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院体制下“发展型”资助育人体系的设计及实践

2020-11-02 02:26卞学愚王朱丹孙立锐
教育教学论坛 2020年43期
关键词:综合发展思想教育

卞学愚 王朱丹 孙立锐

[摘 要]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推进教育公平”和“健全学生资助制度”对高校资助体系的建设提出更高要求,积极推动了学生资助工作的科学发展,树立了实现教育公平的新风向标。发展型资助作为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新指向,打破了以往单纯以经济保障为重心的束缚,立足学生发展需要,在实现物质保证的基础上,推动学生全方位发展。工作思路转变为“扶困”与“扶智”和“扶志”相结合,在对困难生进行经济扶助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并进行思想教育及精神引导。这种资助内涵上的转变既符合马斯洛需求定律的层次递升,也符合以人为本、培养学生综合发展的新时代要求。

[关键词] 发展型资助;思想教育;综合发展;体系设计

[基金项目] 2018年校级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发展性资助育人体系构建研究”(RW190126)

[作者简介] 卞学愚(1993—),男,山东威海人,硕士研究生,助教,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海棠九号书院/微电子学院辅导员,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0)43-0213-03    [收稿日期] 2020-03-18

一、发展型资助育人研究现状及实际问题

教育公平的落脚点在于保证学生不因家庭经济困难的原因失学。目前各高校普遍推行的保障型资助模式,已基本满足了困难学生的基本经济需求。但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高速发展,满足物质需求已不再是难以逾越的鸿沟,如何用发展的眼光评估并满足困难生个人综合能力发展及精神需求问题成为新的挑战。

(一)发展型资助的研究现状

目前国内高校学生资助工作方面的研究成果较为局限。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向:一方面注重育人模式的研究,主要圍绕着育人主题,探索“保障型资助”向“发展性资助”的转变,坚持各资助机构及资助工作人员要明确其职,抓住关键点的方向转变;另一方面为偏向育人功能的研究,旨在对学生不能只进行经济帮扶,还需关注其思想动态和心理健康变化,更注重精神需求对困难学生的重要影响[1]。然而上述研究方向均停留在如何精准确定资助对象,强化育人功能、扩大社会资助等理论层面,缺乏项目支撑的实践落地环节,并未对理论研究结果形成有效论证和反馈[2]。

(二)高校资助工作目前的问题

当前各高校关于发展型资助的工作思路建设推进缓慢。虽普遍完成基于奖、贷、助、补、勤、减、偿的保障型体系建设,也丰富了爱心图书卡、暖心车票等灵活补助形式,基本为困难生解决了物质问题,实现“解困”目标;但学生们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与发展型资助项目的配套建设效果仍不匹配,矛盾凸显日益加剧[3]。

发展型资助体系的构建及资助项目的实践工作仍不完善。目前有高校推出诸如摄影技术的培养计划,以解决学生的能力发展需求,且受助生反馈良好[4];但资助部门受人员、时间、宣传等多维度问题的掣肘,在全校范围全力推广的速度仍稍显缓慢,基于“解困—育人—成才—回馈”四位一体的资助体系建设仍不健全。

二、书院体制下“发展型”资助育人体系建设

(一)构建理念

打通资助育人工作的最后一公里,将育人工作落实到实处。在充分了解困难生的家庭背景、个人性格、兴趣爱好、心理健康、活动参与度等综合信息后,描摹出困难生的基本情况画像,进一步分析困难生性格及能力上的长处和不足,针对性的设计量身定制的、差异化的、精准化的资助项目,将困难生纳入资助育人工作的主导地位,并将学生的反馈信息与学生画像、资助项目的设计进行迭代更新,助力学生“自我解困”,推动“扶智”、“扶志”相结合的发展型资助育人体系的构建。

