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景琴
摘 要:疫情期间,赤峰学院及时开展线上教学,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岗位胜任力”为目标,结合校学生专业特点,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利用多种方式在稳定学生思想,保证教学质量。本文是作为教育管理者面对突发疫情时对医学专业教育的一点体会和思考。
关键词:新冠肺炎;教学管理;教学体会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20)09-0093-03
在新冠肺炎期间,如何正确教育和引导学生客观地评价疫情,做好科学防疫的宣传员,在居家的前提下完成课堂教学等等,对教育工作者来说是一个挑战,没有经验可循。大学生,血气方刚,疫情期間长时间的居家隔离,在思想上的恐慌和焦虑,在生活上的无规律,学业上的无监督,均给教育管理者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一、有效的信息沟通保证第一时间获得学生的第一手资料
利用网络云端,键对键解决面对面问题。通过微信群建立了各部门、各班级、学生和家长之间的有效联系途径,确保信息通畅。着重从学生的身体健康、学业状况、心理情感变化等多方面深切地关心学生,及时掌握学生动态。坚持健康状态上报登记,将政府、学校的具体要求发布到微信群中,重要内容划重点;鼓励同学们结合专业特点,做好宣传;坚决做到不隐瞒、不谎报、不造谣、不传谣,做到科学防范;同时要求每人每天健康打卡,消除了学生恐慌、焦虑的情绪,也便于学院及时了解每位同学的状况。
二、疫情期间积极开展符合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目标的线上活动
(一)突出专业特点,及时开展线上新冠肺炎及传染病知识培训,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做好科学防治
自疫情爆发以来,通过微信群、微信公众号、快手平台等手段,将《新型冠状病毒防控指南(第一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指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预防手册》、专家共识、同学们自己录制穿脱隔离服、六步洗手法、心肺复苏等小视频及时推送给广大师生;邀请自治区感染管理专家组成员、附属医院感染管理科主任,开展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知识线上讲座。自2020年1月22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发布《医疗机构内新冠状病毒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第一版))》、2月2日发布《新型冠状病毒防控指南(第一版)》以后,我们及时将每版诊疗方案及时转发到教职工群,尤其注重差异部分的权威解读,和同学们共同学习新冠肺炎的预防、病例筛查、诊断、转运、治疗、出院等规范流程。通过学习,同学们体会到每版诊疗指南都是理论与临床、科研与临床紧密配合的结果,意识到理论、实践和科研相辅相成。
(二)突出责任意识教育,培养使命担当和奉献精神,帮助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
作为教育管理者,我们深知,青年阶段是人生最重要的时期,树立何种理想信念,直接决定了一个人的一生。疫情期间,我们加大了防疫抗议典型事迹宣传,除及时转发媒体的宣传资料外,主动发布21篇新闻稿件,为正能量发声。教工主动向医院党委上交防疫疫情请战书,组织本院484名在校生线上通过校团委在微信公众号制作的疫情防控承诺书庄严承诺,表达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与疫情斗争的决心。组织临床医学院学生参与“青年大学习”5期,其中包括“在疫情防控中体现负责任的大国担当”“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筑起防疫青春长城”等内容。引导团员青年勇担当,甘于奉献,只有积极地把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之中,才能成就属于自己的人生精彩。近70余名同学第一时间申请成为内蒙古共青团疫情防控志愿者,20名同学分别在呼和浩特、包头、呼伦贝尔、通辽、赤峰等10个盟市积极有序参与到疫情防控工作中,尽自己绵薄之力。他们有的负责站岗,有的负责给医院、交警送物资,有的参与防疫消杀,有的在社区挨家挨户登记人员信息。志愿者服务时长达3000余小时。
