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部门联动构建高校实验室EHS管理体系

2020-10-30 08:25彭华松沈冰洁丁珍菊郑文栋上海交通大学实验室安全与环保中心党政办公室上海200240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20年9期
关键词:管理体系实验室管理

彭华松, 沈冰洁, 丁珍菊, 赵 亮, 郑文栋(上海交通大学.实验室安全与环保中心;.党政办公室,上海200240)

0 引 言

EHS(Environment,Health & Safety,即环境、健康与安全)管理体系是自上世纪70 年代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现代化管理模式,用于衡量环保、健康和安全三大发展指标[1]。它强调重在预防、领导承诺、全员参与、持续改进的核心思想[2],具有系统性强、规范化程度高的优势,在发达国家企业管理中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EHS管理体系是环境管理体系(EMS)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OHSMS)的有机结合。其中,EMS强调在开展生产的同时改善环境,实现对资源和能源的合理利用;OHSMS强调在生产过程中必须确保安全和人员健康,采取各种技术措施以达到优化劳动条件、预防职业性疾病和工伤事故发生和实现劳逸结合目的。EHS管理体系将两大管理体系有机融合在一起,通过分析相关活动可能出现的危害和后果后进行有效控制,不仅可以降低对人员伤害和环境的污染,还可以防范事故的发生。

鉴于实验室环境、安全与健康工作的重要性,美国高校均已建立较为严密的EHS管理体系[3],工作内容不仅涵盖实验室安全(如化学品安全、生物安全、特种设备安全、消防安全、水电气安全、实验室废弃物处置等),也包括非实验室安全与校园环境管理,如噪音污染、听力损伤、显示器辐射、垃圾处置、废气治理和污水排放等[1]。美国高校EHS 部门大多是独立的校级机构,除了部分管理人员,还包括许多具有专业资质的技术人员,且规模庞大,总人数通常在50 ~70 人[4]。以麻省理工学院为例,其EHS 管理系统分为三个部分:①EHS总部。作为整个体系的管理层,提供专业性技术指导,负责出台可持续性方案、制定环保政策、协调EHS管理、监督EHS 办公室工作[5];②EHS 办公室。负责EHS管理的具体操作和实施,并定期向总部汇报工作;③EHS 委员会。主要发挥监督作用,关注环境保护方面的学术研究和公共福利的提升。作为校园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高校EHS 管理系统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展现了积极的人文关怀。

随着中国高校“双一流”建设不断深入,建设世界一流实验室的需求日益强烈。为实现先进、绿色、安全、健康实验室建设目标,国内学者一直在研究如何将EHS管理体系引入中国高校[6]。但由于治理模式不同,目前国内高校难以建设一套专业化的实验室EHS管理体系及独立的EHS 职能部门。本文提出通过校内多部门联动方式,构建具有中国高校特色的EHS 管理体系,为完善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提供新的思路。

1 我国高校实验室EHS管理现状

1.1 安全、环保和健康的重视度不断提升

多年来,党中央、国务院不断推进国家治理能力建设,重点领域包括安全管理、环境保护和健康卫生。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特别强调,要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弘扬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思想;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随着安全和环保的理念深入人心,国家安全生产状况得以稳步提升。据全国应急管理工作会议报告,2019 年我国安全形势稳定向好,生产安全事故总量、较大事故件数和重特大事故件数均实现下降。

1.2 多部门合作共管机制逐步形成

在中央的统一部署下,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制订发展规划和相关政策。比如对危化品的安全管理,教育部门、公安部门、应急管理部门、生态环境部门都出台了相应的管理要求,并且持续组织各类实验室现场检查活动。针对目前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中仍然存在的薄弱环节,2019 年5 月22 日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强高校实验室安全工作的意见》(教技函〔2019〕36 号),明确了高校在责任体系建设、安全管理制度建设、教育宣传培训、工作能力建设等方面的要求,以切实增强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

1.3 实验室安全管理水平逐步提高

高校实验室是开展实验教学、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主要场所,是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提升实验室安全管理水平是高校发展过程中一项急迫而关键的任务。经过10 余年的努力与发展,我国高校通过投入资金改造实验室硬件条件、建设信息化管理系统、强化安全教育等途径,实验室安全水平已经有了较大程度提高[7-8]。自2015 年开始,教育部科技司组织了对部分高校科研实验室现场检查,促使学校更加重视实验室安全工作。教育部直属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体制逐渐理顺,管理制度不断完善,安全检查专家队伍力量增强,建立长效的安全检查制度,师生的安全意识显著增强[9]。

