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真
宜兴陶瓷产业中的紫砂壶艺术堪称中国陶瓷艺术品乃至中国传统艺术品中“常青树”。从明朝正德年间诞生至今的百余年间,紫砂壶一直深受人们喜爱,它那独特的性能在坊间流传最盛,无疑是其传承与发展的重要保障。紫砂壶通常有着雅致的韵味,深厚的文化、精神内涵是它的典型特征;另一方面,紫砂壶也朝着自然与民间开拓,承载着整个中华民族的审美观念与情感体验,这种巨大的包容性使身材小巧的紫砂壶气度不凡。
“蚂蚁南瓜壶”是一件以“俗”为“雅”的作品。“俗”在此处指民间、民俗,是更易于为人们所接受的美感。“雅”代表了紫砂壶的精致细腻之美,涉及到制壶技艺与工匠精神、执业精神等的传承,雅俗共赏成就了作品独特的自然趣味。
此壶采用了动植物相结合的设计方法,并将镜头对准了微小的蚂蚁,使作品在自然趣味之中包含着对生命的尊重。南瓜与紫砂壶中的筋纹器是互相成就的关系,对南瓜的模仿塑造有利于展现筋纹器的特点,南瓜也因此富有了艺术价值,南瓜壶是紫砂壶中的一大经典款式。此壶也采用了筋纹器的款式,并于其中将南瓜表面的纹理进行了细致的刻画,力求真实的艺术效果,其看似粗糙坑洼的表面恰是手工艺人的艺术智慧与意图之所在。
作品由壶身与壶盖共同完成对南瓜基本形态的塑造,壶盖完全与壶身融入一体之中,保证作品造型的完美。壶身以壶腹部分最为饱满,整体造型略扁,与自然南瓜的造型已经非常相近了。壶身表面的筋纹是比较清晰的,这些筋纹以壶盖中央的壶钮为起点,贯穿全壶,每条筋纹的深浅程度及间距都要保持一致,考验了手工艺人对作品横纵空间的整体把控。这些筋纹都是纯手工打造的,是能够展现手工艺人细心与耐心的部分,也是作品精致感的来源。
不似一般紫砂壶的光滑细腻,此壶的表面“坑坑洼洼”,放到一般的壶中绝对谈不上美,在南瓜壶中则是极为重要的表现部分。自然界中的南瓜不可能如艺术品一般精致平滑,手工艺人就将那些“不美”的部分保留了下来,那些错杂分布的或凸出或凹陷的斑纹使作品更加真实,形成了纯朴、天然的美感,也就是“俗”的部分。这种故意而为之的粗糙感在设计起来难度极大,它们要在看似随意之中保持着规律感,否则就会使作品流于粗糙浅陋,所谓“大巧若拙”便是此壶所呈现出的美感。
与南瓜壶身相配合,壶钮、壶嘴与把手在保持使用功能的基础上变身为瓜扭、瓜藤,进一步强调了作品的自然效果。壶钮微微向一侧弯曲,中间镂空,表面有筋纹,构成了南瓜的瓜扭。壶嘴短且直,与对侧的环形把手共同展现着紫砂壶线条的曲直之美,在壶嘴与把手上,手工艺人用更为简约清爽的纹线装饰成瓜藤,对南瓜造型进行补充,又注意到二者本身体积有限的问题,做到了简繁得当,使作品不会过于拥挤繁冗。
蚂蚁是此件作品的另一个对象,小小的蚂蚁攀爬于壶中,几乎已与壶身融为一体。蚂蚁为作品带来的是动感,它们是被南瓜香甜的气息吸引而来的,又侧面衬托出南瓜之甜美,使人产生嗅觉联想,在茶香与泥香之外品味到南瓜的香气,二“味”一体使作品丰富起来,自然趣味不言而喻,在香气缭绕中我们能够体会到自然生命的魅力,手工艺人对南瓜、蚂蚁的真实刻画还自然与自然生命之本真。
全壶以棕红色泥料打造,作品错落的瘢痕丝毫没有影响泥料精细之美的展示,每一处的泥料都是平滑细腻的,在光线的衬托中泛出细细的光泽,有温和的气息。在茶水的滋养下,作品色彩光泽愈发鲜亮,就使南瓜更有成熟之美了,只有泥料质感卓越才能成就作品自然又精致的美感。
“蚂蚁南瓜壶”展现了紫砂壶艺术的另一面,那就是贴近生活的、朴实的美感。制作紫砂壶的紫砂泥生于自然,决定了紫砂壶与自然之间的原生关系,以自然为主题的壶正呼应着紫砂泥的原生感,也呼应着中华民族热爱自然与尊重自然的意识,此壶在展现紫砂壶艺术水平的同时体现了生态观念,再一次证明了紫砂壶艺术在当代的重要价值。
结语:“蚂蚁南瓜壶”有着紫砂壶的精致、纯朴之美,体现了作者的自然关怀与生态关怀。本文对此件作品的各个部分进行了分析,对作品艺术设计中的自然趣味予以说明,指出此件作品对相关紫砂壶工艺的继承与个性的表达。“蚂蚁南瓜壶”带我们领略了人们日常难以注意到的自然的鲜活之美,让我们懂得了紫砂壶艺术的“俗”之美与鲜活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