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束化护理预防血液透析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效果观察

2020-10-30 07:52邹莹霏邱丽莉叶彩珍
透析与人工器官 2020年2期
关键词:无菌血流导管

邹莹霏,邱丽莉,叶彩珍

(广东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肾病内分泌科,广东佛山528000)

血液透析主要目的在于帮助晚期肾病患者净化血液,改善其中毒症状,以往临床中主要穿刺方式为一次性穿刺,此种穿刺方式为患者带来较大痛苦,降低其治疗依从性,由于部分患者在进行血液透析前未建立血管通路或患者自身血管条件限制,无法建立动静脉内瘘或移植物血管内瘘,常需深静脉置管〔1-2〕,留置导管方式应用较为广泛,但此种方式易出现导管相关血流感染〔3-4〕,导管相关性感染为插入各种血管导管后发生的感染,包括局部和全身感染,其中全身感染最严重,死亡率为12% ~25%,对治疗效果具有一定影响,且对患者生命安全构成一定威胁〔5-6〕,如何做好导管相关的血流感染预防工作是血液透析工作的重点〔7〕。本研究针对集束化护理预防血液透析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效果展开探究,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纳入本院收治的62例血液透析患者作为此次研究代表,患者入选时间为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按照单双号分组方式,将其分成两组,研究组(单号)、参照组(双号)为其组名,每组患者31例。研究组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14例,患者最大年龄72岁,最小年龄49岁,平均年龄(61.23±2.85)岁,透析最长时间18个月,最短时间4个月,平均透析时间(9.16±1.42)个月,置管部位:13例右侧股静脉,18例颈内动脉;参照组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15例,患者最大年龄73岁,最小年龄48岁,平均年龄(61.34±2.62)岁,透析最长时间19个月,最短时间5个月,平均透析时间(9.21±1.28)个月,置管部位:12例右侧股静脉,19例颈内动脉。对比两组患者各项基线信息(性别、年龄、透析时间、置管部位),经统计学分析比较得知,其差异呈P>0.05,不存在统计学意义,具有比较价值。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肾功能衰竭需实施血液透析治疗;(2)透析时间超过90天;(3)无严重精神功能障碍,可与其进行沟通;(4)成年患者;(5)临床资料完整;(6)对本研究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伦理学要求。排除标准:(1)心脏、肝脏等严重功能障碍;(2)严重脑血管疾病;(3)凝血功能障碍;(4)自身存在代谢性疾病;(5)严重精神障碍,无法与其交流;(6)临床资料不完整。

1.3 方法

将常规护理应用于参照组,主要表现为:密切关注患者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变化,由于部分患者在血液透析前未建立血管通路或患者自身血管条件限制,无法建立动静脉内瘘或移植物血管内瘘,常需深静脉置管,护理人员应严格依照无菌操作对患者进行置管护理,告知患者饮食注意事项,叮嘱其注意休息,保证自身卫生性等。将集束化护理干预应用于研究组患者中,具体表现为:(1)创建集束化护理小组,组员由临床经验5年以上护理人员担任,护士长担任组长,对小组成员进行相应培训,培训重点为血液透析治疗过程中操作重点及护理原则,之后对小组成员进行考核,考核合格后,方可对患者实施护理服务;(2)置管时护理:在患者置管时,护理人员应穿戴无菌手术衣、手套、口罩及帽子,手部尽量避免接触穿刺点,若在置管过程中,手套出现皮损或污染,应立即更换;置管部位应使用大号无菌巾;保证医务人员、患者及器械的卫生性,强化护理人员手部卫生,严格依照6部洗手法对手部进行清洗,做好置管环境准备;对穿刺部位进行严格消毒,避免血流感染情况的出现;(3)置管后护理:保证敷料的透气性与透明性及无菌性,利用无菌纱布覆盖易出汗、高热、穿刺点出血患者穿刺部位,定期更换敷料,无菌纱布更换时间为次/48小时,敷料更换时间为次/7天,若敷料及纱布出现污染、松动、潮湿等情况应及时给予更换;患者在实施透析过程中,严密监测其生命体征变化,对白细胞水平定期检查,观察患者是否出现疼痛、红肿、硬节等情况,若怀疑患者出现静脉炎、导管相关感染应立即拔出导管,在必要情况下,可给予其抗生素加以治疗;强化导管维护,对导管给予严格消毒,吸除导管内凝血块及肝素,保证导管通畅性,保持导管端口清洁性,透析完毕后,利用生理盐水清理管腔中残留血液,并使用肝素进行封管,常规对其进行消毒;告知患者及其家属,为防止置管部位出现感染情况,应保证个人良好卫生及生活习惯,在沐浴过程中,对导管给予适当保护,防止导管浸入水中,定期检查导管情况,做好导管相关维护工作,并进行相应记录,对其进行妥善固定,防止导管出现滑脱、移位等不良事件,;给予患者适当心理护理干预,了解患者内心想法,并根据患者不同心理对其进行针对性心理疏导,提升其护理依从性,进而提高整体护理质量。

