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原、仿写,让古诗词教学与习作教学喜结良缘

2020-10-28 01:38汪洋
新作文·小学作文创新教学 2020年10期
关键词:小伙伴古诗词习作

五千年中华文化浩浩汤汤,古诗词是其中的精华,理解和传承古诗词文化是我们重要的语文核心素养,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编排了114首古诗词,占整个阅读课文篇目的近四成。可喜的是古诗词诵读积累、阅读赏析,甚至有关古诗词的书法绘画逐渐被我们的教学所重视,但古诗词教学与习作教学的牵手在我们的课堂中却十分鲜见。分析成因主要是有人认为古诗词创作离我们的生活太遥远,尤其是隋唐以后的格律诗创作有太多的清规戒律,让小学生学写古诗词难度太大,因此,古诗词教学跟习作教学根本无法联姻。其实,我们在这方面止步的根本原因是对孩子的创造力、想象力缺乏信心,更主要的是我们没有找到古诗词教学与习作教学的共振点,所以没能拨动他们相恋的那根“情”弦。

一、还原,走进古诗词的那片天

古诗词是诗(词)人对当时眼中景、心中事、胸中情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的凝结。诗(词)人究竟要言何之志,抒何之情?观文者只有披文以入情,穿越时空,去还原那情那景方能读懂诗词的内容,领略其描绘的胜境,直抵诗人心灵的深处,与他们展开心与心的交流,产生情与情的共鸣。还原可以用美妙的声音去吟唱,更好的是用鲜活的文字去重现。著名特级教师薛法根执教《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就采用文字还原的方式,再现了李清照少女时代那次愉悦的郊游经历,堪称古诗词教学与习作教学的一次完美联姻。

(一)语不惊人死不休

师:谁能用“什么时间——谁——到哪个地方——干什么”这样的句式把第一句话写的意思说一说?

生:常常想起那是一个夏天的傍晚,我和小伙伴去溪亭玩。

师:很好!只是“玩”字要改一改。中国人喜欢用双音节的词,换一个。

生:游玩。

师:现在大家就用“常常想起那是一个夏天的傍晚,我和小伙伴去溪亭游玩。”这个句子作开头,把李清照的这首《如梦令》还原成一篇文章。

(五分钟后)

生1:常常想起那是一个夏天的傍晚,我和小伙伴去溪亭游玩。一玩就玩到夜晚,直到没了兴致才回家。

师:“没了兴致”这句话太没诗意了。该怎么说?

生1:一直玩到尽兴了才回家。

生2:一不小心划进荷花茂盛的地方,吓飞了鸥鹭。

师:“吓飞”不美!

生2:惊飞。

师:惊飞了哪个地方的鸥鹭?它们在干什么?

生2:惊飞了岸滩上沉睡的鸥鹭。

师:鸟儿沉睡叫——栖息。

古诗词精于锤字炼句,贾岛的“推敲”、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常为后世津津乐道。薛老师在指导学生还原故事情节时从诗意的语言锤炼入手,把“吓飞”改为“惊飞”,把“没了兴致”改为“尽兴了才回家”,有时只是一字之差,境界却截然不同。

回到我们学生的作文,“星期天,我和小明去公园玩。”类似这样的句子屡见不鲜,放宽一点来说,也没多大问题,但读起来总觉得哪里气息不够顺畅。当我们把“玩”改为“游玩”以后,顿时感觉就不一样了。使用双音节词语,这是中国人遣词用语的习惯,是汉语言的文化。

生3:我常常想起那是一个夏天的傍晚,我和小伙伴去溪亭游玩。玩着玩着,我们就喝起了酒;喝着喝着,就喝醉了。一直玩到尽兴了才回家。

师:多美的语言!最后一句按照前面“玩着玩着”“喝着喝着”的样子改一改就更有趣了。

生3:醉着醉着,就忘记了回家的路。

留在诗词中的文字是凝练的、静止的,但其中描写的故事却是丰富的、动感的。薛老师指导孩子用“玩着玩着”“喝着喝着”“醉着醉着”这样儿童化的语言还原故事情境,妙趣横生,非常契合李清照这首《如梦令》的主题。如此一来,学生怎能不爱这首词?试想,我们学生的作文如果也能运用这样生动有趣的语言,又怎能不让人喜爱?

