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鹏飞 何武涛 戚勇强 熊浩 崔伟 程小冬
入梅以来,湖北持续经历9轮强降雨,雨量大、汛情猛、洪涝重、险情多,武汉、黄冈、咸宁、荆州、恩施、黄石、孝感等多地受灾严重,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刚刚走出新冠阴霾的湖北,又面临防大汛、抢大险、救大灾的严峻考验。
哪里有险情,哪里就有人民子弟兵和湖北民兵。流动的迷彩,奔跑的英姿,汇聚在荆楚大地、长江干堤、江河湖库,以“洪水不退我不退、不获全胜不收兵”的决心意志,忠诚践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铮铮誓言,充分展现了新时代革命军人和湖北民兵的亮丽风采。
据湖北省军区相关人士介绍,入汛以来,省军区先后协调驻鄂空降兵某旅、中部战区陆军某舟桥旅、中部战区地导某旅、武警湖北总队机动支队等驻鄂部队出动1.7万余人次,组织民兵2.4万余人次,处置各类大小险情120余处,抢修道路4.98公里,加固堤坝26.95公里。
“你们来得太及时了!”看到解放军来了,受到洪水威胁的群众看到了希望。
武警湖北总队
把“人民至上”书写在抗洪一线
汛情呈多点并发态势,武警湖北总队官兵坚决落实习主席重要指示精神,闻汛而动,挽狂澜于既倒,救人民于危难,在大江大河的抗洪一线书写着“人民至上”的答卷。
前不久新冠疫情期间,不畏地处疫情“风暴眼”,武警湖北总队机动支队百名官兵70多个日日夜夜坚守在重症患者高度集中的火神山医院,担负执勤、封控等任务;在离病毒最近的地方,总队医院“红区”里奋战着“走廊擦肩而过互报平安”的夫妻搭档、“像父亲那样冲锋”的烈士后代;疫情严峻的至暗时刻,各支队官兵逆险而上、星夜兼程帮助抢运医疗物资,一次次为驻地人民送去生命的希望。
人民至上,折射的是一种担当,蕴含的是一种深情。
7月8日4时许,受连续强降雨影响,黄冈市黄梅县大河镇袁山村突发山体滑坡,村内7间民房被冲毁,9名群众被埋。接到命令后,黄冈支队官兵紧急驰援。面对一堆残垣断壁,官兵用铁锹挖、用手刨,争分夺秒搜救被埋群众,一干就是7个多小时,手指磨破流血仍咬牙坚持,奇迹终于出现。
“老奶奶,你能听见我说话吗?”当听到垮塌的木质房子下面传来呻吟声,官兵们一下子兴奋起来,想方设法寻找老奶奶被困具体位置,经过一番努力,最终成功在房梁形成的空隙下面救出老人,现场一片欢呼,“子弟兵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举了起来!”看着担架上幸存下来的老人,现场群众纷纷竖起大拇指。
“坚持人民至上,必须怀着深厚的感情,才能在最困难时刻支撑下去突破极限,创造奇迹。”总队领导如是说。
就是这支部队,在2016年那场特大洪水中为保护驻地群众生命财产安全,26天转战42地,连打45仗,创下连战连捷的奇迹,被驻地群众称为“绿色守护神”。
为了人民,越是危险的地方,越是奋不顾身。
溃口处,水流湍急,一个沙袋扔进去很快被洪水冲走。黄梅考田河,河堤溃口10余米,造成大片农田淹没,部分道路房屋严重受损,5万群众受灾。“早一分钟堵住溃口,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就多一分保障”,来不及多想,冒着被洪水冲走的危险,现场救援的机动支队机动二中队中队长黄达带领8名党员骨干第一批跳下洪水进行作业。
行百里者半九十。随着沙袋越填越多,水流越来越急,官兵体能消耗也越来越大,一个不留神脚下一打滑就容易被洪水冲走,但大家打起十二分精神在风浪中坚持近2个小时。最后连续封堵作业7个半小时,装填搬运沙袋22000余个,一条长15米、高4米、宽3米的人工堤坝浮现在人们眼前,大堤得以化险为夷。
为了人民,越是艰苦,越是冲锋向前。
“袁山河随时可能溃口,命你们前往构筑1.5公里长、3米宽的防洪堤坝……”在大堤奋战了一个通宵的机动支队500余名官兵还未来得及修整,翌日一早,又接到新的任务,他们拍了拍身上未干的泥浆,随即奔赴下一站。
下士习奥翔,在前期担负完火神山执勤后,由于部队任务繁重,一直没怎么休息,本来计划休假,在接到抗洪抢险任务后毅然放弃休假。“长期高负荷工作,虽然身体有些吃不消,但任务来了,我不能当逃兵。”官兵中像習奥翔这样的,还有很多。
团风县举水河内堤一处管涌,外堤一处滑坡,威胁6000亩良田和沿线3000余户村民;浠水县巴河镇摄湖村巴河大堤出现管涌;麻城市叶家塆村桃林河沿岸大堤出现部分溃堤,有决堤风险……警报连连,黄冈支队机动中队官兵马不停蹄,多方驰援。抢险过程中,官兵冒雨连续鏖战近40小时,无一人叫苦叫累。
为了人民,00后写下请战书,用有些稚嫩的肩膀扛起一个个沙袋;
为了人民,有的官兵做过手术伤口还没好,不顾感染毅然下水;
为了人民,不少官兵感冒发烧,脚底磨烂了,坚持不下火线;
……
湖北省军区
“最强大脑”打造抗洪救灾的“定海神针”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殷殷嘱托意味着什么?万山磅礴、中流砥柱的作用究竟体现在哪里?关键时刻,人民子弟兵应有的政治担当是什么?灾难面前,省军区系统的职能使命是什么?
