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函光
颅咽管瘤是一种临床常见颅内先天性肿瘤,具有较高的发病率[1]。据不完全统计,目前颅内肿瘤中2%~4%的患者为颅咽管瘤[2]。颅咽管瘤是一种良性肿瘤,生长速度缓慢,但会沿着鞍上、蝶窦、鼻咽后壁至第三脑室生长,对邻近组织结构形成压迫,进而引发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3-4]。颅咽管瘤鞍区病变多样,结构复杂,如果诊断不及时或方法不当,往往会导致病情进行性加重,错过最佳的治疗时间,故准确的术前诊断对于改善患者预后意义重大[5]。基于此,本研究选定本院2017 年2 月-2020 年1 月收治的颅咽管瘤患者45 例,旨在于探究MRI 诊断颅咽管瘤的影像学特征,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定2017 年2 月-2020 年1 月本院收治的45 例颅咽管瘤患者,均进行CT 和MRI 检查,以手术病理诊断为金标准,其中女18 例,男27 例;年龄20~52 岁,平均(36.52±4.27)岁;病程4~36 个月,平均(20.06±1.64)个月;体质量指数(BMI)20~26 kg/m2,平均(23.16±0.33)kg/m2。(1)纳入标准:①年龄在18 周岁以上;②均存在不同程度视觉障碍、头晕、阵发性头痛等症状;③具备正常沟通、交流能力。(2)排除标准:①近期接受过脑部手术治疗;②中途从本项研究退出;③合并恶性肿瘤;④处于哺乳期、妊娠期的女性;⑤合并急慢性感染性疾病;⑥存在MRI 禁忌证;⑦合并帕金森、幽闭恐惧症;⑧合并呼吸衰竭、心力衰竭;⑨重大脏器功能障碍、衰竭;⑩对本研究涉及造影剂等过敏。患者以及家属均已签署与本项研究有关的知情同意书,医院伦理委员会已批准本项研究。
1.2 方法
1.2.1 CT 采用西门子16 排螺旋CT,平扫后实施静脉团注增强扫描,经肘部静脉采用高压注射器注入80~100 mL 的300 mg/mL 碘海醇注射液(生产厂家:扬子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10970326,规格:50 mL∶15 g),注射速率2.5 mL/s,扫描原始数据传至AW4.3 工作站,以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VR)等进行图像后处理,获得矢状位、冠状位重建图像。
1.2.2 MRI 采用西门子1.5 T 超导核磁共振扫描仪,8 通道标准环形极化头部线圈,矩阵256×256,视野18 cm×18 cm,自旋回波序列,横断位T1WI:TE设置12~20 ms,TR设置520~1 980 ms。快速自旋回波序列(FSE)T2WI:TE设置92~96 ms,TR 设置3 010~4 400 ms,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FLAIR):TE 设置92~95 ms,TR 设置6 500~7 010 ms,层厚3~5 mm,间隔0.5 mm,磁敏感加权成像(SWI):TE 是30 ms,TR设置45 ms,MR扩散加权成像(DWI)采用单次激发平面回波横断位成像:TE设置60~90 ms,TR设置5 100~6 020 ms。增强扫描对比剂Gd-DTPA(马根维显)剂量0.1~0.2 mmol/kg,速率2~3 mL/s,进行冠状位、矢状位、横断位增强扫描。
1.3 观察指标 (1)比较CT、MRI 的检查结果,以“手术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比较CT 以及MRI 检出率。(2)比较CT、MRI 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灵敏度=真阳性例数/(真阳性例数+假阴性例数)×100%,特异度=真阴性例数/(真阴性例数+假阳性例数)×100%,阳性预测值=真阳性例数/(真阳性例数+假阳性例数)×100%,阴性预测值=真阴性例数/(真阴性例数+假阴性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6.0 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表示,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CT、MRI 检查结果比较 45 例患者均经手术病理诊断确诊为颅咽管瘤。MRI 确诊44 例、CT确诊36 例。MRI 检出率为97.78%(44/45),明显高于CT 的80.00%(36/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00,P=0.007)。
2.2 CT、MRI 病变位置检出情况 MRI 检出15 例鞍上向脑干、鞍旁包绕血管,占34.09%;12 例鞍上向鞍内生长,占27.27%;13 例鞍上及三脑室,占29.55%;4 例鞍上池,占9.09%。CT 检出12 例鞍上向脑干、鞍旁包绕血管,占33.33%;10 例鞍上向鞍内生长,占27.78%;11 例鞍上及三脑室,占30.56%;3 例鞍上池,占8.33%,见表1。
