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苏平 黄立春 何佳颖
[摘要]对苍南县畜禽养殖业分析表明,近年来区域内畜禽养殖业集约化程度进一步加强、污染防治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受污染防治不规范、环境监管方式落后等制约和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畜禽养殖业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为推动区域内畜禽养殖业生态化发展,需要进一步加快畜禽养殖业转型升级、深化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转变畜禽养殖污染监管方式,实现畜禽养殖业生态化发展。
[关键词]畜禽养殖;污染;生态化发展
[中图分类号]X713 [文献标识码]A
畜禽养殖业作为农村经济基础,其发展关系国计民生,影响着食品有效供给、农民持续增收、公共卫生安全和民生福社改善,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特殊而重要的地位。近年来,受区域内畜禽养殖业发展方式粗放、污染防治不到位等的影响,畜禽养殖业在水、气、固废等多方面污染周边生态环境,影响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成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中主要污染源之一。特别是随着“五水共治”工作的推进,对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畜禽养殖业的环境监管往往用关停等一刀切的方式来处理,严重影响了区域内畜禽养殖业的健康发展,也影响了区域生猪的正常供应,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
1 苍南县畜禽养殖业发展现状
2019年末苍南县存栏生猪5.60万头(含能繁母猪0.64万头)、牛0.36万头(含奶牛0.01万头)、羊1.37万只、家禽68.56万羽(含鸡45.12万羽、鸭23.44万羽)。对集约化养殖情况分析表明,全县共有集约化畜禽养殖场61家,其中生猪养殖场占88.52%。畜禽养殖种类中猪的集约化养殖水平较高,羊、鸭、鸡等集约化养殖水平较低。受“五水共治”畜禽污染整治和畜禽养殖业非洲猪瘟疫情的影响,全县畜禽养殖业生产总量整体呈现下行态势,生猪、水禽削减明显,其他品种总体保持稳定。近五年来,全县生猪存栏减少5.17万头,比2015年减少48%,全县年存栏生猪50头以上养殖场从116家减少到95家;家禽共削减存栏46.24万羽,比2015年减少40%,主要为鸭、鹅等水禽养殖场。
2 苍南县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现状
近年来,随着污染整治工作的不断深化,苍南县畜禽排泄物资源化利用水平不断提升,畜禽污染物排放量大幅削减,但受畜牧业污染防治水平参差不齐,粪污处置不规范等影响,畜禽养殖污染问题仍然十分突出。对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处置利用情况调查表明,区域内现有畜禽养殖废弃物主要通过综合利用或治理后进行生态消纳处置,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效果总体较好,但部分养殖场排泄物仍对周边环境造成较为明显的影响。受粪尿干湿分离不彻底、污水产生量大、粪污处置不规范、生态消纳处置不当等影响,现有部分生猪养殖场和水禽养殖场排泄物治理效果较差,对养殖场周边水体、土壤、大气造成污染。
3 苍南县畜禽养殖污染原因分析
针对区域内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存在的问题,主要受畜禽养殖业产业化程度不高、排泄物处置不规范、管理机制较为落后等造成的。
3.1 产业化程度不足
受资金、人才、管理等多方面限制,区域内畜禽养殖以自发养殖为主,养殖单体规模小,规模化和集约化水平总体较低,养殖场选址、布局不合理,缺少现代养殖技术,养殖方式较为落后。现有从业人员普遍存在文化层次和技术水平较低,养殖场管理水平较为落后,治污意识、守法意识淡薄,治污主体责任意识不强,治污主动性不够,污染防治水平总体较低。
3.2 排泄物处置不规范
受养殖场污染防治配套设施缺乏、资金投入不足、运营不规范等影响,养殖场排泄物处置设施治理成效普遍不高,排泄物污染问题突出。特别是部分生猪养殖场虽然配备粪便、污水处理设施,采用干清粪工艺进行处理,但受干湿分离不彻底、粪污处置不规范、栏舍冲洗水量大的影响,污水和污染物的产生量已超出污水处理设施和消纳场地的设计处置能力,导致污染物超标排放,致使周边农田肥力过剩,农作物不同程度减产。现有畜禽养殖场普遍采用生态消纳处置,受生态消纳规范化要求较高,区域内存在配套消纳设施不全、土地消纳面积不足等现象,没有达到生态消纳的要求,造成附近河流水质恶化,环境影响突出。
3.3 管理机制较为落后