(二)助力资助项目落实的优势条件

书院制是将通识教育与专才教育结合的教育管理制度,以立德树人为宗旨,加强通识教育课程的建设,培育校园文化“第二课堂”,鼓励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混合住宿、打破传统学科交流壁垒,将人文素养与自然科学融会贯通[5]。当前国内越来越多的高校在积极探索书院制教育改革。

在以“第二课堂”、“文化育人”的建设思路,以学生需求为中心、学校资源优势分配的供给侧改革背景下,书院体制内建设“发展型”资助育人体系的优势显著。

1.落实资助项目的物理空间充裕。与学院制不同,书院的住宿环境通常为“卧室+公共活动区”的集聚空间模式,楼宇内建立党建、心理健康等专项活动的基础上,可建设与书院文化内涵相匹配的其他活动室,学生可以“足不出户”在书院内享受到文化服务。

2.“校生”、“生生”间交流、合作更加紧密。书院体制下不同专业的学生集聚在一起,人文、自然科学的思想火花激情碰撞;“导师导学制”的推行,使得师生关于学业及学科发展的交流更加密切。“开放”的集聚形式为资助育人项目的落实提供了现实的交流平台,有利于形成团队型的互助模式。

3.资助项目的文化载体更加丰富。书院注重第二课堂氛围的塑造,学生参与多形式的教育活动更为通畅,利于提升“德智体美劳”综合素质;书院特有的“全员渗透”“思维活跃”“通识培养”等优势,为“全员育人”提供了现实通道。

4.运行资源完备。书院制体系建设下,本科生院、学院摆脱冗余因素的干扰,将教育、信息化、制度资源向书院倾斜,为书院以资助项目为抓手,将发展型育人的目标导向落地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三)资助项目的设计与实践探索

发展型资助育人体系的建立和运行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由教育者、教育对象、教育环节和教育介体四大要素组成,表现出整体性、层次性、相关性、开放性和动态性的特点。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海棠九号书院为例,该书院依据政策导向,依托物理空间、设施资源将勤工助学岗位与文化建设密切结合,根据困难学生学业、性格、特长素质等发展需求,建立以发展型活动为载体的勤工助学团队;在书院指导下,以“放、管、服”的形式发挥个人专长组织、专项文化活动,将个人发展与书院文化建设融于一体;并建立初步的反馈机制,阶段性的通过学生的总结报告及数据收集,对学生能力发展和书院资助工作进行反馈评估。

1.运用大数据思维,建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综合信息数据库。书院1500名新生入驻后,近300名同学经个人申请、各级评议审核的环节认定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以下简称困难生)。在此基础上,书院收集学生申请及获得学校保障型资助项目(绿色通道入学、冬寒补助、申请勤工助学岗位、困难补助、校内无息贷款、国家助学金、隐形资助等)的情况;并进一步将困难生期末成绩、心理问题、入党意向、素质拓展等综合信息纳入数据库,为后期分析提供数据支撑。目前数据库信息仍在不断丰富,对客观评价学生经济情况、思想动态及书院资助工作死角的优化已经取得一定辅助成效。例如:(1)经数据比对,经生源地贷款入学的同学中有59名未申请困难认定(指经过个人申请、各级民主评议等环节,将申请人认定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以便于对其开展相关资助工作)。通过辅导员的排查,主要由“个人收到通知但忽视”“个人未查收到通知”“面子问题”造成,侧面反映出工作方法不科学、思想政治教育不足等问题。(2)深入统计并分析保障型资助项目参与数据时,发现近33%的困难生从未申请过任何保障型资助项目;近40%的困难生只申请困难补助、冬寒补助等无需付出劳动或偿还的项目;仅28%的同学申请过勤工助学或贷款等有偿性保障项目。上述信息均可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是否“真的困难”,是否“偏向不劳而获”提供一定参考意见,为进一步提升资助对象的精准度及开展思想教育提供了数据分析基础。

