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老年护理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2020-11-02 02:26潘聪聪谢培豪杨艳艳
教育教学论坛 2020年41期
关键词:探索与研究老年护理人才培养

潘聪聪 谢培豪 杨艳艳

[摘 要] 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的加剧,老年护理人才培养越来越受到重视。根据当前我国养老护理人才的教育现状,提出培养应用型专业老年护理人才的目标,从注重课程优化、建立研学基地、分阶段实践操作、创建“双导师”制度等方面,探索老年护理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 老年护理;人才培养;探索与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0)41-0115-02    [收稿日期] 2020-03-30

人口老龄化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情,大力发展健康产业,促进积极老龄化已经上升为国家意志。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1]。积极老龄化的发展离不开养老服务人才,《“十三五”健康老龄化规划重点任务分工》提出,要切实加强老年健康服务人员队伍建设,将老年医学、康复、护理人才作为急需紧缺人才,纳入卫生计生人员培训规划,支持高等院校和职业院校开设相关专业或课程,加快培养老年医学、康复、护理、营养、心理和社会工作等方面的专业人才[2]。由此看来,加强我国老年护理人才培养,提升人才素质,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目前我国老年护理人才发展现状

随着人口老龄化不断加速,我国老年护理行业在面临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人才培养刻不容缓。从总量上看,我国目前有1.8亿老年人患有慢性病,其中失能、半失能老年人超过4000万人。按照失能老人与护理员3∶1的国际标准配置推算,我国至少需要1300万名养老护理员,但目前全国所有养老机构人员不足50万人,持有职业资格证书的仅2万人,我国养老护理人才的供给与需求处于严重失衡的状态[3]。从机构上看,人员配置结构失调。据有关调查显示,目前从业的人员学历、能力、经验等总体状况不理想,多数机构未能按照国家相关规定配置专业人员,能力与实际服务需求不匹配。

二、老年护理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一)优化课程体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在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一流本科、一流专业建设的大背景下,对于老年护理人才培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学校必须从源头上进行改革,提高标准。对课程体系进行优化升级,将专业课程与人文教育紧密联系起来,逐步增加通识教育的内容,重视实践教学。

1.职业素质课程建设。人才培养要注重学生的价值观引导和人文精神熏陶,将家国情怀与专业素养相结合,培养具有全面职业素质的人才。老年护理专业主要的服务对象是老年人,需要学生具有“爱老、敬老”的意识,同时由于工作内容具有专业性、繁杂性,又需要学生具有自信、冷静、温和的精神气质。因此,职业素质课程设置需要包括文学、社会学、心理学及系统科学等多学科的知识。

2.职业核心课程建设。以需求为导向,确定老年护理人才职业核心课程,完善教学体系。职业核心课程应当包括老年人照护技术、老年人健康管理、老年人康复保健、老年临床护理标准和规范、老年临终关怀技术等课程[4]。

3.职业发展课程建设。现代化的社会需要高水平的人才,职业发展课程设计以学生“个性”为中心,充分引导和发展学生自身的优势和特色。为了培养兼备养老服务和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在课程设置上应当将注重学生创新能力、沟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作为重点,构建开放教学课程体系。可开设哲学、管理学课程,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建立研学基地

随着老龄社会的发展,对于老年专业人才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综合应用能力成为现代老年服务人才的标准,为了向社会输送更好的人才,加强实践教学成为重要环节。实践基地是学生开展专业实践的场所,是实现老年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依托,老年护理专业必须依托相关的老年服务机构,建立长期稳定的实践基地。学生通过在老年服务机构的实习或实训,才能够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同时,作为工作的主体,也能够增加教育的实效性,促进学生转变工作态度,从被动到主动,增强职业道德教育意识。在实践过程中逐渐了解老年护理事业的具体内容,养老服务机构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岗位人才,从而在今后的学习中对学习目标具有更加明确的认识。

(三)分阶段实施,循序渐进式培养

当前,很多学校针对老年护理专业一般采用“2+1”或“3+1”教学模式,即在校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和实践技巧两年,一年或两年在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合作养老机构等进行顶岗实习。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顶岗期间脱离了系统的教学以及专业技能训练,变为以辅助工作为主,加之机构管理相对松散,导致学生缺乏职业熏陶,很难与工作岗位进行有效对接。通过进行大量的调查与实践发现,采取理论学习—基地实训—顶岗实习的阶段式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护理能力的提升。要积极构建学校—基地—机构三位一体的培养模式,实现产、教、学、研紧密结合,建立相辅相成、相互渗透、相互助推的办学体制,以就业为导向,创新老年护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使办学更符合老龄化社会的发展。

(四)推进“双导师”制度,创新评价体系

“双导师制”是在“导师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强调多元化的教学方式,重视理论与实践课程的完美结合。由在校专职教师与医疗服务养老机构护理专家共同组成,明确教学职责,分工合作对学生的理论知识以及实践操作进行指导培训[2]。所有导师必须统一参与学校的培训活动、教学教研,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同时,还要科学合理地对老年护理人才的综合水平进行评价,考评应当设置标准化的典型化案例,从入院到出院整个过程进行全面考核,涉及护理诊断、基础操作、护理技巧、团队协作以及健康宣教等多个板块,帮助评判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帮助学生进行查漏补缺,促进教师教学内容的改革以及教学质量的提升。

三、結语

总而言之,老年护理必须结合老年健康产业的发展实际。虽然当前我国老年护理事业还处于起步发展阶段,但是只要我们建立科学的培养模式,加强对老年护理人才的培养力度,提出具有可行性的对策和方案,就可以推动我国老年护理教育的发展,从而培养出更多符合岗位需求高水平人才。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8.

[2]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印发“十三五”健康老龄化规划重点任务分工的通知[Z].2017-11-2.

[3]扩大养老护理人才规模需多方努[DB/OL].http://www.sohu.com/a/311983380_611014.

[4]齐秀桂.养老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卫生职业教育,2016(16):72-73.

猜你喜欢
探索与研究老年护理人才培养
马铃薯全程生产机械化技术机具配套方案的探索与研究
我国老年护工队伍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建议
高校护生开展老年护理服务创新模式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