进入新时期后,交叉学科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前沿课题和探索性工作在高校科研实验室开展,同时国家和社会对高校实验室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实验室安全事故“零容忍”,实验室安全管理和环境保护工作面临越来越大的挑战。

2 我国高校实验室EHS管理的问题与分析

虽然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取得了较明显进步,但是国内高校未能从环境管理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面系统地开展工作,严重影响和制约着高校实验室安全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2.1 对EHS体系认识不全面

EHS管理的两大体系互相关联,互相支持,其终极目标均是实现可持续发展、人与环境的和谐共生。高校实验室涉及到化学、环境、生物、材料、机电等专业和学科,在教学和科研过程中大量使用易燃易爆品、腐蚀性物质、放射性物质等危险品,实验危险性高,特别容易发生安全事故。同时,这些危险品在使用过程中还会产生“三废”(废气、废液、废渣),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实验人员若长期接触有毒有害物质或长时间处于存在射线的环境,职业健康问题不容小觑。可见,实验室安全问题与职业健康、环保问题之间存在紧密联系,互相影响。

尽管目前高校师生的实验室安全观念有所增强,但是对职业健康和环境保护的关注程度仍显不足。如在实验室检查中发现最突出问题就是实验室环境脏、乱、差,化学品随意放置,挥发性有机物气味刺鼻,然而由于许多师生对此已经习以为常,对各类安全隐患也熟视无睹。此外,部分师生不了解实验室通风柜使用要求,实验操作过程中把通风柜门开到最大,也不佩戴防护眼镜,甚至还把头伸进通风柜。在环境保护方面,大部分实验室虽能将有毒、有害废弃物分类收集且集中处置,但是对于洗瓶水这类低浓度污染物仍是直接排入下水道,长时间累积后这些有害物质不仅会污染周围的大气、水源和土壤[10],而且这些物质还会经水槽下水口散发到实验室空气中,影响师生身体健康。由此可见,仅仅关注实验室安全而忽视职业健康、环保保护,难以真正做好实验室安全管理。

2.2 实验室EHS管理体系架构不健全

张敏等[11]调研发现,与国外高校建立专门的、职能完善的EHS 机构不同,国内高校实验室EHS 工作分散在教务处、科研处、保卫处、实验室处、后勤保障处等多个职能部门,单独或者共同负责。工作职责的分散使得学校实验室EHS管理的系统性显著不足,部分工作的管理权限划分不够明确,并且部门间的沟通也不充分,导致职责不明或职责重叠的情况时有发生,安全管理与服务效率较低。以安全教育为例,校内多个职能部门都会分别开展此工作,但是讲解的内容浅显甚至有所重复,形式也较为单一,使得许多师生将其视为形式主义的活动,教育效果不佳。而对于实验室安全与环保、健康方面的难点问题,相关单位都避而远之,无从下手。可见,国内高校实验室EHS 体系建设进展缓慢,改革难以深入。

2.3 实验楼宇建设缺乏规划和评估

在实验室建设与改造方面,环境条件、楼宇结构、实验室布局和安全设施是否符合科学和规范,严重影响到实验室的EHS 管理。随着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理、工、农、医等学科深度融合产生了大量交叉学科,相关实验楼宇在设计和建造阶段必须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可持续性,以满足不同实验项目的EHS 需求[12]。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高校没有专门的EHS 部门对楼宇功能充分调研、对建设方案进行充分评估,导致部分楼宇在建成后存在结构不合理、安全和环保设施不能满足EHS管理需求的现象,出现例如通风系统主风机功率不足或通风柜数量不足、实验室电力容量不够、未建设化学实验室废气处置和废水处理装置、实验室门无观察窗的情况,成为当前实验室EHS 管理中的显著问题。

3 加强高校实验室EHS管理的对策与建议

目前,国内高校普遍难以成立独立的实验室EHS管理部门。因此,建议从以下方面加强实验室EHS管理工作,以进一步提升实验室管理水平。

3.1 构建多部门合作的实验室EHS管理体系

借鉴发达国家高校实验室EHS管理模式,并考虑到国内高校治理模式和管理特点,在学校层面形成指导实验室EHS管理工作的专家委员会,并组建一支系统性、专业化、职业化的联合工作小组。