1.4 观察指标

(1)对比两组患者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生率;(2)利用本院自制调研问卷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问卷总分为100分,高于85分表示十分满意,60~84分表示满意,60分以下表示不满意,总满意度为十分满意率与满意率之和。

1.5 统计学分析

两组患者所得数据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研究,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采用卡方检验,差异呈P<0.05,说明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感染发生率

研究组感染发生率3.2%显著低于参照组的22.6%,经统计学分析比较得知,差异呈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比较两组患者感染发生率

2.2 护理满意度

研究组总满意度为96.8%,参照组总满意度为71%,研究组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参照组,差异呈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对比组间患者护理满意度〔n(%)〕

3 讨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生活习惯的不断改变,慢性肾炎、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发病率逐年呈上升趋势,此类慢性疾病易导致患者产生肾衰竭,因此,肾衰竭发病率随之增加,除移植肾脏外,对肾衰竭患者来说最为常见的维持生命方式为血液透析治疗〔8-9〕,血液透析治疗是将患者血液与透析液经透析器进行交换,进而排除体内废物毒素,保证患者体内酸碱平衡与水电解质水平平衡,进而提升患者生命时长〔10-11〕。而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易发生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并发症,导管相关性感染是院内感染中花费最高的项目之一,增加医疗成本,延长患者住院天数,为此,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尽量减少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一直是临床血液透析护理工作的重点,与此同时,该并发症的产生对患者治疗效果及生命安全具有一定影响,有研究表明〔12〕,血液透析患者一旦出现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可有效提升其死亡率,增加经济负担,因此,如何有效预防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尤为重要。

集束化护理干预是在2001年由美国学者提出,作为一种新型护理模式,临床中运用较为广泛,该护理模式为护理人员通过查找疾病相关文献,结合自身临床经验与患者自身情况为其制定针对性护理方案,并依照方案内容具体实施,进而使患者快速康复该种护理模式〔13-14〕,在循证护理基础上,为患者提升更为全面、系统具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其目的为提升临床整体护理质量,提升治疗效果。本研究中,研究组患者实施的集束化护理干预,通过创建护理小组,对患者置管前后给予穿刺部位、无菌技术、敷料护理、皮肤消毒、导管护理等多项预见性与针对性护理干预,并对其实施健康教育与心理疏导,有效降低了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同时促进其护理满意度,提升整体护理质量。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感染发生率3.2%明显低于参照组22.6%,而护理满意度96.8%显著高于参照组71%,经统计学分析比较得知,其差异均为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说明将集束化护理干预应用于血液透析患者中效果显著。

综上所述:血液透析患者实施集束化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提升患者生存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促进护患关系和谐,临床应广泛推广与应用。

猜你喜欢
无菌血流导管
精益A3管理工具在提高STEMI患者绕行急诊科直达导管室的应用与探讨
心肌缺血预适应在紫杉醇释放冠脉球囊导管扩张术中的应用
PICC导管体内头端打结1例的原因分析及护理策略
中央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防控的研究进展
追溯系统在手术室无菌物品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超微血流与彩色多普勒半定量分析在慢性肾脏病肾血流灌注中的应用
CT肺叶血流分布造影在诊断肺栓塞中的应用价值
基于系统论SPO模型的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干预实践
“扇形折叠法”治疗巾在“三巾”无菌盘中的改良应用
无菌操作技术在无菌制剂生产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