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少波 王秀
摘 要:月经不调病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初学者对其辨证论治较难掌握,而且还易混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根据月经与气血、脏腑的关系,提出了治疗月经不调病,从气血、从脏腑辨证论治;按《中医内科学》血症之辨证论治思路辨治出血类月经不调病;按《中医内科学》胸痹之辨证论治思路辨治闭阻类月经不调病,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月经不调病 辨证论治 規律 知识点 教学探讨
中图分类号:R271.1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20)09-00-02
月经不调病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月经不调病,是指月经病、月经不正常的病。包括月经的周期病,周期不正常;月经的量病,量不正常;月经的经期病,经期不正常;月经的经间期病,不正常;月经病的三大疑难病症,崩漏、痛经、闭经;月经前后诸症;及绝经前后诸症等病症。狭义的月经不调病,一般是指周期病、经量病、经期病、经间期病,加上崩漏、痛经、闭经等病。
笔者在此的教学探讨,是指狭义的月经不调病。
一、从气血辨证论治月经不调病
月经的主要成分是血;月经是血,是血水,血浓于水;月经病就是血病,血病调血,也要调气,为何要气血双调?因血之与气密不可分,《难经·二十二难》说:“气主煦之,血主濡之”。在月经的产生机理上,血是月经物质基础,气是血行的动力。在病理上,则是气病则血病,血病则气也病。
从气辨证论治月经不调病,一般可分气虚证、气滞证、气陷证等三大证型。气虚证,可因肺气虚、脾气虚、肾气虚等,导致冲任不固,发生月经先期、月经过多等病症,治以补气固冲任,方以四君子汤、补肺汤、肾气丸等加减;气滞证,多因情志不畅,肝气郁滞,血脉瘀阻,冲任失调,发生月经后期、月经先后不定期、痛经、闭经等病症,治以疏肝理气解郁,调冲任,方以四逆散、柴胡疏肝散、逍遥散、柴胡加龙牡汤等加减;气陷证,多因脾虚,中气下陷,致冲任失于固摄,发生崩漏等病症,治以补中益气,摄血固冲,方以固本止崩汤、补中益气汤、大补元煎、举元煎等加减。
从血辨证论治月经不调病,一般可分为血虚证、血瘀证、血热证、血寒证四大证型。血虚证,多因久病血亏、血耗,或久病脾虚,气血生化不足,致血虚、血海不足,发生月经后期、月经过少、闭经等病症,治以补气生血,固冲,方以四物汤加参芪、八珍汤、十全大补汤、归脾汤等加减。血瘀证,多因外伤、久病、气滞、寒凝、热结、痰阻、正虚等因素,致瘀血阻于冲任,而发生月经经期不定、痛经、闭经、崩漏等病症,治以活化瘀,调冲任,方以桃红四物汤合失笑散、血府逐瘀汤、膈下逐瘀汤、逐瘀止血汤、桂枝茯苓丸等加减,并根据病因之不同适当佐以扶正、理气、温通、清热,化痰等药物;血热证,可因素体阳盛、阴虚火旺、情志内伤化热化火、六淫邪毒化热化火、饮食内伤化热化火等,导致热扰冲任,热迫血妄行,发生月经先期、月经过多、崩漏等病症,治以清热凉血止血,方以清经汤、保阴煎、两地汤、加减一阴煎、二至丸等加减;血寒证,多因阳虚,虚寒内生;外感寒邪,致血为寒凝,冲任受阻,发生月经后期、痛经、闭经等病症,治以温阳散寒,活血调冲任,方以温经汤(金匮要略、妇人大全良方)、艾附暖宫丸、少腹逐瘀汤、阳和汤、当归四逆汤加吴茱萸生姜汤等加减。
二、从脏腑辨证论治月经不调病
《景岳全书·妇人规》中说:“经血为水谷之精气,和调于五脏,洒陈于六腑,乃能入于脉也。凡其源源而来,生化于脾,总统于心,藏受于肝,宣布于肺,施泄于肾,以灌溉一身;妇人则上为乳汁,下归血海,而为经脉”。从中可以看出,月经病,是血病,也是脏腑病。
1.从肾辨证论治月经不调病