专家委员会委员分为职务委员和专家委员。职务委员分别由保卫部门、后勤保障部门、基建部门、实验室管理部门、资产管理部门和人事部门等相关职能部门的负责人担任;专家委员由具有EHS 相关工作经验的校内外专家担任。为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实验室EHS专家委员会下设不同分委员会,分别负责实验室安全、消防安全、环境保护等事务指导和决策。实验室EHS管理专家委员会的组织框架如图1 所示。对于实验室EHS 方面的事务性工作,则由EHS联合工作小组完成。联合工作小组由各相关职能部门专业技术岗位人员组成,根据专家委员会的指导或建议,整合校内资源,制订具体工作方案并实施。对于不同类型实验室EHS工作,分别由联合工作小组内相关职能部门成员牵头,全体成员共同协商予以解决,其日常工作机制如图2 所示。

3.2 完善EHS管理制度,制订标准化管理文件

EHS两大管理体系具有相同的管理原则,即通过建立动态循环的管理框架,应用持续改进的思想来指导组织实施,以实现既定目标,即P(Plan,计划)-D(Do,实施)-C(Check,检查)-A(Act,持续改进)循环[13],并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与之匹配。只有制度完善、科学合理、切实可行,EHS 管理才能有法可依、有章可循。EHS管理体系的评价要素主要包括:领导的承诺、方针与战略;组织机构与职能;危险源识别与风险评价;供应商与承包商管理;审核、修改与持续改进等[14]。为推动高校实验室管理的规范化,实验室EHS专家委员会应当围绕EHS管理的评价要素,根据法律法规要求,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和实验室工作经验,制定具有高校特点的实验室EHS管理规定和技术标准,并明确各职责部门的责任及所需承担的具体工作,做到职责分明,以确保所有的制度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同时,应当定期进行检查与评估,根据实际操作情况对不合理的环节持续改进[15]。

图1 EHS管理专家委员会组织框架图

图2 联合工作小组内各职能部门日常工作机制示意图

3.3 顶层设计,建设专业化、职业化EHS技术队伍

对高校实验室EHS管理工作,建设一支业务水平高、创新能力强的高素质队伍是重中之重。然而统计数据表明,国内几乎所有高校都将实验室管理者定位为行政系列或者教辅人员[11],而非专业技术人员,学校给予的激励机制与晋升通道也较为匮乏。为提升实验室EHS管理的专业性,高校应设立一定数量的实验室EHS技术岗位,并将具有理工科专业背景和丰富实验室工作经验的人员纳入EHS 技术队伍。专家委员会成员应具有相关领域内扎实的理论基础、较强的专业背景和丰富管理经验,其专业背景应涵盖化学、物理、生物、电气、环境、消防或者安全工程等学科。同时,高校应充分发挥人才培养优势,根据专业需要对管理人员进行在岗培训,以提升EHS专业水平。EHS联合工作小组成员原则上应当具有国家认可的资质,如注册安全工程师、注册环评工程师等,并强化实验室EHS技术队伍的发展路径,促进其职业化建设。

3.4 培育EHS文化氛围,增强师生环保与职业健康意识

要提升全校师生的实验室安全意识与环保、健康理念,文化氛围的营造必不可少。各高校在提升治理能力和建设校园文化时,应将安全、环保与健康的理念纳入到学校的核心价值观中,形成具有高校特点的校园EHS文化并深入人心。比如在环境保护方面,化学化工类和生物类等实验室在建设前必须全面评估实验室可能对环境所造成的特殊影响。EHS 联合工作小组应当着重关注重要环境因素的评估结果,及时对环境影响评价中不合格项目进行纠正。在化学、生物类课程设计和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向学生讲授绿色化学的思想,倡导使用低毒无毒的试剂来取代高毒性试剂。在职业健康管理方面,学校应定期邀请实验室安全、应急救护、职业健康等方面的专家对师生进行培训,并在实验楼宇悬挂或张贴安全防护和职业健康为主题的宣传板,提高师生对健康和安全的重视度。此外,还应当根据实验危险源的种类,为实验人员配备合适的手套、防护眼镜、防护服等劳防用品,以减小职业病发生概率、降低安全事故对实验人员造成伤害[16]。

4 结 语

EHS管理体系是事前进行的风险管理手段,强调以人为本,突出预防为主。该管理体系的价值与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目标十分切合,可以最大限度地为高校实验室安全、职业健康和环境保护提供保障,将其引入国内高校具有可行性。目前国内高校治理模式与西方高校不同,在校级层面成立独立的EHS 职能部门并实施系统化的EHS管理难以实现,本文提出通过建立以多部门联动为基础的工作机制,构建适合我国高校的实验室EHS管理体系,从而实现实验室的精细化管理,为教学和科研工作提供良好保障。

猜你喜欢
管理体系实验室管理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对质量管理体系不符合项整改的理解与实施
基于KPI的绩效管理体系应用研究
当代经济管理体系中的会计与统计分析
控制系统价格管理体系探索与实践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