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繁枋 邱倩 方厚民 李彬
冠心病是威胁我国国民健康的常见心血管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胸闷胸痛、发热及心悸等[1-2]。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技术的发展及成熟,老年冠心病患者的闭塞血管开通率、救治率和远期生存率都显著提高[3-4]。临床实践发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与血栓形成是诱发缺血性心脏病的前提,PCI 术后仍有部分患者出现心力衰竭、心绞痛及冠状动脉狭窄等情况,抗血小板治疗是治疗冠状病的基石,可有效减少临床不良事件的发生率[5]。长期应用阿司匹林所导致的“阿司匹林抵抗”与不良反应不容忽视[6]。吲哚布芬是一种可逆性血小板环氧化酶抑制剂,可减少血栓素A2(TXA2)生成,抑制血小板聚集[7-8]。本研究旨在探讨吲哚布芬联合替格瑞洛治疗老年冠心病患者PCI 术后的临床有效性与安全性,为临床抗血小板治疗提供理论依据。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将2018 年11 月-2019 年3 月在兴国县人民医院住院并行PCI 术的患者60 例纳入研究。纳入标准:(1)经临床确诊,符合中华医学会《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诊断标(WS319-2010)》标准[9];(2)年龄≥60 岁;(3)冠心病行PCI 予以治疗。排除标准:(1)入院前两周有服用其他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2)合并有血液系统疾病;(3)有颅内出血病史;(4)合并有严重肝肾疾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 例。患者均对本研究内容知情且签署知情同意书,经上级单位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方法 对照组行PCI 术后维持使用阿司匹林肠溶片(生产厂家: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注册证号:国药准字J20171021,规格:100 mg),100 mg/次,1 次/d;替格瑞洛片(生产厂家: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注册证号:国药准字J20171077,规格:90 mg),90 mg/次,2 次/d。治疗组行PCI 术后维持使用吲哚布芬片(生产厂家:杭州中美华东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163311,规格:0.2 g),0.1 g/次,2 次/d;替格瑞洛片,90 mg/次,2 次/d。两组均用药治疗2 个月。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临床疗效:两组临床疗效指标包括,显效、有效、无效;显效:心电图ST 段恢复正常,且心绞痛发作次数较治疗前降低>80.00%;有效:心电图ST 段改善>50.00%,且心绞痛发作次数较治疗前降低50.00%~80.00%;无效:未达到显效标准或者有效标准。总有效=显效+有效。(2)化验室指标:分别于用药前和用药1 周后抽取两组患者空腹静脉血5 mL,使用凝血功能检测仪检测血小板聚集率(PAR),采用血细胞自动计数仪(SysmexF-800,日本)检测血小板指标: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压积(PCT),正常范围分别为(125~350)×109/L、9~13 fL、9~17 fL、0.11%~0.28%。(3)肝肾功能指标:在采集检测患者化验室指标的同时,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VIDAS-30,法国梅里埃公司)检测谷丙转氨酶(ALT)、尿素氮(BUN)、肌酐(Cr),正常范围分别 为0~40 U/L、2.5~8.2 mmol/L、59~104 μmol/L。(4)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观察用药后1、3、6 个月心绞痛复发、心肌梗死、心源性猝死、脑卒中及支架内血栓的发生情况。(5)出血事件包括消化道出血、颅内出血。(6)不良反应包括房室传导阻滞、窦性心动过缓及过敏反应。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1.0 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表示,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对照组男16 例,女14 例;年龄60~84 岁,平均(71.60±8.96)岁。治疗组男17 例,女13 例;年龄61~86 岁,平均(73.30±9.34)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20,P=0.038),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2.3 两组用药前后血小板聚集率及安全性指标比较 两组用药后PAR 均明显降低,且治疗组比对照组降低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用药前后的血小板四项指标与肝肾功能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4 两组MACE 发生情况比较 治疗组MACE 发生率为3.3%(1/30),低于对照组的23.3%(7/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92,P=0.023),见表3。
2.5 两组出血事件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两组用药期间出血事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85,P=0.667);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44,P=0.704)。见表4。
表2 两组用药前后血小板聚集率及安全性指标比较()
表2 两组用药前后血小板聚集率及安全性指标比较()
表2 (续)
表3 两组MACE发生情况比较 例(%)
表4 两组出血事件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例(%)
近年来随着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冠心病在基层医院的开展和普及,显著降低了基层冠心病患者的死亡率及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PCI 术后常用阿司匹林联合P2Y12 受体抑制剂替格瑞洛进行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在降低MACE 事件风险的同时也伴随增加出血风险,因此,寻找血栓事件与出血事件风险的平衡点是临床亟待解决的核心问题[10-13]。众所周知阿司匹林是目前研究最多且临床应用有效性得到验证的经典抗血小板药物,但长期应用引起的“阿司匹林抵抗”和严重胃肠道不良反应越来越受到重视,制药企业开始研发更安全有效的抗血小板药物[14-15]。
吲哚布芬抗血小板机制在于其能可逆性抑制血小板环氧化酶,使得血栓素B2 生成变少;同时发挥抑制肾上腺素、二磷酸腺苷、花生四烯酸及血小板活化因子诱导的血小板聚集作用,并降低血小板血清素、三磷酸腺苷、β-凝血球蛋白、血小板因子Ⅲ和Ⅳ的水平,使得血小板黏附性降低,起到抗血栓功效[16-18]。吲哚布芬引发的消化道不适及过敏反应较少,从而成为更加安全有效的抗血小板药物应用于临床中。替格瑞洛是新型ADP 受体拮抗剂,直接与P2Y12 ADP 受体可逆性结合,使得ADP 介导的血小板活化聚集作用减弱,具有起效快、疗效佳等优点,在有效抑制血栓的同时可减轻患者出血风险[19-20]。
本研究结果显示,用药后,治疗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组的血小板聚集率低于对照组;治疗组患者MACE 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两组出血事件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吲哚布芬联合替格瑞洛能提高老年冠心病患者PCI 术后的临床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出血风险较低。
综上所述,对PCI 术后的老年冠心病患者联用吲哚布芬与替格瑞洛,临床疗效明显,有利于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有助于患者术后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