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词典》所涉《聊斋志异》条目商补

2020-10-28 01:38张泰
蒲松龄研究 2020年3期
关键词:汉语大词典聊斋志异词汇

张泰

摘要:《聊斋志异》除了文学成就之外,语言学价值也不容忽视,作品中的词语不仅丰富了汉语词汇系统,也对语文类工具书的编纂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汉语大词典》涉及到《聊斋志异》中的词语众多,起到了很好的示例作用。但是部分条目还存在例证晚出、释义不确、义项漏释、词条失收等方面的问题,对这些不足之处进行讨论,有助于《汉语大词典》的进一步完善。

关键词:聊斋志异;汉语大词典;词汇;近代汉语

中图分类号:H312    文献标识码:A

《聊斋志异》是我国文言小说的巅峰之作,在世界范围内影响深远,有“世界短篇小说之王”的美誉;其语言既有古汉语的典雅,又有方言俗语的质朴,因此该小说集总体上体现了色彩斑斓、声情并茂、雅俗共现、谐谑同趣的言语风格。这些隽永清新的用语,极大地丰富了汉语词汇系统,也充实了语文工具书包括大型语言类辞书的内容。《汉语大词典》作为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汉语类词典,收录了大量《聊斋志异》中的词语,或单独立项,或补充例证,对于明确词语使用的语言环境和展示汉语词汇的历史演变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由于主客观的原因,《汉语大词典》所涉《聊斋志异》中的部分条目在例证、释义、立项等方面仍存在一些不足,本文对这些不足进行讨论,以期有助于《汉语大词典》的进一步完善,同时也就教于方家。

一、补充例证

对于任何辞书来讲例证是十分重要的,例证既是立项的根据,也是对释义的证明,不但说明词义的流变,还有助于准确理解释义。因而例证的好坏、多少直接影响着工具书的质量。《汉语大词典》中有些义项存在孤证的情况,孤证的存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例证的作用,影响了释义的精确性。下面所要讨论的孤证问题,均涉及到《聊斋志异》中的用例。

1.【反脣】亦作“反唇”。1.谓唇动,表示心中不服。《史记·平准书》:“异(颜异)与客语,客语初令下有不便者,异不应,微反唇。” [1]二卷863

今按: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邵九娘》尚有用例:“或薄施诃谴,女惟顺受。一夜,夫妇少有反唇,晓妆犹含盛怒。”

2.【乔性】任性。任性易怒。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凤仙》:“(凤仙)拂袖径去,一座为之不欢。八仙曰:‘婢子乔性犹昔。乃追之,不知所往。” [1]三卷430

今按:清蒲松龄《聊斋俚曲集》尚有用例:《增补幸云曲》第一三回:“二姐被万岁批了几句,就羞的低了头说:‘姐夫好乔性儿!每哩既犯相与,就不问问么?”他例还有《六十种曲·焚香记》:“(丑)老儿,你尚不知,叵耐女儿乔性。”

3.【得2】[děi]2.必须。《红楼梦》第九四回:“这件事还得你去,才弄的明白。”如:要想争夺冠军,就得加紧训练 [1]三卷989。

今按:上面除自造例句外只有《红楼梦》一个例证,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偷桃》有用例:“余老惫,体重拙,不能行,得汝一往。”“得汝一往”是说必须你去一趟。又《道德经》第七四章:“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明末清初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一四回:“左右思量,还得去走一遭才是。”

4.【居间】亦作“居閒”。1.指处于双方之间调解或说合。《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宾客居閒,遂止,俱解。”《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二:“至于居间说事,买官鬻爵,只要他一口担当,事无不成。”《儒林外史》第十五回:“但此事须一居间之人。”徐迟《牡丹》:“魏紫略有所知,她有时就给他们居间出力。”亦指居间之人。明叶宪祖《鸾媲记·仗侠》:“还须厚赂居间,免使临期露机。” [1]四卷25

