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年5月22日~25日
【方式】网络交流
【参与人员】苏州工业园区金鸡湖学校四年级语文组教师
【特邀嘉宾】顾文艳,江苏省小学语文特级教师,2020年全国小语“十大青年名师”
赵冬俊
简要说说我这节写诗课的流程吧。首先,我想让学生知道什么是诗,诗的本质以及诗的诞生过程。关于什么是诗,我引用了自己最欣赏的一种说法:“读起来很愉快,读过以后,觉得自己变聪明了,那就是诗。”这是美国诗人佛罗斯特的定义。对于诗,我的看法是什么。我尝试写了一首小诗:诗,是石头/雕出的/天使;诗,是珍珠/串起的/项链;诗,是你我/摁下的/指纹。指纹这个意象,是我最自恋的。指纹,是独一无二的;诗,也是独一无二的。诗,就是你我独特的感受,独特的语言。
其次,我要让学生具体感受什么是独特,什么是独一无二。诗,是语言的飞翔,它将载着“词语”,飞离“词典”,从而获得新的意义、新的生命。写诗,就是创造词语的生命。我带着《新华字典》,煞有介事地翻读字典里关于“云”,关于“雾”,关于“梦”的定义。我这么做,是想给学生一个深刻的印象,诗绝不是字典里的通常意义。接下去,是最精彩的呈现。这些精彩,是顾文艳老师提供给我的。如:梦/不用买票的/电影院。这一句话,就是一首独立、精致的诗。
感性认识了诗之后,第三板块是实践练习。我以“钟”为例,从“钟的形状”“钟的用途”“指针的速度”“钟的语言”等几个方面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并以几首诗,展现这个平常的钟。如:
《钟》(一):早晨/只说一句:“丁零,丁零。”一生/只说一句:“嘀嗒,嘀嗒……”
《钟》(二):一家三兄弟/走得急的/不如走得慢的。
《钟》(三):不知疲倦的/ 环球旅行者。
思维碰撞之后,学生尝试写诗。我找的都是平常的物件,平常的名词。如“新冠病毒”“口罩”“橡皮”等。从课堂效果看,学生写出了一些属于自己的句子。
第二课时,我让学生通过具体的童诗,学会“串”的手法,写一写并列结构的小诗。我给的题目是“试卷”或“礼物”。
许朦婷
这是一节满溢诗意的课,老师的评价语言像诗,比如评价学生发言的音量——“诗人,应该很自信地说话”;出示的题目要求像诗——“有时,诗,就是一句话的事儿”。而课堂上,学生的很多想法,串起来就是诗。诗是什么?读起来很愉快,读过以后,觉得自己变聪明了,那就是诗。而这写诗课,上起来很愉快,上过以后,也觉得自己更聪明了。在热热闹闹的师生交流中,许许多多的思维相互碰撞。大家一起挑一挑意象,换一换表达,改一改形式,让词语飞离词典,获得新的生命,诗就诞生了。
“似曾相识的都不是诗”,这是赵老师对诗的要求。
佩服赵老师,能够找到这么多我未曾相识且有意思的小诗,不得不感叹丰富的阅读才能驾驭学生个性的表达,才能生成这诗意的课堂。
赵冬俊
课前谈话时,学生说写诗容易,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至少他们觉得写诗不难。但作为老师,我们应该告诉他们诗的本质、诗的真相。诗,虽然有时就是一句话的事儿,但写诗真不容易。诗,需要不断打磨,不断调整字句,最重要的调整认识。在自由发挥的草稿里,有的学生还在“歌颂”新冠病毒的超强传染力呢!
