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芳 孙中宁
[摘要]政府层面的政策扶持从客观上为大学生创业实践提供保障,创业心理扶持则从主观上为大学生创业实践提供保障。创业心理素质直接影响着创业实践的成败。因此,文章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探寻大学生创业心理教育的新路径,构建创业心理扶持体系。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创业积极心理素质;创业心理扶持体系
[作者简介]肖芳(1980- ),女,山东沂水人,长春工业大学化学工程学院,讲师,硕士;孙中宁(1979- ),男,黑龙江肇东人,长春工业大学图书馆,讲师,在读博士。(吉林 长春 130012)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0年吉林省教育厅“十三五”社会科学项目“心理资本提升新时代大学生创业素质的研究”(项目编号:JJKH20200698SK)、2016年吉林省教育厅“十三五”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吉林省大学生创业扶持体系建设研究”(项目批准号:吉教科文合字〔2016〕第33号)和2017年吉林省教育科学规划思政专项“基于积极心理学的工科院校辅导员心理教育提升能力研究”(项目编号:GS17037)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20)20-0085-05
高校开展创业心理教育的重要任务是提升大学生创新力素质,为创业实践做好充分准备。当前,高校创业教育蓬勃发展,大学生创业热情高涨,但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当前我国大学生创业失败率在90%以上,究其原因在于创业主体缺乏良好的创业心理素质。创业实践过程是创业心理素质提升的过程。引导学生挖掘自身潜能,开发创业心理资本,掌握创业心理挫折应对方法,拓展创业支持网,始终保持对创业的积极乐观情绪,构建行之有效的创业心理扶持体系,是提高大学生创业成功率的有效途径,而这也正是积极心理学努力的方向之一。
一、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与积极心理学
创业心理素质决定着创业成败,创业实践离不开大学生良好的创业心理素质。积极心理学为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提升提供了新视角,厘清创业心理素质维度及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定位,将有利于探寻二者的融合点,为大学生创业提供精准到位的服务。
1.创业心理素质维度。创业心理素质是在心理素质概念上衍生出的概念。英国学者阿尔弗雷德·马歇尔最早关注创业素质,他认为创业者应在创业活动中具备稳定的心理特性并保持强烈的好奇心理。创业心理素质是大学生创业素质的基础,强烈的成功欲望、冒险精神、意志坚韧性、强大社会支持系统、创新能力是构成创业心理素质必不可少的五个维度。综合前人研究成果,文章将创业心理素质界定为个体在创业实践中在内外环境作用下形成的对创业活动起积极调节和需求满足作用的心理素质,涵盖创业意识、创业能力、创业情感、创业韧性、创业支持五个维度。
2.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定位。积极心理学是心理学研究领域的新思潮,最早可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对婚姻、幸福感和生命意义的研究。20世纪五六十年代,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诺、罗杰斯等对人的积极面的关注为积极心理学的诞生进行了积淀,使其自诞生之日起就将研究重点放在如何帮助人过充实有意义的生活。积极心理学致力于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主要从三个层面展开研究:一是主观层面的积极情绪和体验、主观幸福感等;二是个人层面的积极人格特质及潜能的开发,重点关注心理资本、心理韧性等;三是群体层面的积极组织系统研究,而这正是构建积极创业心理教育的启发点。
二、积极创业心理教育对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的提升作用
