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卞洁
在小学数学课堂上,结合教学内容灵活地渗透德育,可以更好地发挥数学课程的多元教学价值,能够让学生在有效吸收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自身的思维能力和认知能力也得到很好的锻炼。教师要合理地组织教学,尤其是在德育的渗透上,要找到合适的方法与切入点,避免在课堂上对学生单一地说教,而是多通过一些生动直观的实践活动带给学生积极正面的学习引导,以这样的形式让德育潜移默化地融入教学过程中。这会让学生的学习印象更加深刻,学生既能够很好地吸收掌握知识原理,也会很好地在脑海中留存德育内容,从而达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首先,教师要善于挖掘利用知识点背后的德育元素,让自身的教学思维更加开放,给德育融入数学课堂提供良好的教学基础。小学时期的数学知识普遍较为简单,并且很多内容都有浓厚的生活化色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都会一定程度地接触到这些内容。教师可以首先从知识点的这些特点出发,多引入一些生活化范例和生活化背景知识作为知识分析解读的依托,并且充分挖掘利用知识背后的德育元素,潜移默化地带给学生思维上的引导,让学生以更加开放化的视野理解认识这些学习内容。
比如在教学“元、角、分”时,教师在让学生基本掌握了不同币值人民币之间的转换方式后,可告诉学生,人民币是国家的财产,代表着国家的尊严,应该爱护好人民币。同时,教师也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做到勤俭节约,合理使用人民币。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建立正确的价值观。教师在数学课堂上要善于对教学知识进行深入挖掘、利用,敏锐地发现知识点蕴含的德育要素,从而更好地在课堂上融入与渗透德育,带给学生积极正面的引导,实现预设教学目标。
学生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普遍适用性较强,学好数学课程后可以帮助学生化解很多生活中的问题,并且让学生的日常生活更为便利。教师不仅要体现数学知识的实用性,还要善于挖掘知识点背后的育人价值,基于数学知识的学习培养与建立学生积极正面的价值观和生活态度。这样才能更好地将德育融入课堂中,让学生的综合学科能力得到锻炼,学生也会逐渐建立对于数学课程的学习更加开放的态度。
比如学习完“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一)”这节内容后,学生掌握了一些基本的数据收集、整理的方法。这时教师可以结合这个教学主题,给学生创设一些实践探究的学习任务,如可以让学生回家后调查自己家每天使用垃圾袋的数量,然后让学生分别计算一个班一个星期、一个月、一年使用垃圾袋的数量。当学生最后计算得出庞大的数值后,会惊讶于垃圾袋巨大的使用量。有了这个实践活动的背景后,教师再结合垃圾袋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给学生渗透环保知识,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尽量少用垃圾袋,参与环境保护。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掌握有关的数学知识,锻炼知识应用与实践能力,而且让学生接受了环保教育。这样的教学过程可以让学生留下深刻的学习印象,学生的学科能力会得到锻炼,学生积极正面的价值观也会随之建立,实现了在数学课堂上融入德育的良好效果。
随着教学的不断推进,学生知识积累在慢慢增多,学生的学科能力也在逐渐形成。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可以慢慢尝试结合相应的教学要点做合适的教学延伸与拓宽,通过相关背景知识的引入,让学生更加全面、深入地认识所学知识内容,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教师可以尝试在一些特定的教学内容中引入数学史知识,这可以带给学生良好的感染和熏陶,让学生对数学课程的发展有更充分的认识。不仅如此,很多数学史都可以成为开展德育的良好素材,这种灵活的教学结合会从整体上提升数学课的教学质量。
比如在教学“圆”这部分内容后,教师就可以给学生介绍,第一个把圆周率值计算至小数点后7 位的人是我国的数学家祖冲之,这会激起学生内在的自豪感。不仅如此,教师还可以给学生介绍很多其他有趣的数学史内容,如“两千多年前,我国部分劳动人民便能够计算土地面积”,“最早提出小数这一概念,并加以使用的国家是中国”。这些背景知识的介绍可以让学生认识到我国历史上在数学课程的研究中取得过的卓著成就,激发学生的内在情感共鸣,并让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学习更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