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电力类高职院校深化产教融合的要义、问题与策略

2020-10-29 05:40刘逸谭永平
教育与职业(下) 2020年10期
关键词:高水平产教融合高职教育

刘逸 谭永平

[摘要]深化产教融合能推进电力类高职院校的内涵建设,更好地为能源电力产业提供人才支撑和技术服务。在国家相关方针政策的引领和推动下,电力类高职院校在产教融合方面虽有长足的进步,但仍存在产教融合的组织体系还不够健全、共同目标比较模糊、平台功能比较单一、机制实操性缺乏的问题。因此,应从优化组织体系、筑牢命运共同体,创新机制建设、集聚优势资源,细化具体目标、聚焦共同愿景,创新育人模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创建服务平台、提升实体化运作能力几方面入手,增强产教融合的“紧”度、“强”度、“实”度、“深”度、“高”度。

[关键词]产教融合;电力类;高职院校;高职教育;高水平

[作者简介]刘逸(1988- ),男,广西桂林人,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讲师;谭永平(1959- ),男,广西乐业人,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教授。(广西  南宁  530007)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9年度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科研基础能力提升项目“电力类高职院校深化校企合作助力电力企业‘走出去策略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2019KY1493,项目负责人:刘逸)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20)20-0051-05

2017年发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是当前推进人力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迫切要求,对新形势下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扩大就业创业、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具有重要意義。”2019年发布的《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以下简称“双高计划”)提出:“坚持产教融合。创新高等职业教育与产业融合发展的运行模式,精准对接区域人才需求,提升高职学校服务产业转型升级的能力,推动高职学校和行业企业形成命运共同体,为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提供有力支撑。”电力类高职院校作为为技术密集型高端产业提供人才支撑和技术服务的行业特色鲜明的高校,深化产教融合理应成为其推进内涵建设、提升社会服务质量和水平的重大时代课题。

一、新时代电力类高职院校深化产教融合的要义

新时代,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能源电力产业呈现出能源类型低碳化、绿色化、多样化,能源电力输送系统化、超高化、自动化,能源电力管理集成化、信息化、智能化,能源电力应用综合化、节能化、高效化等特征与发展趋势。技术创新升级和高质量人才培养能力不足已成为能源电力产业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电力类高职院校深化产教融合是破解以上两大“瓶颈”问题的有效举措。

1.有利于整合优质资源,实现集约高效利用。产业要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支撑,而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需要为其提供产业生产过程所需的技术、设备甚至场所等相应的资源要素才能实现。显然,单靠高职院校自身的能力是难以做到的,尤其是作为为高技术含量、高投入的电力产业培养人才的电力类高职院校更是难以实时按照产业发展所需的最新技术设备标准等在校内建设相应的实习实训基地。因此,必须通过深化产教融合,充分发挥国家相关政策红利的作用,激发校企各方投入产教融合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结成多元主体办学的命运共同体,从而集聚各方优势资源,实现社会资源的集约高效利用。

2.有利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化解人才供给侧结构性矛盾。《意见》指出:“受体制机制等多种因素影响,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在结构、质量、水平上还不能完全适应,‘两张皮问题仍然存在。”由于相当部分高职院校与行业企业对接不紧、融合不深,导致人才培养规格与行业企业需求不匹配、不对称。因此,必须通过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从而形成校企命运共同体,按照企业技术岗位的规格、标准要求开展订单式、现代学徒制等培养模式,真正实现校企“双主体、全过程、全要素”育人,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实用性和规格质量,改善人才供给侧结构性矛盾。

3.有利于新技术应用研发,支撑产业转型发展。传统的电力生产和电力高职教育由于缺乏实质性的产教融合机制和实体等因素,致使产教融合往往停留在学校为企业开展一般简单的培训、企业为学校提供基本的实习场地等浅层的合作上。实施“双高计划”对深化产教融合有更高、更明确的要求,即要能够实质性支撑产业的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因此,通过高水平电力类高职院校建设,创新深化产教融合体制机制、组织形态和模式,可以集聚校企优势资源,共同开展对能源电力产业发展趋势和人才培养规模与质量要求的研究,聚焦高素质电力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和电力新技术应用开发与创新,共同研制企业和学院发展规划,使之相互融合、相互支撑,强化产学研融合互动,促进产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发展。