(二)众里寻他千百度

生1:老师,我有一个问题:我觉得“争渡,争渡”不是“赶快划,赶快划”,而是“怎么划,怎么划”,因为她们迷路了。

师:这里有一个过程。因为迷路了一般都先是问“往哪里走,往哪里走”,所以这里应该是“往哪里划,往哪里划”;等到找到路时,才是“赶快划,赶快划”。你看,先是“往哪里划”,再是“赶快划”,这样写就通顺了!有些专家也是这么看的,看来你跟专家的观点是一致的!

生2:往哪里划,往哪里划?小伙伴们都急了,突然,有人找到一条回家的路,赶快划,赶快划!惊飞了岸滩上一群栖息的鸥鹭。

师:争渡时应该是很喧闹的?有哪些声音?

生2:水声、人的叫声、欢笑声……

师:你要把这些声音写出来。

生2:往哪里划,往哪里划?小伙伴们都急了,突然,有人找到一条回家的路,赶快划,赶快划!这时,水声、桨声、惊叫声、欢笑声汇成一片,惊飞了岸滩上一群栖息的鸥鹭。

师:把“争渡,争渡”这两个叠词想象成一幅幅画面,你就能还原得精彩。

作文教学中,我们梦想学生写人物能够栩栩如生、呼之欲出,写景物能够如在眼前,写事情能够仿若身临其境,然而,理想与现实之间往往总是那么遥远。听了薛老师的引导,我们似乎若有所悟:文章不够生动,没有画面感,是过程不够完整,是想象力不够丰富,是细节不够具体,是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味觉这“五觉式”感知没有充分运用。写作时,我们要善于“慢放鏡头”,把1分钟的过程还原成10分钟的画面。

二、仿写,润泽习作的这方土

仿写,是古诗词教学的高原,甚至是荒原。然而,当我读完著名特级教师孙双金老师的课例《敕勒歌》后,不禁心潮澎湃,眼前一片葱绿。

师:人家草原人把大草原写得那么美,我们都是南京人,我们能不能学着他们也来试试看,写一写南京歌呢?南京古时候又叫什么?

生:金陵。

师:所以我们写一个《金陵歌》,来赞美赞美咱们的南京,你最想赞美咱们南京的什么……

经过教师一步一步地引导,我们来看其中一个学生的作品:

玄武湖,钟山下。

湖似明镜,映出白云。

天蓝蓝,水清清。

风吹湖面见鱼虾。

更让人叫绝的是在长沙执教时,育英小学二年级的孩子最后一句竟然写出“总有一天看育英”这样惊爆全场的金句。

孙老师是拓荒者,是敢于吃螃蟹的人,在他的引领下,又一仿写古诗词课例精彩呈现出来:

在引导学生朗读、品味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的基础上,老师出示了一道仿写题目——《天净沙·春游》。

花,

小桥流水人家,

塔。

夕阳西下,

人在      。

请看学生作品。

第一句,有的填“青藤绿树红花”,有的填“青草绿树繁花”,也有的填“青草柳树杏花”。

第三句呢,有的说,“细雨微风高塔”。有的说,“斜风细雨白塔”。有的说,“春风小雨红塔”。

最后一句,“春游人在赏花”“游玩人在观霞”。

真是一个比一个精彩!

孙老师告诉我们:“我们改诗不是目的,仅仅是训练学生遣词造句的手段,让学生在游戏般的改写过程中,琢磨语言,推敲语言,斟酌语言,运用语言。就像林黛玉让香菱创作《月》诗一样。如果离开了运用语言的实践环节,一切语言教学都将是水中月、镜中花。”

非常欣赏孙双金老师对于古诗词仿写的理念,每当执教到古诗词时,我也会挖掘仿写点,小试身手。

在学完《敕勒歌》后,我让孩子仿写《建邺歌》,请看学生的作品:

建邺歌

建邺城,秦淮西。

楼如春笋,拔地而起。

天蓝蓝,水清清,

宜居新城幸福多。

统编四年级上册教材中有一首宋代卢钺的诗《雪梅》:“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整首诗通过梅和雪争春,展示出梅有香气、雪有洁白的特质,告诉我们事物“各有所长”的道理。我让学生选取生活中的两种事物,也来说明同样的道理,专门上了一节“我是小诗人”仿写课。请看我班孩子的作品:

瀑溪

胡栩诚

瀑溪争美未肯降,

游人驻足费评章。

溪须逊瀑七分壮,

瀑却输溪三分幽。

馨涵

张一灿

涵馨争哭未肯降,

夫子搁笔费评章。

馨须逊涵分贝高,

涵却输馨时间长。

蝶花

王希言

蝶花争艳未肯降,

骚人搁笔费评章。

花须逊蝶翩翩舞,

蝶却输花阵阵香。

至此,我并没有止步,接下来我让学生分两步来评诗:第一步自评,你觉得自己的诗哪些地方写得比较满意?第二步他评,你觉得别人的诗还有哪些地方可以润色?