(三)突出爱国主义教育,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在困难面前,总书记强调要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全力以赴救治患者,打好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为防控疫情,学校延期开学,国家教育部发出停课不停学号召,学校积极响应,各相关部门提供优质教育资源免费共享,以保证教学质量。在这次战“疫”过程中,我们不仅看到了坚挺的中国脊梁、感受到了国家的成长和民族的团结,而且深刻体会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独特优势。国家统筹调度人、财、物支援抗疫一线、保证人民的正常生活;及时透明的发布疫情信息,消除了人民群众的恐慌情绪;通过一系列减税政策支持群众复工复产恢复经济;世界各地的中国人通过各种渠道筹措防护物资,中国人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团结,也震撼着每一颗年轻的心。学院组织学生开展了爱国情怀主题班会,班会主题有“赤峰学院临床医学院祈福疫情早日结束,祖国加油!武汉加油!”“赤峰学院临床医学院邀请您——一起动起来!”“‘共抗疫情,爱国力行进行时”等,这些活动的举行激发了同学们爱国热情,将建设更加强大的祖国化为前进的动力,展现了青年学子无比坚韧、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和爱国报国情怀。
(四)通过典型事例加强医学生职业素养、职业道德的教育
医学生处于由学校向社会过渡的关键时期,刚好是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塑造与定型期,对医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必须紧密联系理想教育的基本理论,突出其内在联系和逻辑性,并结合学生思想实际进行讲解。疫情期间,全国有4万多医务工作者驰援武汉。我院第一批援鄂医疗队只用了半个小时就集结完毕,他们来自呼吸科、重症医学科、感染性疾病科,都是科室里的业务骨干,除了过硬的专业素质,最让人佩服的是他们崇高的医德。学院及时将援鄂医疗队从组建到出征的新闻报道发到学生群中,树立同学们的职业自豪感。疫情防控不断取得阶段性的胜利,一个个令人振奋的消息传来,支援湖北荆门的同事们也发回前线的视频,医务工作者用他们的生命诠释了医德医风。这种精神也深深感染着在校医学生。广大师生难以抑制内心的兴奋,分别组织“但使龙城飞将在”“致敬疫情逆行者主题云班会”“相隔万里情相牵”“长大后,我就成了您”“防控中担医学使命,疫情中牢记选择初心”等一系列线上活动,通过故事讲心得体会,同学们很受触动,励志向先进典型学习,不忘学医初心保护生命健康。
(五)停课不停学,合理利用网络资源,夯实学业基础,保证教学质量
2012年,大规模在线课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MOOC)迅速在世界范围内兴起,这种新型课程及教学模式不仅打破了传统的教与学的时间、空间限制,而且从根本上颠覆了传统课堂教与学的方式[1]。2月末依据学校工作安排,积极筹备新学期工作。“泛雅”网络学习平台,网络直播平台,这种学习方式让课堂从一个地方转向了另外一个地方,既是一种尝试,更是一种挑战。由于缺少课堂互动和老师监督,教师无法掌握学生通过在线开放课程自主学习的知识获取情况,常规的课程考核形式几乎行不通,只有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学习才能保证成效[2]。院长组织召开了的返校前后现场(符合疫情期间现场会议要求)教学工作会议,亲自部署,责任层层压实。发挥教务办、教学督导组、教研室主任及教研室秘書督导作用,确保教学质量。教务办为师生免费申请了人卫医学考试、中国医学教育题库、人卫教学助手、spoc平台、人卫教材电子版、畅想谷电子书等资源,开展线上线下教师培训。组织各教研室任课教师线上的教学工作现场会、召开针对线上教学的视频教学会议、以教研室为单位组织试课、听课、评课,为顺利开课做足准备。3月9日,学院如期开课。教师将课程资源提前上传至泛雅平台或雨课堂供学生预习,学生可以通过泛雅平台完成签到、作业、考试、讨论、与老师课上、课下沟通。开课时用瞩目直播,教师注重同学们的听课状态,及时在课程中与学生互动以调动同学们积极性。对因网络不能按时完成线上授课的同学,任课教师通过微信群、电话等方式了解具体情况,给予提供电子书和学习资料,留取相关课程作业,完成对这部分学生的相关教学。为保证教学质量,临床医学院教学督导组、教务办、教研室通过调查问卷、进直播课堂听课等方式对教学质量进行检查,并反馈给教务办和教研室,及时整改,确保教学秩序井然。
三、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过程中,只有不断地打磨,总结经验教训,才能不断推动教育事业向前向好发展
(一)重大疫情面前,公共卫生略显薄弱,我们能做什么?
