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健宁
设计思路:
从“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我国科技发展获得巨大进步。以钱学森、邓稼先为代表的老一辈科学家面对中国科技一穷二白的局面,刻苦钻研、奋发图强,使祖国的科技事业获得了迅速发展,如“两弹一星”“神舟”系列飞船,都是不断提升我国综合国力的科研成果。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中国文化的世界影响越来越大,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拥有“文化自信”。
教学目标:
1.掌握“两弹一星”与航天事业的伟大成就。
2.通过探究思考,展示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培养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能力。
3.学习邓稼先、钱学森等科学家呕心沥血、淡泊名利、奋力开拓的精神品质,树立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的信念。
教学重点:掌握“两弹一星”的成就。
教学难点:认识科学技术的重要作用以及“两弹一星”精神。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出示图片,导入新课:2019年4月23日——一个特殊的日子,人民海军70周岁的生日,在青岛,海上阅兵。海军今日的辉煌,是多少代人的向海图强!70年来人民海军在炮火中成长,在发展中壮大,让我们一同感受人民海军5个儿子的飒爽英姿,向英雄致敬!
设问:哪位同学能介绍一下中国海军的5个儿子?
指导学生相互补充,得出答案:潜艇部队、水面舰艇、航空兵、陆战队、岸防部队。
教师总结:70年的发展壮大,人民海军正以全新的姿态,在世界上展现着中国的大国魅力。
(过渡语)中国科技影响力的增强,让世界再一次对中国刮目相看。对于年轻的共和国的来说,从当年的一穷二白,到今天的科技令世界瞩目,中国一次又一次让世界见证了国人的奇迹。这是中国人不懈努力和奋斗的结果,今天就让我们跟随共和国成长的脚步,去追寻新中国科技的发展历程。
【讲授新课】
第一板块:科技之光
1.出示一组图片,指导学生观看并说出所对应的历史事件。
(设计意图)这些图片曾经铭记了中华民族令人难忘的历史,每一幅图片都标志着一个重大事件的发生,这也是中国人民在攀登现代科学高峰征途中创造的“两弹一星”的人间奇迹。以此提升学生史料实证核心素养水平,在探究特定历史问题时,能够对史料进行整理和辨析。
2.播放《原子弹爆炸》视频。
设问:1945年,在美国新墨西哥的一块沙漠上,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核爆炸成功了,从此人类进入了核时代。那么原子弹爆炸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场景呢?我们来看一段视频,这段视频給了你一个怎么样的视觉感受?
总结:当时美国的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以一首古老的印度史诗的句子形容这次爆炸:漫天奇光异彩,有如圣灵逞威,只有一千个太阳,才能与之争辉。大家是否还记得原子弹何时在世人面前第一次显示了他的威力。二战中,美国向广岛长崎投了两颗原子弹,导致广岛长崎一片废墟,十几万人死亡。原子弹是杀伤力极强的武器。
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原子弹是杀伤力极强的武器,爱好和平的民族和国家,为什么也要研制它?
(设计意图)以此加深思考层次。通过图像史料的直观感知,学生能够更直观形象地感知与理解,根据当时的国际形势,为了保卫国家安全、维护世界和平,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党中央领导集体,果断地作出了独立自主研制“两弹一星”的战略决策。以邓稼先为首的老一辈科学家们刻苦钻研、奋发图强、他们在缺乏资料的状态下,夜以继日地工作,终于在罗布泊的戈壁沙滩上空点燃了神奇之火,生成原子弹爆炸特有的“蘑菇云”。
3.播放视频《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同时出示图片。
设问:看完视频,你此时此刻是什么心情?如果一穷二白的新中国当初没有决定搞两弹一星,我们今天的生活会是什么样?我们60多岁的新中国会怎么样?21世纪,我们于世界的地位又怎么样?现在我们就来探究一下:为什么中国要集中力量首先在一些国防尖端领域取得突破?
