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静 任兵
摘 要:大学阶段是一个人思想成熟的重要时期,正确的引导对大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丰富的思想教育资源,针对目前大学生思想方面存在的问题,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教育有利于完善大学生的人格,提升其道德品质,改变错误的观念和思维方式,以及提高人文素养等等;另外对于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增强大学生对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为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培养合格的接班人意义重大。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大学生 思想教育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到文化自信,他指出:“中国有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质是建立在5000多年文明传承基础上的文化自信”,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的讲话上,习近平总书记对文化自信又进行了特别的阐释,文化自信中的文化包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源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作为国家领导人,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讲话和行动中表现出对本国传统文化、传统思想价值体系的认同与尊崇。在十九大的报告中他再次强调增强文化自信,之后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提出:“到2025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体系基本形成”,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各类教育,并贯穿于国民教育全过程。《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中对高校教育提出“积极推进文化传播,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发展先进文化”,就大学生思想教育中要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提出了具体要求。
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人的根,中国人之所以为中国人而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文化基因,许多传统思想已深入国人的骨髓。如果没有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中华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几千年,作为华夏子孙,我们有充足的理由对我们的文化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从而努力去传承和发扬。大学生处于从学校步入社会的一个过渡阶段,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已基本形成,但还不成熟,而且当代大学生成长于物质生活比较丰富的网络时代,各种文化、思潮向他们涌来,并且良莠不齐,当代大学生在思想上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部分大学生在思想上出现了问题,因此对大学生的思想进行正确地引导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有很大的不同,非常注重对人格的完善和人的思想境界的提升,许多具有普世价值的观念和道德实践的方法,都具有很高的价值,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不可或缺的资源。
一、对于大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具有重要作用
当代大学生成长在一个开放的时代,物质的丰富、网络的普及,使得他们接受的信息量更大、更复杂,视野更开阔,思维更活跃,创新能力更强,但外在物质条件和环境的发展并没有使得他们的人格更完美、品德更高尚、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更正确,并没有使得他们更能合理地规划自己的人生,他们分辨是非的能力和正义感并没有比以前有更高的发展,甚至许多人已放弃了对人生意义的思考。所以,大学生的思想还存在许多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对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理解不深刻,人格不健全,漠视自己或他人生命。每年在大学校园里都会发生一些极端事件,自杀或他杀,大家比较熟悉的有马加爵杀人事件、复旦投毒案等等,其他选择跳楼结束生命的更是屡见不鲜,让家长和老师乃至整个社会都非常痛心。另外,有些学生由于早年受家庭等各方面的影响,如家庭离异或留守儿童,影响了他们成长,性格上出现一些问题,如极端内向和自卑,对自我缺乏认同,封闭自我;考虑问题比较偏激,与有限的人生经历产生的思想观念偏差较大,学生个人的发展受到很大限制。
第二,道德品质的水平较低。其中最主要的表现是诚信缺失,考试作弊、评奖评优伪造部分材料、简历作假、上课花钱找人代替等等。还有学生把利益看得很重,以是否有利可图作为做事情的标准,有时总想为自己争取利益,而不考虑别人利益。另外自我意识过强,缺乏集体荣誉感等等,甚至有些学生还有偷盗、赌博等违法行为。
第三,缺乏勤奋刻苦、积极进取的精神,没有人生定位,没有梦想,没有目标,缺乏高远的志向。有些学生对自己要求很低,学习不求深入,只求考试能及格,最后取得毕业证即可,从事其他活动也只是表面参与,平时较多的时间花在娱乐方面。自律意识不强,自我管理能力很差。有些学生沉迷网络游戏,荒废了学业;有些学生由于懒惰经常缺课,也让自己学业上欠账不少。
针对大学生存在的以上问题,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都能找到相应的思想资源。以传统文化中对我们影响最大的儒释道三家的思想来看,儒家文化讲究仁义道德,希望人能加强自身的修养,做到内圣外王。《论语》中有许多思想对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很有帮助,如处理自己与别人关系的“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强调要经常自我反省的“吾日三省吾身”等等。《大学》中认为“大学之道,在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当代大学生也应该遵循大学之道,首先重视自身修养,彰显自己光明的德性。《中庸》非常重视“诚”,“君子诚之为贵”。孟子的“性本善”和“浩然之气”等等。著名学者颜炳罡教授认为“儒家的规范是生命的底色”,“儒家的学问是人的学问,的人伦日用之道”,“儒家的教导,千言万语,总离不开教人如何做人”。所以,儒家的思想对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和高尚品德,激发人的进取精神都是非常有价值的。道家的思想,以老子的无为和庄子的逍遥而著称,人们经常误解为消极,实际上富含智慧。道家强调以整体的观点来看待万事万物,超越了人自身,使人对事物的思考更全面更深刻。其道法自然的智慧,可以启迪人们在人生的一些特殊时期能够调整心态,坦然面对,走出困境。老子的《道德经》在世界上也深受尊崇,其中的许多语句饱含智慧,如“福兮祸之所伏,祸兮福之所倚”“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等等。道家的思想对培养学生的思想深度,改变狭隘的思维方式从而获得智慧,具有很重要的作用。佛教由于現在存在的许多乱象让许多人认为是迷信,但佛法的根本是对究竟真理的探索和求证,对世界有其独特而深刻的看法,理论思维也很缜密。佛教的许多思想其实早已渗透到我们中国人的生活中了,如善有善报、前生今世等等。佛教作为一种信仰,奉行“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对于净化人的心灵意义非凡。对佛教思想的学习,可以让学生正确认识宗教,其中一些富含智慧的思想也能在各方面启迪学生。
