化交际课程的必要性出发,旨在探索课程思政融入跨文化交际课程教学有效路径。

关键词:课程思政 跨文化交际 有效路径

课程思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制度的鲜明特色,是新时代高校课程育人的显著标志。如何改变长期以来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相互脱节的现状,将立德树人贯彻到高校课堂教学中,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发展、相互促进,构筑新型的教育课程体系,是新时代中国高校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将思政理念引入其课程体系是外语教学中值得探索的新命题。

一、思政教育融入跨文化交际课程的必要性

跨文化交际课程是外语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也是外语人才培养的重要指标之一。在一带一路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国际留学生来到我国各个高校进行学习交流,在高校办学国际化的进程中,中国学生与越来越多的国际留学生在思想、文化、价值观、意识形态等方面都发生着激烈的碰撞。开展课程思政势在必行,只有不断加强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课程改革为依托,推进专业课“课程思政”模式探究,才能实现外语课程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二、课程思政融入跨文化交际课程教学有效路径

(一)将思政元素融入《跨文化交际》课程内容

《跨文化交际》课程涉及大量中西文化知识和内涵的对比,因此,蕴含着丰富的思政元素。将思政的理念和要素融入《跨文化交际》教材中,一个总的原则就是在学习西方文化的同时,在源头上要突出中国元素,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华传统美德等内容作为推进课程思政的价值引领。例如,在讲到西方个人主义的时候,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把西方个人主义和中国的集体主义价值观进行对比,升华中华民族的家国情怀。讲到跨年龄交际差异的时候,可以带领学生回顾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重温圣人经典语录,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加深国学知识的积累,进一步掌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精神内涵。教师可以利用线上线下教学平台,多元多渠道的给学生拓展跨文化交际学习内容和案例素材。

(二)增强授课教师的思政教育能力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一名合格教师,除了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较高的文化水准外,更重要的是要拥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出来的思政教育能力,直接影响着学生对课程所蕴含的思政元素的接受和掌握程度,更有可能会对学生的思想意识和道德行为,以及学生未来的人生道路都产生较深远的影响。跨文化交际课程的教师既是课程思政理论的学习者,又是理论实施的践行者。因此,自身要不断加强政治理论学习,用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去影响学生,用内在修养去感染学生,增强学生对社会主义道路和制度的认同感,在信仰层面真正地做到为人师表。

(三)创新课堂教学模式

课程思政的实施不能过于生硬,更不能一味地灌输,需要巧妙地选择容易让学生接受的方式在不知不觉中达到目的。因此,《跨文化交际》课程教师的教学设计应该将专业知识人文素养目标等很好地和思政元素结合起来,将“课程思政”的理念体现在培养目标制定、教学大纲设计、教材资源选择、教学课堂监督、教学考核评价等各个环节。授课前,教师应该结合具体教学内容,设定恰当的教学目标,除了知识和能力目标之外,教师还应该设定易于实现的情感目标和人文素养培养目标。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在教学中难免产生中西方文化的融合与排斥,此时,跨文化交际课程更重要的教学目标应该是在介绍西方文化的同时,让母语文化发声,培养学生对本族文化的自信,并且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授课中,通过生动、丰富的课堂活动带入课程思政的内容,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启发学生思考和探究,在互动交流当中完成育人的目标。授课后,建立合理的考核机制。增加对课程思政融入课程教学的效果进行评价,评价机制可以多元化,比如对教学内容、授课形式、学习效果等。总之,授课教师应该不断更新自己的课程思政理念,用正确的理论引领,促进自己的教学模式改革。

三、结语

跨文化交际课程中丰富和深厚的“思政元素”,如同一道桥梁促使课程思政与外语教学进行有机融合。教师应该把课程思政作为立德树人的根本手段,把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贯穿课程教学全过程,并长期加以探索和實践,才能为国家培养出更多思想政治素质过硬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何红娟.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发展的内在逻辑及建构策略[J].思想政洽教育研,2017,33(5):60—64.

[2]谢琪岚.论大学英语课堂中的思政元素[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11):8.

猜你喜欢
有效路径跨文化交际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下的民办高职院校师生关系构建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下的民办高职院校师生关系构建
基于SWOT分析的大学生责任伦理教育实证研究
财经类高职院校“课证融合”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有效路径探析
创新意识下日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跨文化交际中的“入乡随俗”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现象及解决策略
浅析我国生态旅游管理的现状及其路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