请看学生的自评:

王希言:我的诗写出了蝴蝶善飞、花儿飘香的特点,尤其是第三、四两句,我没模仿原诗中的数量词,而是用了“翩翩”“阵阵”两个叠词。

张一灿:创作中,我想起了班级中曾经发生的一件事,在诗中真实地写出了“涵”(赵玉涵)好哭,哭声响亮;而“馨”(黄明馨)逗她玩,跟她“比赛”哭,哭的时间比“涵”长久的特点。我觉得这件事很有趣,于是就写下来了。

再听他评:

生1:胡栩诚的诗优点是写出了“瀑布”声势壮和“溪流”意境幽的特點,“阁笔费评章”的也不再是卢钺笔下的“诗人”,变成了驻足的“游人”,很贴切。不足之处是没有押韵,而且用了两个“分”,犯了古诗创作的忌讳。可以把三、四句顺序调整一下:“瀑须逊溪三分幽,溪却输瀑一段壮。”

生2:张一灿的诗尽管内容选材真实、有趣,但这样的题材入诗不够“雅”,而且这个题材可能会伤害到赵玉涵同学。

临近下课,我也“一展身手”:

雪梅

汪洋

梅雪争春未肯降,

骚人阁笔费评章。

雪须超梅三分白,

梅却赢雪一段香。

一石投下,又是激起千层浪花。“老师,你改写得不好!卢钺笔下的用的是‘逊和‘输,写出了梅和雪的谦虚,你用的‘超和‘赢,写的却是梅和雪的骄傲……”

是的,作诗如做人。有诗才,还要有诗德,这才是真正的诗人。到此,我顺势把课题“我是小诗人”中的“小”擦去,用红色粉笔写了一个大大的“大”。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我们教育孩子要端端正正做一个大写的“人”,这堂仿写课,我在孩子心中无声地播下了一颗“立德树人”的种子。

著名古诗词鉴赏专家徐应佩曾说:“文学鉴赏绝不是文本(作品)对鉴赏者(读者)的单向作用,也不是文本内容的简单灌注,而是发生在文本和读者之间的积极的关联中。”也就是说真正的鉴赏是需要参与的,而写作就是很好的参与学习。《语文课程标准》告诉我们: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语文课程又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的课程。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必须要在运用实践中逐步锻炼提升。

虽然我班孩子的诗作很稚嫩,其中也会有很多不和谐、不合规的地方,但学生们热情高涨地用仿写古诗的形式记录下了自己的生活,评论时还能从“用字”“押韵”“选材”上“高谈阔论”,这足以让我释怀。

一场“新冠疫情”让2020年的春天变得异乎寻常,但一批批白衣战士不惧安危的“逆行”壮举却一次次牵动着国人的心。2月15日夜,南京飘起了阵阵雪花,“停课不停学”中我们正在学习毛主的《卜算子·咏梅》,我让孩子仿写《卜算子·咏白衣天使 》:

卜算子·咏白衣天使

黄忆茜

江城有危难,

九州共相援。

本应阖家团圆日,

天使逆行上。

无意生与死,

一心为病患。

待到疫情消除时,

她在丛中笑。

卜算子·咏白衣天使

乔雨璐

寒风雪飘飘,

疫情突来到。

已是病毒肆虐时,

唯有你迎上。

最美逆行者,

感动亿万人。

待到英雄归来时,

我为你骄傲。

在欣赏孩子们向白衣天使表达敬意的稚嫩文字时,我想起了陶行知先生的一首小诗:人人都说小孩小,谁知人小心不小。你若小看小孩子,便比小孩还要小。

猜你喜欢
小伙伴古诗词习作
藏在地图里的古诗词
我爱古诗词
本期主题:莲
“小伙伴”等十七则
小伙伴们都惊呆了!
猜诗词
河里的小伙伴
习作展示
致远方小伙伴的一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