传统文化作为我们自己老祖宗的智慧,只要适当引导,大学生接受起来不会太困难,一旦对思想有了深入的了解,相信会对他们在大学成长和未来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总之,对于完善大学生的人格,提升其道德品质,帮助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改变错误的观念和思维方式,提高人文素养等,具有非常重要、积极的作用。
二、文化需要传承,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教育,是文化传承的一种方式
从传统文化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新文化不是凭空产生的,是传承和创新的结果。在“展望二十一世纪”对话中,池田大作先生和汤因比先生认为,中国之所以能够接受共产主义的思想,很可能是因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是与中国革命、建设的实践结合起来的,是适合中国国情的,当然也不可能是和中国传统文化完全隔离的。我们要实现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当然也包括文化的复兴。因为“文明特别是思想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无论哪一个国家、哪一个民族,如果不珍惜自己的思想文化,丢掉了思想文化这个灵魂,这个国家、这个民族是立不起来的”;因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也可以为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发”,“我国今天的国家治理体系,是在我国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长期发展、渐进改进、内生性演化的结果”;更因为“只有坚持从历史走向未来,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我们才能做好今天的事业”,“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
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中国人对传统文化有许多偏见和误会,而当代年轻人对传统文化更是陌生和疏离,甚至有全盘西化的危险,许多年轻人热衷于过洋节,而对我们自己节日的丰富内涵知之甚少。大学生作为一个文化素质较高的知识群体,是祖国的栋梁之材和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他们的思想对社会有引领作用,他们理应承担起传统文化传承和发扬的使命。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教育,使大学生更加了解本民族的文化,增强文化和民族认同,从而增强文化自信,这对文化和文明的传承,以及我们在国际上的文化话语权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教育,有助于大学生对党和政府倡导的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
引导大学生傳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不是复古,不是倒退,而是将传统与时代相结合,与时俱进地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使大学生更深层次地了解国家的大政方针和战略部署,理解党和政府倡导的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建立起源于传统又与中国当代发展相适应的理想信念,构建起符合时代特色的中国人的信仰。2006年国家提出了“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继承了传统文化中“知耻”的优良传统,并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党的十八大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用24个字进行了精炼的概括,即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制,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分别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提出了政府倡导的价值准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源都能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找到。十九大,习近平总书记继续指出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且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结合起来,深入挖掘优秀传统文化中与时代相契合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会让大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涵,更容易使他们在情感上认同,从而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教育,对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于本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实现中华民族的文化复兴也意义非凡,同时对增强大学生对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为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培养合格的接班人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樊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法制与社会,2016(20):227—229.
[2]刘雪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6(33):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