这些问题,尽管湖北省军区在抗疫战场有过清晰的回答,现在依然在抗洪战场上续写答案。
“一线指挥部”成为部队防汛救灾的“定海神针”。入汛以来,省军区党委第一时间派出抗洪抢险前方指挥部,转战黄梅、嘉鱼、阳新、洪湖等地,成为驻鄂部队一体联动的“最强大脑”。
7月19日,麻城市阎家河镇叶家湾举水河的护坡发生塌方,湍急的水流在河道中咆哮,洪水困兽般不停地撕扯着堤岸。随着指挥部一道道指令接连下达,一支支队伍飞蛾般扑向举水河。
汛情如军情。第一个接到抢险指令的麻城市人武部集结200多名民兵率先赶到现场展开先期处置,后又陆续从空降兵某部等部队调集力量支援。“人民生命安全是大事,再大困难,我们必须第一时间到位,没得商量余地。”现场抢险救援组组长、人武部政委尹智昌深知“第一时间”的意义,从19日凌晨开始,他就在一线调度,两天两夜没合眼。40小时的昼夜奋战,换来了举水河的平静。那一声声“是党员的,跟我上”成为很多年轻官兵刻骨铭心的记忆。
曾在1998抗洪中荣立集体三等功的阳新县人武部,10天内转战5地,先后成功参与化解境内爱民港溃口、宝塔湖隔堤塌方、三溪河漫堤、富北河管涌等多处险情。该县人武部部长李利说:“洪水多点暴发,是意志的直接较量。关键时候党员顶得住,群众也会争先跟着上。”
来自湖北商贸学院的应届毕业生陈佳俊,和其他10名预征青年一起,主动找到当地武装部,来到洪湖洪狮大堤险情处,加入防汛抢险大军。在抗洪大堤上,完成属于自己的参军“成人礼”。
恩施市人武部军事科长谭海砚带领民兵突击队挺进“无人区”,克服坡陡路滑、视线不佳的困难,配合省地质队铺设勘测线路1200余米,为后续抢险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
榜样无言,却能鼓舞磅礴斗志;旗帜无声,却能凝聚强大力量。
空降兵部队
不是生而英勇,只是选择无畏
洪水漫过江堤,农田村庄受淹,城市街区内涝,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受到威胁。
湖北境内考田河、沙套湖、洪湖等多次出现满溢险情,随时可能出现溃口。面对汛情,空降兵部队迅速集结应急队伍出动官兵1500余人,奔赴湖北多地,全力投入抗洪抢险救灾。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7月11日,一场简短庄严的入党宣誓暨重温入党誓词仪式在四个大堤坝上同期举行。张栋梁、易浩文2名同志和身后的老党员们高举右拳,一字一句地庄严宣誓,铿锵的誓言,久久回荡。
在领誓人的带读下,官兵们的眼神越发坚毅,新晋党员在火线入党接受洗礼,他们用实际行动刻画出共产党员的英雄本色。
没有人生而英勇,只是选择无畏。“水性好的党员跟我先上!”从凌晨6点连续作业十几个小时的某部教导员梁涛穿着救生衣扭头向考田河蔡垸村段河堤走去。
因河堤决口处离道路较远且土质松软,不便展开更多工程机器作业,因此多数土方作业需人力完成。雨越下越大,大堤被冲出一道200米长的决口,水流湍急,情况十分危险。关键时刻党员们如一面面旗帜,飘扬在最危险的地方。
“泥土很黏,很难铲起来!”从指挥员到普通一兵,铁锹铲土筑堤,很快一个个都成了泥人,衣服没有一处是干净的。
四级军士长李钊第三次执行抗洪任务,作业区总有他忙碌幫带其他组的身影,“构筑子堤,先要铺上彩条布,再堆砌沙袋,垒足六层,再把彩布条翻上来,顶端再压上一层沙袋,确保严丝合缝,才能形成防洪能力……”
你一锹我一锹,你一袋我一袋,肩扛手提,就这样一个用汗水垒成的高五米、长两米的防洪堤横亘在洪堤缺口处。