创业心理素质在创业活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将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延伸到大学生创业教育中,明确积极创业心理教育与创业实践活动的关系,探讨积极创业心理教育对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的提升作用(见图1)。
1.创业积极主观体验教育对创业意识、创业情感的提升作用。创业意识直接影响着个体的创业态度是否积极,创业准备是否充分,创业实践是否投入。从一定意义上说,创业意识是个体的一种主观体验,只有积极的创业动机、需求、兴趣等与个体的心理需要、主观体验相吻合,才会激发出无穷的创业潜能,促使创业实践活动持续开展。创业情感是个体在创业中所持有的主观情绪体验,反映个体对创业的态度。DeSteno等的研究证实情绪在行为预测中的作用;何良兴等在对潜在创业者的调查研究中证实,积极创业情绪是重要的创业资源,对提升创业认知能力、积极创业行为诱发起着正向作用。积极主观体验重点关注个体的主观幸福感等积极体验和情绪,这正与创业意识和创业情感的内涵相吻合。因此,引入积极心理学关于主观幸福感和积极情绪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应将积极创业意识培养和积极创业情感塑造融入积极创业心理教育中,不断提升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情感能力。
2.创业积极人格特质教育对创业能力、创业韧性的提升作用。研究发现,积极人格能促进个体在面对生活的各种压力时采取更積极的应对策略,助力人生蓬勃绽放。心理资本和心理韧性属于积极人格特质范畴,在创业心理素质上表现为创业能力和创业韧性。创业能力是个体应对创业活动各种状况的能力和素质,决定着创业的成败。创业韧性则指个体在应对创业压力、挫折等困境时表现出的积极状态,可以促进创业者的自我完善与发展。对大学生进行创业能力和创业韧性提升教育,可以参照积极心理学中对心理资本和心理韧性等积极人格特质的研究,重点在培养学生对创业的积极自信和勇于应对创业挫折的心态上下功夫,持续开发学生创业潜能。
3.创业积极社会环境教育对创业支持的提升作用。创业主体在创业实践中难免会遭遇困境、挫折、失败等压力,创业支持在创业压力应对中起着积极作用。从社会资源观的角度分析,创业支持是创业主体在应对创业压力以达到内外心理平衡时有利于创业活动继续的外部资源。对创业支持的研究源自社会支持系列研究成果,而积极社会支持是积极心理学的重要研究内容。积极心理学从社会层面上强调积极社会环境、社会组织研究,而这正是积极社会支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提升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的教育中,可引入积极心理学对社会支持的研究成果,将教育重点放在教会学生积极挖掘创业支持资源、构建创业支持网络系统上,为创业活动的开展奠定良好基础。
三、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现状研究
创业心理素质对创业成功起关键作用,是支撑大学生创业活动有序开展的重要保障。哈佛大学心理学家麦克兰德的冰山原理强调创业成功的关键是创业主体的内在心理素质,即动机、能力、品质、个性等。因此,解决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低的关键是提升创业心理素质,而创业心理素质的提升需要创业心理扶持体系的支撑。为构建积极有效的大学生创业心理扶持体系,需全面了解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现状。
1.创业意识上缺乏理性创业动机。是否选择创业,主要源自个体强烈的内心需求,即创业动机。在创业动机的持续作用下个体会做出创业的决定及创业行为。调查发现,在创业的态度上,大多数学生未对创业进行充分准备。加之当前大学生依赖心理过强,求稳心理明显,内心缺乏对创业成功的强烈渴望,这严重影响创业意识的养成。即使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意识到创业是一种人生的选择,但由于缺乏理性创业动机,创业心态不够成熟,往往导致创业活动以失败结束。
2.创业能力上缺乏创业应对能力。创业能力包含创业知识能力和创业应对能力。创业知识能力是指大学生对创业实践相关知识掌握及综合运用的能力。创业应对能力是指大学生所具备的利于应对创业各种挑战的综合能力,如问题分析能力和决策能力。调查发现,当前大学生在创业知识积累及运用方面的能力有明显提升,这得益于学校创业教育的繁荣发展,但创业应对能力不一,这主要是由于学生缺乏创业实践经验。近年来,随着学校创业实践类赛事的不断增多,更多的学生有机会参与到创业实践中,但由于这类创业比赛参与人数有限,不能满足大多数学生创业实践的需求,导致学生很难将创业知识付诸实践,因而在面对创业困境时出现应对能力捉襟见肘的现象。