武汉市疫情爆发初期,大量疑似患者涌向三级医院,其中相当部分只是普通感冒等导致的发热,由于缺乏分检、分流机制以及对疫情的恐慌,才都涌向了大医院,当时即有人形容这种现象为“对医疗资源的挤兑”。“挤兑”不仅增加了交叉感染风险和医护人员的工作压力与精神负担,还浪费医疗资源,使许多真正需要救治的患者不能及时就医[3]。医学教育缺乏科学、理性、完善的顶层设计,公共卫生人员岗位胜任力不足,而与临床工作紧密联系的医疗、护理、检验、口腔等专业学生缺乏对公共卫生学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是人才培养的短板。在没有解决顶层设计前提下,我们该怎样做?如果将人才培养目标进行适度调整,使其具备一定的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是否有利于解决近期的问题。
(二)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培养什么样的人?
我们的工作是立德树人,服务的对象是学生,我们所有工作的出发点、着眼点和落脚点都在学生身上。从教室到宿舍食堂,从学业成绩到思想道德修养,从身体健康到精神愉悦,都是我们关注的重点,只有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才能把握教书育人的初衷。学校忽视对大学生的心理管理,不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发育,同时学校的辅导员对于学生的日常交际、娱乐休闲、兴趣培养、运动健康等方面关注度不够高,也会导致管理目标不明确、管理工作不完善、管理效果不理想等问题[4]。
(三)如何做到坚持科学的工作方法,不拘一格、因材施教?
基于全球健康的理念,秉承开放多元的教育理念,形成协调统一的教育目标;开展创新发展的教育活动,在改革框架体系基础上,体现出综合性人才培养的要求,构建出系统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教育的系统化助力教育内容的全面化,通过构建全面宏大的教育框架,实现各类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5]。作为教育管理者,人才培养是我们中心工作,宏观上把握好方向,在微观上要有一个具体的可操作实行的方法,与专业特点相结合、与学生自身的优点相结合、与学生的实践能力水平相结合,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掌握住他的特点,不能“千篇一律”,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最大化。如何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是我们必须要思考的问题。
(四)在培养人的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抗压能力,面对挫折困难时坚定必胜的信念?
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对国家、社会、每个人都是一种考验。医务工作者在诸多不确定因素下逆风而行,甚至牺牲自己的生命。对医学生来说,将来从医之路充满困难和挑战,不向困难低头,不丧失斗志,才能迎来希望的曙光。
四、结语
本科院校的建设与学生教育管理的开展,关乎我国高等教育事业整体的进步,关系到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教育的改革与创新、激活院校的活力、优化学生管理,是实现教育长远目标、推动人才培养战略深入落实的必然之选[5]。教育是教他们在精神、情感、知识、能力的全面培养,走出校园的医学生应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既能符合社会需求又能实现自身价值,这也是作为教育管理者教育的初心。
参考文献:
〔1〕顾苏军.线上线下(O2O)互动式教学法在高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教师,2014(17):89-89,90.
〔2〕李碧春,徐琪,张亚妮,左其生,陈国宏.家畜生态学报[J].2019(10).
〔3〕杜创.中国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历程、短板及应对[J].人民论坛,2020(06):78-81.
〔4〕燕宇.探析大学生管理工作的难点和对策[J].青年时代,2019(09).
〔5〕王亚娜.推进本科院校学生教育管理系统化、科学化、制度化[J].化工进展,2019,38(12).
(责任编辑 赛汉其其格)
Abstract: During the epidemic period, Chifeng University carried out online teaching in a timely manner, adhering to the student-centered, taking "cultivating post competency" as the goal, combined with the school students' professional characteristics, faced with public health emergencies, used a variety of ways to stabilize students' thinking and ensure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This article is the experience and thinking of medical professional education when education managers face the sudden epidemic situation.
Keywords: COVID-19; Teaching Management; Teaching Appreci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