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地区青少年校外体育健身活动瓶颈问题分析

2020-10-28 01:38安涛
当代体育科技 2020年24期
关键词:青少年农村

安涛

摘  要:青少年儿童的身心健康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需求,是伟大中华民族繁荣昌盛的动力源泉,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青少年体育健身活动越发重要。然而,近年来的调查结果显示,青少年参加体育活动仍呈下降趋势,尤其是农村地区青少年的体育健身活动,在物质生活条件、活动场所、专业辅导教学人员、组织机构等诸多因素影响下,青少年儿童健身体育活动的严重缺失现象日益凸显,极大影响青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农村  青少年  体育健身  校外体育

中图分类号:G812.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20)08(c)-0183-03

Abstract: The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of young children is the internal demand of building a harmonious society and the power source of the prosperity of the great Chinese nation. With the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 of society, the sports fitness activities of young people are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However, the survey results in recent years show that the participation of young people in sports activities is still on the decline, especially in rural areas. Under the influence of many factors, such as material living conditions, activity places, professional tutors and teaching staff, organizations and so on. The serious lack of fitness sports activities of young children is increasingly prominent, which greatly affects the healthy growth of young children.

Key Words: Rural areas; Youth; Physical fitness; Off campus sports

1  農村地区“三留守”现象对青少年体育健身活动影响

1.1 惯性思维难改,监护人缺位

农村地区,普遍对青少年体育活动认知度不高,缺乏必要家庭教育和辅导。大部分农村家庭对孩子要求不高,均抱着“不出事就行”的态度育儿。调查发现,三留守(留守儿童、留守老人、留守妇女)现象普遍,老人、妇女绝大部分文化程度不高,在家照看小孩,只要不出事就行,无法对孩子进行课外辅导,说到要孩子锻炼,参加课外体育健身活动,他们认为每天上学、放学走路就是在活动,完全没必要在去参加什么有组织的课外健身活动,“三留守”人员对农村青少年体育健身活动产生的误区,直接影响到体育活动在农村的开展与普及。

1.2 监护人的溺爱对青少年体育健身活动空间的限制

时下,农村有大量的外出务工人员,留在家里照看孩子的监护人大多是爷爷奶奶,为确保孙子或孙女的安全,吃饭需要爷爷奶奶喂,上学、放学需要爷爷奶奶送接,大多都是“捧在手里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走路、吃饭、睡觉、玩全天伺候与陪同,很少给孩子自由活动空间,对于孩子参加体育活动更是担惊受怕,千叮咛万嘱咐,乖孩子就是好好读书,注意安全,对孩子参加体育活动生怕出现意外,在这种观念的驱使下,使得农村青少年的健身活动空间更是大打折扣。

2  农村地区特有的“不清晰、不健全,不够”带来的硬伤

2.1 责权分配不清晰

开展体育活动,组织机构不健全,全民健身怎么抓、抓什么、由谁抓,不明确。尤其是乡镇乡村体育健身活动没有得到很好的统一管理、指导。主管单位、协调配合单位、主要实施部门责权分配不够清晰,导致体育健身活动无法正常开展,具体体育局手中,因无关系调配,基本上下不来,即使存有少量体育器材,也是村、乡到体育局予取,乡镇虽配有人员负责,但因大多是外行,组织起来非常吃力,村里又没有配备相关部门,更是无暇顾及,导致即使有组织地开展体育活动,也是形式简单松散,效果更是甚微。

2.2 政策保障不够,“三缺”现象凸显

目前农村青少年体育活动“三缺”现象明显。一是缺场地,一个村也就一块场地,经济条件好点的最多也就2块场地,且面积都不大。二是缺少设备、器材,乡镇各村一般都有个小组左右,仅中心组配备少量器材。三是缺少技术指导,在健身舞、操类项目“老带新”相对突出,其他健身项目技术指导基本无从谈起。归根到底还是缺资金,建设场地要资金,购买器材、请人辅导也要资金,发展体育健身活动资金无从得到有效保障,各级政府机关系扶持力度不够,场地规划建设无法落到实处。

2.3 农村教学条件制约

农村地区教学条件虽已得到很大改善,但是相比城市,还存在非常大差距。从办学条件、教学设施到师资力量都大不如城市,农村人口居住分散,青少年儿童上学困难。通过走访调查,1个乡镇1所中学,1所小学,1所幼儿园,每个村1个分散教学点,体育锻炼设施除初中、小学相对好点外,教学点上基本都没有像样的体育设施,学生的课余体育健身活动场所根本无法得到保障。同时,师资力量也存在严重短缺现象,教学点虽有教师,但正式在编及有系统体育健身指导经验的教师寥寥无几。

