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方位速度分析对宽方位地震资料处理的影响
——以南阳凹陷CY-DZ 探区地震资料处理为例

2020-10-30 06:19杨梦娟商建立王帮助
石油地质与工程 2020年5期
关键词:方位角方位校正

杨梦娟,王 雷,商建立,李 斌,王帮助,李 铮

(1.中国石化河南油田分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河南郑州 450018;2.中国石化河南油田分公司 油气勘探管理部,河南南阳 473132;3.中国石化河南油田分公司科技处,河南南阳 473132)

宽方位地震资料处理技术在解决岩性目标勘探、小断裂成像、精细油气藏描述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宽方位地震资料处理大多是关于OVT 域数据规则化及方位各向异性校正技术,或者是窄方位处理技术在OVT 域的应用,且最终成像效果相较于常规窄方位处理成果改善程度有限。

为此,本文在南阳凹陷CY-DZ 探区三维地震资料处理中,对分方位速度分析进行了测试。

实际测试对比显示,该方法从某种程度上有效地解决了速度方位各向异性问题,突出了宽方位地震勘探观测系统的优势,能准确描述地层的方位各向异性[1-3]。

1 分方位速度分析

分方位速度分析在实际处理中应首先依据探区地下构造特征及断裂走向,并结合地震资料的覆盖次数和地震资料的横纵比进行方位划分(确保每个方位的道集覆盖次数满足速度分析);然后,根据所划分的方位角抽取不同方位的道集;最后,利用不同方位道集进行速度分析,即可完成分方位速度的具体分析。利用不同方位的道集和速度场进行分方位叠加,其叠加结果有利于精细构造解释。

南阳凹陷CY-DZ 探区近地表条件复杂,52%以上的炮点以及小部分的检波点偏移,地震资料各个方位角都有覆盖(图1)。在方位划分上,可以360°等间隔划分;地震资料的覆盖次数为140 次,经过系统试验,划分三个扇区已经是极限,每个扇区的覆盖约为46 次。这样划分后,方位角变化造成的速度差异不太明显,能进行差异性分析对比。?

图1 CY-DZ 探区内的方位角、偏移距分布图(左)、玫瑰图(右)

依据所划分的方位角抽取不同方位的道集,并分别进行速度分析。速度谱(图2)的对比显示,不同方位角的速度存在明显差异,能量团的聚焦度也不高。探区内地震资料分三个扇区已经是极限,如果扇区个数继续增大,会导致速度的拾取精度大大降低。从不同扇区内地震剖面对比可以明显看出(图3),随着方位角的变化,低序级断层的成像存在明显差异。

图2 分方位速度谱

2 分方位速度分析与剩余静校正

剩余静校正是利用动校正后的道集进行剩余静校正量的计算,动校正的结果依赖于速度场精度[4-6],大部分的OVT 域处理过程中求取剩余静校正量,仍然是利用各向同性的速度场进行动校正。

如果速度场存在方位各向异性问题,就会影响动校正的精度。实际测试显示,分方位速度分析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即采用不同方位的速度场分别对不同方位的道集进行动校正处理(图4),可提高动校正后道集的平整度和剩余静校正量的精度。

图3 不同方位角偏移剖面对比

图4 螺旋道集对比

3 方位各向异性校正

通过图4 的对比分析可以看出,剩余静校正后的螺旋道集仍然存在一定程度的“抖动”,是由速度导致(图5)。对该问题的处理多采用自动剩余时差求取,拉平道集,即方位各向异性校正[7]。其具体步骤为:①将偏移后的OVT 道集按偏移距和方位角分选成螺旋道集,在动校正后的螺旋道集上进行剩余时差和互相关系数拾取;②利用拾取结果进行各向异性速度场和慢速度方位角场反演;③利用方位各向异性参数场对螺旋道集进行时差校正[8]。从其计算方法可以看出,计算结果依赖于动校正后的道集质量。也就是说,速度场的精度决定了剩余延迟的求取,采用分方位速度分析来进行动校正速度场求取,分方位速度动校相较于一个各向同性速度场的动校正,更有利于提高螺旋道集的平整度。从螺旋道集以及叠加剖面对比中也可以明显看出,分方位速度分析联合方位各向异性校正有利于同相叠加,能提高成像精度(图6、图7)。

图5 叠前时间偏移螺旋道集对比

图7 常规速度分析(左)、分方位速度分析(右)叠前时间偏移1 800 ms 时间切片对比

4 结论与认识

(1)分方位速度分析方法与剩余静校正以及方位各向异性校正的联合应用,有利于消除宽方位对地震资料的速度方位各向异性影响,提高静校正量计算的精度。

(2)分方位速度分析方法应贯穿整个宽方位地震资料处理序列,这样可消除宽方位地震采集带来的方位各向异性问题,提高地震资料的成像精度。

猜你喜欢
方位角方位校正
认方位
劉光第《南旋記》校正
建立在校正系统上的强大实力Sonance所能士i12
基于停车场ETC天线设备的定位算法实现
在Lightroom中校正镜头与透视畸变
基于在线约束限制的飞行器预测校正制导
无处不在的方位角
宽方位角观测法在三维地震勘探中的应用
Word Fun
陀螺定向技术在煤矿巷道贯通控制测量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