3.创业韧性上缺乏挫折应对能力。创业韧性决定大学生如何应对创业失败、挫折等负性情境。创业韧性强的学生能及时调整心态,积极吸收创业逆境中的经验;创业韧性弱的学生则容易出现应对危机,严重影响心理健康和人格发展。在创业遭遇挫折时,创业韧性能很好地平衡创业现实与创业预期的落差,帮助大学生积极接受现实中的机会和挑战。因此,在大学生创业心理教育中要强调创业韧性的提升,教会学生利用创业韧性享受创业过程,而这与积极心理学的教育理念不谋而合。
4.创业情感上缺乏积极创业情绪。创业情感影响着创业活动的各个环节。研究表明,拥有积极创业情绪的个体更善于抓住创业机会,及时整合已有资源,在积极审视创业环境的同时能快速准确做出创业决策以应对创业中的各种风险压力,从而使创业活动向着成功的方向行进。分析当前大学生创业失败的原因,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在遇到创业逆境时缺乏积极创业情绪。消极的情绪应对很难让大学生从创业困境中探寻理性解决方法,因而引入积极心理学关于人的积极情绪养成的教育理念,重在塑造和引导大学生积极创业情感的养成,助力创业活动的成功。
5.创业支持上缺乏应对资源。大学生创业支持主要表现在心理资源系统和人际支持系統上。作为一种积极创业资源,创业支持能为大学生提供积极应对各种创业压力的心理动力和能量。调查发现,当前大学生在创业中需要提升人际交往技巧,完善人际支持系统。积极创业心理教育可从经验、环境、人格塑造入手,引导学生构建积极创业支持系统,扩展人际交往圈;丰富给予支持和接受支持的方式,更好地利用支持资源,促进创业心理素质的提升,积极推动创业活动开展。
四、基于积极心理学的大学生创业心理扶持体系构建
构建积极有效的创业心理扶持体系是平衡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与创业活动关系的有效方式,既能守护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又能提高创业成功率。对大学生的创业扶持主要体现在外部层面和内部层面。外部层面的扶持主要是给予学生政策、服务、组织保障等扶持;内部层面的扶持主要是给予学生心理素质提升扶持。因而,大学生创业心理扶持体系建设的实质是积极提升创业心理素质。廖长华指出,应从创业心理教育课程建设、创业心理咨询机构建设、微载体互动平台建设、高校创业文化建设四个方面来构建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心理扶持体系。笔者结合积极心理学理论,从创业心理资本开发、创业心理韧性提升、创业积极情绪涵养三个方面构建大学生创业心理扶持体系。
1.开发创业心理资本,筑牢创业实践心理根基。创业心理资本是指大学生在创业实践中表现出的积极应对的心理状态,包含创业自我认知、创业美好希望和创业乐观态度。在大学生创业教育中,注重创业心理资本开发,最大程度地引导学生挖掘自身有利于创业的潜能、优势及心理能量,帮助学生养成对创业保持希望、乐观等积极品质。
第一,结合学生创业心理特点,搭建“体验式”创业心理教育教学模式。当前,大学生创业心理特点呈现多元发展趋势,具体表现在:创业意愿强烈但缺乏理性创业动机;创业能力不断提升但缺乏对自身创业优势的认知;拥有创业激情但缺乏创业经验和魄力。针对这一特点,可搭建“体验式”创业心理教育教学模式,在体验式教学中开发学生创业心理资本。一是开展创业团体心理辅导。将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体验式教学方法融入创业团体心理辅导过程中,开展优点轰炸、“我是谁”等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充分认知自我,帮助学生挖掘自身创业优势和潜能。二是开展创业心理素质拓展训练。设计系列提升创业心理素质的拓展游戏,如“孤岛求生”“解手环”“齐心协力”等,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与控制能力,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及创业执行力。三是开展创业情境模拟练习。将创业团体心理辅导和创业心理素质训练应用于创业实践,通过开展“模拟面试”“模拟经营”“开设创业模拟公司”等情境模拟练习,让学生能理性对待创业的挑战与机遇,始终保持对创业的美好希望,养成乐观、积极的创业心态。
