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建施工结构变形缝施工工艺

2020-11-02 02:00:26李黎
中国建材科技 2020年1期
关键词:沉降缝施工工艺抗震

李黎

(甘肃第七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甘肃 兰州 730000)

0 引言

各类建筑在施工时都设置了变形缝,包括沉降缝、伸缩缝、抗震缝等。这些变形缝的施工质量控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建筑整体施工质量,重视其施工技术问题,通过科学的施工工艺控制确保使用的有效性,提供安全可靠的建筑。

1 房建施工结构变形缝的类型

对房建结构来说,受外部环境变化、地基不均匀沉降等影响,建筑结构容易出现不安全事故。通过变形缝能够对建筑物进行结构划分,确保各部分能够自行变化,不会影响其他部分,避免发生安全事故。按照用途可以将变形缝大体分为沉降缝、伸缩缝、防震缝三类[1]。

1.1 沉降缝

房建工程周边建筑物所具有的载荷、结构形式以及高度方面存在很大区别,或者所在基层土质存在较大差异,那么容易引发建筑物的不均匀沉降,会直接影响建筑物的施工安全性,对建筑物自身和人员都造成严重威胁,所以要通过沉降缝来解决此问题[2-3]。为了避免发生不均匀沉降现象,需要在房建结构中设置垂直缝,能够对房建结构进行区域划分,按照各自所具有的刚度自行沉降,其形式如图1所示。沉降缝能够对建筑物实施彻底的切断(从地基到房顶),并且其宽度要按照地基、建筑高度的不同有所区分。

1.2 伸缩缝

此种变形缝也称为温度缝,其作用在于一旦外部环境温度变化较大,通过温度缝能够保护建筑物,避免建筑材料受到热胀冷缩的影响而破坏。通过伸缩缝能够对较长建筑实施划分,形成多个相对独立的部分,从而有效降低由于温度较大变化而对建筑造成的影响,如图2所示。

1.3 防震缝

图1 沉降缝示意图

图2 伸缩缝示意图

类似于伸缩缝,防震缝的作用也是将房建结构划分为结构相对简单的建筑单体,提升其抗剪能力,从而避免建筑整体受到震动影响而破坏。一般情况下防震缝采取的是双柱、双墙的建设方式,需要将建筑物从基础到建筑物顶部全部切断,同时要从建筑物全高中贯穿。对于防震缝的尺寸有所规定,一般情况下要控制在50-100mm范围内,将防震缝的两侧建筑区分为不同的独立结构,要确保其结构刚度的均匀性以及简单性。

2 房建施工结构变形缝施工工艺分析

2.1 沉降缝的施工工艺

1)设计桩基时务必保证所处岩石层的稳固性,应当结合桩基的负载状况、压缩状况与密度等设计科学的埋深,同时要制定出标准的施工基准;

2)施工中要充分参考建筑负载状况、桩基埋深水平、地基负载水平等因素,设计宽度合适的沉降缝,要对桩基深度和宽度进行必要调整,确保其能够承受极限载荷作用[4]。

3)对于主体建筑以及裙房来说,需要按照具体情况确定两者之间的地点关系。如果裙房设计在悬挑架构上,便无法设计沉降缝;如果没有设置在悬挑结构上,就要在计算完地基承载力之后将裙房设置在合理区域。

2.2 伸缩缝施工工艺

在进行伸缩缝设计之前一定要对建筑物中受力严重的区域(建筑中梁、墙、柱等)进行必要的计算校核,明确其变化值。之后按照建筑物可能发生的变形趋势以及范围实施伸缩变形计算。随着建筑物高度的增加,温度会有较大变化,同时会出现比较显著的热胀冷缩现象,为此在一些地方要添加加强筋。应当将保温建材填到建筑物和建筑物间,以将伸缩缝进行恰当隔离,同时也要采用隔热材料和架空层方式加强伸缩缝的保护。

2.3 抗震缝的施工工艺

随着建筑物高度的增加,其稳定性也越差,抗震性能也相对较差,所以针对不同高度的建筑物一定要设置不同的抗震缝宽度。正常情况下建筑物高度超过50m、地下层超出3层的建筑需要设置50mm的抗震缝,并且要对其进行必要的加固。另外,施工过程中也要对建筑不同区域的抗震性能进行计算校核,需要在抗震性能较差的区域设置保护设施以提高建筑物总体的抗震水平。

