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敬平
摘 要:随着校园足球工作的不断推进,高校足球运动发展势头迅猛,但也出现了参差不齐的现象,相较于省属重点高校在人力资源和财政支持上的优势,地方高校校园足球发展遇到的困难重重。探寻适合地方高校特点的校园足球可持续发展路径,可以促进地方高校校园足球的健康发展,构建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培养大学生优良的身体素质和精神风貌。
关键词:地方高校 校园足球 发展 策略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20)08(c)-0149-03
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promotion of campus football work,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college football is rapid, but there are also uneven phenomena. Compared with the advantages of provincial key universities in human resources and financial support,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ave encountered many difficulti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campus football. To explor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path of campus football suitable for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an promote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campus football in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build a good campus sports culture, and cultivate the excellent physical quality and spiritual style of college students.
Key Words: Local universities; School football; Development; Strategy
1 地方高校校园足球发展的意义
足球文化是有效促进社会体育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为推动我国青少年足球运动良好健康的发展,我国教育部门制定了校园足球发展的相关战略。近年来,校园足球比赛如火如荼地在全国发展壮大起来,体育运动的发展之初不可避免地需要大量物质支持,但是各地经济状况不同,地方高校的财政和人力资源有限,校园足球的发展必须另辟蹊径,才能跟上省属高校校园足球的发展脚步。
2 地方高校校园足球发展中的问题
2.1 地方高校不是优秀运动员的第一选择
以经济较为落后的西部贵州省为例,黔南州是传统足球中学最多的地级城市之一,青少年足球运动发展较省内其他地方城市较好。根据黔南州都匀一中、都匀二中2所贵州省校园足球示范性学校历届高中体育毕业生足球专项学生调查为例,由于其自身的文化成绩、家庭和社会原因,地方学校高中毕业学生中足球运动水平较好者在择校时,最优先的2种择校方案,一是报考全国或者省内一流大学的运训专业或高水平运动员,二是报考省内大专类院校,作为当地唯一本科院校的黔南民族师范学院能够录取到的当地或省内其他地区高中毕业优秀足球人才少之又少。因地方高校录取本科生受到相关招生政策的限制,地方高校普遍缺乏其他重点高校对相关学生经济上的后期优惠政策,很难吸引优秀学生运动人才报考本校。
2.2 足球教练员的专业能力普遍不足
教练员是一支球队的灵魂,其专业能力对球队能力的高度起决定性的作用。地方高校人才引进陷入两难的境地,受财政、学科影响力等学校资源和教育、卫生等生活资源的限制,以及研究生资格的影响,很难引进经历过科学和系统培训的高学历优秀足球教练人才,专业素养较高的本科毕业专业人才又不具备进入高校任职的资格条件。省直高校地处省城,人才引进占尽先机,且各类专业培训、赛事参与等资源丰富,加上主管部门优惠政策的偏向,严重阻碍了地方高校足球教练人才的培养和提高。地方高校中很多老足球教师实战经验较为丰富,但是缺乏適应新时代足球发展需要的科学训练知识,战术战法落后,训练手段普遍较为陈旧,训练效果一般。
2.3 受学校财政和相关政策的影响较大
省直高校财政状况较为稳定,能持续为校园足球的体育运动提供经济支持,省直高校比赛较多,能够形成较好的互动循环,促进校园足球而文化的良好发展,使教练员有持续工作的动力。地方高校财政状况稳定不够,且赛事活动较少,如不能参加一年一次的省内高校比赛,学校足球队的相关工作就不能持续,教练员的工作能力和热情会受到很大影响。地方高校制定的相关体育活动政策普遍不合理,教练员绩效加分和运动员成绩等优惠较少待遇较低,且部分学校在制定政策时不将足球等高强度对抗项目的比赛奖励政策不能跟演艺类项目区别开,盲目地将足球、田径比赛的名次制度和演艺类比赛的等奖制度等同奖励,严重打击足球、田径等传统常规体育项目教练员的工作热情。