沈心怡
这节课让人觉得很愉快,因为一首首有意思的小诗。
“让词语飞离词典”,这个想法真妙啊!在赵老师一步步地引导下,学生能够就一个词语,用简单而诗意十足的句子来描述。如此,将诗歌的写作分解成句子,再由句子串起来,学生确实会觉得写诗不难。毕竟相比平时作文400字的要求,诗歌在这方面的要求算低了。但是要写好诗,可比写作文难。因为字少,需要字字斟酌。
赵冬俊
这几天,我一直在想,如何教學生写出诗,并且用“诗”的样式,诗的语言,表达我的教学意图。想到“让词语飞离词典”这个说法,我还是很满意的。这个想法来自我正在读的多多的一句诗——“词,瞬间就走回词典”。
不过,真正载着词语飞离词典,不是件简单的事儿。这说明学生在平日的阅读中,这种“词语的飞离”运动少了点儿。
徐玥倩
听了赵老师对学生写诗的指导,我收获很多,也明白了诗到底是什么。“诗歌是你我摁下的指纹”,这一个“指纹”让我豁然开朗。原来,诗歌是属于每个人自己的独一无二的表达,用独特的语言传递独特的感受。
“写诗要带着词语飞出字典,创造词语新的生命”,同一个词语,字典的释义和写成的诗歌,一个死板,一个灵动,在比较中,学生更能体会到诗歌的美,也更明白这句话的深刻含义。学生在投入实践之前,围绕着“钟”这一个意象进行发散思维,说出了不少让人欣喜的独特想法。
在赵老师的课堂上,我还关注到一些小细节,赵老师很会给学生树立信心,总是愿意“夸一夸”,比如出示了不少诗歌后,特别强调这是学生们的同龄人写的,写诗没有那么难;赵老师也特别耐心,愿意去“等一等”,当学生围绕“钟”说出自己的想法时,总是静静聆听,仔细分析。在课堂上我也听得很投入,写了一首小诗。
钟
钟
是一场赛跑
秒针在疾驰
时针在漫步
分针
永远追不上
却永远在奔跑
赵冬俊
倩是诗人了。
顾文艳
诗的本质是创作的自由,这份自由是选材的自由,是想象的自由,是语言的自由,也是形式的自由。在这节课上,有两处设计让我感受到这份自由受到了束缚。
赵冬俊
终于可以听到不一样的声音了!
顾文艳
教师以“钟”为例,让孩子们从不同角度去思考,去表达。我以为这样的指导,虽然指向培养发散性思维,但学生依旧是循着教师指出的路径行走。为什么不可以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词语用诗句的形式去诠释呢?诗教的意义在于打开“禁锢”,一种长久以来我们已熟视无睹的“禁锢”。在第二课时,赵老师“串诗”的指导,我以为也是一种不自由的体现。首先,诗歌的品质与诗歌的长短并没有关系;其次,没有一种诗歌的形式是适合所有题材的。我们可以教给学生“串联”的方式,但我们不可以让学生都采用“串联”的方式写诗,学生的诗歌作品呈现出形式高度类似的面貌,我以为这背离了诗歌创作追寻自由的本质。
赵冬俊
十几年的童诗教学经典,让顾老师具备了敏锐的诗性之眼。关于“串诗”指导的设想,我倒没有想到“诗本性自由”的深层内涵。因为初次尝试,我想指导学生写出“并列结构”的诗,这样的诗相对简单,更为重要的是这样的诗从篇幅来看,相对长一些,誊写在作文本上“好看”一些。可能,正是这样的心态,我忽略了诗的自由。所以,顾老师提醒得很及时——我们可以教给学生一种方式,但不可以让学生用“一种方式写诗”。学生学写诗的路很长,不能一上手就走到一条窄窄的形式之路上。那样,学生一定不喜欢写诗。
对于顾老师提出的第一点“禁锢”,我的困惑是,我以“钟”为例,是想让学生看到同一物,但有不同的想象方向,课堂上,学生展现这一想象过程,使用的是平常语言,或者说就是写作文的语言,而不是诗歌语言。顾老师所说的“为什么不可以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词语用诗句的形式去诠释呢”?具体是指什么,可以如何操作?如果我不以“钟”为例,直接让学生就自己喜欢的一个物,展开想象,试写小诗,可以吗?