表1 CT、MRI病变位置检出情况 例(%)
2.3 CT、MRI诊断结果比较 MRI灵敏度为97.78% 高于CT 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 与CT 阳性预测值均为100%,特异度以及阴性预测值均为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3。
表3 MRI诊断结果 例
颅咽管瘤虽然在临床中较为常见,但却是一种罕见的来源于上皮性非胶质细胞的良性颅内肿瘤[6-7]。儿童是颅咽管瘤的好发人群,以单纯囊性病变或囊实性病变为主,完全呈实性的肿瘤相对少见,大部分肿瘤会出现钙化[8-9]。颅咽管瘤的特异性表现是肿瘤边缘、肿瘤内部存在斑块状、斑点状、蛋壳样钙化[10-11]。颅咽管瘤的生长速度、发病部位以及发病年龄决定了临床症状,鞍上病变会导致视交叉压迫,进而引起视野、视力等出现突发改变[12-13]。病变部位压迫丘脑则会出现水钠代谢失调、尿崩症等症状,儿童则表现为发育障碍[10]。病变部位压迫下丘、垂体前叶会引起肥胖、泌乳、停经等症状。
颅咽管瘤的病灶直径一般在2~4 cm,对于病灶直径在5 cm 以上的患者,疾病复发率可高达80%,但是对于病灶在5 cm 以下的患者,疾病复发率在20%以下[14-15]。因此及早对颅咽管瘤患者病情做出准确诊断,对于治疗方案的制定等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手术病理诊断是目前确诊颅咽管瘤的金标准,但由于具有创伤性、诊断费用昂贵、操作复杂,患者接受度较低,无法在临床中广泛推广开来。故影像学检查成为临床诊断颅咽管瘤的常用方法,CT 密度分辨率较高,对于钙化病灶以及颅骨的骨质结构等显像良好,但CT 也存在一定不足,例如容易受到伪影等因素的影响,与周边组织在CT 显像上欠清晰,漏诊率及误诊率相对较高。MRI 与CT 比较,具有以下优势:(1)可以从不同的方位,显示肿瘤的结构、范围以及形态等,有助于临床医师判断病灶的起源,为脑外科手术方案的制定及预后判断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2)MRI 成像参数较多,对肿瘤内部结构的敏感性较高,有助于准确的判断肿瘤是实性还是囊性。本研究示MRI 灵敏度为97.78%高于CT 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 与CT 阳性预测值均为100%,特异度以及阴性预测值均为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病灶中的囊性组织含有的蛋白量不同,在CT 密度上也存在差异,对于蛋白量较低的病灶,则表现为低密度,对于蛋白量较高的病灶,则表现为高密度。CT 对于钙化病灶的敏感性较高,颅咽管瘤多见蛋壳样弧形周边病灶。MRI 扫描下,由于颅咽管瘤囊液蛋白含量不同,T1WI 表现出的信号也不同,在T2WI 上颅咽管瘤多表现为高信号[16]。颅咽管瘤边缘强化,主要是由于周边组织微血管丰富,而其他区域分布很少或无;颅咽管瘤内部强化不明显,主要是由于囊内容物存在一定量的脂肪、钙质、角蛋白以及胆固醇等。MRI 多方位成像,可将肿瘤的位置以及与周边组织的解剖关系清晰显示出来,对于脑外科手术方案的制定具有重要指导意义[17]。但MRI 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例如显示骨皮质以及钙化方面的敏感性不如CT。
颅咽管瘤虽然诊断难度不大,但在诊断过程中,遇到临床症状不典型时,应与以下几种鞍区肿瘤做好鉴别,(1)垂体瘤:多见于成年人,主要集中于鞍区,往往以双侧生长为主,会侵犯海绵窦,出现坏死、出血等囊性病变。颅咽管瘤钙化比较多见,但垂体瘤一般无钙化现象。(2)鞍区脑膜瘤:脑膜瘤可见钙化,但囊变相对少见,集中于鞍结节,以一侧生长为主,鞍结节骨质增生对于脑膜瘤的诊断意义重大。通过增强扫描可对两者进行鉴别,脑膜瘤的血供丰富,持续时间更长。(3)皮样囊肿:皮样囊肿在MRI 扫描下基本为T2长信号、T1短信号,边缘光滑,囊壁基本无强化,颅咽管瘤大部分是T1长信号或T1等信号,T2长信号形态不规则。(4)鞍区动脉瘤:动脉壁存在钙化现象,增强扫描后由于有机化组织而出现强化,以环状存在,动脉瘤腔中血液强化明显,接近于颅内动脉。MRI 以及CT 可清晰的辨别瘤体与脑动脉血管的关系,进而鉴别颅咽管瘤。
本研究存在不足,由于研究时限较短、样本容量较少,对结果普遍性、一般性有所影响,故仍旧需要临床进一步扩大样本容量、延长研究时限,为评估MRI 在颅咽管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综上所述,颅咽管瘤患者采纳MRI 诊断,可显著提高检出率,明确病变位置,且灵敏度较高,对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但在具体诊断过程中,临床医师应结合患者临床特征等选择最佳的诊断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