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借荷姿诉今情
——中国画意象表达的现代艺旨

2020-10-29 08:49吴耀华
艺术品 2020年7期
关键词:设色纸本笔墨

文/吴耀华

吴耀华

1959年2月生于如皋,籍贯南通市。江苏省南通大学艺术学院原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教学名师。南通理工学院教授。教育部高校艺术设计教学指导委员会、国家轻工行业协会副主任委员,江苏省人民政府高校教学督导团成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苏省国画院特聘画师,江苏省科普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南通市美术家协会原副主席、顾问,民盟江苏省国风画院副院长、江东美术院院长,崇川画院院长。

晓雾 45cm×68cm 纸本设色 2011年

历史上画荷者很多,传统的表现手法历历在目,大多寥寥数笔大叶之后,茎干交错,再加上花朵相应,似乎都在这样做。如何从流行的状态中走出来形成新的突破,人们从未停止过探索。我始终认为,只要走到现实生活当中去观察荷花的生命形态,就会发现她有多重的美感可以去不断地挖掘,不断地进行新艺术表现的尝试。对之进行创作的灵感,应当从生活的观察和自己的感悟中加以建立。

例如,在荷画的传统艺术表现中,无论是佛、道艺术中的荷花表达,还是宫廷或民间的绘画中荷花表现,大多数是取其自然天光或平光下的状态,运用双勾和色彩平涂、点染的方式表现形体的每一个面,削弱光照射下的炫丽感觉,强调静态、平和乃至有一些阴柔的沉默状。而事实上,现实生活中荷花呈现给我们的欣赏点是多样的。晴空万里时,阳光照耀下,光透荷花,花朵显得更加妩媚,像玉石一样玲珑剔透,又不失色彩的鲜艳,这是传统表现手法无法达到的。而荷花花瓣色彩或嫩红或洁白,润润如玉脂的淡红渐变而融化于白玉般的无瑕之中,这样洁净感的审美与“红酥手,黄藤酒”“人面桃花相映红”等的传统色彩审美相一致,是无须遮掩和回避的审美所在。正因为它时刻展示健康而向上的美感,传递郁勃的生命力,我们没有必要去压抑对这种生命力存在的欣赏而与其他心理状态进行契合。倾心对此进行表现,我们就得动用从西方绘画艺术中学习来的技法,将光、体积、色彩、情感等几重关系,经过意象整合,融合到我们所运用的笔墨技巧中。同时,仍然让它保持中国画的意境、中国画的笔墨趣味,整体上继续在民族文化特征的意韵中向前走。那么,对画荷花的笔法、色彩等等的运用更加有继续研究、提升的必要。

因此,吾画荷花,意在阳光、向上、大度、透明、美丽、青春之态,同时又保持中国传统文化中所传承的文意与精神气息。艺术表达必须在掌握传统笔墨的基础上介入自我的审美观照,通过对艺术灵敏度的训练,客体意象化后的组合表达,同时努力从传统平光的表现转向关注现实光影之中,融入更多美好的感觉。

荷花本身的色彩必须灵动,含带着花朵在光的照射下的青春、妩媚、郁勃。荷叶与其他形态的组合,努力走进这种状态,如果只是单纯地对传统手法进行摹仿,肯定是不能达到理想效果的。求解其中理义,必须笔墨有韵,变化中有情致。经过多年的探索,我在笔法中揉合进书法、体块、冲和、交破的方法,将结构、色彩、光、留白与情绪结合在一块,并以灵动中的机变为破除概念化的审定标准。

