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文化旅游发展路径选择

2020-11-02 02:29丁圣梅
中文信息 2020年9期
关键词:文化旅游路径选择

丁圣梅

摘 要:新疆作为我国少数民族聚居的主要地区之一,在长期的经济社会发展中,为了提升经济社会整体发展水平,一直致力于探索一种高效益的、可持续发展的路径。而在长期探索中,新疆各个地区发展中,尤其是库车在立足历史和现实情况上,多方面综合,探索了一条和谐发展的文化旅游发展路径。在长期实施之后,文化旅游发展取得了非常突出的成效。本文笔者针对库车文化旅游发展进行分析,对实现高效益和可持续发展路径选择提供一定的借鉴建议。

关键词:文化旅游 路径选择 效益获得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20)09-00-02

库车市作为南疆交通要塞的南大门,市委、市政府利用四通八达的交通、自然资源的便利,探讨了一条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即文化旅游融合发展道路。库车文化旅游发展中,无论是自然风光景区、红色教育基地、还是龟兹文化、馕文化等打造能够获得一定经济效益,为当地人民群众过上小康生活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在能够实现经济发展过程中,还能够为保护当地文化,保护生态资源,实现效益的综合获得等方面发挥作用。

据2020年相关统计调查发现,库车市现有4A级旅游景区3处,世界文化遗产2处,先后荣获“中国魅力名县”“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疆十佳名胜风景旅游区”等称号。境内石窟、烽火台等文物遗迹多达195处,洞窟500余个,壁画面积2万余平方米,苏巴什佛寺遗址、克孜尔尕哈烽燧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林基路烈士纪念馆、团结大桥、林基路小学、栏杆村、甬库团结村等象征红色文化和民族团结的地标建筑,镶嵌在全县各处。龟兹故城、龟兹博物馆、库车老城墙、库车王府等景区(点)充分释放文化旅游魅力,被命名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国历史文化街区”。库车市有着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民族风情浓郁,旅游资源丰富,现今已经成为新疆地区四大旅游县之一,实际取得了非常突出的发展成效。

一、新疆库车市文化旅游发展存在问题分析

1.旅游资源规模化、产业化发展水平低下

库车市在文化旅游发展中,由于实际起步发展未能形成科学化的规划,再加上当地自然地理环境方面的限制,导致文化旅游资源存在零散分布的现象,规模化、集群化水平低。这样在实现产业化发展中则存在较大的阻碍。对于现代化旅游业发展来讲,规模化和产业化发展是关键,也是经济效益、文化效益和环境效益等综合获得重要平台。而当前库车市文化旅游资源规模化、产业化发展水平低下严重限制了向现代化旅游业发展的步伐。一方面,规模化和集群化发展水平低下。在旅游、文物、林业、农业等管理部门未有效衔接,旅游资源保护开发没有有机结合,尤其是文化品牌打造和历史文化资源的挖掘不足。加之,与周边县市联动不足、信息互通、游客互送等方面做得还不够到位,资源优势互补不足,龟兹文化、自然风光相应旅游规划上结合不够,龟兹文化深度挖掘不够,旺季游客主要为G217国道自驾游,游客分流效果不佳。另一方面,景区开发初期缓慢,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滞后,旅游产品体系单一,延伸项目少,主要以观光产品为主,还处于“门票经济”时代,高质量的休闲度假旅游产品不足,整体接待能力、旅游产品结構与发达地区的旅游产业规模相比,还有着较大的差距,歌舞演艺、旅游购物、文创产品等业态缺失,产业优势还未充分挖掘凸显,难以适应旅游者多层次的需求。

2.缺乏品牌打造意识,旅游形象未能深入人心

首先,旅游业发展中未能深入人心,限制了品牌塑造。 由于库车市旅游正处于发展阶段,受地理、季节等条件限制,旅游开发招商引资成效欠佳,旅游产销链条短小,大多旅游还停留在“一日游”“两日游”线路上,旅游经营模式较发达地区落后,游客滞留时间段、带动消费额度有限,旅游旺季“一房难求,接待饱和”,旅游淡季景区则出现门可罗雀、产业歇停等现象,“古韵龟兹·丝路库车”旅游形象在游客体验中还没有留下印象。其次,缺乏有效的品牌塑造经验和科学的品牌规划。比如,库车市在文化旅游发展中,积极发展馕文化,塑造馕文化品牌,大力宣扬馕文化。并且在2014年投入3500万元建设“库车大馕城”,将其打造成打馕技艺传承培训基地、脱贫攻坚就业创业基地。从2014年开始,到2020年,库车馕文化的投入资金在不断增大。库车市为了配合库车大馕城进行宣传,吸引人们进入大馕城旅游,并且邀请专业人员通过舞蹈方式进行编排。虽然此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切实吸引了游客,但是却未能促使馕文化宣传深入人心,品牌塑造意识低下。究其原因则是库车市在品牌塑造中未能就市场和旅游文化之间的关系进行有效权衡,过度的市场化并损害馕文化的历史和民族文化风情,而如果过度保守,必将失去市场化发展的机会,导致库车市馕文化品牌塑造受到较大限制。为了改进这一方面,需要从顶层设计和实际管理等方面实现有效权衡,全面推进管理。

