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非遗文化诉求的高职语文教学资源应用策略

2020-11-02 02:33王骁孙撼雷
职业时空 2020年5期
关键词:高职语文

王骁 孙撼雷

摘要:传承非遗优秀传统文化,落实“文化传承与参与”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是高职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基于此,高职语文教学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充分挖掘、整合教材中的非遗文化资源,发动学生搜集、利用多媒体中的非遗文化资源,构建课外非遗文化主题学习群,鼓励组织学生参与体验生活中的非遗文化,从而激发学生学习非遗文化的兴趣,加深对非遗文化的理解,提升为城市建设服务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文化传承与参与;廊坊非遗文化;高职语文

教育部制定的《高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文化传承与参与”是高职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之一,要求学生“在学习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过程中,体会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体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理念、传统美德、人文精神,增强热爱中华文化的思想感情,继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抵制文化虚无主义错误观点,培育文化自信,不断完善道德品质和人格修养”。

基于新课标的新要求,高职语文教学必须承担起让学生理解优秀传统文化、提升文化底蕴、培育文化自信的重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国家和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其传承与发展有助于优秀传统文化的可持续性发展。笔者结合教学实际,将廊坊非遗文化融入高职实用语文课程,不断探讨高职语文教学在“文化传承与参与”方面达标的有效方法,教学中采取恰当的策略,从而激发学生学习非遗文化的兴趣,加深对非遗文化的理解,提升为城市建设服务的核心素养。

一、挖掘、整合教材中的非遗文化资源

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等职业学校语文教材,符合课程标准,采用范围广,深受好评。尤其是经过2019年8月重新修订之后的高职语文教材,所涉及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容丰富多彩,以各种形式展现在我们面前。从内容类别来看,涵盖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提及的口头传说和表述,包括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媒介的语言、表演艺术、社会风俗、礼仪、节庆等,还包括自然宇宙的知识、传统的手工艺技能等。教材在实践活动环节,特别强调学生要结合当地非遗传统文化参加社会实践。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要求,笔者制定了各学段参与传承非遗文化的活动计划见表1。

高职教材中如此丰富的“非遗传统文化”相关的教学资源,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中“文化传承与参与”这一核心素养。选取的表演艺术、社会风俗、礼仪、节庆、传统的手工艺技能等知识,让学生最大程度了解到非遗文化的深厚底蕴,体会到优秀的非遗文化饱含的爱国精神,领悟到优秀的非遗文化具有的创造精神和奋斗精神。综合实践活动是最大的亮点,立足学校所在地廊坊市非遗文化,循序渐进,从易到难,注重从理论到实践的过渡,学生乐在其中,不但了解非遗文化的价值内涵,动手体验非遗产品制作,而且有很多学生加入了廊坊市非遗传承大学生志愿团,业余时间共同探讨非遗传承发展途径,打造非遗文化品牌,为提升城市形象、创建文明城市助力。

二、搜集、利用多媒体中的非遗文化资源

(一)通过网络,广泛搜集廊坊市非遗资源,作为教材资源的有益补充

最近几年,廊坊市具有一大批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截止2019年底,廊坊市列入国家、省、市三级非遗保护名录的项目已达 436个(国家级22项、省级99项、市级315项),可见廊坊艺术文化底蕴深厚。央视综艺节目、河北衛视、廊坊综艺频道多次展示廊坊非遗项目。2020年以来新华网多次刊登了“守艺廊坊,云享非遗”的纪实报道,有大厂景泰蓝工艺品,有缑建辉的雕漆工艺,有霸州杨家将传说展示,有文安苏桥镇飞叉艺人表演,有五音大鼓传承人孙迪花的演唱等等一系列报道,通过技艺展示、集中演讲、互动教学等形式推动非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网上关于非遗传统文化的音频、视频也日益增多。教师在备课时,可以通过互联网,广泛搜集,占有丰富的非遗文化资料。

(二)发挥学生特长,参与到资源的搜集、整理中来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他们有权利根据自己的意愿和能力水平决定自己需要什么样的非遗文化。高职学生利用网络搜集信息的能力很强,他们有充足的课余时间可以利用,他们有兴趣有能力去搜集。所以,完全可以把部分的搜集和整理任务交给学生,教师只需要在搜集的内容、整理的标准上进行指导。学生因为对网络的兴趣而投入到搜集、整理学习资源中,因搜集整理而对非遗传统文化产生了解和参与的欲望,因搜集整理的资源被采用和展示而获得成就感。因此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因兴趣的激发而更自觉地参与到非遗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传承中,如此良性循环,一举两得,既落实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又搜集到了大量的教学资源,学生对非遗传统文化产生了浓厚兴趣。

三、构建课外非遗文化主题学习群

受限于课堂时长,大量的非遗优质资源无法得到充分的展示、解读和鉴赏,可以自然延伸到课外继续学习。而且“传承传统文化”的使命绝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它也必须要有课外的延伸。所以,组织学生展开课余非遗文化学习,是十分必要的。