2.以文化建设为载体,以学生个人特质及需求为出发点,设计勤工助学岗位。岗位以书院提供资源、把控方向为主,学生自主负责策划、宣传、运行文化活动的形式,充分挖掘学生特长,开展了诸多系列文化活动。园艺团队在书院内自行建立生态区,开展不同季节下的花卉养殖的理论、实践活动,积极传播恬淡的生活情趣;书院行政助管在处理日常行政工作的同时,积累办公技巧,将经验上升为理论,持续举办针对书院内班级、社团骨干力量的office技能实战培训;热爱读书的同学积极建设书院图书角,走访宿舍来收集同学们的意愿书籍信息以针对性的进行购买,提高图书的流转阅读率,定期举办主题丰富的读书分享会;书院咖啡厅在不同节日进行不同主题的电影放映,开展诗歌朗诵及接地气的冬至包饺子等活动。

3.资助工作反馈机制初步打通。反馈机制的建立覆盖资助工作开展形式的优化反馈和育人工作的成效反馈两个内涵。

资助工作管理中,学生作为资助工作的参与者,在参与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提出的意见对书院优化工作方法、提高工作质量积累了直接经验。如前所述,目前借助数据库的分析以及學生的摸查反馈,书院对资助工作的执行方式已进行一定优化,并对心理健康工作的排查和排解起到了延伸配合作用。育人成效上,通过数据库中困难生的各类信息,评价学生受到资助前后的变化以及未来发展趋势,为受助学生提供更加精准、直观的发展效果评价[5]。

(四)实践工作启示

在国家人才培养、资助育人政策的指引下,高校书院制教育改革的蓬勃背景下,海棠九号书院对书院体制下发展型资助育人工作进行积极的实践探索,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资助对象不精准,资助体系不健全、资助项目缺乏智力性、发展性,理论研究无法落地等切实问题,但在实践中仍有众多问题亟待研究和探索。

1.资助项目设计体系的完善。目前基于勤工助学设计的发展型资助项目发展快速,呈多点开花的趋势,但因规划不全、指引度不高,易造成项目设计体系混乱。且不同年级学生的发展需求不同,需根据其经济、学业、社会实践、企业实习等需求构建更科学的体系,为学生成长全力助航。

2.勤工助学的覆盖面提升。单书院的资源往往无法满足困难生百分之百参与到个性化的资助项目中来,但随着书院文化内涵的沉淀,氛围建设力度的提升,可设计的项目类型还有很大的运行空间;与此同时,也应注重书院内外交流,博采众长,让书院内的学生走出去,书院外的同学走进来,进一步提升资源利用率。

3.育人成效的定量评估。目前数据库多包涵成绩、素拓活动参与量、心理情况、保障型资助的获得情况等几个方面,可满足基本的成长态势分析,但对学生的综合发展有定量的评估仍然很难。随着高校“大数据”平台的建立和完善,可供收集的客观数据也越来越多,比如学生的作息时间、阅读时间、阅读书目等都将对学生画像提供更直接的量性分析。

三、结语

当前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技术渗透,高校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大部分已经具备整合图书馆、后勤等多部门数据的能力,部分高校已经上线针对学生发展的素拓平台,建立涵盖家庭背景、生活情感、思想进步、素质拓展、学业发展、心理健康、性格特质等多个维度的动态数据库已不再遥不可及。

参考文献

[1]桂富强.我国高校贫困生发展性资助理念及管理体系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9.

[2]刘仕晨.浅析新形势下高校辅导员资助育人工作能力提升的途径[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2018(9):147-148.

[3]石中英.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J].中国高校社会科学,2018(6):9-15.

[4]徐丽红.社会权利视域下的中国现行高校帮困资助政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4.

[5]栗明.高校发展型资助视角下精准资助育人体系研究[J].知识经济,2018.467(13):8-9.

猜你喜欢
综合发展思想教育
论新时期如何做好中学生物教学工作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小学语文教学中怎样渗透思想教育
小议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
经济快速发展地区的城镇化发展综合机制研究
重视高中化学情感教学 引导学生综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