顾文艳
不必直接指定“钟”,可以让学生任选一物,展开想象。在老师的眼中,“钟”可能会引发很多的联想,但对每个学生来说,未必如此。既然是创作小诗,先要寻找自己感兴趣的那个物。
赵冬俊
也就是说,诗中之物,总是离作者情感、兴趣最近的那个物。而课堂上的“钟”只是离教师兴趣最近的“物”,并非离学生最近。
顧文艳
如果我上这一节课,我会出示一些图片,让学生在观察图片的基础上展开想象,创作小诗。但是我会提示孩子们,创作的题材不必拘泥于图片,大自然就是最美的课堂。
赵冬俊
诗,多形象,多感性。这种方式更能激发学生的写诗热情。我们更想知道,当学生写出一些句子以后,你如何将这些句子变成诗?顾老师可否举例。
顾文艳
记得有一次作文,写的是《春天的公园》。孩子们写得很有趣,比如:“小草铺成了绿地毯,让春天在上面走过……”“春天是一本日记,记着哪棵小草换新衣,哪朵花儿露笑脸。”这些充满童趣且有灵气的句子就是诗的种子。
如何让种子落地生根,就需要老师的启发。比如,“小草铺成了绿地毯,让春天在上面走过……”听了这句话,你会想到什么?我们班一个叫徐旌程的孩子说:“贵宾不是都要走红地毯吗?小草铺上了绿地毯,春天也是一位神秘的贵宾吧!”听了孩子的回答,我立刻在黑板上写下了这样一首小诗:
神秘的贵宾
徐旌程
春天
是神秘的贵宾
踩着绿地毯
披着花衣裳
悄悄向我们走来
还是相同的方法,“春天是一本日记,记着哪棵小草换新衣,哪朵花儿露笑脸”,在和学生的课堂中,变成了这样一首诗:
日记
吴润周
春天
是本日记
记载着
哪棵小草换了衣裳
哪棵大树长了小手
哪朵花儿绽开笑脸
……
记着记着
夏天悄悄走来
把日记
轻轻地合上
孩子们在把一句话变成一首诗时,需要分行,但并不是简单地把原句分行,还得加上自己的想象,进行再创作。
赵冬俊
顾老师的例子太神奇了!孩子的想象,就像一粒玉米,顾老师通过追问,给它加热,加热。最终,玉米变成了热腾腾的爆米花。好看,好吃,也好香。当然,这个“加热”的过程,是很有讲究的。热度不够,玉米还是僵的;热度过高,玉米是焦的。所以,指导学生写诗也是件技术活,需要我们在实践中掌握它。
俞雨函
诗歌课我们平时很少听到,因为真的很难,所以很少有老师敢尝试。
赵老师愿意在紧凑的教学进程中停下来上诗歌创作课,真的很令人敬佩。诗,就是需要在“赶进度”的时候有勇气慢下来。
我自己平时很少读诗,也几乎不写诗,甚至觉得有些诗歌根本读不懂。比如课本里的《白桦》,虽然上完这一课,但我依然觉得这首诗很晦涩。但赵老师课堂上出现的这些小短诗,短而有趣,短而精悍,是真正适合孩子们读的诗,很能激发孩子的创作欲。
其次,虽说生活中任何事物都可以入诗,但有时候我们的思维很难被打开。赵老师借助“钟”让孩子想开去,可以去写钟的功能、样子等,有了具体的指向,能让孩子的思维找到发力点。之前看过蒋军晶老师上的诗歌课实录,他聚焦于“用好一个动词”“写出精彩的最后一句”,大家可以找来看看。虽然对我来说写诗很难,但听赵老师上诗歌课真的很有趣,看孩子当堂创作的诗歌,也真的很有趣!
我们一群人努力在做一件有趣的事,这件事本身就充满了诗意!课堂上,赵老师出示了几个写诗的题目。我也心有所动,写了几句。我真的不会写诗,也不知道这能不能算诗。
橡皮
我这一生
犯过很多错
听过
叹息、责备、讽刺
……
唯有你
许我
重新开始
赵冬俊
雨函提到“教材诗”的晦涩与“童诗”的清澈,这是一对矛盾。从教学的角度,编者所选的诗,确实是名家名篇,确实是经典,诗歌教学当然首选经典。但是,它不是“写”的范本。我们很难从《白桦》获得写诗的灵感。所以在《白桦》这一课,提出让学生试着当“小诗人”写写诗,可能是不恰当的。而在《繁星》这一课,提出写的要求,可能更适宜。诗与文章一样,有些可读,有些可仿;有些给人震撼,有些给人启发。
再看雨函的诗。从叙述的角度看,诗题与后面的叙述完全分离,初读,会有些摸不着头脑,读着读着,就明白它的叙述角度,是以“字”的身份来赞扬橡皮。有意想不到的感觉,文字就有了诗的味道。再透过表层,这首诗对于我们的启发还有,我们可以跳出“老师是红烛”的惯性思维。我们,其实是一块橡皮,帮助孩子擦去错误,让他们重新开始。
赵海燕
学习了赵老师的课,我再一次看了看我找的那些作为孩子写诗范例的童诗。一开始,我没有选择名家名篇的诗作,因为成人的诗,内涵丰富,会增加孩子理解的难度,孩子很难模仿。我选取了这样几首诗:“晚上/我打着手电筒散步/累了就拿它当拐杖/我拄着一束光。”“我的眼睛很大很大/装得下高山/装得下大海/装得下蓝天/装得下整个世界。我的眼睛很小很小/有时遇到心事/就连两行泪也装不下。”我让孩子们说说,哪一句你最喜欢,哪一个点打动你了。他们的感受出奇地一致,都是“拄着光”和“有时遇到心事,就连两行泪也装不下”。是不是因为这两句与他们的思想和生活比较贴近?
