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信息时代的今天,“作业帮”“猿辅导”等线上教育平台以崭新的面貌全面介入各个学段的学习,老师也应该与时俱进,作为单元整体阅读的补充和拓展,充分利用腾讯课堂、“钉钉”等平台实施教学,可以组织大声朗读、专题朗读、延伸朗读、班级“脱口秀”等活动,培养学生课外深度阅读能力。在琅琅的读书声里,不仅可以提高读书专注力、理解力、领悟能力,更可以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 深度阅读;课外朗读;专题朗读;延伸朗读
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中积累与建构起来的,初中生要做到“积极语言实践和积累”,要靠老师积极引导提升阅读注意力、专注度。信息时代人们热衷于“刷屏”,海量的短视频浏览蔚然成风,网页的浏览使阅读成为无目的、无中心、无深思熟虑的“三无”状态。这种碎片化阅读让我们注意力分散,形成思维惰性,久而久之就失去深度阅读的能力。
深度阅读才是培养阅读能力的好途径。什么是深度阅读?深度阅读就是和作者心灵感应的过程。比如在读文学书籍的时候,通过研究作品时代背景,语言风格,再结合自己的思考去理解感悟的过程。信息时代学生离不开网络平台,更离不开阅读对个人修养的提高。老师需要因势利导,将网络和阅读结合起来,叫文字入心入脑和作者同喜同忧同思考,进而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理解能力,完成语文核心素养的四个内容,提高人文修养。
一、 线上教育的发展及趋势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与普及,线上教育渗透率逐步上升。家长对线上教育偏好程度总体呈上升态势。据调查:2019年一线城市有36 % ,二线有31 % ,三四线城市有23 % 的家长选择线上教育。家长本着“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态度,将促使线上教育整体发展。今年“战疫”期间火起来的“钉钉”等教育平台,在复学后一度沉寂,但老师们也不能因此就将它打入冷宫。网络教学的兴起和发展是其自身先进性的自然结果,用得好,是培养学生自觉性、钻研能力的好帮手。老师引导学生利用课外时间每天花半个小时用来线上阅读,就会使优者更优。对于地处偏远地区的学校,更应该主动接受并习惯使用这一学习平台,老师应因势利导,适时适量布置阅读作业,对学生语感的培养、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一定会有很大的帮助。
二、 开展课外深度阅读对培养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性
别以为看字就是读书,撬动灵魂的是深度阅读。著名作家曹文轩老师在《具有深度的阅读是愉悦的》一文中认为:“孩子正处于培养阅读趣味时期,在保证他们能够从阅读中获得最基本的快乐的前提下,要培养他们高雅的阅读趣味——深度阅读。”如果,我们不在他们中进行深度阅读引导而只是顺其本性,未来国家的、民族的阅读水准将会打折扣,未来的专业人才就会有影响。采用了一定的读书方法的深度阅读就非常必要。
为了使深度阅读能取得良好的效果,除了課堂上老师的引导外,课外家长的介入,专家的介入也很有必要,在校内校外共同的合力作用下让孩子走向有目的、有思考、有质疑、有琢磨、有拓展、有创造的深度阅读。
静心细研,慢慢品读,根据语境就能理解词语意义,“语言建构与运用”就能提升,而非死记硬背囫囵吞枣。和智者对话,心灵相通,“思维发展与提升”素养就会得到提高,而非人云亦云,循规蹈矩。在分析思考,琢磨研究中“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就能实现。所以,深度阅读对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意义重大。
三、 课外线上课堂与校内传统教育相辅相成共同促进
线上教育是对传统教育的补充。对教育资源匮乏的地区,是一个资源共享的平台,可以弥补教育资源的不足。从实际效果看,线上教育适合自觉性高的学习者,对于普遍自觉性不高的学生,由于缺乏监管和强制性,效果并不佳。有的网友调侃“网课就像唐僧抱美女念经一样”,家长说:“如果我不催促,估计早上是从中午开始的。”面对如此现状,得把老师的监管强制植入,在老师的引导下,让线上课堂这种新事物健康顺利地在学生中成长,每天适量布置线上阅读作业,督促检查评比,检测线上作业,让有趣的课堂促进他们更加用心地完成线上作业,二者相互促进。
四、 线上教育训练学生深度阅读的方法
语言类科目很容易也很适合线上阅读,尤其课外阅读。家长的文化修养可以逐渐渗透,学生和家长由被监督、监督的关系,变成聆听协助的关系。在教学中,可尝试以下几种方法:大声朗读、同主题阅读、延伸阅读、班级脱口秀等。
(一)大声朗读,培养语感
课外,老师在“钉钉”等线上平台布置朗读作业,要求学生每天朗读一些文章,并把朗读情景录制音视频上传。学生朗读时可借鉴李阳读英语提出的“三最法——最快速、最大声、最清晰”。