3.文化发展与旅游融合欠缺,长效发展受到限制

在一带一路大背景下,库车市探索发展一系列政策执行中,库车市在整体发展上抓住了非常好的机遇。但是在探索出将文化传承发展与旅游有效融合在一起的道路中,并不十分顺利。具体体现在文化发展和旅游融合存在欠缺,长效发展受到了限制。库车市文化旅游发展融合中,首先,一体化的发展模式没有有效形成。在推进“旅游+”产业布局中,由于缺乏发展经验,顶层设计和中层执行以及基层管理等方面未能有效协调,实际文化和旅游融合存在很大困难。深入分析发现,文化和旅游优势资源整合不到位、产业布局不合理。库车市无论是历史文化资源、民族风情旅游资源还是自然环境旅游资源都是非常丰富的,但未能形成发展特色。其次,基础设施建设存在欠缺。文化发展和旅游实现融合发展中,需要配套完备的基础设施。就当前而言,库车市文化旅游发展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较为落后,在关于基础设施投资方面是非常欠缺的。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作为现代化旅游业发展的关键,直接关系到旅游业发展整体接待力。文化旅游深入融合发展中,部门之间缺乏有效联动。这样就导致面对文化旅游创新发展中,未能实现“劲往一处使”,优势资源整合效率低下,未能就文化旅游实现长效发展发挥有效促进作用。

二、新疆库车市文化旅游发展优化路径分析

1.聚焦各方力量,统筹布局,科学引导推进

首先,加强部门联动,全力推进。一方面,高位推动旅游工作。市委市政府将全域旅游创建工作列为统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城乡建设的中心任务,成立领导小组,定期研究解决创建工作中的重大事项问题,定期邀请业内专家开展全域旅游专题讲座,全面提升各单位、各部门对全域旅游工作的认识。另一方面,成立专门的文化旅游发机构和企业,发挥有效载体作用。通过机构改革,旅游局和文广局合并成立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合并文化稽查大队和旅游执法监督所,加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队牌子,深化“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成立丝路文化旅游集团有限公司,大龙池景区管委会等国有市场运作团队,实现旅游景区管理体制专业化、公司化、市场化,提升旅游产业市场化水平。

其次,科学分析,统筹布局。在市场化力量和政府力量等各方面有效聚集的基础上,能够针对产业发展规划实现科学化的布局。一方面,完善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各方力量整合下,编制《库车市全域旅游总体规划》,紧抓国家实施全域旅游的战略机遇,着力推进文旅产业提档升级。另一方面,構筑全域旅游产业格局。全力打造G217国道旅游风景道、龟兹文创小镇等重点项目,大力发展伊西哈拉镇、乌恰镇、齐满镇、阿格乡等乡(镇)为代表的乡村旅游,通过龙头引领、中心辐射、环线联动、镇村推进,全面优化库车全域旅游发展格局。

2.树立品牌意识,创新构造,发挥品牌辐射效应

首先,借助多样化活动,整合旅游营销资源,打响知名度。在品牌塑造中,实现营销手段转型升级,通过举办各种活动提升知名度同时,为品牌塑造奠定基础。参加西安丝绸之路国际旅游博览会、第六届中国西部旅游产业博览会等国内大型旅游会展,到直航城市成都、西安,主要客源地北京、重庆以及援疆省市宁波等地开展旅游专场推介会,持续推进“宁波人游库车”活动,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旅游宣传推广方式,拓宽了旅游市场,扩大品牌影响,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截至目前,累积接待游客人数和收入均同比增长40%以上。其次,加强媒体宣传。加大对旅游宣传营销的投入力度,不断强化在主流媒体、报纸和网站的营销力度,通过举办首届冰雪风情节、元宵社火节、首届杏花节、5·19国际旅游节、穿越“独库公路”自驾游、小白杏文化旅游节等大型文化旅游节庆活动影响力空前,各大主流媒体竞相报道,对品牌塑造起着非常积极作用。

