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志平
国节庆回故乡。
早饭去饭店吃的早茶。家乡的早茶,不像广东人的,我们这里仅仅指的吃早餐,并没有茶水。
乡亲们都喜欢上饭店吃早茶。早先,街上有五家饭店,集体商业开的,以数字命名,街北头的叫一饭店,中心街的叫二饭店,街西头叫三饭店,街东头叫四饭店,那第五家在车站,没叫五饭店,叫的是车站饭店。
早茶的名堂很多,有面条、馄饨、饺子、馒头花卷包子、油条豆浆,烧饼斜角,还有烧卖火饺,众多的品种还有不同特色的小花样。
白蒲人注重吃,熟人见面开口就是“吃了吗?”“吃了,一碗盘水面”。口吻中带着得意,因为“盘水面”是本镇具有传统特色的早茶,白蒲人最好这一口,几天不吃就馋得慌。而外地人却嫌其生、糙,却不知这盘水面的生,恰是它的脆爽的由来。
盘水面,做法讲究。备一口大铁锅,水要多,等水泛起大水泡时,才将一小把水面撒进锅里,这水面要轧三道,这样才皮实、匀细,好似龙口粉丝。面得是碱面,呈澄黄色。随后,师傅用两根长长的竹棍,把在沸水中翻腾的面条,三拨两拨加以梳理。待面条在水面浮起,便稍加凉水。待水再度沸腾,才将面条用竹笊篱捞起,置于一冷水盆中,片刻将其捞起,再放在热水锅里烫一烫。一冷一热,汤里水里,上上下下,几进几出,面条才会劲道滑溜。然后捞出沥干水分,加葱油葱花拌匀了,一碗滑溜溜香喷喷脆生生的盘水面就可以吃了。
白蒲早茶,除了盘水面,还以饺子、包子为主,每家饭店均会有自家的特色面点。我常去大桥下、现改名为“蒲塘饭店”的一饭店。我对仅存的一饭店颇有感情,那里有我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因为我母亲曾在一饭店卖过早茶,儿时的我也曾客串过售货员的角色。
我在这里见到了章云大姐,她已是七十多岁的老人了,可她依然坚守在这里。大姐给我端上一碗香味扑鼻、热气腾腾的饺子。我真有口福,饺子馅是久违多年的荠菜馅。碧绿水灵的荠菜,剁碎后与虾米、油渣拌和,透亮的饺子皮里隐约呈现出翠色。青花瓷大碗,元宝样的饺子,乳白色的鸡汤,真是色香味俱全啊。
由此,我想起儿时的荠菜汤包,皮薄细软汁多,馅料用土鸡蛋、木耳、香菇、竹笋,配以新鲜的荠菜和肉皮熬制的膏汤,吃起来鲜嫩爽口,清香润滑。我感觉,上海城隍庙的小笼包虽然精致,却不如家乡的荠菜汤包好吃。
好想念荠菜汤包啊!我对章云大姐说。不料大姐立刻說,想吃明天来!大姐的回答,已经让我满口生津,盼望着第二天早点到来。
荠菜汤包不光味美,它还承载我的乡愁和对母亲深深地思念。我常常怀念儿时依偎在母亲的怀里、母亲喂我汤包的情景。荠菜汤包落笼时最好吃,可太烫,母亲往往会轻轻撕下一小块,用嘴吹吹,才喂进我的小嘴。
章云大姐的善解人意,不由让我两眼湿润。因为在故乡,在重阳节之际,我回到了我可爱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