第二,挖掘学生创业心理需求,实施“三全式”创业心理教育引领计划。当前,国家和政府推出了一系列扶持创业的利好政策,可供大学生选择的创业机会不断增多,他们的创业心理需求呈现出多样化趋势。针对大学生多样化心理需求,实施“三全式”创业心理教育引领计划,即全年级、全过程、全方位开发学生创业心理资本。一是分年级、有层次地开发创业心理资本。大一年级进行创业概念渗透教育,通过创业典型报告会、创业榜样示范引领等方式在学生中厚植创业美好希望;大二、大三年级强调创业知识和创业实践能力的培养教育,通过课堂创业知识传授与创业实践演练相结合,提升学生创业能力,使学生养成乐观心态;大四年级强化创业心理资本提升教育,通过创业心理训练引导学生将创业能力与创业热情转化为创业行动,在理性成熟的创业中实现人生价值。二是将创业心理资本开发融入学生培养的全过程,即在专业能力培养、实践能力培养、思想价值引领、就业创业指导、校园文化氛围营造等过程中渗透创业心理资本开发。三是全方位引导学生进行系统职业生涯规划,点燃创业希望;引导学生对创业失败合理归因,发展积极乐观心态;引导学生积累创业成功体验,提高自我认知能力。
2.提升创业心理韧性,夯实创业实践心理过程。著名企业家比尔·盖茨曾说:巨大的成功靠的不是力量而是韧性。大学生创业心理韧性表现为:能积极应对和适应创业困境,以坚定的创业信念、乐观的创业信心、百折不挠的意志来夯实创业过程,实现创业目标。创业心理韧性的反弹作用能让大学生接纳创业的不完美,及时调整心态,在充满挑战的创业环境中挖掘利用创业机会。提升创业心理韧性,可从培养创业逆商、搭建创业社会支持网入手。
第一,培养创业逆商。创业逆商是指创业者在遭遇创业挫折、困境时的应对能力。逆商在创业中最核心的体现是自信,在大学生创业中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培养大学生的创业逆商,具体来说:一是开设逆商培养课程,从大学生创业的兴趣、需求出发,教会学生提升逆商的方法,理性面对困境与挫折,养成良好的创业心理品质。二是创设逆商培养情境,从实践的角度培养逆商。可通过勤工助学、“十元钱挑战一周生活”等实践情境,提高学生面对困难挫折的应对能力,养成“逆境即为历练”的思维方式。三是将逆商培养与心理教育相结合,利用心理教育的方法,如创业挫折应对日记、团体心理训练等培养学生应对创业逆境的心理品质。
第二,搭建创业社会支持网。大学生创业并不是孤军奋战,而是有来自社会、家庭、朋友等人际圈的支持。研究发现,社会支持有利于提升心理韧性,在大学生应对逆境时起保护作用。具体来说:一是开设人际交往课程,教会学生人际交往技巧,培养良好伙伴关系,扩大人际交往圈,发展社会支持网。二是开设沟通心理课程,教会学生家庭沟通技巧,融洽家庭關系,获取创业安全感和归属感。三是营造和谐校园文化氛围。温馨和谐的环境文化,可以有效对抗创业困境带来的消极反应,激发心理潜能,提升创业心理韧性。
3.涵养积极创业情绪,提升创业实践幸福指数。无论是创业者还是创业过程,都受个体创业情绪的影响。在压力情境下,情绪表达方式能很好地反映创业个体的素质。消极的情绪表达方式,如回避、恐惧,不利于创业困境的应对,而积极的情绪表达方式,如从容应对、不卑不亢则能使创业困境出现转机。因此,理性控制情绪、合理表达情绪、涵养积极创业情绪是当前大学生创业心理扶持体系建设的重要任务。具体来说:一是开设情绪管理课程,教会学生合理情绪表达方法,引导学生把情绪通过“说出来、写出来、画出来、唱出来”的方式表达出来,教会学生将情绪向自己表达、向他人表达、向社会表达,把积极情绪升华为对创业有建设意义的动力。二是进行情绪智商培养,运用榜样示范、角色扮演、换位思考、交往技能等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情绪,积极调整自己的情绪,准确感知他人情绪,恰当处理与他人关系;运用合理情绪疗法、自我暗示法、自我激励法等培养学生创业情绪调节能力,改变学生对创业的不合理认知,提高情绪智商,最终实现创业成功。
[参考文献]
[1]王雅微.积极心理学应用于高校创业教育的思考[J].文化创新与比较研究,2019(4):115-116.
[2]王恒,秦文岩,赵云芳.大学生自主创业之心理历程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1(15):131-132.
[3]林磊.中美大学生创业心理教育比较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2012(17):70-74.
[4]倪坚.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养成“五三四”模式研究[J].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4):82-86.
[5]谢晓娜,李晓鹏,何芙蓉.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培养探析[J].人才资源开发,2017(2):22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