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锴
【摘 要】在高校音乐教学中合唱指挥教学是重要的内容,关键在于学生通过节奏的把握提升合唱质量。从音乐教育理念的角度来讲,国际上对达尔克罗兹教育理念普遍认同,这一理念的中心在于体态律动,并且认为人的身体运动和体态运动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律动也会随之产生,所以需要在音乐教学中有效融入体态律动,这样才会有效提升教学质量。本文从达尔克罗兹教育体系的相关概念入手,分析如何在高校合唱指挥教学中利用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教学法,希望对高校合唱指挥教学有所帮助。
【关键词】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教学法;高校;合唱指挥教学;运用
中图分类号:J61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20)29-0051-02
在传统观念下,体态律动并不符合音乐教学的本质,但是经过后期研究发现,人体运动和律动存在密切的关系,并且律动成为了音乐的重要属性,所以在音乐教学中把律动融入其中可以让音乐教学更加完整,由此,达尔克罗兹提出了音乐结合体态的律动教学思想,以下就高校合唱指挥教学与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教学思想的关系进行分析。
一、达尔克罗兹教育体系的相关概念
(一)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教学模式的内涵
聆听与动作的有效结合可以有效唤醒人体的音乐本能,并且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学习热情,将这一理念融入教学开创了高校音乐教学的新局面。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教学模式强调对韵律的感受,从简单的运动向复杂的运动发展,是一种身体运动外在向内在的转化,其中原地身体动作的基本语汇包括拍手、转动、摇摆、弯腰、踏步、旋转;行动中的身体动作包括走、跑、跳、爬。体态律动训练主要的内容包括拍率的变化形式、情感的表现要素以及游戏性的教学内容[1]。
(二)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教学法与合唱教学之间的关系
达尔克罗兹认为在感受音乐的过程中,力度、速度、节奏以及情感因素不能只依靠听觉,还需要通过其它感觉来增强体验。就如在演唱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和发声有关的器官在运动,如果想要提升作品的演繹效果,还需要对音乐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同时需要演唱者具备良好的音乐心理,并通过身体某部位反映出来。达尔克罗兹认为音乐与人体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任何音乐当中的元素都可以通过身体运动体现出来。在合唱指挥教学过程中,很多学生在指挥时不能准确表达出作品的情感,或者表现出的动作不够到位,只是为了节奏的变化而进行指挥,在力度、速度的变化方面则缺少关注。对于一名指挥人员来说,前期的读谱十分重要,要先于对指挥动作的设计,读谱之后再根据作品的内容设计出相应的动作。读谱依靠的是内心听觉、指挥时的技术动作,也就是需要学生在两者之间进行有效转换,让声音感觉通过肌肉感觉表现出来[2]。
二、如何在高校合唱指挥教学中利用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教学法
(一)把握好教学的四个阶段
1.音响刺激和课题暗示
教师通过示范演奏动作或者开展游戏性活动,可以为学生带来节奏或音乐方面的刺激,暗示学生对主要节奏要素进行掌握。通过相关活动的开展,可以对学生的神经系统进行刺激,让学生保持专注度,随时准备做出指挥动作。
2.初步反应和相互作用
学生需要根据乐谱对动作做出预判,但是很多学生都是通过简单粗略的动作展示出来,对后期较为复杂或者细微的动作准备不足,教师需要通过演奏和动作示范进行强调,并且在教学中尽量用简练的语言进行提示,鼓励学生在动作变化和灵活性方面提升自己的能力。将达尔克罗兹音乐教学思想融入其中,会让学生的动作不再机械化,而是更加注重自己的思考和情感。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及时了解训练项目是否合理,避免出现难度过大的情况。
3.改进反应和表现
在该阶段,需要学生更好地利用身体来表现音乐,做出的动作要比前期更加完善和具有创造性,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引导,并且需要及时对发现的问题进行解决,鼓励学生之间相互交流,激励学生想出更多的反应方法,比如通过不同的动作和身体部位展示出音乐内涵。通过群体的智慧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动力,让学生积累更多的音乐知识[3]。
4.视谱与综合反应
在高校音乐教学体系下,完善的教学训练包括对眼、耳、脑、四肢等的综合训练,达尔克罗兹教学体系的重要原则就是强调在抽象的理解后积累经验,所以要经过了前面三个阶段的系统训练之后再加入视谱,如果过早地引入,可能会导致学生过分地注重按照乐谱进行合唱,这样会对学生的创新能力产生不利影响。
(二)把握好教学的三个要点
1.音乐音响的刺激