3.加强基础设施打造,提升旅游接待力,全面发展

首先,增大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比重。重点建设旅游道路、机场、景区停车场、游客服务中心、旅游大数据中心、旅游安全中心、应急救援以及环境保护等基础设施,进一步提升旅游基础设施标准和能力,提高旅游服务效率。其次,加快旅游交通建设。加快推进高等级公路通达重点景区的建设步伐,打通连接景区的快速通道,对景区道路进行升级改造,全面提高旅游景区的可进入性和通达性。加快建设城市公交服务网络,逐步将城市公交延伸到周边主要景区和乡村旅游点。再次,全面提升旅游综合接待能力。加大酒店、景区、农家乐的增星创建工作,鼓励和支持民宿、乡村客栈、自驾游宿营地建设力度。另外,规范和完善旅游标识标牌。在高速、国道以及城区主要道路增设旅游交通标识牌、在主节点和重要景区外围制作旅游全景图;完善景区、农家乐、民宿、乡村旅游点内部停车场、交叉路口的导览标识、规范酒店内部的公共信息符号,树立旅游景区(点)及沿线高标准、高质量的服务形象。最后,加快旅游厕所建设。在A级以上景区、旅游沿线、重点旅游村镇、乡村旅游点以及高速公路综合服务区建设旅游厕所,2020年实现旅游厕所全覆盖,彻底解决游客上厕难的问题。

4.打造全新的文化旅游板块,提升吸引力,高效发展

库车市文化旅游发展中,提升文化旅游吸引力,实现长效发展是非常重要的。一是打造龟兹文化旅游板块。以历史遗址遗产为基础,深入挖掘龟兹文化中佛教文化、龟兹乐舞、军事都护府、丝路商贸等要素,采用遗址+遗产互动开发模式,力争打造为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国内外知名的龟兹文化旅游目的地。二是打造老城历史文化街区旅游板块。依托“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国家历史文化街区”金字招牌,以库车王府、库车大寺、清代子城墙为核心,围绕“修旧如旧、保护开发、景城一体”思路建设老城旅游项目,加大历史文化街区内涵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配套服务功能。加强古民居保护开发,结合旧区改造,建设历史文化、特色购物、餐饮娱乐、社区旅游、民俗体验、库车河滨水休闲等不同类型景点,结合棚户区改造发展特色民宿,打造“库车民居”品牌。三是打造自然风光旅游板块。以217独库公路黄金旅游线和沙漠公路为依托,以国家地质公园为卖点,以天山神秘大峡谷为核心,拓展延伸大小龙池、红山石林、盐水沟、雅丹地貌等景点,加速潜力资源开发,丰富产品供给和提质增效。以“南疆之门”为品牌,将独库公路库车段沿线景区整合申报创建国家5A级景区。开发塔里木乡塔河胡杨生态景观带,联合沙雅、新和,开辟沙漠之路户外探险之旅。四是打造西域民俗风情板块。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和乡村旅游,依托库车民俗风情和田园风光,延伸旅游产业链,发展农村旅游合作社,开发写生摄影、徒步慢游、康体养生、特色餐饮、民俗体验、农事体验、歌舞展演等旅游产品,打造乡村特色旅游文化景区。五是打造红色旅游板块。依托库车红色历史遗迹,突出以“团结大桥、林基路烈士纪念馆、女子学校、林基路小学、林基路大坝、阿格乡栏杆村”等为主的“红色旅游”景点景区,积极申报林基路烈士纪念馆为自治区级、国家级红色旅游景区。六是打造工业旅游板块。借助库车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协调指导库车石化、国电、棉纺、果品加工等具备条件的工业企业合理布局,划定安全区,设置参观通道,完善安全设施,开发工业、科普旅游。

各种文化旅游板块打造不但能够从视觉和感受上增强文化旅游的丰富性,而且文化旅游板块之间的切换,能够营造一种“奇特的旅游氛围”,提升吸引力实现长效发展。

结语

综上所述,文化旅游资源发展道路作为当前综合效益高的一条发展道路,在实际进行过程中,针对当前文化旅游资源发展存在问题,能够从加强统筹推进、加强基础设施打造、积极打造品牌以及打造全新的文化旅游板块等方面改进。在各个方面协调实现基础上,提升新疆文化旅游资源整体发展水平,为地区发展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文化效益获得等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石林.新疆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方法探究[J].中国市场,2014(37):142-143.

[2]王友文,张燕.新疆伊犁天马文化产业与哈萨克草原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研究[J].当代旅游:学术版,2014(11):109-113.

猜你喜欢
文化旅游路径选择
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战略
军休服务管理社会化:现实需求与路径选择
体验视角下文化旅游产品深度开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