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冬景中的洒脱

2020-10-30 05:29高利
中学生天地(C版) 2020年10期
关键词:雨潇潇冬景微雨

课 文:《江南的冬景》[高中语文苏教版教材(必修一)]

作 者:郁达夫

图/ 烧饼漫画

●原文摘录

……若再要点些景致进去,则门前可以泊一只乌篷小船,茅屋里可以添几个喧哗的酒客;天垂暮了,还可以加一味红黄,在茅屋窗中画上一圈暗示着灯光的月晕。人到了这一境界,自然会胸襟洒脱起来,终至于得失俱亡,死生不问了。我们总该还记得唐朝那位诗人做的“暮雨潇潇江上村”①的一首绝句罢?诗人到此,连对绿林豪客都客气起来了,这不是江南冬景的迷人又是什么?

●课本注解

①“暮雨潇潇江上村”:语出五代诗人李涉《井栏砂宿遇夜客》诗。

●注解溯源

郁达夫是我最佩服的现代作家之一。佩服的原因不仅在于他在小说、散文、文学史上的成就,他敢恨敢爱、潇洒坦荡的名士风流胸襟与行事风格,他为进步文学呐喊、为国家坚守大义的品格,也在于他极为高卓的古典诗歌修养——既能写又善用。事实上,郁达夫最早发表的作品就是古典诗歌,并且是在中学时代。

所以他写的文章,无论是小说还是散文,一不小心就能读出蕴含在现代白话中的典雅诗意和美妙意境。同时,因为有着这样的诗性,他在白话文里引用或化用古诗词的地方也极为精妙。细细体会一番,就会发现这些引用、化用与文章自身的语言、情感流转顾盼,生发出无尽的言辞之美与言外之意。

《江南的冬景》中的这处引用就是如此。

在这一段落中,郁达夫先描述了江南微雨寒村的悠闲景象:三五人家的小村子,门前泊一只乌篷小船,茅屋里有几个喧哗的酒客;天垂暮了,“加一味红黄,在茅屋窗中画上一圈暗示着灯光的月晕”。写到这夜幕降临、灯影初上时,郁达夫直接引用诗句“暮雨潇潇江上村”,同时把原诗诗意自然点出:“人到了这一境界,自然会胸襟洒脱起来,终至于得失倶亡,死生不问了。”然后又从容地从诗中走出,回到“江南的冬景”:“诗人到此,连对绿林豪客都客气起来了,这不是江南冬景的迷人又是什么?”

郁达夫在此处引用这句诗,固然是因为“暮雨潇潇江上村”的场景与他笔下微雨寒村的江南冬景是一致的。但能描述江南微雨寒村的诗句太多了:“暮雨村常暗”“吟尽江南烟雨村”“窗悬夜雨残灯在”……为什么独独选这一句呢?这就涉及这首诗的内容以及它的来历。

李涉和弟弟李渤在当时均学问通达、负有盛名,也都有一腔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热血。但因唐末藩镇割据,兵连祸结,再加上政坛黑暗,二人隐居过,出仕过,蹭蹬过,被贬抑过——总之,读书人怀才不遇的境遇和修齐治平的理想所碰撞出的煎熬、希望、百折不挠等,这兄弟二人身上都有。

如何在这些起伏的情绪中找到平衡?李涉在这方面做得不错,即使有时外在环境不佳,他也是从容淡定的。不信?且看他这首《题鹤林寺僧舍》:

终日昏昏醉梦间,

忽闻春尽强登山。

因过竹院逢僧话,

偷得浮生半日闲。

“偷得浮生半日闲”,是李涉创造的洒脱心境,连苏轼都不由得称赞。当洒脱的李涉遇到奇妙的险境,便成就一段风雅佳话。《唐诗纪事》如此记载:

涉尝过九江,至皖口,遇盗,问:何人?从者曰:李博士(编注:李涉曾任太学博士)也。其豪酋曰:若是李涉博士,不用剽夺,久闻诗名,愿题一篇足矣。涉赠一绝云。

这则故事虽短,但情节跌宕起伏,结局出人意料。原来,这“绿林豪客”是个剽掠的强盗,但视人命如草芥的强盗头子竟然舍“财”而慕“才”,不劫财不图命,但求李涉赠送一诗。

李涉当时的心理活动大概是这样的:这位豪酋也是知书达理之人?或者这位豪酋大字不识,但为何对文学充满着敬意?若是前者,在艰难乱世中,这份人文情怀能让李涉感到惺惺相惜——这不正说明道统不灭、素怀仍在,哪有不坚守之理?若是后者,目不识丁者在乱世里犹知敬畏道统与学问,更可见其宝贵,哪有弃置之理?

于是在江南的冬夜里,在萧瑟的细雨中,一种混融着自信、豪迈与浪漫的洒脱之气从李涉的胸中迸发出来,诗句信手拈来:

井栏砂宿遇夜客

暮雨潇潇江上村,

绿林豪客夜知闻。

他时不用逃名姓,

世上如今半是君。

前两句诗,先描述遭遇歹徒的场景,并不惊险,甚至还带着点诗意,歹徒在李涉眼里也并不面目可憎,“夜知闻”还隐隐透露出连歹徒都知道自己的暗自欣喜。后两句诗抒情:“他时不用逃名姓,世上如今半是君。”看来我也不用隐居避世了,连“绿林豪客”都知道我,更何况这世上多半是“绿林豪客”!

联系这样的创作背景可知,郁达夫引用“暮雨潇潇江上村”,江南冬景的气质就更为丰富迷人了——李涉与“绿林豪客”的故事为温婉悠闲的江南冬景注入了草莽英雄与文人雅士惺惺相惜的豪侠与洒脱之气。

如果只是为了使江南冬景的气质更为丰富,郁达夫似乎没必要写上“人到了这一境界,自然会胸襟洒脱起来,终至于得失俱亡,死生不问了”,难道他也面临着“得失倶亡”“死生不问”的境遇?如此,引用这句诗更深层次的目的便晕染出来了——

这篇散文写于1935年末,当时,郁达夫自上海移家杭州已三年。从生活状态而言,郁达夫过的是一种闲散、安逸、舒心的生活。写文章赚稿费之余,与亲朋好友经常流连于湖山宴游,在杭州营造的“风雨茅庐”也即将完工。这种安闲、适意、轻快直接洋溢在《江南的冬景》里。

郁达夫笔下的“江南冬景”总基调是“明朗”的:“对于江南的冬景,……说得摩登些,便是一种明朗的情调。”微雨时是“一种说不出的悠闲境界”,下雪时则充满了难以言表的诗意,晴天时简直是上天赐予的“恩惠”,让人感到“快活”:“在这一种冬天,倒只会感到快活一点,因为晴和的日子多了,去郊外闲步逍遥的机会自然也多。”

此时的郁达夫虽然物质生活还不错,但精神上却是苦闷低沉时期。这苦闷有离开上海、离开文坛中心的因素,有家庭生活不睦、夫妻关系破裂的因素,当然也有整个家国抗战大环境的因素等。

总之,在写作此文前后,郁达夫来到了一个人生中重要的时间节点。在这个时间节点上,无论是个人生活还是家国情怀上,都需要他做出一些选择,他需要为这些选择进行一些心理建设——李涉的这份自信洒脱可以帮助他从家庭、个人事业的山雨欲来中洒脱地走出。

猜你喜欢
雨潇潇冬景微雨
《太湖冬景》
吴描玉
假日与婆母村郊栽苗
东北冬景
好饿好饿的小鼹鼠
大德歌·冬景
微雨夜行
春花
长相思
锦年·花事:那一年微雨,花初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