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世跃 刘志勇 李雪飞
违法占地多、村容环境差、“三资”清理难、信访矛盾多、集体经济弱……2017年之前,汤岗是远近闻名的后进村。
2017年5月,在外经商、小有成就的我响应党组织的号召和家乡的召唤,回乡担任村党支部书记。
万万没想到,“新官”刚上任,板凳还没坐热,第一项工作就是去接回赴京上访的村民——村里有一对兄弟,因为几厘米宽的宅基地纠纷,闹了十几年,也上访了十几年。当时我就下了决心,一定要解决这个“历史问题”。我召集两家人调解,最后决定在争议地段砌上一堵墙,将他们隔开,并放出“狠话”:“这堵墙是村里砌的,谁都不能动。”最后,他们都觉得村里处事挺公平公正的,都签了息诉罢访承诺书。
村里积压的信访矛盾不止这一起,怎么办?我和村“两委”一班人坚守公心,从解决矛盾的角度出发,请律师宣讲法律法规、请相关部门解读政策、成立村民调解委员会……一事一策、一人一策,逐一化解。
光有公心还不够,还得有热心。我承诺,村民有问题,无论什么时间给我打电话,我都会第一时间到位解决。记得一个周末,一位上访户凌晨一两点钟给我打电话,要求我立刻去他家。我连夜驱车一个多小时,从襄阳市区赶回了村里。
我面临的第二个难题,是“三资”清理。
隔壁村一个老板,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以很低的价格承包了我村200多亩地。村“两委”多次找他协商,要求重新签订承包合同,但没什么效果。老百姓意见很大,进而对村“两委”也非常不满。
在农村当干部,就要敢于说真话,敢于得罪人!我们从这块最硬的“骨头”啃起。经过村“两委”反复上门沟通做工作和法律手段协调,那个老板最终按市场价格补交了4年近9万元的承包费差价,并重新签订了合同。
有他“带头”,村里其他人的工作就好做多了。经过三轮清理,成功清理、收回耕地、水塘面积达2000多亩,并重新发包。仅此一项,就为村集体增收100多万元。
為了改变村子脏、乱、差的环境,我们带着群众到谷城、枣阳等地去学习,回来后结合实际,请专业的设计院做设计,确定了乡村振兴规划方案。根据方案,我们多措并举持续开展“小三园”建设,因地制宜亮化和美化农村人居环境,以“小家美”促“乡村美”。我们先后修建通组通户水泥路14公里,安装路灯200余盏,新增机井8口、变压器7台,各村庄院落实现水通路通电通,群众的幸福指数日益提高。
耕地没人种,是我村面临的最大问题。现在,村里正准备引进社会资本,成立合作社,为村民种地提供“保姆式服务”。到时候,村民每亩地只需交纳一定费用,从播种、施肥到收割、运输,所有事情合作社全程代办。另外,村民也可以将土地流转给合作社,收取租金。
当书记后,我将生意托付给了妻子。这几年,生意屡屡亏损。有人问我值不值,我觉得,看着我的家乡一改往日后进形象,违法占地全部拆除、“三资”清理卓有成效、信访矛盾大幅下降、集体经济迅速腾飞,村庄环境变美了,基础设施完善了,村民素质提升了、幸福感增强了,这就是我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汤岗村“当家人”最大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