3 房建施工结构变形缝施工核心技术

3.1 梁模板施工技术

做完梁底模板位置设定和全部铺设后可实施变形缝侧模板的铺设,此过程无需其他加强措施,在两侧模板设立好后安装撑条,确保其和模板相互垂直,利用圆钉使得模板和撑条牢固连接。在撑条设置中,要充分参照梁截面情况确定合理间距[5]。正常情况下,若下梁截面在30cm×60cm以内(同时考虑模板刚度),可以控制撑条间距在10-20cm范围。在梁模板施工中需要注意如下几方面问题:1)在梁底模配置过程中,为了保证梁侧模可以全部落到方木之上,要确保方木楞较模板宽1cm左右;2)若是梁截面相对较高,容易引发梁侧模不稳定甚至发生严重变形,此种情况下可以在梁内部按照1-1.5m的水平间距设置钢筋支撑,并且也可利用设置PVC套管钢筋拉结螺栓的方式增强梁侧模板的稳定性;3)可以通过封盖模板对梁侧模顶变形缝进行缝补,防止变形缝受到混凝土的影响而出现堵塞问题;4)可以通过交错固定方式设置撑条上的固定钉,增加牢固性,防止发生扭斜或者位移的问题。需要注意的是,为了确保模板拆除时的便利性,要保证钉钉入之后外漏约5mm,以便拔取。

3.2 柱模板施工技术

1)顺着柱边线设置各方模板(不包括变形缝所在一侧),最后设置变形缝一侧模板,不用采取特殊加固措施,只需通过柱箍加固即可。完成模板的校正之后可以安装变形缝撑条,要确保其和模板的垂直性,同时利用圆钉将撑条端部和模板有效固定。需要注意的是,为了确保模板拆除时的便利性,要保证钉钉入之后外漏约5mm,以便拔取。

2)对柱模板变形缝位置的模板来说,确保其处于和梁底模板同样高度位置,其上部通过梁侧模支设,同时按梁变形缝校正固定方式施工。一般地,在柱变形缝位置设置撑条,控制在10-15cm间距范围,同时避免撑条和拉结螺栓发生干涉。对变形缝位置模板进行螺栓孔开孔加工时可通过加长钻来进行,操作时从柱的另一侧穿过柱身,确保孔的平直性。完成梁和柱模板加固后,要对其进行必要的校正工作,特别是要确保撑条牢固后才可以进行混凝土浇筑[6]。

3.3 撑条施工技术

1)撑条施工方式要充分参考变形缝两侧结构来进行,在完成梁侧模支模后可以设置相应的撑条,并通过钉子将梁侧模和撑条固定,最后利用楔形小木楔子固定好梁侧模和撑条。为了进一步增强撑条的强度,可以在撑条中部设置木楔子来提升其支撑性能;

2)拆模的顺序按照“取钉—拆木楔—取出撑条”的流程来进行,若是在柱和墙侧模支模的情况下,为了提升支撑的牢固性,除了上述施工内容外,还要在撑条前中后位置通过木楔楔牢固。

3.4 混凝土施工技术

1)在柱、墙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同个位置两柱和墙的混凝土要交叉实施浇筑,要对浇筑高度进行控制,确保每侧高度≤50cm;

2)梁的混凝土浇筑也要采取交叉方式来进行,先浇筑变形缝侧的梁,之后浇筑另一侧的梁,要对浇筑高度进行控制,确保每侧高度≤20cm。

此种浇筑方式能最大程度保证两侧模板均匀受力,有效降低变形缝位置模板的位移或者变形情况。需注意,若柱的高度相对较高或截面相对较大,为减小模板变形,混凝土浇筑到一定高度后要暂停(一般在2小时以内)再继续。

4 结语

房建结构中变形缝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其施工质量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整个建筑的质量和应用。本文阐述了房建施工结构变形缝施工工艺和关键技术内容,可资借鉴。

猜你喜欢
沉降缝施工工艺抗震
高层建筑CFG桩复合地基施工工艺探讨
关于房建结构抗震设计的思考
水中灌注桩施工工艺探讨
古建抗震有绝招
建筑地基沉降缝的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
抗震建筑材料简介
上海建材(2018年6期)2018-03-21 06:24:28
丙烯酸盐在地铁车站沉降缝渗漏水治理中的应用
挖淤换填施工工艺在市政工程的应用
他成了抗震抢险的先锋
中国火炬(2015年5期)2015-07-31 18:03:52
探讨铁路桥涵沉降缝漏水整治
山西建筑(2014年15期)2014-04-07 14:5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