今按:“居间之人”义系孤证,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红玉》中有用例:“卫乃喜,浼邻生居间,书红笺而盟焉。”张友鹤释为“做中间人、介绍人的意思” [2]134。

5.【矢日】指着太阳发誓。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王桂庵》:“王乃知为己子。酸来刺心,不暇问其往迹,先以前言之戏,矢日自白。” [1]七卷1522

今按:清代作品中用例多见。清觉罗乌尔通阿《居官日省录》:“夫假令图赖,律有明条,使听讼者毅然指天矢日。”清张自超《春秋宗朱辨义》:“又盟而矢日,以严其词。”清钱彩《说岳全传》第一七回:“金将南侵急围城,张君矢日效忠诚。”

6.【护梯】扶梯。有扶手的楼梯。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驱怪》:“顷之,板上橐橐,似踏蹴声,甚厉。俄下护梯,俄近寝门。” [1]十一卷440

今按:他例还有:《桃花庵鼓词》:“好一个恋情不合小张才,但见他手扶护梯上楼来,加同是张骞误入阋牛府,唐明皇得游月宫到天台。”《小五义》第八八回:“尼姑入内,由护梯上楼,剩了五六层儿,不提防一宗物件冲着自己打来,意欲躲闪,焉得能够。”

二、义项漏释

词义和语境关系密切,同样一个詞在不同的语境中含义不同,“语境是语言交际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词语的解释离不开语境。然而语境总是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这就导致了词义因境而变。《汉语大词典》虽然释义全面精当,但有些词语的释义还是不够全面,存在义项漏释的情况。下面结合《聊斋志异》中的用例,将《汉语大词典》漏释的义项补充出来,希望能补苴其义项方面的缺漏。

7.【兴词】荐举之言。唐柳宗元《唐故特进南府君睢阳庙碑》:“不遇兴词,郁尨眉之都尉;数奇见惜,挫猨臂之将军。” [2]二卷168

今按:尚有“告状”之义。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红玉》:“生大哭,抱子兴词,上至督抚,讼几遍,卒不得直。”《尔雅·释言》:“兴,起也。”《诗经·卫风·氓》:“夙兴夜寐。”“词”有“说”义,《礼记·曾子问》:“其词于宾曰:‘宗兄、宗弟、宗子在他国,使某词。”引申为“争讼”义。《红玉》中“兴词”并用且与下文的“讼”相呼应,故有“起诉,告状”义。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五六回:“你到森罗殿下兴词,倒树寻根,他姓孙,我姓陈,各居异姓。”这里的“兴词”即“起诉,告状”。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一七卷:“只是生来不幸,既亡了父亲,又失了母亲之欢,以致兴词告状,即此就是小的罪大恶极!”明末清初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八○回:“他要兴词告状,你可再合他相大爷商议。”《五美缘全传》第二三回:“依你大爷,今夜先差一人至冯旭家中去放火,烧得他干干净净,将他主仆一齐烧死,免得兴词告状。”以上三例“兴词”与“告状”并举,可知“兴词”有“告状”义。

8.【楚辱】苦痛与耻辱。《后汉书·王允传》:“(张让)怀协忿怨,以事中允。明年,遂传下狱。会赦,还复刺史。旬日闲,复以它罪被捕。司徒杨赐以允素高,不欲使更楚辱。”李贤注:“楚,苦痛。” [1]四卷1156

今按:尚有“鞭打侮辱”之义。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画皮》:“嫡妒甚,朝詈而夕楚辱之,所弗堪也,将远遁耳。”“之”用在“楚辱”之后作“楚辱”的宾语,可知“楚辱”具有动词性质,并非“苦痛与耻辱”所能解释的。《释名》:“詈,历也,以恶言相弥历也。”《说文解字》:“楚,丛木。一名荆也。”由于“楚”的枝干坚劲,因此旧时用作“杖”,有“牡荆”之称。因此“朝詈而夕楚辱之”的意思是“早晨谩骂,傍晚鞭打羞辱”。

