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倩雯,白 冰,黄兰岚,林琦智,沈秋阳
(江苏师范大学,江苏徐州221116)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与普及,让各行各业融入了互联网信息技术,催生出新的行业模式。 其中,消费信贷行业通过与互联网相结合,衍生出了如支付宝中的“蚂蚁花呗”“借呗”等互联网信贷产品,互联网信贷产品已经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
《中国互联网消费金融行业报告》显示,我国信贷市场发展迅速,2017 年网贷平台有2000 多个,互联网消费金融放贷额超过4 万亿元。 据统计,截至2019 年12 月,中国网络信贷行业仍在正常营业的平台有343 家,全年交易总额为9649.11亿元,贷款余额为4915.91 亿元。 根据图1 显示,目前仍在正常营业的网络借贷平台主要集中在北京、广东、上海地区,分别为94 家、69 家和 28 家;浙江和山东各为 15 家;湖北、安徽、陕西紧随其后,分别有14 家。
图1 2019 年底各省(市、自治区)正常运营平台数量
一般来说,根据证券投资平台的性质和派系确定规则,按照证券投资平台不同的性质和股东成分,将证券投资平台的派系分为银行系、上市系、国资系、风投系和民营系这五大类。 根据图2 显示,截至 2019 年 12 月,中国目前仍在正常营业的343 家网络信贷行业中,银行系平台为3 家、风投系平台为28 家、上市系平台为31 家、国资系平台为 51 家、民营系平台数量最多,共有230 家,占目前所有平台总数的67%。
图2 2019 年底各派系平台数量分布
由于大学生是一个庞大的消费群体,总体上消费需求较高但消费能力有限,网络信贷得以走进大学校园并迅速发展。 目前大学生如何正确使用校园信贷极其重要,论文将对大学生信贷消费现状进行具体分析,并对信贷产品未来发展趋势进行研究。
信贷消费迅速地渗入社会的各类群体中,在大学生这一群体里尤为显著,“手头拮据”却充满消费欲的大学生群体成为互联网金融业争夺的阵地。 论文信贷消费现状基于“互联网金融下大学生校园信贷使用意愿及风险防范意识”,在江苏省各高校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发放问卷,共发放207 份,回收有效问卷206 份。
问卷由两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填表大学生的基本信息,包括性别、年级、专业、家庭所在地、每个月生活费使用情况等基本信息;第二部分为信贷消费相关的问题,包括信贷消费的用途、使用频率、了解信贷消费的途径等相关信息。 问卷设置了性别、年级、专业等控制变量,且调查人群为江苏高校内大学生的不同群体,因而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代表性。
1. 大学生资金情况
通过设置“每月生活费”的问题了解到,江苏高校大学生每月生活费集中在1000~1500 元,占比53.88%,有22.82%的学生的生活费超过2000 元,有13.11%的学生为1500 ~2000元,生活费在1000 元以下的有10.19%的学生。
2. 大学生制定消费计划情况
大学生的消费行为正逐渐成熟,他们会考虑消费所能带来的使用价值,更加注重价格、质量等多方面因素。 如图3显示,在消费方面计划完善精细的同学占11.59%,部分有计划的同学占60.39%,无计划的同学有28.02%。
图3 大学生每个月制定消费计划的情况
1. 信贷消费平台较多,在大学生群体中普及度颇高
经调查江苏高校大学生信贷消费现状发现,信贷产品渗透率高,认识信贷平台的大学生占比已达100%。 另外,大学生群体接触的消费信贷产品主要以“蚂蚁花呗”为代表,如图4 所示,有大约93.72%的江苏学生使用过蚂蚁花呗,74.88%的学生使用过京东白条,同时随着现代信用经济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互联网金融平台成为热门,同学们对校园信贷产品的认识也趋于多元化,因此也有不少学生使用趣分期、分期乐这样的网络分期信贷业务提供商。
图4 大学生进行信贷消费的平台
2. 大学生信贷消费使用频率与占总支出比较高