2.4 地方高校足球氛围较省城学校和发达地区学校较差
因地方高校的位置因素,地方上很难有成规模的高校群体,以黔南州首府都匀市为例,截至2019年,当地只有1所本科学校和3所专科院校,而且之间没有成体系的联系机制。省会贵阳市的高校、本科学校和专科学校数量规模数倍于地方,在当地教育部门的牵头组织下,形成了固定的学生联赛和师生联赛,良好的足球氛围能够加快省城贵阳市高校学生运动员和教练员的成长步伐,同时为省城高校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促进社会优良资源的投入。
3 地方高校校园足球发展路径思考
3.1 优秀足球运动员的培养
要加强地方高校优秀足球运动员的培养,主要通过以下3条途径。
(1)完善日常训练机制,保证足球队能有持续的科学训练。足球运动是高强度对抗的团队运动,每个位置的体能和技术要求都是很高的,要能达到高水平的比赛要求。在目前地方高校水平普遍参差不齐的境遇下,球队必须保持长期科学的训练,平时每周训练不少于3次,临赛前2个月每周5次训练。日常训练的内容包含技术、战术、实战、力量、协调、敏捷和耐力等,临赛前的突出战术、实战和耐力训练。
(2)一定强度的比赛实战。地方高校由于身处地方,参与比赛的机会较少,以往的省级赛事中,地方球队往往表现出实战经验缺乏的特点,易受逆境、裁判因素、场外因素等状况的影响,严重限制了战斗力的发挥。可以通过参与地方业余联赛,组织地方高校高中的校园足球对抗赛,由于学校地位特殊,学生参加比赛和普通人参加比赛性质不一样,学校球队参与此类比赛一定要有学校政策和赛事制度的双重保障。
(3)促进地方各级学校之间的足球比赛交流和人才交流。地方高校和传统足球中学开展正规的比赛制度,不仅能锻炼当地学校球队的实战比赛能力,同时还能形成良好的合作氛围,促进教练员和管理人员经验的交流和共享。经过长期的发展,吸引社会资源的投入,形成良好的可持续发展机制,为当地足球文化和足球人才的培养提供更多的机会。
3.2 足球教练员的引进和培养
地方高校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实现足球教练员人才的引进和培养。
(1)教师引进时,偏向于有专业经历的人才。由于地方高校学科发展中科研需求较大,很多地方高校在之前的体育人才引进计划中偏向于学术类型的研究生,这其中很多人并不具备较好的运动实踐经验和技术能力。地方高校和地方主管部门应开放思想,以发展为目标实事求是的拓宽人才引进的路径,放弃以学历论能力的旧思想,提高引进专业人才的待遇条件,吸引有能力、有经验的专业足球人才为地方高校服务。
(2)加强现有地方高校教师的专业培训,地方高校应放宽政策,为现有的足球教练提供更多的参与高水平专业培训的机会。也要在现有足球教练中择优录用,淘汰那些责任心不强、专业能力不够且不思上进的教练。
(3)拓宽思路,利用外部资源提高足球水平。在越来越多的国内外专业足球机构参与到我国校园足球发展的大环境中,地方高校要利用好自身的场地和人力资源,与这些专业机构开展合作,科学合理地签订合作协议,利用对方成熟的训练方法和比赛经验,提高自身水平。
3.3 主管部门主动构建合作平台机制
国家将足球发展战略视作体育运动发展的重中之重,两部门之间应该为当地各级学校足球发展提供尽可能的条件,让校园足球联赛的四级赛制在当地实现循环发展。各级联赛之间可以为本地上级联赛学校提供提供优秀足球运动员,当第四级别人才从高校毕业后,又能服务于地方的第一至第二级的联赛,实现有机的循环机制。合理利用和整合当地资源,各相关单位共同研究制定合法合规且有利于足球运动可持续发展的人才引进制度、保障机制、交流机制等。
4 结语
要保证地方高校校园足球水平的发展,地方人事管理部门和地方高校应摆脱思想束缚、克服困难,制定高效的人才引进制度,为有志于发展地方高校校园足球的教练员和运动员提供必要的制度和后勤保障。
参考文献
[1] 毛振明.新校园足球的成果审视与发展建言[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8(4):7-11.
[2] 王登峰.教育部在江苏海门召开校园足球新闻发布会介绍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最新进展情况和全国学校体育教学改革整体思路[J].体育教学,2018(7):4-5.
[3] 陈恒兴.高校校园足球文化建设困境及改革方向[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9(11):31,43.
[4] 赵昀,陈怡,刘峥.我国校园足球研究现状与评述[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9(1):1-3.
[5] 崔乐泉.中国校园足球发展的历史考察与经验启示[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8(4):12-18.
[6] 张诚,王兴泽.动作学习视野下校园足球课程设置研究及案例教学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7(5):7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