“楚辱”的动词用法用例颇多:宋李昉等《太平广记》第三九四卷:“尝于吉州市大醉,太守擒而责之,欲加楚辱。”《钦定八旗通志》:“今满洲等不能仿效从前满洲役使仆人之道,但小有拂意,即加楚辱。”《八国联军兽行录》:“时被拘,楚辱备至,复使同驮死尸出弃之,日往返数十次,不準稍息。”《复社纪略》:“文声不堪楚辱,忿恨之甚。”

9.【殆】释有“危亡;危险”等14个义项 [1]五卷157。

今按:还有“将要”义。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聂小倩》:“妇曰:‘小倩何久不来?媪曰:‘殆好至矣。”“殆好至”是说快要到了。

清代语言学家对“殆”的“将要”义有过明确的解释:清王引之《经传释词》第六卷:“殆,将然之词也。”清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殆,危也。危者,在高而惧也。引伸之凡将然之词皆曰殆、曰危。”清刘淇《助字辨略》第三卷:“殆,助词,犹云将也、乃也。”清王念孙《读书杂志》认为“殆”当为“待”:“殆,读为待,作殆者假借字耳。”清蒲松龄《聊斋俚曲集》中写作“待”:《墙头记》第一回:“他老爷待好来了,你去问候罢!”

10.【败坏】损害;破坏。《史记·酷吏列传》:“乃以纵(义纵)为右内史,王温舒 为中尉。温舒至恶,其所为不先言纵,纵必以气凌之,败坏其功。”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漾水》:“峡中白水,生大石障塞水流,春夏辄濆溢,败坏城郭。”《醒世恒言·大树坡义虎送亲》:“听说你家中将你嫁人,就在今晚,以此仗剑而来,欲剿那些败坏纲常之辈。”曹禺《北京人》第三幕:“败坏了曾家的门庭,教出一群不明事理,不肯上进,不知孝顺,连守成都做不到的儿女。” [1]五卷465

今按:尚有“说坏话、戏弄、诽谤”等含义。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公孙九娘》:“小婢无端败坏人,教阿舅齿冷也。”“无端败坏人”是说无缘无故地说别人坏话。

唐寒山子《寒山子诗集·贪爱有人求快活》:“贪爱有人求快活,不知祸在百年身。但看阳焰浮沤水,便觉无常败坏人。”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九九回:“叵耐张胜那厮,好生欺压于我,说我当初亏他寻得来,几次在下人前败坏我。”明末清初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二回:“这若是俺那儿这们败坏我,我情知合他活不成!”

11.【敬】收有“恭敬;端肃”等12个义项 [1]五卷486。

今按:“敬”还有“特意,专门”的意思。该义具有很强的地域特色,因此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中用例特多:《王兰》:“囊中存数百金,敬以一半送王家。”“敬以一半送王家”意思是专门把一半送给王家。又《长清僧》:“友人或至其乡,敬造之。”《王六郎》:“明日,敬伺河边以觇其异。”《阿宝》:“值岁大比,入闱之前,诸少年玩弄之,共拟隐僻之题七,引生僻处与语,言:‘此某家关节,敬秘相授。”《细侯》:“有富贾慕细侯名,托媒于媪。务在必得,不靳直。细侯不可,贾以负贩诣湖南,敬侦生耗。”清蒲松龄《聊斋俚曲集》中也有用例:《墙头记》第二回:“原是来问问安,也不是敬要钱,何妨出来同相见?”又写作“竟”:《慈悲曲》第二段:“张炳之出门去了,略不停时,有庄东头老孙婆子,竟来送信。”

具有山东方言特色的《醒世姻缘传》也有诸多用例:第五二回:“你爹敬意教人来接咱,咱为甚么不去?”第六五回:“他为合他婆子合了气,敬意寻了这两套衣裳与他婆子赔礼的,只怕他不回给你。”第八二回:“因他是好争嘴的人,敬意买的点心熟食,让他饱餐。”第九六回:“俺又没有敬意送了你来。”“敬意”即“特意”。