音乐是一些美妙的音符,传入人的耳朵和大脑中,音乐是一种听觉的艺术,最基础和最重要的环节就是赏析和聆听,这是一个审美的活动和过程。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首先通过对相关作品的片段进行演奏,或者播放相关的演唱视频,加深学生对音乐音响的理解,然后需要教师在演唱或者演奏某一作品时充分融入情感,将力度、速度等一些音乐元素准确地表现出来,这样可以对学生起到暗示作用。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神经系统会受到刺激,从而引导学生更好地投入到合唱指挥教学中,进而提高学生的肌肉反应速度。
2.肌肉反应和肢体动作的设计
学生在聆听作品的过程中,需要对教师的演唱和演奏片段形成初步的理解,并做出相应的动作反应,比如力度增强时肌肉需要紧绷,如果音乐较为柔和,那么肌肉需要放松,这些动作反应主要是一些细微的、粗略的反应,教师需要在此基础上设计出更加明显并且具有延伸性的动作,以增强学生的音乐感受。比如音乐的情绪较为平和舒缓,学生可以在肌肉放松的状态下呈现出画圆的动作;如果音乐的力度开始增强,那么学生的肌肉也要越来越紧,所以这时学生可以利用双手托起并逐渐上升的动作来表现,如果感觉到肌肉开始放松,双腿可以从站立的状态转为下蹲的状态。学生通过长期的训练就会对音乐刺激有更迅速的反应,同时对音乐更加敏感,理解也会更加深入。通过该部分的学习,可以为学生后期的音乐作品演唱演奏和理解音乐内涵打下坚实基础[4]。
3.肢體动作和指挥图示的结合
将之前设计的肢体动作和指挥图示有效结合起来,这是最重要和最关键的一点。教师需要注意前期设计的动作的特点,同时也需要对指挥图示的要求进行严格遵循,需要将两者有效融合,并且找到二者的共性。在保留之前设计的肢体动作的前提下,合理利用指挥图示进行强化,比如作品力度减弱时,学生的肌肉会逐渐放松,这时教师可以逐渐把指挥图示缩小,或者将指挥图示的位置下移,这样可以有效代表音乐力量的减弱;如果音乐作品的曲风较为快速,这时会给学生一种顿挫的感觉,从而使得学生增强跳跃感,让挥拍动作更加有力,这样的挥拍动作更加具有生命力,可以引发观众强烈的共鸣。通过这样的训练方法可以解决由于缺少音乐伴奏不能对合唱队员进行提示的问题。
(三)体态律动教育理念的具体利用
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教学法主要研究了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是根据人体具备的本能进行训练,使学生在该过程中可以本能地与音乐基本节奏保持一致。学生需要将自身的体验作为最终学习目标,同时在节奏律动的训练中,将身体的各个部位进行充分的配合,有效利用大脑、手、脚、眼等感受音乐的节拍和节奏。比如在合唱指挥的过程中,主要是对手部的肢体动作进行利用,这是由于手臂可以有效地对合唱作品进行表达。起声在合唱过程中十分重要,是从呼吸状态向发声状态转化的过程,对声音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合唱的过程中,如果存在起声不统一的情况,将会对整个合唱效果产生不利影响,而合唱指挥可以有效通过手势进行引导,比如对一些演唱力度较大或者气势恢宏的合唱作品,需要确保动作的干净利落,例如《长江之歌》、《在太行山上》,要保证手势刚劲有力;而一些抒情的合唱作品,比如《长城谣》,需要在手势的利用上追求轻柔连贯、线条流畅;如果音乐作品的开头较为舒缓,或者是一些戏剧性的合唱作品,比如《祖国,慈祥的母亲》,要求在指挥时做到动静结合、松紧结合[5]。
其次,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教学法指出大脑和身体应该有对动作的控制能力以及应该具备协调反应能力,要求在完成相关动作时,大脑和身体进行积极的配合。在这个过程中,要求学生尽量保持放松,让听觉、身体、情感、大脑进行配合,以此增强学生对音乐的理解。高校合唱指挥教学的目的正是要求学生通过身体语言对音乐进行表达,系统的合唱指挥教学可以增强学生的意识,对肢体语言进行更加科学灵活的运用。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教学法的有效利用,可以让合唱指挥教学更加科学流畅,显著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如今体态律动教学这一理念不仅用于音乐教学,并且在戏剧等诸多领域也得到了应用,此外这一理念还用于康复治疗、音乐治疗等领域。当前世界范围内有诸多相关机构对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教育理念进行宣传,使这一理念逐渐得到完善和充分利用。
参考文献:
[1]帅垒.论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教育理念在高校合唱指挥法课教学中的运用[J].音乐时空,2017,000(002):114-115.
[2]何洁莹,邓梁.浅谈“律”与“动”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实践与运用——基于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教学法[J].北方音乐,2018,038(013):99-100.
[3]翟晓霞.达尔克罗兹教学法在钢琴教学中的研究和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7,(47):190-191.
[4]杨明利.“律动”教学在高中音乐课堂中的有效应用[J].文理导航(上旬),2018,(4).
[5]曹茹.小学音乐课堂中达尔克罗兹教学法在身体打击乐中的应用[J].好家长,2018,000(051):36.
[6]乔胜男,陈霞.浅析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在学前音乐活动中的实施[J].明日风尚,2019,(8):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