大学生使用信贷消费较为活跃,调查发现,样本中有50.72%的学生每月使用信贷低于4 次,使用4~8 次的学生占比15.94%,9.66%的大学生每月使用9~12 次信贷消费,每月信贷消费超过12 次的大学生有23.67%。 由此看出大学生每个月信贷消费的频率和信贷消费的使用意愿较高,大学生校园信贷已深深融入很大一部分同学的生活中(如图5)。
图5 大学生信贷消费的频率
如图6 所示,大学生信贷消费占总支出的比例较高,有超过一半的大学生信贷消费占总支出的20%以下,有22.71%的学生信贷消费占比为40%左右,有11.59%的学生信贷消费占比为 60% 左右,信贷消费占比 80% 以上的学生有7.25%。
图6 大学生每月信贷消费占总支出比例情况
3. 大学生信贷消费用途以娱乐消费为主,发展型消费较少
在参与调查的学生中,发现用于日常生活开支部分占24.64%,购买电子产品占66.67%,购买游戏设备占12.56%,旅游消费和谈恋爱消费各占21.26%、12.08%,学业需求部分占26.57%,用于创业的比例相对较小,占24.64%。 说明现阶段的大学生使用信贷还是以消费为主,同时很多大学生使用信贷并不是为了满足最基本的生活必须,而是享受型消费,主要体现在电子产品、游戏设备、情感投资、旅游休闲等方面,但由于其经济能力低,通过信贷提升消费能力,满足消费欲望,这也是影响大学生使用信贷消费的因素之一(如图7)。
图7 大学生信贷消费的用途
1. 大学生信贷消费缺乏理性
大学生消费能力的特殊性使得大多数学生会选择交易成本很低的超前消费的网络信贷消费形式。 调查发现,样本中大学生凭借灵活便利等优势达到93.24%的使用率。 其中,68.12%群体使用信贷消费的原因是支付宝没钱。 大学生经济能力有限,在临时面对较大金额支出的情况下,信贷成为他们的首选,调查中53.62%群体是由于临时需要大额资金所以使用信贷。 有23.67%的大学生只要能使用的时候都会使用(如图8)。
图8 影响大学生信贷消费的因素
但有些缺乏理性的同学容易产生炫耀、攀比、盲目跟风等不健康的消费心理,不能做到勤俭节约,不能合理地规划自己的生活费花销和信贷消费,这容易导致生活费不够、过度信贷消费行为出现,随之也会产生不能按时还款的现象,这种不理性的消费行为会造成大学生还贷压力过大,产生心理压力。 并且,未来的信用活动可能会受逾期还款或不还等情况的影响。
根据国内首份《中国消费年轻人负债状况报告》显示,42.1%的年轻人只使用消费类信贷并且在当月还清,多数年轻人会在免息期结束前还清。 此现状与发放的问卷调查报告的数据显示相吻合,其中按时还款群体占比84.54%,逾期群体占比15.46%(如图9)。 由此可以看出,大多数大学生具有一定的防范意识,能够较为理性的控制消费行为,并在自身偿还能力内使用信贷消费产品。 但是还有一部分大学生产生了逾期行为,表明一些大学生并没有做到合理使用信贷产品。
图9 大学生逾期未偿还信贷的情况
2. 了解信贷知识的途径单一,风险防范意识低
大学生了解信贷消费知识的途径不多,大学生群体对于市面上熟知的信贷平台总体了解比较浅显。 如图10 所示,大学生获取信贷知识的途径较为单一,通常都是通过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或父母亲友获得信贷消费知识,商科类学生了解信贷大多是通过专业课以及专业书籍,而非商科学生大多是通过网络了解、周围人的普及等。 这使得当代大学生不能合理地使用信贷产品,并对信贷产品的风险性意识模糊。
并且,只有极少数的同学在使用信贷类产品之前会了解信贷产品的性质和条款等信息,如信贷公司的公司背景、偿还周期、违约后果、利息是否合法等。 可见大学生在使用信贷业务时的安全意识不高,因此校园信贷往往会使平台与大学生之间产生恶性催收事件,从而引发可能会侵犯大学生财产安全甚至生命安全等一系列问题。
图10 大学生了解信贷消费的途径
3. 市场监管不到位,借贷平台良莠难辨
如今社会飞速发展,由于市场监管制度不完善,很多信用消费借贷平台存在安全隐患,校园信贷欺诈、后期债务催收方法侵权等问题日益凸显。 部分大学生使用信贷产品时往往只关注其便捷性,无法清楚辨析合规的信贷平台与不良信贷平台的区别,很多违法人员便利用低门槛的网络信贷平台进行网络诈骗,给大学生带来极大的财产危机,也危害了网络信贷环境。
1. 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加强个人素养
大学生要培养正确的消费观念。 现阶段大学生消费除了受到收入水平影响,其次受到消费观与消费理念的影响,在群体中往往会出现攀比消费、盲目消费的现象,所以大学生要积极地面对其虚荣心可能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培养自己理性投资与消费的意识,避免过度使用信贷产品带来的一系列财务问题。