《素问·上古天真论》说:“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中医学认为肾为天癸之源,天癸与月经相始终;肾为冲任之本、气血之根,气之根,肾中之真阳也,血之根,肾中之真阴也;血之源头在于肾;肾为五脏阴阳之本。肾在月经产生的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主导作用,故而《傅青主女科》有“经水出诸肾”“经本于肾”之说。病理上,中医学认为肾无实证,因此,从肾辨证论治月经不调病,多为肾虚证,而肾虚证,又有肾气虚证、肾阴虚证、肾阳虚证等之分。肾气虚证,多为先天肾气不足,或多产、房劳所致,从而发生月经先期、月经后期、月经先后不定期等病症,治以补益肾气,方以肾气丸、固阴煎、归肾丸、大补元煎加减;肾阴虚证,多在肾气虚基础上,偏于阴精不足,以致阴虚内热,热伏冲任,迫血妄行,发生月经先期、月经后期、崩漏、经闭等病症,治以滋阴清热,方以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左归丸等加减;肾阳虚证,多在肾气虚基础上,偏于肾阳不足,阳虚则寒,不能温养胞脉,发生月经先期、月经后期、月经先后不定期、崩漏等病症,治以温肾阳散寒,方以肾气丸、右归丸、等加减。
2.从肝辨证论治月经不调病。
“妇人以血为基本”,月经以血为用。肝肾乙癸同源、精血同源。肝藏血、主疏泄;肾藏精、主封藏,一藏一泄共同、协同作于胞宫,产生月经。在生理上肝为体阴用阳之脏;在病理上,肝病以肝气郁滞证、气滞血瘀证、肝郁化热化火证和肝阴血不足证多见。肝气郁结证,多为情志不畅,气机郁滞,发生月经先后不定期、痛经,经闭等病症,治以疏肝理气解郁,方以柴胡疏肝散、逍遥散、柴胡加龙牡汤加减;肝郁气滞,郁久化热化火证,发生月经先期、崩漏等病症,治以清肝泻火,方以丹栀逍遥散、柴胡清肝汤、清肝引经汤加减;肝阴血不足证,多为阴血虚,发生月经后期、闭经等病症,治以补肝血、滋肝阴,方以四物汤合一贯煎加减;气滞,血瘀证,发生月经经期不定、痛经、闭经、崩漏等病症,治以活血化瘀,方以血府逐瘀汤、膈下逐瘀汤、逐瘀止血汤、桂枝茯苓丸等加减。
3.从脾辨证论治月经不调病
在生理上,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脉通过冲任二脉与胞宫密切相连,在月经的产生上占有重要地位;在病理上,脾病多见脾气虚弱证、气血两虚证、痰湿阻滞证等三大证。脾气虚弱证,多为思虑过度、劳倦过度,及饮食不节,大病、久病之后,发生月经先期、崩漏、经闭等病症,治以补气健脾,方以四君子汤、补中益气汤等加减;脾之气血虚证,发生月经先期、崩漏、月经后期、闭经等病症,治以气血双补,方以八珍汤、归脾汤、大全大补汤、人参营养汤等加减;痰湿阻滞证,多发生月经后期、闭经等病症,治以化痰祛湿,活血通络,方以芎归二陈汤、丹溪治湿痰方、苍术导痰汤等加减。
三、按《中医内科学》血症之辨证论治思路辨治出血类月经不调病
临床上我们又把月经先期、月经过多、经期延长、经间期出血、崩漏等5个病,称之为出血类月经不调病。这五个病共同的特点是不正常的阴道出血(子宫出血)。
陈建章等,在《中医内科学》之血证篇中,提出了治疗血证的三大原则:治火、治气、治血。治疗血证的这三大原则,是源于《景岳全书·血证》:“凡治血证,须知其要,而血动之由,惟火惟气耳。故察火者但察其有火无火,察气者但察其气虚气实。知此四者而得其所以,则治血之法无余义矣。”其治火,是因病机为热迫血妄行,临床上又有清热泻火、滋阴降火之分。其治气,是根据《医贯·血症论》:“血随乎气,治血必先理气。”之理论提出的,临床上又有清气降气、补气益气之分;其治血,是根据《血证论·吐血》:“存得一分血,便保得一分命。”之理论提出的,临床上又有凉血止血、收敛止血或化瘀止血之分。
盛红等,在《中医妇科学》之崩漏篇中,提出了治疗崩漏的原则是“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在具体应用时,结合塞流、澄源、复旧三法。
由上可知,《中医内科学》与《中医妇科学》关于血症之辨证论治在表述上有所不同的,这是因为内科和妇科是二个学科。但这样就给教学中带来很大不便,治疗血症按内科学论治,还是按妇科学论治?我们认为实际上都可以的,因为内科是基础,妇科的辨证论治也离不开内科知识的,为此,我们进行了大胆的创新,把内科学和妇科学有关血症理论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在临床应用中有规律可循。所以关于血症的概念,我们认为,非生理性的出血性的病,都称之为血症,包括五官七窍出血;内脏出血;皮肤出血;阴道出血的妇科出血等等,并都可按血证,进行辨证论治。