(设计意图)在体会到骄傲、自豪、喜悦的情感时,提升学生历史解释核心素养水平,如家国情怀的培育,并能够尝试从历史的角度解释现实问题。能够认清多年以后,邓小平对“两弹一星”的研制,做过一番意味深长的评价:如果60年代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更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
4.指导学生根据查阅资料介绍我国航天工程取得的成就。
(设计意图)让我们记住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发展历程,让我们再一次记住英雄航天员。他们承载着中华民族千年飞天的梦想,将中国人的足迹,印进寥廓而深邃的星空。
(过渡语)“两弹一星”的成功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我们实现了载人航天,昔日青春梦想,终于成了光荣,而光荣又孕育着新的青春梦想。我们向往着月亮,同时向往着遥远的太空。
5. 探月工程启动——中国科技发展的又一个新的里程碑。
2007年10月,我国“嫦娥一号”卫星成功送入太空,它的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实施绕月探测工程迈出重要一步。
(设计意图)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一次次超越梦想的背后是几代科研工作者努力的结果。特别的精神照亮了特别的青春,撷取了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过程中的一些片段,表达对于祖国和人民做出巨大贡献的默默奉献的英雄们的敬意!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让学生意识到拥有文化自信的重要性,培养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第二板块:精神之光
1. 出示图片,指导学生认真观察,发挥想象力,进行解读。最终知道图片真正的历史,惊天动地的功绩背后,隐藏着无法言表的惊心动魄。
指导学生根据已有知识介绍人物事迹。教师根据学生讲述的故事进行适时引导与补充,引起情感的碰撞与升华。
在学生讲述、交流老一辈科学家动人故事的基础上,出示经典材料:
材料一:一不为名,二不为利。但工作目标要奔世界先进水平。——邓稼先
材料二: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邓小平
引导学生解读材料,并能以史为鉴,明白新中国从成立至今,一直致力于追求科技发展的制高点,以促进经济、军事、文化等各领域的发展,维护国家的安全与稳定。
(设计意图)让学生知道,新中国成立之初,不知多少海外赤子怀着对新中国的满腔热爱,从世界的各个角落奔回祖国的怀抱。学生从此部分内容的学习中感受到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所走过的不平凡的历程,一次次托举起我们这个民族尊严与自豪的是这样一种精神。
(过渡语)中国的发展是离不开这些精神的,中国的未来更离不开精神。我们就是祖国的未来,祖国的希望,我们该如何做呢?
第三板块:希望之光
组织学生思考并交流发言:我能为祖国做什么?(各抒己见)
教師以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升华本课思想主题: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希望同学们能以老一辈科学家们为榜样,努力学习,为中国将来的科技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教学反思:
本节课首先对图像史料进行了多次筛选,在选材时注意与教材之间的紧密联系,考虑到所选材料不至于将重点内容冲淡而分散学生注意力。
设计这堂课时,考虑到可以通过大量图片史料,让学生更直观、更形象地感知与理解我国建国后的重大科技成就,同时让学生参与到搜图、读图、探图、释图的每一个环节中来,使得平淡的课堂氛围活跃起来。让学生知道,历史是沧桑的,历史课堂是精彩的。这节课内容渗透了浓厚的爱国主义情感教育和个人品质教育,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达成上也是着墨不少。一是加强爱国主义教育,通过让学生看视频插图、列举取得的国防成就,增强民族自豪感;二是通过让学生分组讨论取得这些成就的原因,激发学生学习老一辈科学家为振兴中华刻苦钻研、奋发图强的优秀品质,继承和发扬他们的光荣传统,并能树立文化自信以及进一步增强了同学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和决心。
这节课的设计希望能够培养学生主动解读图像史料能力的精神,注重学生史料学习上有效历史信息获取、认知能力的培养。在运用图像史料的时候,学生可能只是记住图像史料代表的历史事实和结论,而对 “读图”“释图”“探图”等解读图像史料的步骤有所忽略。学生可能会慢慢形成一种思维惰性,不想去解读图像史料深层次的信息,这对学生解读图像史料能力的培养危害性很大,今后还要注重培养学生主动解读图像史料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