(一)精细选择,形成“1+X”的阅读任务群

“1”指的是教材上的文本,“X”指的是与教材文本相关的阅读资源,可以是与作者、主题、文体、背景、写法等方面相关的资源。教师在备课时要占有大量的文字资源、多媒体资源并进行精加工,在精读完教材文本后推送给学生。比如,学习完教材中《景泰蓝的制作》一文,教师可以向学生推送的文字资源有河北省非遗项目大厂景泰蓝制作技艺说明,与《景泰蓝的制作》说明进行对比,也可以推送一些网络视频,比如新华网“河北廊坊永清核雕作品展”等。学生通过课堂上“1”的学习接触,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课外展开辐射式阅读,从而达到广泛阅读拓宽视野、精深阅读加强理解的目的。

(二)精准推送,循序渐进

与灌输知识、强行要求相比,快乐阅读、主动阅读应该是更容易实现教学目标。对于高职学生而言,精准推送,循序渐进,是有效推动学生进行课外学习的有效策略。

资源推送要有针对性,做到精准推送,循序渐进。因此,在资源推送之前,要先研究学生的兴趣、认知水平和学习意愿及动机等,然后根据学情点对点推送,争取为每位学生送上可口的非遗文化大餐。比如对文字阅读不感兴趣的学生,推送时以多媒体资源为主文字资源为辅,为他们推送民俗类非遗项目香河丁云梅剪纸作品、安次区“五谷粮食画”制作,让学生体悟到非遗文化的精妙;对文学感兴趣或者文学鉴赏水平较高的同学,可以主要推送非遗文学作品类资源,为他们推送《霸州杨家将故事》等书籍,让学生感受杨家将的爱国主义精神;对于学习动机不强的学生,可以先推送娱乐性或趣味性较强的非遗资源,为他们推送省级非遗项目后屯音乐会带来的传统音乐“廊坊童谣”、京东大鼓“永远跟党走向前”,让学生领略到纯正优美的地方曲调,以激发学习动机,然后再进一步推送其它资源。

(三)设立课外小组合作学习群

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其优越性已相当明显,它适用于各种课型、内容的学习活动中。建群的方式多样,可以是通过QQ或微信建立线上学习群,也可以是线下群。在群成员的安排上,一定要综合考虑学生的兴趣、能力水平和学习动机等要素,进行合理搭配。学习的形式也可以多样化,阅读文本,观看视频,聆听乐曲,举办活动,越丰富越好。

廊坊地处京津冀城市群核心地带,其历史文脉传承颇具特色,非物质文化遗产如璀璨明珠,霸州杨家将传说、大厂景泰蓝制作、三河古籍修复技艺等非遗项目异彩纷呈,选择推送适合学生的非遗内容,肯定会激发学生了解、探讨非遗的兴趣,加深学生对非遗文化内涵的理解。

四、体验非遗,领略非遗文化之博大精深

非遗文化的传承离不开实践,学生只有融入生活、触摸生活中的非遗文化,才能更多地领略非遗文化的博大精深,更深刻地理解非遗文化的精髓,更自觉地参与到非遗传承和建设中去。

传统节日时,学生可以通过观察生活、融入生活进一步了解节日的由来、风俗、仪式等。比如学习课文《端午的鸭蛋》后,引导学生将课内所学和生活联系起来,收看央视总台节目中心打造的六小时融媒体直播节目《端午看你的》。廊坊市四位非遺传承人受邀在节目中亮相,向全国观众展示了廊坊市胜芳镇的独特端午民俗,展示廊坊非遗魅力,赢得了现场嘉宾和广大网友的赞誉。可以利用社会实践到胜芳观看布艺传承人李凤霞展示的布老虎、“五毒衫”、装满艾叶的小葫芦、“褡裢儿”等制作,体验薛亮(粽子制作技艺传承人)指导下包粽子的乐趣;还可以拍摄一段记录廊坊非遗端午风俗的小视频,做成抖音,发在朋友圈,让亲朋好友感受廊坊非遗文化的深厚底蕴。学生也可以有意识地随从老师、亲人感受和参与非遗的文化活动,领略廊坊市特有的民俗、戏曲、饮食、建筑、工艺等非遗文化,领悟这些文化现象所彰显的廊坊人民务实、开放、进取的精神。

五、结语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或群体的文化及其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每个人或群体以至民族和国家的文化认同,民族精神的承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传承非遗优秀传统文化,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教师要善于挖掘、整合教材资源,广泛搜集多媒体资源,认真研究学生的特点,精准推送,组织和指导学生课外通过各种方式积极投入非遗文化的学习中,融入生活并接受非遗文化的熏陶,感受非遗文化的精髓,真正落实“文化传承与参与”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为打造非遗文化品牌、提升城市形象、创建文明城市助力。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教育部.高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2020年版)[Z].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20.

[2]  孙春艳.“以霸州为中心的杨家将传说研究”调查报告 [J].职业时空, 2014(01):120-124.

猜你喜欢
高职语文
职业能力视角下的高职语文教学改革
浅谈高职语文教学方法的改进
新课改背景下高职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方法
新媒体背景下高职语文教学改革思考之手机的运用
浅议高职语文创新化教学改革模式
信息化对于高职语文教学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高职语文教学中“大国工匠精神”渗透研究
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高职语文教学改革
职业能力视角下的高职语文教学策略探讨
高职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