3  电子信息时代对农村地区青少年体育健身活动的影响

3.1 农村地区留守人员对电子产品的盲目崇拜

留守老人、留守妇女文化程度普遍都不高,对电子信息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利弊理解和把握得还不够透彻,对电子产品及信息的盲目崇拜与信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孩子的学习观、价值观、人生观及健身观,在他们眼中,使用电子产品进行各种知识的学习是一种时尚,对“教会了孩子玩电子产品”表示很自豪,甚至把“孩子很小就会玩手机”当做一种教育成果进行炫耀,在这种日益高涨的观念下,青少年体育健身活动在农村势必收到严重打击。

3.2 留守青少年儿童喜好越位

随着人们对信息技术的掌握和使用的广泛化,尤其是智能手机、电子游戲机、iPad对青少年儿童的吸引力也越来越大,调查发现,4~5岁的学前儿童能用手机发视频、玩游戏的,占比达到76.3%,小学占比达到100%,家庭条件稍好的80%以上中学生都有手机,高中生以上几乎达到100%。在低头族中,青少年占比8成以上,手机成为他们休闲重要活动工具,手机、平板电脑、视频、游戏的吸引力远大于体育活动的吸引力,以致很多体育活动夭折。篮球、乒乓球、羽毛球这类在农村极易开展的体育活动都明显减少。偶尔组织一两次活动,观众也是寥寥无几,热情也大不如前,还有些观众说是看球,实则是在玩手机,手机成了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创造财富,但也极大影响了体育活动的正常开展。

3.3 电子产品对体育健身活动时间的挤占

互联网时代通讯工具大量使用,尤其是手机在各方面的应用,给体育健身活动的开展带来了两大不利因素,一是玩手机人多了,活动人少了,对人烟本就比较稀少的农村而言,参与体育健身活动的人更少了。二是长时间玩手机,造成人视力下降,近视人数在快速增加(尤其是青少年),懒散拖拉习惯的养成,放下手机等电子产品后已身心疲劳,不想也很难参加一些体育健身活动。

4  破解农村地区青少年体育健身活动难题的有效途径

4.1 拉动全民参与,逐步营造青少年体育健身氛围

在积极营造青少年体育健身氛围过程中,要全力形成政府重视,职能部门主导,全民参与的局面,一级党委政府始终要坚持从政策落实,奖金保障,尤其是农村地区给予支持。而体育职能部门要注重从政策层面进行宣传,从技术层面进行指导,要克服简单应付,要主动作为,要有主责主抓主管工作,责任心沉到基层。同时,要组织好、培训好农村体育活动骨干,使一批有能力的体育健身骨干,既是运动员又是教练员,让健康文明体育健身活动占领农村市场,全民参与,从而带动青少年加入。

4.2 合理解决农村青少年体育活动“三缺”现象

一是争取各级政府机关的扶持,结合乡镇建设项目规划场地建设,为青少年健身提供政策保障。二是动员社会各阶层有识之士对青少年健身活动的爱心投入。此外,社会义务投入建设也是一个重要补充,一个热爱体育活动的人在体育设施建设中无偿投工,既能节约建设成本,更能体现社会对体育运动的认知度,走访调查发现:每项工程建设成本义务投入5%左右。这对贫困地区体育基础设施建设,缓解资金压力起到了很大作用。

4.3 多方位促成农村青少年积极参加体育健身

首先要提高广大农村青少年对体育健身的认知度,使他们能够自觉地投身到体育健身活动之中。其次,要组织好开展好活动,让青少年体会到体育健身的乐趣与魅力,真正地参与、得益其中。同时,要利用多种途径说服青少年儿童远离手机游戏、视频,低头族变成抬头族。此外,也要做好留守儿童监护人的工作,让他们多给孩子参与体育健身活动的空间。

参考文献

[1] 刘林星,殷晓辉,邱建国.我国青少年校外体育公共服务模式的构建[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9(2):166-170.

[2] 叶松东.我国青少年体育秩序治理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20(2):5-10.

[3] 徐大可.青少年体育锻炼习惯培养策略的研究[J]. 科技资讯,2016(26):162.

[4] 唐立.慧我国青少年校外体育活动中心创建试点发展状况探讨[J].青少年体育,2020(3):110-111.

[5] 高密,秦毅.我国青少年校外体育活动中心研究综述[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9(10):165-167.

[6] 淳再清.家庭体育教育对青少年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初探[J].科技资讯2017(33):164.

猜你喜欢
青少年农村
蔬果能让青少年的心理更健康
偶像崇拜 与青少年成长
幸福感强的青少年更健康
十八大以来每年超千万人脱贫
中日青少年体质PK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新农村 新一辈
青少年打篮球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