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全校性任选课教学管理的几点思考

2020-11-02 02:26聂晓霞肖建平
教育教学论坛 2020年43期
关键词:课程设置

聂晓霞 肖建平

[摘 要] 全校性任选课作为高校通识教育模块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高校课程体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丰富学生学习领域、开拓学生眼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起到重要作用。目前在全校性任选课教学过程中,存在着课程设置不尽合理、教师授课方式单一、课程考核方式待完善等等问题。为进一步提高课程教学质量,需加强全校性任选课程的建设与管理,科学合理构建课程体系,丰富课程类型,提高教师教学质量,改革考核方式,加强教学监控,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任选课对成长成才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 全校性任选课;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及考核方式

[作者简介] 聂晓霞(1977—),女,江西新干人,硕士,中南大学讲师,主要从事教育管理研究;肖建平(1975—),男,湖南宁乡人,博士,中南大学教授(通信作者),主要从事地球物理勘探理论与方法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0)43-0017-02    [收稿日期] 2020-03-18

全校性任选课是指高校面向全校各专业、各年级学生开设的以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教育为核心的综合素质类通识教育课程。开设全校性任选课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了解专业以外的知识,帮助学生拓展视野,完善知识结构,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健全人格,为社会培养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

一、全校性选修课程设置情况及存在问题

学校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价值塑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智慧启迪”的人才培养理念,重视学生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的培养,引导学生广泛涉猎不同的学科领域,《2018版的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原则意见》明确要求每个学生至少选修6个学分的文化素质类的通识教育课程,其中4个学分要求学生必须修读其他学科门类的课程。

2018版的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通识教育课程模块设置包含思想政治类、军体类、外语类、信息技术类、创新创业基础类、文化素质类等六大类课程。文化素质课程由经济管理类、人文社科类、艺术体育类、自然科学类、创新创业素质拓展类等全校性任选课程组成。截至2019年12月,学校共设有全校性任选课238门,其中经济管理类34门,人文社科类85门,艺术体育类35门,自然科学类79门,创新创业素质拓展类5门,建设有较为完整的全校性选修课课程体系。

为深入了解学生对学校全校性任选课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及考核方式等情況的意见和建议,更好地提升全校性任选课课程质量,课题组通过问卷星的形式,从理工、经管文法、医学等三个学科大类随机抽取不同年级的2100名学生进行调研。在收集、汇总、整理调查问卷的基础上,对具体数据进行了深入分析和论证,调研结果显示,课程设置的合理与否、课程内容的选取与更新、教师的教学方法及考核评价方式是学生反映比较突出的问题。

1.课程设置不尽科学合理

课程设置包括合理的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两个方面。合理的全校性任选课课程设置即是任选课类别设置比例科学,合理的课程内容能反映时代发展的要求与前沿,可满足学生的需求及兴趣。在问卷调查中发现,学生对全校性选修课的总体印象只有29.14%的学生认为课程设置合理,能明显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全校性选修课现状存在哪些不足之处的多选项中,48.38%的学生认为课程种类需进一步丰富,51.19%的学生认为课程内容无法引起学生学习兴趣,31.62%的学生认为部分课程太专业,学习难度太大。在调研学生希望对任选课增加的课程类别中显示,有65.57%的同学希望增设人文社科类课程。可见,课程类别的开设比例及课程内容的选取与学生需求程度还是有一定差距。

2.教师教学方法及考核评价方式有待调整

在对于全校性选修课任课教师的教学质量评价中,74%的学生对全校性选修课教师教学质量很满意或满意,只有2.48%的学生对全校性选修课教师教学质量不满意,可见学校绝大部分任选课的教学质量还是得到了学生的认可。但在对教师授课方式及效果评价上,53.11%的学生认为课程效果良好,但教学手段相对老套,希望增加新的授课方式。汇总学生给教师提的最多的建议是,期待教师的授课方式更为灵活和上课形式更为多样,加强与学生的互动,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教学。

从某种程度反映出,现阶段的选修课授课方式和教学形式过于单一与模式化。在全校性选修课的考核方式的调查中显示,80%为提交论文、开卷考试等形式,55.62%的学生希望将平时作业、课堂测试等过程考核成绩与期末考试成绩按一定比例结合作为最终成绩,学生期望严格考核的同时变革考核方式,加强过程管理。

3.学生学习认真程度有待加强

在对学生上课认真态度和教师教学质量的调查中发现,本科生对目前全校性选修课的认真程度为一般。大部分学生做到不逃课,出勤率较高,但上课认真程度远不及其它必修课,占比有73.48%。全校性选修课现状存在哪些不足之处的问卷中显示58.14%的学生认为重视程度及其自律性需提高。而对学校全校性选修课的总体印象的问卷中显示16.1%的学生认为全校性选修课只是为了混学分。可见学生对待任选课课程的态度上还是需要加强的。

二、加强全校性选修课教学管理的几点建议

1.梳理优化课程体系,建设一流全校性任选课程

学校要有专门的通识教育组织机构,做好顶层设计,调动全校资源,协调相关学院及部门参与通识教育,设计确定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及建设规划。在现有的全校性任选课程的基础上,重新规划设计课程模块分类,严把课程质量关,厘清不符合通识教育要求的全校性任选课程,取消连续两学期不开课或选课人数少的课程,遴选后的课程才可以面向全校开设,淘汰“水课”。

根据学生的需求及兴趣,新增一批人文素养及艺术类课程,还可以结合学校传统学科优势及特色,建设一批具有“中南特色”的通识课程。同时,可引进校外优质通识课资源,建设一批具有高阶性、创新性和有挑战度的一流全校性任选课程,推进大学生的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加强师资建设,改革教学方法和考核

依托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开展全校性任选课师资培训工作,通过外出进修,校内研讨、观摩等活动,增强教师对通识课理念的认识和特点的把握,更重要的是选择学识丰富、教学能力强的教师担任任选课教师,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教师应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积极推动课堂教学改革,深化课堂教学模式创新,遵循“两性一度”标准,厉行课程思政,更新教学理念,变革教学方法,加强教学及课程考核的过程管理,积极开展小班化教学、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采取交互式、案例式、项目式、虚拟仿真等开放式研究性教学方法,推进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深度融合。

3.提高学生认识,严格过程管理

“要加大对通识教育的宣传力度,使每一位高校管理者、教师和学生都能够理解通识教育理念,认同通识教育目标,并致力于通识教育实践,最终在高校中形成通识教育氛围”[1]。要让学生应充分认识全校性任选课的重要性,认识到选修课的开课背景和意义,端正对全校性选修课的态度,重视与认真对待选修课,不能为了混学分而修读,更重要的是要积极参与课堂。此外,需建立相关的考核制度,严格过程管理,不能让考核和考勤制度流于表面,课程考核须有一定比例的过程考核。

参考文献

[1]尹梦梦.我国高校通识教育师资管理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7.

[2]赵文凤,钱小娇.高校本科通识课程体系建设与管理模式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20):224.

猜你喜欢
课程设置
国内外高职院校课程设置比较研究
论《商英国标》下地方二本院校的差异性商务英语教学
MOOC在研究生教育中的应用探究
高职物流专业课程设置与物流岗位职业证书的有效对接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