同时,大学生要学习一定的金融知识、经济法知识、如何消费与理财,并加强自身科学文化修养与品质素养,提升自我风险控制能力以及进行财务战略规划的能力,从而能充分意识到校园贷会带来的风险,进而从根源上减少校园信贷惨案的发生。
2. 家庭以及学校加强教育与宣传
为发展大学生信贷消费提供良好的社会成长环境,有效降低大学生信贷消费的风险,家庭以及高校应该做出一些相应的教育宣传措施。
首先,家庭要引导孩子根据家庭情况理性消费,以身作则地给孩子树立理性消费的榜样,并在日常生活中注重培养孩子计划消费的习惯,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 同时,由于大学生还未步入社会,心智发展还不够成熟,父母应加强与孩子之间的沟通,了解孩子的生活情况与心理状态,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并积极引导。
其次,学校加强对信贷的宣传教育以及不良信贷的警示,引导大学生正确地使用信贷。 从大学生对于校园信贷网络金融产品的信息获取和使用途径分析来看,大部分学生对校园信贷网络金融知识的掌握和了解还不够深入,学校相关部门应该定期开设一些网络信贷与消费相关的课程和法律知识讲座。 同时,学校还可以建立关于校园信贷知识普及的官方微信公众号平台,对不良信贷进行线上检测与实时预警,让学生能及时了解权威的信贷知识。 通过这样的宣传强化,教育大学生正确树立网络消费理念,帮助广大学生培养正确的网络消费观,让大学生在学习中了解到规避不良校园信贷的方法,以及学会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3. 政府出台相关法律以及建立完善信用体系
作为市场宏观调控的一只有形的手,面对监管不足的问题,政府应该出台规范借贷市场秩序的法律法规,并完善审核方式、监管渠道、结果问责等方面的制度,从而对不良信贷进行严格监管,对具有非法行为的信贷主体进行取缔。 政府应当对校园信贷建立完善信用体系,确立一个明确的评判标准,包括借贷主体、业务形式、金额和利率等具体指标。 评判标准越细致明确,实施中越容易避免漏洞。 另外,政府应该加大财政投入,利用财政手段维护监管体系的平稳运行,为大学生维持一个良好、积极、无风险顾虑的学习环境,使校园信贷成为大学生学习的一大助力。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升级,信贷消费与5G 的发展息息相关。 5G 为信贷行业的规模和发展带来机遇,不仅可以解决风险可控性差的问题,还拓宽了消费者的空间,有效地预防和预警信贷消费的不良率。 目前,中国银行与深圳高新投联合共同推出了全国首个 “5G 贷”,重点解决企业首次贷款面临的融资贵、融资难且门槛高等问题。 未来,5G 平台将会在面向中小微企业信贷的发展模式中创新,逐步面向大学生信贷消费。 在前端能够较好地根据大学生需求为其提供个性化、定制化的信贷消费服务;在终端便于支持授信以及监控后台进行风险评估、防控与监督,大幅度改变信贷产品的现有格局,使信贷消费更具个性化和智能化。
首先,基于传统校园信贷的商业模式,例如校园贷的初衷是助学和帮助大学生创业,但由于大学生辨别信贷水平的能力不强、自我防范意识薄弱,不正规的小贷公司利用政策制度空子推出各种变相的、高利率的校园贷,从而使一系列信贷产品市场萎缩,销售额大幅下降。 其次,通过观察早期传统商业银行的信用卡业务,因其过高的注销率、睡眠率与坏账率,且性价比低,银行的信用卡业务很快失去了市场竞争力。 从未来发展趋势来看,银行想要降低市场成本,在没有自身流量及场景的情况下,极有可能大力开展与“校园贷”平台的合作。 而信贷企业应抓住这一机遇,推出一系列如“工银分期乐联名卡”信用卡、“高校学生青春卡”等以“银行+互金”为商业模式的业务,与银行牵手,实现共存共赢。
随着政策的相继出台和市场机制的不断完善,市场竞争中不合规范的信贷企业将会被逐渐淘汰,信贷消费环境逐渐优化。 因此,信贷企业应当具备时刻树立“社会责任”的意识,保护广大金融消费者的利益;加强对金融消费者的教育,特别是“校园贷”的信贷产品更应该鼓励和引导大学生将贷款用于与获取知识和提高自身技能有关的消费中,且呼吁学生理性的进行信贷消费;信贷企业应该完善对自身信贷产品的风险评估,做好风险揭示;加大对信贷消费者信息的保护力度,做好市场需求调研,为广大用户提合适的差异化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