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科视阈下两校区创新创业培养模式初探

2020-11-02 02:26秦明旺
教育教学论坛 2020年43期
关键词:新工科创新创业人才培养

[摘 要] 随着创新创业教育的不断深入,国家对工科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通过学科交叉和专业融合来为社会发展持续性地培养高素质人才。文章在阐述社会发展对新工科人才培养所提出要求的基础上,结合当前新工科人才培养现状,就如何优化新工科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策略分析。

[关键词] 新工科;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协同模式

[基金项目] 西南石油大学2019年度创新创业研究基金校社专项(双创)010;南充市2018年市校合作科研专项(18SXHZ0029)

[作者简介] 秦明旺(1979—),男,西南石油大学工程学院副院长,讲师。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0)43-0029-02    [收稿日期] 2020-03-12

新工科是立足于国家发展现状和国际形势要求对人才培养提出的一种要求,具体是指具有新兴产业创新创业能力的新兴工科专业人才。新工科人才的培养要求在以往工科性质的基础上进行人才培养的创新,目的是为社会发展培养更多高素质创新型应用人才。新工科教育背景下的人才培养要求学生在具备扎实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还需要学会应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在学习成长的过程中树立国际化视野。

一、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的社会背景

在知识经济时代人才的作用日益凸显出来,在新的历史时期,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制定需要充分满足未来产业的发展要求,特别是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多个领域的发展实现了智能化,由此就需要高校为社会各个行业发展输入大批懂得应用智能技术的工科人才,从而促使各个行业的发展更加适应社会经济需要。

二、新工科人才培养面临的问题

(一)学科壁垒比较严格

新工科具备跨学科发展的特点,新工科人才培养具备实践性、综合性、多样性的特点,但是从当前新学科人才培养和教学实施情况来看整个学科之间的教育教学壁垒森严,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新工学科人才知识体系的打造。

(二)新工科师资队伍来源单一

当前新工科教师队伍主要来自于各个高校,教师虽然具备较强的学科理论知识,但是在具体工作的时候往往缺乏产业实践经验,也没有定期参与岗位职业培训,最终导致自身拥有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不足以支撑新工科人才培养发展需要。

(三)校企合作协同办学机制缺失

新工科人才培养背景下工程技术能力的培养往往具备跨越学科的特点,但是从当前发展实际情况来看高校主体的教育教学模式很难有效培养起学生的工程实践操作能力,且多个学校在开展合作办学的过程中缺乏创新意识,也没有对工学科人才的培养打造完善的合作平台。

(四)实践教学操作流于形式

从当前新工科人才培养发展实际情况来看校企合作停留在表面,学校为学生所组织的工程实习多数停留在到校外企业参观,而没有为学生提供足够多的能够实践操作的岗位,且也没有为学生提供足够数量的实践操作指导教师。

三、新工科背景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发展优化对策

(一)完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案

完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案是在新工科背景下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核心,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时候要综合考虑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比如可以通过开设创新创业专题讲座、聘请企业家到学校分享创新创业经验来对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进行引导。在创新创业发展的初期阶段则是要开始注重强化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具体可以落实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将创新创业课程和学生的专业课程融合在一起。比如可以将科学方法论、心理学、创业管理、商务沟通、商业计划书的编订等课程和专业课程培养融合在一起。其次,革新现有的专业课和实践课程,使得创新创业课程教学符合学生创新创业的发展目标。比如对于文科专业的学生要着重开展创业意识教育,对理科类的学生要着重开展创业知识教育。

(二)打造具备弹性,理论联系实践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

新工科背景下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现不能够应用现阶段的教学体制来对学生的学习时间、学习形式评价,而是需要在多方查找资料的基础上来完善和革新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应用弹性学分机制来激励学生的学习,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喜好和学习特长选择创新创业项目。

(三)实现多学科交叉教育

新工科教育教学具备跨学科交叉融合的特点,从发展实际情况来看当前的科技产品涉及到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电子、物理、制造、机械等多门学科技术,有的还会涉及到生命科学、机械、医学、材料等学科知识,科技的发展开始朝着多学科融合的方向发展。

(四)打造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新工科背景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目的是为社会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級发展培养出实用型、创新型、创业型高素质人才,并使得最终培养出的人才能够更好地融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

(五)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评价体系

在新工科视阈下两校区创新创业人才协同培养工作中通过打造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会帮助学生进一步挖掘和发现自身的工作潜能,引导学生正向评估自己的工作能力,找到学习和自信。

四、新工科视阈下两校区创新创业人才协同培养的基本保障工作

(一)资金保障

在工学科发展背景下国家逐渐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创新创业教育的资助政策,常见的资助政策如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在政策的指导下为了能够更好地促进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开展还需要为这项工作的开展准备充足的设备、材料、资金支持,即由政府机构、社会团体、学校三方共同为新工科人才培养提供必要资金支持。

(二)基地保障

新工科视阈下两校区创新创业人才协同培养需要得到相应实践操作基地的支持,基地实验室主要包含机器人实验室、工程训练中心实践基地、机器人实验室创新团队、机器人创新创业实验室,在这些设施设备的支持下为新工科视阈下两校区创新创业人才协同培养提供坚实的后盾支持。不仅如此还可以通过邀请专业人士开展专题报告、讲座或者组织学生参观创新园区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思维。

(三)师资队伍保障

新工科背景下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工作是一项长期性、复杂性、交叉性、多元性的工作,在具体开展的时候需要得到专业创新创业教师的支持,因此,高校要根据自身发展实际情况为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持续性地引进理论型和实践型教师,着重在学校内部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经济全球化发展和产业组织网络化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新产业、新技术等渗透到人们的实际生活中,新工科就是在这样背景下出现的一种融合学科形式。新工科人才培养对社会经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为此结合社会发展对创新创业人才提出的要求,高校对工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优化,并根据高校当前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面临的问题,从完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案、打造具备弹性,理论联系实践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校企协同合作教学、多学科交叉教学等方面思考如何优化新工科视阈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旨在能够为社会发展培养出更多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江旭梅,唐子蛟.新工科视阈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黑河学刊,2018(6):35-36.

[2]郭媛,魏连锁.新工科视域下的计算机类多方协同育人培养模式的思考[J].教育现代化,2018(49):7-10.

[3]陈清耀.新工科视域下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研究[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8(21):95-96.

[4]赵新华,叶秀芬,栾宽,等.开放式创新创业协同育人机制培养“新工科”高水平人才[J].黑龙江科学,2018(19):58-59+62.

[5]刘振海,刘允,黄刚,等.新工科视域下电气类专业人才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8(10):187-190.

猜你喜欢
新工科创新创业人才培养
面向新工科的Python程序设计交叉融合案例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