黑夜里的他们在工程探照灯的照耀下格外醒目,为了完成党和人民交给的使命,大堤处处回荡着声嘶力竭的口号。
4个月前,这支部队奉命奔赴湖北武汉疫情最前线……
12年前,还是这支部队冲上抗洪大堤最险段……
22年前,也是这支部队冲上抗洪大堤最险段……
68年前,依然是这支部队让西方重新认识了新中国……
回望1998年,洪水如猛兽般撕扯着大堤,长江告急、堤防告急、九江告急!8次成功地与洪峰抗击之后,插入长江的第一面旗帜是上甘岭旗帜。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相同的部队,同样的背影,历史与现实交汇重演,只是坚定的眼神更替成“90后” “00后”。他们不仅需要高强度地长时间承担着雨水的浸泡,有的人忍受着烂裆的痛苦,有的人双手已经拿不动碗筷……但不见任何人退缩,哪里有危险,中国军人就在哪。
舟桥旅
敢打硬仗的突击队,筑起铜墙铁壁
中国人民解放军75310部队(舟桥旅)是国务院确立的国家级抗洪抢险应急专业力量,1998年被中央军委授予“抗洪抢险模范旅”荣誉称号,平时主要担负湖北及周边地区的抗洪抢险任务。
今年7月份执行抗洪抢险任务以来,官兵充分发挥突击队作用,迅速出动680余人,转战武穴、黄梅、阳新等地,连续奋战、昼夜不息,搜救转移群众、封堵决口、治理河堤、开挖导滤沟、克服管涌、搬运沙石料.....为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筑起一道道坚实屏障,被誉为“无处不在的生命之舟”。
舟桥旅地处华中腹地,千湖之省,水患高发,重任在肩,旅党委能够始终以强烈的忧患意识和使命意识狠抓抗洪抢险实战实备。3月份即展开了相关课目训练和物资器材储备;坚持入梅即临战,结合气象预测,第一时间引导官兵树立防大汛、抢大险思想,与地方应急管理部门建立常态沟通渠道。
7月8日9时许,接到黄梅县人民政府请求,舟桥旅迅速派出300余人的救灾队伍,仅用2个多小时机动120余公里,直接从驻训场赶往黄梅县濯港镇桂坝村执行搜救转移群众和抢筑子堤任务,成为湖北省第一支到达受灾现场的部队。当天,官兵们直到下午5点才吃上午饭,村里沿途水上电线、树枝交错遍布,水下圈舍、墓碑等障碍物不明,导致随时可能发生人员触电、舟体侧翻、螺旋桨折断等危险,官兵一直奋战到凌晨一点,共搜救转移群众3000余名,抢筑子堤100多米,装填搬运沙袋4万多个。事后,村民动情地说:“有子弟兵在,我们就安全了。”
成立“党员突击队”,持续开展“党徽戴起来、身份亮出来、样子立起来”活动,旅党委常委人人争着上前线、到一线,营连干部抢着要任务、打头阵。
7月8日16时,武穴市荆竹河堤出现宽约40米、深6米左右的溃口,对下游4个村庄6000余名群众和1万多亩良田造成严重威胁,该旅重型舟桥3营官兵到达现场后,发现现场空间狭小,大型机械无法施展,只能靠人力将木桩和钢管运送到溃口处。溃口处坡陡水深,木桩和钢管难以在河堤上固定,只有派人下水打桩。此时水下情况不明,稍有不慎就会被水冲走,6名党员现场组成“党员突击队”,分批下水打桩。当时河水深6米左右,个头1米8的陈桂超腰上系着安全绳下水后,河水很快漫过他的头顶。他憋着一口气,迅速上浮,接过战友递来的一根木桩,在队友的协助下,他将木桩慢慢竖起。挖掘机铲斗将竖起的木桩“摁”入水中……就这样,他们6人连续作业8个小时把60多根木桩和钢管插入溃口,为后续封堵溃口做出了重要贡献。
“救灾现场放眼望去都是泥人,分不清谁是干部谁是战士,但下深水、干重活的一定是党员。”一位群众动情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