二、电力类高职院校深化产教融合面临的主要问题

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有关方针政策的引领和推动下,电力类高职院校与其他高职院校一样实现了快速发展,在产教融合方面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各电力类高职院校出台了一定数量的产教融合相关制度和措施,建立了校企合作理事会或职教集团,在有关企业建立了相应的实习实训基地,企业也不同程度地参与了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但总体来说,其仍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1.产教融合的组织体系还不够健全。根据各电力类高职院校的网站和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虽然电力类高职院校基本建立了职教集团或校企合作理事会,但由于相当部分企业对国家产教融合有关政策了解不多、不深,参与的积极性不高。目前各高职院校极少有与企业建立实质性推进产教融合工作的组织机构,职教集团的功能和作用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更遑论产教融合规划和方案的制订,导致产教融合多元主体关系比较松散,联系不够紧、职责不够明、作用不够大。

2.产教融合的共同目标比较模糊。要深化产教融合,必须以凝聚与优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利益诉求共同点和结合点为基础。但在过去的一个时期,电力类高职院校与其他相当一部分高职院校一样,校企合作共识和利益共享的联结点未被充分挖掘出来,极少有基于产教多元主体都认同的具体目标而共同制定的产教融合发展长远规划。因此,在实际操作层面上难以达成可行性方案,往往造成产教融合流于形式。

3.产教融合的平台功能比较单一。相当一部分校企合作企业在合作中,大多仅仅是为学生提供一般的实习实训环境,融合的深度不够,缺乏针对高质量人才培养和电力新技术开发创新的实体项目和培育平台,缺乏结构优化的高水平产教融合研究团队,缺乏开展新技术开发应用研究的高水平实验室,难以形成产教融合的标志性成果。

4.产教融合机制实操性缺乏。相当一部分电力类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机制的制定不同程度地存在过于宽泛、笼统和模糊等问题,缺乏实际操作价值,激励性、约束性和规范性作用未能充分发挥,导致产教融合的模式和形态表层化,聚焦产教融合的目标不够高、不够实、不够准,对产教融合要素的把握、分解、赋能不够明,相关主体融入不够深。

三、新时代电力类高职院校深化产教融合的策略

产教融合是一个综合体,由政府、行业企业、学校等多元主体和技术、设备、资金、人才、项目、平台、模式、机制等要素构成,要充分发挥综合体作用,必须协调综合体各要素功能并注入相应的动力,系统推进产教融合建设,使之形成合力。新时代,要深化电力类高职院校的产教融合建设,必须聚焦服务国家能源电力发展战略,以支撑能源电力产业转型升级发展需要为目的。通过推进产教融合“五度”策略,系统提升产教融合水平。

1.优化组织体系,筑牢命运共同体,增强产教融合的“緊”度。以提高电力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和服务与支撑能源电力产业转型升级发展为目标,以筑牢产教融合命运共同体为基础,探索优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组织结构体系。一是要在能源电力职教集团框架下,组建由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全国知名职教专家、行业企业专家组成的校企合作促进委员会,为学院重大改革、重大规划、重要标准和重大项目等提供咨询与指导。校企合作促进委员会下设产教融合办公室,配备专职人员,负责落实协调产教融合的具体事务。二是每个专业群应建立由合作企业负责人、大师工匠和专业群项目负责人、专业带头人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具体落实校企合作促进委员会提出的重大规划、重大改革等决策;同时,每个专业群建设一个产业学院,共建高水平结构化教学团队,主动进行供需对接、流程再造,集人才培养、技术研发、就业创业、文化传承、社会服务等多种功能于一体,保障产业学院健康运行。三是设立以3支研究团队为主体的产教融合联合研究中心。第一,建立由校、政、行、企等有关专家领导组成的产教融合发展研究团队,负责研究产教融合发展需要着力破解的有关问题,制定产教融合发展规划、深化产教融合指导意见、产业学院建设规划和产业学院建设标准。第二,联合组建产教融合专业课程研究团队,专门针对产业发展和职业岗位技术与素养要求,开展专业和课程建设与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第三,联合组建产教融合技术开发应用研究与服务团队,跟踪和瞄准产业发展前沿动态,聚焦产业发展需求,重点开展新能源电力技术领域的技术开发与应用创新研究。

