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目前已经进入互联网信息时代。互联网的出现打破的传统行业的宁静,为传统行业垄断行为带来了巨大威胁及挑战,如何利用好互联网带来的红利,是当前图书馆亟须面对的问题。随着与互联网的融合,“互联网+图书馆”新型创新模式诞生,为广大用户带来的全新体验。本文将会以“互联网+图书馆”的创新发展为主要论述内容,阐述“互联网+图书馆”的特征,以及当前“互联网+图书馆”所面临的问题。
关键词:互联网 图书馆 创新 发展
中图分类号:G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20)09-00-01
引言
传统行业图书馆融入数字化、智能化、信息化的发展趋势角度而言,我们发现,首先大部分新的服务思维和信息技术的兴趣,都可以使图书馆行业发生变化,促进图书馆的服务产业升级。我们观察到,“互联网+”技术的思维有可能在图书馆相关理论、技术、服务、应用等方面带来问题的新的突破,有望解决历史遗留的问题。我们可以预想,将来会有更多的图书馆学者开始论述这一传统行业与“互联网+”相融合的问题与展望,希望“互联网+”与图书馆的结合可以从整体层面提升服务及管理水平。
一、“互联网+图书馆”究竟是什么
图书馆是一个为人们提供服务的公共场所,那么“互联网+图书馆”实质就是实现创新2.0及服务2.0的全新服务创新形式,对新时代图书馆服务的产业升级提供相互影响,促进共同进步,以便提高图书馆整体生态环境。“互联网+图书馆”为新时代图书馆的服务与管理提供基础条件。“互联网+图书馆”是智慧型图书馆的扩展,互联网可以为图书馆在大数据角度方面提供大量的书籍管理。“互联网+图书馆”不单在图书馆的服务及技术上面提供帮助,更多的是在改变传统服务理念,改变传统管理方式,在一系列的技术方面的整体创新与变革,互联网遵守:顾客是上帝的原则。在图书馆的技术支持与服务方面尤为突出。
二、互联网+图书馆的特征
1.跨学科、专业、行业与领域的有机融合
图书馆管理是一门应用型专业学科门类,它不仅仅是简单的收书、分书等,图书馆是一个综合性强,交叉型的专业学科,也是处在最为繁杂的背景下。所以,图书馆应与互联网相结合,在应用领域方面实现创新。互联网与图书馆本身就处于两种完全不同的领域,在过去几十年里图书馆的建设始终包括开放、包容、创新、改革,这些始终嵌入在服务与管理之中。我们都知道,在种植业当中,两种植物的嫁接是极其常见的,往往嫁接之后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惊喜。然而,在其他学科、专业、领域方面,图书馆与互联网之间的嫁接一定会出现更为惊喜的一面。
2.思想创新、制度创新、开放创新的协同发展
创新驱动是我国经济战略发展的整体规划之一。近些年国家相关部门出台的《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指出,科技融合需要放置在全国发展全局的中心。统筹科技创新、加快服务模式、品牌打造、管理升级。基于此,传统图书馆粗放式资源管理方式以及不能满足当前时代发展的需求,需要冲破图书馆管理的老旧理念,打破垄断格局以及相关条文的束缚,将传统图书馆转化为创新模式、服务层面上,以此完善合作、跨领域、可融合的嵌入式营业模式中。
三、互联网+图书馆存在的几个考验
1.图书馆“互联网+”的基础设施建设尚不完善
想要建设好“互联网+图书馆”创新型新服务模式,需要从三个角度入手。第一,需要在全国各地区的网络建设方面加大力度,加快相关移动图书馆的物联网的建设,保障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不能落后太多。第二,关于软硬件方面需要以开放式的接口对接数字资源,摆脱硬件设备及信息资源的壁垒,实现与公共资源的互联互通,推动从线下到线上整体的服务资源、信息资源、数据资源的整合。促进社会力量对数据资源的使用;第三,关于标准化接口基础设施建设。对相关数字化信息接口制定相关标准化程序,消除各方资源的相互共享,打破传统图书馆的相互壁垒,让“互联网+图书馆”的创新模式可以很好地解决传统图书馆所固有的问题。
2.对现有“互联网+”理解和运用不够
对于传统图书馆管理方面的研究学者来说,他们对当今热门的互联网思维还不甚理解,对互联网相关的技术、能力、理念等都存在很多误解,这就需要相关学者及图书馆管理层对互联网加深认识,所以,怎么样最佳地使用互联网技术、理念、平台就尤为重要,尤其是有利于提升创新服务及管理理念来说。
四、“互联网+图书馆”未来发展的建议
1.对“互联网+图书馆”做好上层规划,把大数据分析服务加入传统图书馆当中,形成智慧图书馆,打造大数据图书馆生态环境的整体规划理念。“互联网+图书馆”的设计需要依靠我国政府与互联网发展的整体规划设想。首先是要促进政府管理图书馆、文化机构、相关协会、联盟等鼓励“互联网+图书馆”的发展,制定“互联网+图书馆”未来整体发展方向的指导意见,将移动图书馆、大数据分析、云数据分析、物联网与传统图书馆相结合,将数据分析纳入整体图书馆发展规划布局当中,逐步促进“智慧图书馆”及“大数据知识共享生态系统”的普及。
2.为“互联网+图书馆”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各方面的帮助。当前我国各大中小图书馆的基础设施建设都比较落后,对图书馆相关的支持也不够充足,不能有效帮助“互联网+图书馆”的未来发展。当前,国家不断出台有关促进“互联网+”服务的政策法规,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在这当中,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帮助经济不发达地区建设互联网平台成为重要工作之一。即便这样,还需要将“互联网+图书馆”更紧密地结合才能使各方特点充分发挥。
参考文献
[1]李丹丹.互联网时代高校图书馆的职能拓展分析[J].福建茶叶,2020,42(03):34.
[2]吳小凤.互联网+时代水利图书馆服务机制的创新研究——评《水利数字图书馆》[J].水资源保护,2020,36(02):108-109.
[3]高波.“互联网+”环境下高校图书馆阅览服务策略研究[J].国际公关,2020(03):183.
[4]景晓璐.互联网思维下图书馆服务变革探讨[J].传媒论坛,2020,3(05):116-117.
作者简介:刘琳(1986.11—)女,汉族,天津人,研究生,馆员,研究方向:图书馆,数字化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