现在看来,这两篇,一首正好是从内容角度出发,启发学生找到合适的表现内容;另一首从用好动词角度出发,凸显语言的灵动。所以,收上来的作品中,也有部分学生能够写出“青苔爬满它的身体,微风摇晃破旧的小门”这样的句子。
王亮杰
赵老师的这堂习作课,我听得很快乐,因为总有未知和期待。我相信学生也是充满快乐的。快乐的心情下,写诗就有了情感动力。在课堂内容上,我发现诗歌的创作,切口同样可以小。光一个“钟”,赵老师就引导学生发掘出了许多切口,比如指针的长短,指针快慢,时间永远无尽头等。一段段有趣的小诗就像是一颗颗洁白无瑕的珍珠,最后串在一块儿,就成了一首非常好的现代诗。
如果我去给孩子上,我想学着赵老师,先给他们一些好的角度,让他们能从小切口入手,这样,不知道写什么的问题似乎也处理掉了。现在最关键的是我自己写不出什么像样的诗。在赵老师的课上,我也像个学生,信笔写下这样几句:
钟上的时针
慢慢悠悠
啰啰唆唆的老爷爷
反复念叨着
12个重复的数字
赵冬俊
有诗的感受。这里,老爷爷反复念叨着数字,是生活语言。诗可以将“12个数字”飞离生活世界,进入一个独特的诗的世界。12个数字,可以换成什么呢?
王亮杰
我修改成這样:
钟上的时针
慢慢悠悠、啰啰唆唆的
老爷爷
反复念叨着
人们的三餐
世界的晨昏
俞雨函
斗胆动一个词,“世界”可否改为“世间”,“世间”这个词更有烟火气息,更有温情冷暖。人们的三餐里有着人世间的晨昏。
赵冬俊
“世间”,音韵似乎更宜。亮杰喜欢并擅长做菜,所以他关心“人们的一日三餐”。如果是我,我想这样说:反复念叨着/它十二个宝贝孩子。诗,就是独特经历的反映。
顾秀群
佩服赵老师每一次习作教学的独特角度,赵老师习作课的出发点和切入口都是我不曾想到过的,印象最深的是上次写信,赵老师先是从信的定义出发,和学生一起斟酌,而此次仍然从“诗是什么”开始,所不同的是,赵老师用了一首小诗来解释“什么是诗”,真是形神俱备!“诗,是你我摁下的指纹”“是独一无二的”“诗,是语言的飞翔,它将载着‘词语飞离词典”“写诗,就是创造词语的生命”,这样独特的解释,不仅让学生更加具象地感受到什么是诗,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接下来,写什么?赵老师这里举出了很多学生熟悉的事物,“云、雾、梦、星星”还比较正常,看到“蛀牙/住着牙虫的楼房”,我心中不禁感叹,这竟然也可以入诗?正是这样的思考过程,才更让我领会写诗的快乐,它可以把你平时司空见惯的事物写得富有哲理,甚至害怕、讨厌的“蛀牙”也能变得诗意起来,这就是诗的妙处,读来“能让人变得聪明起来”,相信学生也会有相似的思考过程,对后面的小诗和创作更加充满期待和信心了。
怎么写诗?赵老师说,诗有时就是一句话的事,的确,但是这一句话如何表达,如何遣词造句,如何能让人读来或会心一笑,或豁然开朗,或引发思考,还真是一门大学问!
张 蒙
写诗如何指导?赵老师给了我们答案。
那些短小又有趣的童诗不仅让我们眼前一亮,学生肯定也是豁然开朗,原来,这样写就是诗了。更妙的还是赵老师选取的“钟”,一个好的话题真的可以最大程度地启发人的思维,打开学生思维的闸门。当学生发现“钟”可写的角度之多,他们便不再为写犯愁。所以,课堂上那么多妙语,让我们忍不住会心一笑,点头称赞。把这些想法写下来,就是非常有意思的童诗。他们虽也是模仿,但是并不简单停留在字词的改换,生硬地把自己的想法放在别人的套子里,而是自己想法的自然流露,我想,这就是成功的模仿。
赵冬俊
对于一个学写诗的人来说,最好的指导是在适当的时候遇见优秀的诗歌作品。一首好诗,不只是让学生看到形式的新颖,更重要的是启动学生的新思维,仿佛借给他们一双慧眼,让他们看到从未发现的风景,思考从未想过的问题。如何让他们有幸遇见优秀的诗歌作品?我们先要做一个“读诗人”,读着读着,我们就有了诗人的眼光、诗人的气质。从现在开始,让我们一起读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