2.创新机制建设,集聚优势资源,增强产教融合的“强”度。产教融合机制建设应以最大限度地聚集各方优势资源和激活产教融合综合体内部各主体要素的能量,并形成强有力的合力,以规范其高效有序运行为目的。要实现高质量的产教融合,必须建立高质量的融合机制。一是要建立一支专业化的高水平产教融合机制建设研究团队。团队必须有学院、政府、行业企业的专家和领导组成,专门根据产业发展、国家有关政策、学院发展规划构建产教融合机制,制度化地根据产业和有关政策的发展实时修订和完善。二是组织制定产业学院管理制度。制定校企合作项目论证协调制度和产教融合绩效考核与激励等系列制度。三是规范专业与合作企业的规模和结构,采取联强扶弱策略,发挥企业技术、人才等优势,每个专业群需有区域内60%以上的行业企业参与办学,其中世界500强或行业领先企业占30%以上,合作企业的规模和数量达到每年的人才需求大于每年相应专业毕业生的数量,实现合作企业全过程、全要素深度参与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四是建立每年定期召开产教融合发展研讨会、专业人才培养论证会、产教融合重大项目和“三教”改革协调会等会议制度,以及专业发展需求和动态调整机制、产教融合责任主体督查机制等,重点研究和设计产教融合发展规划和相关重大问题,从而实现产业与专业、产业学院与产业布局深度融合,形成“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系统化产教融合长效机制,实现产业得人才、学生得技能、院校得发展的多赢目标。

3.细化具体目标,聚焦共同愿景,增强产教融合的“实”度。要使产教融合真正取得实效,必须首先明确“产教”的关系及其机理,并在此基础上“细化、实化”产教融合的具体目标。据此,必须根据国家和产业发展需要,坚持“以产引教、融教于产、以教促产”的产教融合发展理念,将产教融合多元主体利益诉求聚焦到共同愿景,即聚焦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支撑产业发展的产教融合的总体目标上,并将其分解、细化为相应的子目标、子任务,落实到相关多元主体系统各环节的实践中。在人才培养方面,应在不断根据产业发展技术升级需要和明确人才培养规格质量标准要求的基础上,对人才培养过程的环节、要素进行分解和优化重构,明确实施的责任主体与利益,使其形成最佳的组合形态和模式,产生最大效益,并以此作为考核产教融合相关主体绩效的主要内容;在技术服务方面,技术服务是最能体现高职教育“高等性”的表现,作为服务高端产业的电力类高职院校,必须切实提高技术服务能力,做实技术服务工作,组织师生科研创新团队围绕电力产品综合开发和应用等环节设计课题,为企业解决痛点、难点问题,实施“三个一”工程,即每个专业群要建立一支技术服务研究团队、每支技术服务研究团队至少要有1名相关行业企业技术骨干或专家参与、每支技术服务研究团队每年至少要为相关企业解决一项技术问题,同时每个技术服务项目应选拔5名以上学生参与协助相关工作,以此培养学生的技术研究和创新能力。

