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成文
读《每一种发声都可能被听到》(《杂文月刊》2020年5月上原创版)有感。疫情期间,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率中央指导组去武汉居民小区实地考察,有居民隔着家里的窗户向中央指导组大喊“假的、假的”“形式主义”,主要反映社区物业工作弄虚作假不到位问题。让百姓高兴的是:孙春兰副总理当即要求省市领导深入了解情况,及时解决存在的的问题。几个小时之后,又召集省、市负责同志专题会议。可以说,这是站出来“大喊”的胜利,这是执政为民的范例。
我知道的一件事情却是这样的:早些年,由于某些原因,老师工资常被拖欠,有时竟然连续拖欠几个月。靠工资吃饭的老师不能按时取得工作报酬,必然造成某些老师的生活困难。因此,老师们意见不少,牢骚之声也不鲜听到。但是,他们在来调研的副省长面前都是满面春风,对副省长“你们生活有困难吗”的问话,一致回答:“没有困难,感谢领导关心!”看到如此的电视画面,真让人不知说什么才好!
不能否认,在现实社会的语境下,站出来说话,说实话,说某些权力者不喜欢听的话,可能有一定风险,有些甚至轻则被穿小鞋,重则被严厉打压。因此,遇事时多数人选择沉默,让人不难理解。但是,正是这种沉默,可能会让对方以为“对他的做法是高度认可的,他甚至还可能产生深受被管理、被服务者爱戴的权力错觉”。还有一种可能,那就是某些权力者以为,公众的沉默是他权力威严的结果,因此助长了权力的嚣张和傲慢。窃以为,我们的社会,一方面应鼓励公民为维护自己的以及公众的合法权益站出来说话;另一方面,要完善有关法规,惩治依仗权力打压“说话人”的不法行径。
其实,生活中很多人经历过类似情况,大家都背地里抱怨,可是谁也不站出来说话,结果不如意的情况依然如故,没有什么改变。社会的文明进步不是等来的,它需要每位公民的积极参与和敢于担当。如果都是冷漠麻木、逆来顺受、忍气吞声,放弃自己表達意见的权利,社会风气就会越来越坏,生活环境将越来越糟。作者的提醒“我们的社会发展到今天已经有足够的权利救济途径,关键是我们必须懂得使用它们”弥足珍贵!的确,“每一种发声都可能被听到”,这首先需要我们站出来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