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昆,李雷,聂奕轩,张露青
随着社会老龄化速度的加快及各种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等非传染性慢性疾病的增加[1-2],越来越多的衰老和死亡随之而来,社会对于临终关怀的需求日益加剧[3]。护理人员是临终关怀团队中的核心成员,研究表明,护理人员的临终照护态度是其临终照护行为的重要影响因素[4]。护理专业实习生是护理工作者的后备军,她们对临终病人照护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未来临终关怀行为。实习期正是对待临终病人态度形成的重要时期[5],目前,国内研究者关注于临床护士及在校护生对于临终病人的照顾态度研究较多,对于护理专业实习生关注较少,本研究旨在对护理专业实习生照护临终病人的态度进行现状调查,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为有针对性地开展临终关怀护理教育提供依据。
采取便利抽样法,在江苏省8所教学医院中(其中6所三甲医院,3所三乙医院),选取自愿参加本研究的357名护理专业实习生,实习时间至少5个月。
1.2.1 护理专业实习生一般资料问卷在系统地回顾文献基础上,由课题组自行设计《护理专业实习生一般资料问卷》,问卷主要包括性别、年龄、学校类别、是否单亲家庭、家庭所在地、有无宗教信仰、自觉身心状态、接触与死亡相关情况等。
1.2.2 中文版照护临终病人的态度量表照护临终病人的态度量表(Frommelt Attitude Toward Care of the Dying Scale,FATCOD)由美国Frommeh[6]于1991年发表,用于评价护士照护临终病人及其家属的态度,是国际上应用最为广泛的评估护理人员对照护临终病人态度的量表,本研究采用孟召霞等[7]修订的中文版照护临终病人态度量表,信效度良好,总量表Cronbach'sα系数为0.805,重测信度为0.803。共30个条目,包含2个维度,分别是照护临终病人积极态度(17个条目)和以病人和家庭为中心的照护意识(13个条目),正向条目和负向条目各15个,使用Likert 5级评分,正向条目从“非常同意”到“非常不同意”分别计5~1分,反之亦然。判分越高,提示护理人员越愿意去照护临终病人。
问卷由研究者采用统一指导语讲解后发给护生,不记名填写,当场回收。共发放问卷366份,回收366份,回收率为100%,其中有效问卷357份,有效率为97.5%。
所有数据输入SPSS 25统计软件,采用均数和标准差进行描述,对不同情形护生的得分情况采用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其差异,并进一步应用多元逐步线性回归分析法,探讨照护临终病人态度的影响因素,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最终被调查对象为357名护理专业实习生,其中男20(5.6%)人,女337(94.4%)人;年龄在18~24(平均年龄21.05±1.30)岁;本科生200人(56.0%),大专生157人(44.0%);调查对象来自3所本科院校,8所大专院校;独生子女为245人(68.6%),非独生子女为112人(31.4%);有宗教信仰32人(9.0%),无宗教信仰325人(91.0%);99人(27.7%)来自于城市,141人(39.5%)来自于县城,117人(32.8%)来自于农村。
本研究结果显示,357名护理专业实习生照护临终病人态度总分为101.75±8.10分,条目总均分为3.39±0.27分,其中,照护临终病人积极态度总分为53.92±5.37分,条目均分为3.17±0.32分;整体照护意识总分为47.82±5.12分,条目均分为3.68±0.40分。对条目均分进行排序。见表1。
表1 护理专业实习生照护临终病人态度得分排序