12.【治1】释有“治理;统治”等28个义项 [1]五卷1122。

今按:还有“购置”义。该义在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中多有用例。《王成》:“妪命治良田三百亩,起屋作器,居然世家。”“治良田三百亩”即购置肥沃的田地三百亩。《连琐》:“使杨治棋秤,购琵琶。”这里“治”与“购”对举成文,说明“治”有“购”义。又《红玉》:“遂出金治织具,租田数十亩,雇佣耕作。”清蒲松龄《聊斋俚曲集》中也多有用例:《翻魔殃》第六回:“他家楼舍几千间,倾了家可能治他那一件?”《墙头记》第一回:“给他治下宅子地,还愁后日过的穷。”《禳赌咒》第二四回:“俺这几年治了几亩田儿,买了一个园儿,有了几吊钱儿,小厮叫小全儿,妮子叫蛮儿。”

13.【浆水】释义有二:1.水或其他食物汤汁。2.一种饮料。类似米酒而味酸。又名酸浆 [1]六卷46。

今按:尚有“祭奠死者或鬼神的汤水”之义。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聂小倩》:“怜卿狐魂,葬近蜗居,歌哭相闻,庶不见陵于雄鬼。一瓯浆水饮,殊不清旨,幸不为嫌!”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八回:“王婆舀浆水,点一把火来,登时把灵牌并佛烧了。”第八八回:“如今阴司不收,我白日游游荡荡,夜归各处寻讨浆水,适间蒙你送了一陌钱纸与我。”明末清初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一一回:“烧了许多楮锭,泼了两瓢浆水,又到灵柩前烧香焚纸。”第六六回:“将着一家大小,穿着孝,往我的铺子门首震天震地的哭,一日三遍到铺子门口烧纸送浆水。”据民国《横山县志》记载:“逢上元、清明、冬至、岁暮等节,主人率子弟、妇女,洁具酒馔、香(木者),诣墓拜扫,并告四时岁令。暑六月,携茶水、豆汤至墓遍洒,为‘送浆水。”

三、词条失收

14.【比屋居】相邻而居;邻居。

今按:“比”有靠近的意思,现在还有“比邻而居”的说法。“比屋居”意思是挨着房屋居住,引申为邻居。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司文郎》:“寺中有余杭生先在,王以比屋居,投刺焉,生不之答。”

“比屋居”在近代作品中常用:宋陆游《老学庵笔记》第二卷:“民有比屋居者,忽作高屋,屋山覆盖邻家。”清李文安《哭仿仙兄》:“复言机与云,相待比屋居。今秋大比年,特建使臣旟。”清汪道鼎《坐花志果·稳婆苦节》:“此真烈妇真苦节,我四十年来与之比屋居,其家世业收生。”《清史稿·孝义传二》:“蓝忠,福建漳浦人。家万山中,父元章,与叔裕比屋居。”《蜀燹死事者略传》:“晁仆有庾贵者,幼佣于晁,为娶妻生子,改习越人术,与晁比屋居。”

15.【望君如岁】盼君如同农民盼收成。

今按: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张鸿渐》:“方氏不解,变色曰:‘妾望君如岁,枕上啼痕固在也。”清王韬《淞滨琐话》九:“今素姊早厌风尘,望君如岁。”《醉花窗医案》:“可请别人,余不必往也。其仆曰:‘家主望君如岁,不去,恐小人获戾。”

“望君如岁”较早用例来自《左传·哀公十六年》:“国人望君如望岁焉,日日以几。”又有“望君如望年”之说:宋魏了翁《次韵虞果州泛雪》:“惜哉往日不可再,江头望君如望年。”

16.【麦穰】脱粒后的麦秆。

今按:“麦穰”一词为近现代汉语常用词,也是北方方言常用词:清蒲松龄《聊斋志异·河间生》:“河间某生,场中积麦穰如丘,家人日取为薪,洞之。”

