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各地市“十三五”以来碳强度下降形势分析

2020-10-29 05:39刘凯晏为谦
广东科技 2020年10期
关键词:炼化十三五气候变化

文/刘凯 晏为谦

0 引言

根据国务院印发的《“十三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的要求,“十三五”期间,广东省单位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即碳强度)必须下降20.5%。为确保完成国家下达的目标任务,广东省有关主管部门综合考虑省内各地区发展阶段、资源禀赋、战略定位、生态环保等因素,分类确定各地市碳排放控制目标。其中,广州、深圳、佛山、东莞、中山的碳排放强度分别下降23.0%,清远、阳江、湛江、韶关、河源分别下降19.5%,其他地区分别下降20.5%。目前,“十三五”已进入收官之年,广东省各地市碳强度完成情况存在显著差异,也面临较大的压力和挑战。

1 现状分析

1.1 各地市碳强度下降指标完成情况

“十三五”前三年,广东省各地市碳强度下降目标完成情况存在较大差异,总体看来,经济较发达的珠三角各市完成得比较好,经济欠发达的粤东西北大部分地市完成情况不理想。其中,有7个地市超额完成进度目标,包括珠三角的广州、佛山、东莞、中山、江门和肇庆6市,其佛山和东莞在“十三五”的前三年分别累计完成24.06%和25.53%,已经完成“十三五”总体目标;有6个地市在“十三五”前三年碳强度不降反升(韶关、河源、梅州、惠州、阳江和清远),且湛江、阳江、韶关、惠州的碳强度分别累计上升74%、11.34%、8.95%和5.14%;其他9个地市在“十三五”的前三年碳强度都有所下降,但均未完成计划进度目标。见表1。

1.2 各地碳强度下降潜力有显著差异

2018年,广东省单位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约为0.623吨/万元,全省有4个地市(广州、深圳、佛山和中山)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其他地市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其中韶关、清远、云浮、梅州等8个地市要远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各地市碳强度水平存在显著差异,碳强度最高的韶关市(2.048吨/万元)约高出最低的深圳市(0.223吨/万元)十倍,高出全省平均水平的3.3倍,而深圳的碳强度仅为全省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从地区分布看,粤东西北地区碳强度要明显高于珠三角地区和全省平均水平,未来将有较大的下降潜力和空间;深圳和广州的碳强度已与发达国家的水平旗鼓相当(日本0.386吨/万元、美国0.471吨/万元、英国0.286吨/万元、法国0.200吨/万元、德国0.257吨/万元),深圳碳强度甚至已远低于一些发达国家水平,两市未来碳强度下降空间明显缩窄(见图1)。

2 主要影响因素

2.1 能源和产业双重结构影响

广东省碳强度下降目标完成较好的地市主要来自珠三角,这与珠三角城市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密切相关。“十三五”以来,珠三角城市大力培育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水泥、电力、钢铁等落后产能的淘汰,在经济保持高质量发展的同时注重能源结构优化,推动煤炭消费减量替代,积极有效推动碳强度下降。粤东西北地区是广东省重要的电力基地,其大部分城市产业结构仍偏重型化,经济发展主要靠高耗能产业带动,“十三五”以来,大量高耗能项目的投产或复产导致这地区的能源消耗持续增长,如湛江钢铁及茂石化项目扩建、揭阳泰都钢铁复产、梅州皇马水泥复产、韶关南雄电厂投产等,导致煤炭消费大幅增长。据统计,2018年广东省粤东西北12个地市煤炭消费量较2015年增长约29.5%,而经济总量较2015年增长约20.5%。随着高耗能产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持续降低,这些城市经济增速近年来均呈现减缓的态势,当区域经济发展与能源消费(尤其是煤炭消费)持续增加出现不匹配时,碳强度必然会不降反升。

表1 “十三五”广东省各地市碳强度指标完成情况

图1 “十三五”广东省各地市碳强度变化情况

2.2 重大高耗能项目影响

“十三五”后两年,粤东西北大部分城市需完成“十三五”碳强度下降总目标,面临巨大的挑战和不确定性。湛江京信电厂(2台600MW 机组)、宝钢湛江钢铁三高炉系统项目、湛江和中科炼化项目,阳江广东广青金属压延不锈钢深加工项目、阳江宏旺年产70万吨高品质不锈钢冷轧板加工项目、金盛兰年产800万吨短流程优特钢项目、阳春废钢综合利用短流程炼钢(特钢)项目,揭阳国鑫和泰都钢铁扩建,河源数据中心项目,汕头潮南工业园热电联产项目等高耗能项目均在2019年到2020年之间投产,届时这些地区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将会大幅增加,要完成“十三五”碳强度下降总目标将面临巨大的挑战和压力。