研究结果发现,不同年龄、是否为独生子、家庭所在地、学校类别、实习中有无接触临终病人、是否亲历亲友离世、是否接受过死亡教育、家中谈论死亡的气氛的组间临终病人态度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以护理专业实习生照护临终病人态度总分为因变量,以单因素分析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年龄段、独生子、家庭所在地、学校类别、实习中有无接触临终病人、是否亲历亲友离世、是否接受过死亡教育、家中谈论死亡的气氛)为自变量,进行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最终有5个自变量进入回归方程,分别是家庭中谈论死亡方式中的很公开(β=0.381)、学历中的本科(β=0.23)、有无接触过临终病人(β=0.193)、是否亲历亲人或朋友去世(β=0.133)、是否接受过死亡教育(β=0.109)。见表3。
表2 不同经历的护理专业实习生照护临终病人态度得分单因素分析
表3 护理专业实习生照护临终病人态度影响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本研究中护理专业实习生照护临终病人态度总分为101.75±8.10分,条目总均分为3.39±0.27分,说明其对临终病人的态度较为积极,但低于陈菁菁等[8]的研究结果,这可能与调查对象不同有关,本研究的对象为护理专业实习生,包括本科生及专科生,而陈菁菁等的研究对象为各年级本科护生。
进一步分析得分情况,在照顾临终病人积极态度维度中,条目“照顾临终病人是件有意义的事”,得分最高,这说明护理专业实习生在情感上愿意为临终病人及其家庭提供护理。但本研究得分最低的条目也主要集中于此维度,如条目8、条目11、条目3,这说明,护生还不能正确、客观而理性地面对病人的死亡,这可能与我国忌讳死亡的社会文化背景和一直普遍缺乏死亡教育有关[9]。在以病人及其家属为中心的照护意识维度中,各条目得分普遍较高,说明护生十分认同对整个家庭和家属应该给予照护,但条目4及条目29得分较低,说明护生对于临终病人家属的照护周期还不太明确,在与其沟通上存在欠缺。以上问题提示在今后开展死亡教育时,应注意培养护生正确的死亡观,使其从容地接受和面对死亡,明确临终照护的时间,并培训其与临终病人及其家属正确的沟通方式与技巧,满足临终关怀的需求。
本研究中,护生与家中谈论死亡的气氛、学历、有无接触过临终病人、是否亲历亲人或朋友去世、是否接受过死亡教育成为影响护理专业实习生照护临终病人态度的主要影响因素。
在家庭中公开谈论死亡的护生照护临终病人的态度更加积极主动。有研究证实,家中讨论死亡的氛围更公开坦诚的人更愿意接受死亡的事实[10],这可能与个人成长的环境及对待死亡的正确态度有关。在家庭中公开、轻松地谈论死亡,可以使个体降低对死亡的神秘和恐惧,有利于形成健康、积极的死亡观,从而更能够接纳临终病人。这提示在以后的死亡教育中,应引导护生积极主动地探讨与死亡相关的问题。
本科护生照护临床病人的态度更积极,这与国内外学者研究一致[11-12],认为本科护生能更客观地认识死亡并接纳死亡。有研究证实,在谈论死亡时,文化程度越低越容易产生逃避的想法,而文化程度越高的个体越能够去客观接受死亡这一事实[13]。这提示在实习生带教中,要特别关注文化层次较低的护理专业实习生。
亲历亲友去世及在实习中接触过临终病人的护生照护临终病人的态度更为积极。可能由于这部分护生经历过他人的去世,在面对临终和死亡时,有亲身体验,更能够理性面对死亡,对临终病人了解程度更深,从而更加愿意去照护临终病人。这提示可以采取情景模拟、参观访视(如安宁病房)、鼓励护生进行志愿者活动等多种方式进行死亡教育,让护生进行体验,从而增加护生对临终病人的了解,消除恐惧感,使她们更愿意去接纳临终病人及其家庭。
接受过死亡教育培训的护生更愿意去照护临终病人。Henoch等[14]研究证实,死亡教育培训能有效改善护生对照护临终病人的态度,这可能与经过死亡教育培训的学生树立了正确的死亡观有关。有研究证实,死亡教育可以降低护生对死亡的焦虑、恐惧[15]。因此,护生可以坦然地与临终病人进行沟通,并愿意给予其心理及情感的支持,从而更好地为病人及其家属提供临终关怀和死亡教育服务。但本研究中,只有46.5%的护生接受过死亡教育培训,这提示应该在实习前加强对学生的死亡教育,使他们在实习中遇见临终病人时能从容面对,并能够提供相应的护理措施。
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专业实习生对于照护临终病人的态度比较积极,家庭中谈论死亡的方式、学历、有无接触过临终病人、有无亲历亲友去世、是否接受过死亡教育是影响其照护临终病人态度的主要相关因素,因此,在实习前建议应该给予针对性的死亡教育培训,进一步提升其照护临终病人的态度,从而提高临终关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