明《种树书》:“木自南而北,多苦寒而不生,只于腊月去根旁土,取麦穰厚覆之,然(燃)火成灰,深培如故。”清蒲松龄《聊斋俚曲集·寒森曲》第七回:“权印官狠似狼,该剥皮揎麦穰,叫狱神尽把冤魂放。”清蒲松龄《日用俗字》:“扁担挑柴要拘角,模子脱坯用麦穰。”《世宗宪皇帝硃批谕旨》:“一遇险工难保无虞,况目下各工俱用秫秸、豆秧、麦穰等类,入水数月即朽烂不坚。”

17.【炎昆】比喻同归于尽。

今按: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野狗》:“值大兵宵进,恐罹炎昆之祸,急无所匿,僵卧于死人之丛诈作尸。”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乱离》:“异史氏曰:‘炎昆之祸,玉石不分,诚然。”

《尚书·胤征》:“火炎昆冈,玉石俱焚。”昆冈,古代传说中盛产玉石的山。南朝刘勰《文心雕龙·才略》:“璿璧产于昆冈,亦难得而逾本矣。”明汤显祖《牡丹亭》第一七出:“他过的礼,‘金生丽水,俺上了轿,‘玉出昆冈。”后来用“炎昆”比喻同归于尽。

18.【奄丧】猝死。

今按:清蒲松龄《聊斋志异·新郎》:“纵其奄丧,周岁而嫁,当亦未晚,胡为如是急耶!”“奄”有“突然”义,《说文解字》:“奄,覆也,大有余也。一曰忽也,遽也。”晋陈寿《三国志·卷四四·蜀书·蒋琬传》:“先主尝因游观,奄至广都,琬众事不理,时又沉醉,先主大怒,将加罪戮。”“奄丧”即突然去世。

唐般若《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如其父母奄丧时,将欲报恩诚不及。”宋陶谷《清异录》:“次第传变,五臓百脉俱伤并绝,然后奄丧。”南朝梁沈约《宋书·列传》第九七卷:“臣亡考济实忿寇仇,壅塞天路,控弦百万,义声感激,方欲大举,奄丧父兄,使垂成之功,不获一篑。”《张居正大传》:“相公于两贤,意气久要,何图一旦奄丧,谁当与相公共功名者?”《隋唐五代墓志汇编·陕西卷》第一册:“至哉孝子,奄丧慈亲,昊天之报,卜兆成坟。”

《汉语大词典》收有“奄逝”条:“谓去世。《明史·卢象升传》:‘臣非军旅才。愚心任事,谊不避难。但自臣父奄逝,長途惨伤,溃乱五官,非复昔时。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连城》:‘越日,益惫,殆将奄逝。” [1]二卷1531

19.【太素脉】古时一种迷信的切脉术。

今按: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董生》:“至友人所,坐有医人,善太素脉,遍诊诸客。”

明申嘉瑞《仪真县志》:“胡重礼,明初以医名,尤妙太素脉。”清丹波元胤《中国医籍考》:“尤精太素脉,以断修短。”《饶州府志》:“杨文德,乐平万全乡人。攻医,精《内经》太素脉。”

20.【不腆之仪】微薄之礼。

今按: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小官人》:“白言:‘家主人有不腆之仪,敬献太史。言已,对立,即又不陈其物。”“腆”有“多”义。《说文解字》:“腆,设膳腆腆多也。”《小尔雅》:“腆,厚也。”“仪”有“礼物”之义:明末清初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五○回:“狄宾梁领了狄希陈拜见,先送了一两贽仪。”清曹雪芹《梦中缘》第六回:“即晚又使人送过礼来,礼单上开着:束仪三百两,赆仪五十两。”由此可知“不腆之仪”就是“不丰厚的礼物”,即微薄之礼。多为谦敬之词。