近年来结合畜禽养殖污染整治,加大了对畜禽养殖场(户)的监管,但受区域内畜禽养殖业规模化、产业化程度仍然较低的影响,仍存在产业缺少规划布局、监管力量不足、服务意识不强等问题。受地方对畜禽养殖业的产业规划不足,导致畜禽养殖产业发展自发、分散,畜牧业和种植业的匹配度不高,农牧结合不到位,局部地区难以就地生态消纳,大量废弃物难以有效综合利用,畜禽养殖废弃物从潜在的资源变成现实的污染。受部门职责不清、监管力量薄弱等影响,畜禽养殖管理水平低下、手段单一,难以有效的服务并促进畜禽养殖业的生态化发展。
4 苍南县畜禽养殖业生态化发展对策
畜禽养殖业的污染防治既要坚持源头治理,通过推进畜禽养殖业的生态化发展来解决根本问题。
4.1 加快畜禽养殖业转型升级
加大推进区域内畜禽养殖方式的转变,大力推广畜禽养殖场清洁生产技术。通过采用科学合理的饲料配方、先进的清粪工艺和饲养管理技术,改造提升现有粪污处理和沼液利用设施,实现畜禽养殖业无废物排放。推进产业整体提升,培育和壮大生态牧场、家庭农场,大力发展集约化养殖场,提高畜禽养殖业规模化、产业化发展水平。积极培育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和新型畜牧产业合作组织,规划建设种养结合的现代化养殖区(场)和生态循环畜禽养殖示范区。结合苍南县畜禽养殖业发展的自然条件,优化畜禽品种结构,在优先保障猪肉自给率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羊、鸡非涉水型等畜禽品种。
4.2 深化畜禽污染治理
以现有畜禽养殖场为基础.加大畜禽养殖污染治理设施建设和运行,规范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实现畜禽养殖污染得到有效防治。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实行“区域控制、总量控制、防治结合、综合利用”的原则,控制畜禽养殖污染,促进畜禽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按照整治提升和规范化建设的要求,对现有畜禽养殖场制定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的“一户一策”。進一步提高养殖户环保责任意识,强化畜禽养殖场、养殖户的畜禽养殖污染防治义务,落实其作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的主体责任。按照畜禽养殖污染物达标排放的要求,推进畜禽养殖场的治理设施的提升与改造。大力推行异位发酵床等零排放技术,强化技术对畜禽养殖业生态化发展的支撑。环保部门和农业部门建立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日常监管机制,定期开展区域内畜禽养殖污染物治理设施的监管,确保污染防治配套设施正常运行,污染物达标排放。
4.3 转变畜禽养殖业监管方式
以苍南县畜禽养殖禁养区划定方案为基础,促进区域内畜禽养殖布局的优化,减少对敏感区域的影响。对拟实施关停的畜禽养殖场做好政策宣传,鼓励并引导畜禽养殖户进行转产转业,对实施搬迁的畜禽养殖场做好新场地的选址。生态环境部门和农业部门结合区域内耕地(林地)的消纳能力、区域环境容量、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水平,科学确定区域内畜禽养殖的品种、规模、总量等,强化畜禽养殖总量和畜禽养殖污染物排放总量监控,并根据污染防治水平和区域水环境质量及时调整管理对策。实施畜禽养殖业生态化或工业化治理,各类规模化养殖场(小区)及其它养殖户应优先选择以资源化综合利用为主的生态处理,当消纳用地不足等条件限制时再选择工业化治理。采用生态化治理的畜禽养殖场(小区),必须满足综合利用去向可靠,须经无害化处理,有稳定且匹配的农田、园地、林地等消纳地,消纳设施配套并正常运行等要求,或通过消纳对接协议、处理利用合同等方式委托综合利用处置。采用工业化治理的畜禽养殖场(小区),必须配套有效的预处理或深度处理设施,设置标准的废水排放口、检查井,执行相应的排放标准或纳管排放标准。
[参考文献]
[1]李远,单正军,徐德徽.我国畜禽养殖业的环境影响与管理政策初探[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2,10(1):136-138.
[2]李建华,李全胜,徐建明.畜禽养殖业清洁生产的必要性及实施对策研究——以浙江省为例[J].环境污染与防治,2004,26(1):39-41.
[3]刘金吉,朱孔颖.畜禽养殖业对农村环境的污染及控制对策[J].环境研究与监测.2008,21(2):44-45.
[4]陈晓玲.苍南县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污染调查及治理对策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12.
[收稿日期]2020-04-13
[作者简介]郑苏平(1981-),女,浙江苍南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环境规划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