菡萏吟红 88cm×57cm 纸本设色 2015年

晓月探秋池 179.5cm×96cm 纸本设色 2012年

清气 93cm×57cm 纸本设色 2012年

对中国画艺术的掌握,最关键的在于养成意象审美的自觉,在人文精神的框架中形成自己的文化建构与气质。为什么中国画艺术很容易被人等同于街头杂耍,被曲解和小视?原因大多在于缺乏对中国文化的理解:祖宗留下的程式始终为人们所热衷,笔墨成为一种技术程式被操持者津津乐道,因为能够一挥而就,因为“形若草草”,因为总是有笔会在表演,加上票友与不谙其道者的宣扬,加大了外行和外国人脑海中的这种误解。由此可知,如果不具备捕捉现实生活中的审美亮点并凝聚为审美意象的能力,那么所有的表达很可能就是在重复。要么是在重复前人,要么是在重复众人,这种艺术形式的趋同、重复就是和同了江湖上的忽悠,已经偏离了艺术创造性存在的本义,失去了应有的文化价值。

如何建立自己的艺术语言程式并形成一定的影响面而区别于其他,这是一个囿于地方一隅的中国画家所必须引起警惕并应当努力去做的事情。他必须身体力行,通过诸多方式吸收文化,以建立起自己的艺术程式而区别于其他。

坚持将形式语言的探索围绕着内容的需要走向视觉新境,相信来自古人的确切而高水平的程式化语言,这是尊重传统—内在的人文心理、生理状态、审美标准、工具材料约束下的种种限定,是与现代人建立自己的形式语言的规律相一致的。一旦走到现代的文化背景下,就有必要重新去认识这些传统形式语言在当下氛围中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因为我们的衣食住行、文化接受方式、审美标准等,再也不是传统形式语言生成时的语境,这是任何一个时代的艺术家所必然面临的话题。在画面的表达上,就应该将那些来自传统的经验,与自己身边的种种感受结合起来,语言符号的选择就应当有所取舍,有所不同,有所拓展,建立新的、适用的标准,为当下的感觉服务。

作品《晓雾》,就是在这样的意识下尝试运用传统的水墨语言进行意境的描述:笔墨语言仍是来自对传统的学习,每个水墨块面与笔画都能够让人联想到学习的源头,画面的组合则是讲究结构与块面的现代感觉,并通过不同程度的对比性刻划,让层次在交替中推进到雾气中去,形成晨光中的空间感。有云“文似看山不喜平”,讲的是文章起伏跌宕所形成的节奏感。同样,在视觉形态表现的诉求中,藏与露也是审美节奏的矛盾统一体,两者关系处理得非常融洽,就能够增加画面悠远绵长神秘莫测的玄想点,同时又是不可言状,使人感受到弥漫在整体画面当中曲径通幽式的审美情绪。

依蒲 63cm×65cm 纸本设色 2009年

远处,荷花优美,令人心动,为了无尽的遐想,我在《碧烟幽韵》中努力营造神秘的氛围。为了效果放笔直取,直接描绘前景的苇叶,在自然干透的同时,适时点进相应的颜色,并且引导其水分向规定的方向流淌。主体任务完成以后,对整个画面进行适度的渲染,烘托气氛,以表现神美之想,呈现幽远之韵。

《清气》之作取意“小何才露尖尖角”的诗意。尽管远方有成熟的荷花,荷叶在飘荡,但是,小荷仍然必须从逆水中冉冉升起,身边有已经成熟了的莲蓬,也有折断了的叶茎,邻近更有新叶从水中挣扎而出,但是,上方有那几柄荷叶,如伞,如盖,呵护着成长。所有的这些意象,是一股生命的清气在不断向上升起,预示着任何力量都阻挡不住,应当珍惜这一股清新的生命气息,更应保护她的成长环境……是这一幅作品的人文内涵所在。整个画面的材料仍然运用了中国的宣纸、水墨、颜料。方法仍然是放笔直取的书写,不希望有任何的做作,希望意象与画面笔墨及最终的效果,彼此都灵动起来。

猜你喜欢
设色纸本笔墨
国画纸本设色《荷》
韩景燕作品集
《岩高千尺虎》
王少桓
笔墨童年
熊明非作品选
《独白系列之三》
郑庆余艺术作品
陈芳桂艺术作品
为练笔墨才写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