明罗懋登《三宝太监西洋记》第八六回:“国王道:‘愧不能文,聊陈下悃而已。还有不腆之仪,贡上天王皇帝。”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七九回:“不腆之仪,聊效薄贽,自此当源源而来矣。”清盛康编《皇朝经世文续编》:“而以不腆之仪,至责丧主之厚酬,又岂长厚者所宜出邪?”清魏文中《绣云阁》第四六回:“这点不腆之仪,菩萨尽管饱餐。”清曹去晶《姑妄言》第六四回:“先生活命之恩,无以为报,具有不腆之仪,聊尽愚父子一点鄙衷。”

《汉语大词典》收有“不腆”条目:“2.谦词。不丰厚。《左传·僖公三十三年》:‘不腆敝邑,为从者之淹,居则具一日之积,行则备一夕之卫。杜预注:‘腆,厚也。宋苏轼《谢求婚启》:‘恭驰不腆之币,永结无穷之欢。《好逑传》第十三回:‘今过老先生万不得已,只得亲修尺楮:具不腆之仪,以代斧柯。” [1]一卷452

21.【蒜臼】捣蒜成泥的工具。多石制。

今按:“蒜臼”又称“蒜臼子”,北方方言区尤其鲁中南地区使用普遍。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金陵女子》:“以蒜臼接茅檐雨水,洗瘊赘,其方之一也,良效。”

22.【故家子】旧时称富家子弟。

今按: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多有用例:《劳山道士》:“邑有王生,行七,故家子。”《僧术》:“黄生,故家子,才情颇赡,夙志高骞。”《丐汕》:“高玉成,故家子,居金城之广里。善针灸,不择贫富辄医之。”

清解鉴《益智录》:“上元李瑜谨注狐夫人冯范,字价人,太原故家子。”《梅蘭佳话》:“遂携雪香入,老翁命与少年对坐,因讯邦族。雪香俱道生平。老翁曰:‘故家子也。”

23.【青帝庙】天地庙之一。青帝,古神话中天帝之一。

今按: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画皮》:“乃以蝇拂授生,令挂寝门。临别约会于青帝庙。”“仆早赴青帝庙,良不知。”

《夏商野史》第一一回:“举朝臣士无复有忠言者矣!又孔甲好事鬼神,役民多作青帝庙、白帝庙、赤帝庙、黑帝庙、黄帝庙。”《福建通志》:“关帝庙【在郡城通淮街北各县俱有】、天妃庙【在郡城徳济门内同安县有】、青帝庙【在郡城南石头山】。”

24.【揭资】筹措资金。

今按: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白秋练》:“独计明岁南来,尚须揭资,于是留子自归。”“生益夸张之,谓女自夸,能使己富。翁于是益揭资而南。”“揭”有“借债”义:清李绿园《歧路灯》第三○回:“王中道:‘看来此事惟有当卖一处市房是上策。王氏道:‘开口便讲卖房子,人家笑话。不如揭了罢。”“不如揭了罢”意思是不要卖房子,不如去借点钱。姚雪垠《长夜》二八:“前几天人家债主逼的紧,我跑到姐家去,央着姐夫求爷告奶地又揭了十几块,拿回来把利钱还上。”

25.【填拥】拥堵。

今按: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罗刹海市》:“武士数十骑,背雕弧,荷白棓,晃耀填拥。”《说文解字》:“填,塞也。”《聊斋志异·促织》:“见红女白婆,填塞门户。”“拥”本义为“抱”,“填拥”之“拥”当为“壅”的假借,《广雅》:“壅,障也。”《左传·宣公十二年》:“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

宋祁、欧阳修等《旧唐书·列传》第一○九卷:“率以储采王官杂补之,皆盛服趋朝,朱紫填拥。”宋曾敏行《独醒杂志》第六卷:“东坡将登舟,谒县宰,众人填拥不容出,遂就舟中书‘惠政桥字与之,邑人始退。”元脱脱等《宋史》第二三卷:“镇江城中,香烟如云雾,观者填拥。”元昙噩《新修科分六学僧传》第一六卷:“率先于长安弘阐毗尼,听众填拥。”清毕沅《续资治通鉴》第一三四卷:“镇江城中,香烟如云雾,观者填拥。”