可按以下三步走:首先不拿字典不读书,学生先借助字词典自己疏通字词读音再朗读,先慢读再快读,吐字清晰,发音干净利落,做到快而不乱,思维清晰;其次模仿朗读,找名人朗读的音视频,比如新闻、影视、相声节目等,对他们的语气语调进行模仿,提高朗读质量;第三复述故事,面对镜头复述阅读的故事,加进自己的理解领悟,读得惟妙惟肖,可以锻炼胆量,克服在台上讲话的恐惧心理,也能提升专注力,培养想象力、创造力。
学生把自己精选的喜爱的文章用来大声朗读,尤其是面对镜头,自己录制音视频,既练习了口齿伶俐,又积累知识信息。在朗读中纳天地之气,养浩然之身,既培养学生在语境中理解词义,进入深度阅读情景,又提高理解力,培养语感。
(二)专题朗读,精读探究
家长和老师要认清,阅读量大和语文成绩有一定的联系,但不是必然的。如果不精读深读,即使读再多的书也不能引起阅读的质变。课外阅读在线上给学生布置专题朗读文章,让学生有任务、有目的地阅读,提高读书效率。
布置朗读作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尝试。
1. 同文体阅读
比如,新授议论文时,就可以用近一两个月的时间课外布置议论文,学生在朗读中能迅速地了解文体特点,掌握议论文结构,明白写作议论文的作用和方法。
2. 同主题阅读
比如统编版第二单元“家国情怀”为主题,师生共同搜集古今中外的历史英雄的文章,进行课外线上朗读,不仅丰富了视野,而且培养了一颗保家卫国的责任心。
3. 写作手法专练
比如《爱莲说》《紫藤萝瀑布》《我的小桃树》这几篇文章运用了“托物言志”,《海燕》《我爱这土地》《在山的那一边》运用了“象征”手法等等,课堂学到这类文章,就用同特點的文章进行训练,学生就会理解课本是“例子”,就会“学以致用”活学活用。尤其学生大声朗读,渐渐融会贯通,深入理解,和作者心灵相通,把别人的文章读成自己的感受、主张和智慧。
(三)延伸朗读,提高素养
课内阅读是点,课外阅读是面,课内外结合更能提高学生语文核心素养。部编版初中语文课本的编排是以“教读课文”为主,“自读课文”为辅,“名著导读”“课外古诗文诵读”为补充拓展的“三位一体”阅读体系,这种编排很好地兼顾了学生阅读的点和面。
1. 老师在注重突破点的同时,要尽可能大的延伸面。教材在重点课文的后面提供了延伸阅读的书目,可供师生听读使用。比如课内读完《西游记》后,推荐学生课外听读《李天飞大话西游》,通过名家深度解读,就把书读“活了”。
2. 教师要控制好阅读的量,也不要给学生太多的附加要求,让他们思考摸索,逐渐提高,在读书中看到自己进步的痕迹。每册教材设计了两个“综合性学习”,都是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引导和培养的话题,比如“天下国家”“孝亲敬老,从我做起”等。这些文章有助于学生加深情感,每周精选出优秀的学生朗读篇目,在课堂播放,让这些喜欢朗读的“小荷”“出尽风头”,成就感满满。
3. 老师制定出多元化的评价标准,自评、互评、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引导督促激励,让文字直击心灵,提高理解感悟能力,提高核心素养。
(四)我也“脱口秀”,语文也生活
“脱口秀”是大家喜闻乐见的文艺类节目,之所以能够得到人们的喜爱,就是因为讲述的话题和内容多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或者是幽默风趣的语言打动了人们的心灵。在教学过程中,为了鼓励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升自主学习的动力,创作一些“脱口秀”节目不失为一个非常好的方案。
例如,在学习《木兰诗》这篇课文时,选择“随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的情节,鼓励学生展开想象,创作了“脱口秀”《木兰从军记》;根据“出门看伙伴,伙伴皆惊忙”的情节,创作“脱口秀”《木兰还乡记》。这些作品,学生时而戏谑调侃,时而激情朗诵,再配以精美的画面和轻柔的音乐,极大地感染了学生,带动了学生。
一个普遍的现象是,课堂上低年级学生气氛活跃异常活泼,高年级学生集体沉默不语,普遍沉闷。低年级的学生“爱说不会写”,高年级的学生“会写不爱说”,大部分学生发言或演讲时都会局促不安,会脸红、出汗、心跳加速,张口结舌无法说话。其实朗读的另一个目的,就是教学生做一个爱说话的人、会说话的人。每月举办一次班级“脱口秀”视频展示活动,要求大家把在家录制的“脱口秀”视频上传到班级群中,供班级所有同学观看并做出评价,充分检测学生的说话能力,全方位调动学生的表演才能。这样,录制在线下,展示在线上;学习在课外,评价在课内;素材是生活,体现的是语文。学生学会了由读别人的文章,到说自己的故事,谈身边的人物,议时代的热点。让声音散发出魅力,让思辨的种子播撒在孩子们的心田。
可见,在语文教学中,老师不能把眼光局限在教材和课堂上,而应该引导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在线上进行深度阅读。教师预设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结合时兴而方便的线上阅读,把课堂拓展到日常生活,激励学生进行线上深度阅读,使学生在拓展与延伸、联系与比较、发现与创造中生成价值,推进自主学习地展开,提升表达能力、交流能力,从而真正实现巩固基础知识提升综合素养。
作者简介:
刘志毅,甘肃省酒泉市,甘肃省酒泉第五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