我们把陈建章等,在《中医内科学》之血证篇中,鼻衄、齿衄、咳血、咯血、便血、尿血、肌衄等这七个血证病的辨证分型,归纳总结为气不摄血证、热迫血妄行证、寒伤血络证及瘀阻血络证等四大证型,也用于对出血类月经不调病的辨证论治。虽然病不同,出血部位不同,但因其病机基本相同,故而根据中医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的理论,提出二者合并辨证论治。其中有二点要说明,第一点,关于寒证导致出血,陈建章等在《中医内科学》血症的七个病中,只有脾胃虚寒证便血一个病症;黄煌,孙耀志等,在《经方论剑录》中有二个案例关于寒证出血病,一个是顽固性唾血案;一个是子宫癌痛,经水淋漓不断案。一般认为,热胀冷缩,热迫血行,寒主收引,寒凝,寒邪也可以致出血?我们是这样考虑的,临床上都知道烫伤、冻伤这两个病,烫伤、冻伤都可以致皮肤伤害出水、出血吧?这样想学生易理解。若用中医理论讲,阳虚阴寒内盛格阳于外,虚阳扰动脉络出血,则难以理解,所以遇到不易理解的问题,可以换个角度来思考。第二点,关于脾虚不能摄血、统血的用方问题,《中医内科学》选用归脾汤,而《中医妇科学》选用补中益气汤,如何理解?在教材中没有说明,我们是这样理解,并给学生讲解的。实际上很好理解的,还是用中医治病的原则来理解,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临床上内科病相对妇科病来说,病程长,病情缓,病久气虚为主,出血过多,血也不足,所以用归脾汤,补气摄血,气血双补;而妇科病相对内科病来说,病程短,病情急,气虚为主,可能有出血过多,血也不足,但治疗时,先急则治标,补气摄血,先止血,血止后,血虚明显时,再补血,气血双补。因此,脾虚不能摄血、统血,用归脾汤,还是用补中益气汤,要根据病情而定,不是内科用归脾汤,妇科用补中益气汤。
四、按《中医内科学》胸痹之辨证论治思路辨治闭阻类月经不调病
临床上我们又把月经后期、月经过少、痛经、闭经等4个病,称之为出血类月经不调病。
胸痹与闭阻类月经不调病,不同科,不同病,为何闭阻类月经不调病的辨证论治,也可参考胸痹病呢,因其病机相同。胸痹的基本病机是心脉痹阻,而心脉痹阻,又有虚实之,实者多为邪滞不通,虚者多为正虚失荣。而闭阻类月经不调病这四个病,是血来得晚,或来得少,或不来,或来时不畅痛,其病機也分为邪滞与正虚两个方面。在给学生讲解时,我们也是换个角度,使学生更易理解,如月经血来得晚,来得少,或不来,除了从虚实理解外,也可从生活河中的流水来理解,河中无水可流,可因为上游无水,或上游有水,但被东西堵了,所以无水可下了,因此,关于闭阻类月经不调病常见辨证分型,我们参考《中医内科学》胸痹病辨证分型,一般分为实证,邪气盛,胞脉被堵,有血不能下,邪气,有气滞证、寒凝证、血瘀证、痰湿证等之分,正虚,生成不足,无血可下,正虚,有脾胃虚弱,气血不足证、肝肾亏虚不足证等之分。选方用药同前。
总之,对月经不调病的辨证论治,就是要遵循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标;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症治之等中医治则,进行选方用药,才能达到药到病除之效。
参考文献
[1]盛红.中医妇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
[2]陈建章.中医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
[3]李小荣,薛蓓云,梅莉芳.黄煌经方医案[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3.
[4]陈景华.中医妇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5.
[5]彭进,宫少波.中医内科学[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17.
[6]黄煌,孙耀志.经方论剑录[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3.
[7]宫少波,王秀,郝菊玲等.关于出血类月经不调病辨证论治知识点的教学探讨[J].中文信息,2019,258(6),186,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