26.【齿稚】年幼。

今按: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多有用例:《酒狂》:“十六七岁,每三杯后,喃喃寻人疵,小不合,辄挝门裸骂,犹谓齿稚。”《细侯》:“可恨妾齿稚,不知重资财,得辄归母,所私者区区无多。”《鸦头》:“缠头者屡以重金啖媪,女执不愿,致母鞭楚,女以齿稚哀免。”

《释名》:“齿,始也。少长别,始乎此也。以齿食多者长也,食少者幼也。”春秋左丘明《左传·隐公十一年》:“寡人若朝于薛,不敢与诸任齿。”杜注:“齿,列也。”疏云:“《礼记·文王世子》曰:‘古者谓年龄,齿亦龄也。然则齿是年之别名,人以年齿相次列,以爵位用次列,亦名为齿,故云齿列也。”《说文解字》:“稚,幼禾也。”《说文解字注》:“引伸为凡幼之称。”是故“齿稚”有“年幼”义。

唐刘长卿《哭张员外继》:“抚孤怜齿稚,叹逝顾身衰。”长白浩歌子《萤窗异草·玉镜夫人》:“方将命人伺听,俄有二青衣齿稚容秀,直入舱中。”清董诰等《全唐文》第七四六卷:“吾孀姊依我,少妻从我,姊之子,吾之子,皆齿稚。”清许奉恩《里乘·崔太史》:“妹齿稚,腼腆不敢声辨。”

27.【差长】年龄大。

今按:清蒲松龄《聊斋志异》有二例:《于去恶》:“客自言:‘顺天人,姓于,字去恶。以陶差长,兄之。”《寄生》:“及五可闻闺秀差长,称‘姊有难色。”

晋陈寿《三国志·吴志·陆绩传》:“虞翻旧齿名盛,庞统荆州令士,年亦差长,皆与绩友善。”明归有光《送同年孟与时之任成都序》:“安定孟与时与余为同年进士,而以余年差长,常兄事之。”清董诰等《全唐文》第七八二卷:“十年之间,母子俱尽。念汝差长,慰吾最深。”

28.【水角】水饺。

今按: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司文郎》有多处用例:“王大悦,师事之。使庖人以蔗糖作水角。”“宋三五日辄一至,王必为之设水角焉。”“俄余杭生至,意气发舒,曰:‘盲和尚,汝亦啖人水角耶?”“终岁之扰,尽此一刻,再为我设水角足矣。”“旁有新土坟起,则水角宛然在焉。”

“水角”在近代汉语中是一个常用词: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八回:“月娘走到金莲房中,看着西门庆只吃了三四个水角儿,就不吃了。”第七七回:“须臾,丫头拿了三瓯儿黄芽韭菜肉包、一寸大的水角儿来。”清曾衍东《小豆棚》:“至门,呼无人,径入,见女坐室中捏水角子。”清李庆辰《醉茶志怪》:“左邻张氏,除夕煮水角,沸汤滚滚,以物捞取,则乌有矣。”“水角”的“水饺”义在清徐珂《清稗类钞》中说得比较清楚:“花即诣村中贳贷,先设酒馔,复缓捏水角子,俗称饺子,又曰扁食。”北方也说成“水角子”:民国铢庵《北梦录》:“每岁正月元日以至五日,人家多不举火,唯于隔年预制水角子储之,北人呼为煮饽饽,自巨室以至闾阖无不如此。”“水角子北人好食麦,通于古今,闻于中外矣,中下人家常馔,止是烙饼里葱酱食之,饼既枯硬,葱复辛烈,南人殆所不堪。”

猜你喜欢
汉语大词典聊斋志异词汇
本刊可直接用缩写的常用词汇
一些常用词汇可直接用缩写
《聊斋志异》:不一样的魑魅魍魉
本刊可直接用缩写的常用词汇
论《聊斋志异》的悲剧意蕴
《聊斋志异》与前四史
本刊一些常用词汇可直接用缩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