2.3 外购电影响

目前广东省全社会用电量中大约有三分之一来自外购电,其中西南水电约占90%。西南水电输送量很大程度与所在地区降雨有关,当雨水充沛时,输送广东的电量就会增加,遇到干旱天气时,输送广东的电量就会大幅减少。西南水电输送量的多少直接影响广东省火力发电机组的运行小时数和火力发电煤炭消费量。据广东省电力生产月报统计,2017年,受西南雨水较少的影响,广东省购西南电同比增长3.3%,本省火力发电量同比增长11.04%,全省煤炭消费量同比增长6.08%;2019年上半年,受西南雨水较充沛影响,广东省购西南电同比增长23.8%,省内火力发电量减少14.55%,全省规上工业煤炭消费量同比减少12.56%。“十三五”后两年,西南水电输送量多少直接影响广东省火力发电煤炭消费量,对火力发电装机容量较大的地市(如梅州、汕尾、阳江、河源等地)完成碳强度下降目标有较大的影响。

2.4 碳排放核算方法影响

目前对二氧化碳排放核算采用的数据主要来源于能源平衡表,能源平衡表是对各能源品种消费进行统计(包括用作原材料)。而广东省有多个石油炼化项目,包括惠州炼化、茂名炼化和广州炼化等,其大部分原油均作为原材料使用,并未直接燃烧,这部分原油消耗是未产生二氧化碳的,但按照现行核算方法,用作原材料部分的能源消费是未剔除的(国家核算也未剔除)。因此,布局炼化项目的地市碳排放体量存在一定的虚高。未来随着揭阳炼化和湛江炼化等项目的相继投产,这部分因核算方法造成的排放不对称将会更加明显。

此外,我国统计成品油消费量采用的是生产端统计法,不是终端统计法,统计口径存在偏差,导致表观消费并不能完全反映实际需求。如,根据深圳市商务局提供的油品消费数据,深圳市实际油品消费2018年较2017年是有所下降的,这是由于深圳市近年来大力推进城市交通绿色低碳化,淘汰一批不符合排放标准的燃油车辆,电动汽车保有量逐年增加,油品消费量呈下降趋势;但是按照统计系统的数据,深圳市油品消费2018年较2017年增长约16.9%,与实际情况存在偏差,这是由于深圳化石燃料消费中,油品消费比重要远大于煤炭和天然气。这种统计口径带来的二氧化碳核算偏差以及对碳强度的影响会大幅放大。

3 措施和建议

3.1 加强应对气候变化工作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统筹融合

加强与环境保护工作在目标设定、规划制定、数据管理和监测、目标落实和监督等方面融合,研究在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同时对大气污染防治有作用的相关政策。把生态保护和生态修护工作与适应气候变化、减少气候变化不利影响工作有效结合起来。把气候变化相关工作内容纳入到生态环境保护的工作规划,进一步强化工作的协调、协同。利用污染物管理的现有平台、现有机制和现有队伍来进一步加强管理,共同推动做好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和环境保护工作的协同增效。

3.2 做好碳强度预测预警工作

由于统计部门只能在考核年度的下一年五月份才能提供与广东省碳强度考核相关的数据,导致管理部门无法提前开展相关工作来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为高质量推进应对气候变化的相关工作,需要有关主管部门采取更科学化、精细化的管理手段,超前开展碳强度完成形势预判和预警,提早采取调控机制,降低重大高耗能项目和外购电对广东省完成碳强度下降目标的影响,有针对性地提出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相关措施,为完成碳强度下降目标提供保障。

3.3 加强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

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政府引导作用,将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纳入有关部门规划编制、方案实施等工作中,明确目标、任务、责任主体和评价考核体系,建立行之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实现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工作的科学性、针对性、规范化。

建立健全协调机制。统筹规划,加强地市能力建设方案与省出台方案的衔接,做好气候变化主管部门与其他有关部门相关领域能力建设方案之间的衔接;加强各有关部门的分工协作,共同推动方案各项任务落实。

加强人才队伍能力建设。针对当前各地市开展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基础薄弱的问题,紧密围绕工作重点,有关主管部门应加大力度全面、深入、系统地开展相关培训,提升各地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和工作水平,切实提升应对气候变化工作业务能力,把各项工作都落到实处;同时培养一支相对固定的能力建设队伍,有效支撑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的针对性、专业化、精细化和智能化。

落实资金保障。加大对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的财政支持力度,支持有条件的地区设立应对气候变化专项资金,通过资金扶持促进落后地区因地制宜开展应对气候变化相关工作。

3.4 加强与统计部门沟通协调

结合省政府对地方碳强度考核要求,加强与统计部门的沟通合作,全面掌握广东省及各地市含碳能源实际消费情况,为下阶段广东省完成国家下达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责任目标和对各地市实施碳强度考核奠定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炼化十三五气候变化
《应对气候变化报告(2022)》发布
镇海炼化一体化基地全面建成
央行行长们就应对气候变化展开辩论 精读
蝗灾降临东非,气候变化可能是罪魁祸首
压力表在炼化装置上的应用
炼化企业的中国高度
应对气候变化需要打通“网关”
重大炼化科研项目后评价工作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