4.创新育人模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增强产教融合的“深”度。人才培养和技术服务是推进产教融合的主要目的和任务,其中人才培养是根本。要提高电力类高职院校人才的技术技能和素质培养质量,必须根据高职教育特点规律和能源电力产业特征,创新和优化人才培养模式。一是要深化探索校企双主体育人模式,通过制订双主体育人方案、双主体育人管理制度、双主体育人激励机制、大师工作室运行管理制度、双主体育人基地管理制度等制度措施,推进电力特色现代学徒制“双主体”育人模式的实施,提升电力工匠培养能力。二是实施“双百”进校园行动计划,每年选聘百名企业家、百名工匠(大师)兼任学院产业导师,组建“教师+师傅”结构化师资团队,企业导师承担60%以上的实践课时。三是强化“三个对接”,即对接产业需求,优化专业结构、专业课程体系与标准,实施分类指导,探索多种运行模式,校企协同育人,提升专业服务产业能力;对接岗位关键技术发展需要,优化专业课程内容、标准与教学环节,及时将行业产业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方法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体系;对接生产过程和方式的变化,优化教学组织方式和过程。根据能源电力产业向清洁化、多样化、集成化、智能化方向发展的特点,对专业教学进行流程再造,充分发挥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技术在高职教学中的优势,采用适合高职教育特点的混合式项目化教学,创设教学情境,编写活页式教案,通过体验式学习为学生提供更加灵活方便的个性化、自主化、泛在化、多样化的学习平台和渠道,提高学生职业素养,促进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相适应。

5.创建服务平台,提升实体化运作能力,增强产教融合的“高”度。“双高计划”明确提出,高水平高职院校要“打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和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支撑国家重点产业、区域支柱产业发展”。可见,打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和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是高水平高职院校支撑国家重点产业、区域支柱产业发展发挥作用的有效途径和方式。而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在支撑产业发展过程中与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一起构成“两面一体”的功能和作用,其中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既具有相对独立性,又具有引领人才培养高地升级发展的作用,因为人才培养要跟技术走,二者具有相互促进的作用。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的功能主要是通过技术应用研究开发和创新,提升产业技术水平和科技含量,从更高层面提升产业竞争力。作为为技术密集型的高端产业培养人才的电力类高职院校要发挥高水平引领作用,更是需要下大力气打造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为此,应集聚各方优势资源,校企共同创建融“产、研、创、服、教”于一体的能源电力技术技能创新综合服务平台。一是要紧紧围绕新能源电力开发应用、产业升级,满足助力能源电力企业“走出去”、助力小微企业壮大、助力新农村建设、助力脱贫攻坚的需要,开展技术应用与开发创新研究,破解产业发展有关技术“瓶颈”问题。二是要建设行业、产业最新技术和最高水平的能源电力技术技应用开发实验室,以解决长期以来因缺乏高水平实验设备条件而导致电力类高职院校普遍科研水平和技术服务能力不强的问题。三是组建以重点专业领域为主要方向的由校、企、行、所(研究院、所)专家组成的专业技术研究与服务团队,采用“问题—项目—团队—技术—培训”的模式进行研究和服务,即主动对接产业需求,以问题为导向,以项目为载体,以团队为组织形式,通过研究和实验形成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并进行转移实施,根据新的技术方案和标准要求,开展对相关技术岗位员工的培训,以增强其对新技术开发应用的能力,形成技术链与培训链的互动提升。四是依托能源电力技术技能创新综合服务平台,根据能源电力产业技术发展的特点要求,充分应用互联网技术、信息技术的优势,建设模块化、可视化、系统化、立体化的可满足学生和学员全天候、泛在化终身学习需要的教学培训资源。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EB/OL].(2019-02-13)[2020-03-01].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9-02/13/content_5365341.htm.

[2]方益权,黄云碧,郭丽莹.基于命运共同体的我国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新探索[J].职教论坛,2020(1):128-132.

[3]刘红.新时代背景下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推进策略——2018中华职业教育社专家委员会会议观点综述[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13):7-11.

[4]谭永平.创新校企合作机制增强高职社会服务能力的探索[J].高教论坛,2016(8):102-104.

[5]谭永平,唐春生,張海燕,康冰心.国家能源战略背景下高职电力专业体系与产业链对接的研究与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22):42-45.

[6]周建松,陈正江.基于学校发展系统的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实现路径[J].教育与职业,2019(5):31-35.

猜你喜欢
高水平产教融合高职教育
以“四精四度”推进率先建成高水平人才高地
为高水平建设好首都城市西大门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产教融合提升课程有效性的思考
人文主义视野下的高职教育研究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象及应对措施
论高职生未来职业发展
我国高水平女子400m混合泳运动员技术特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