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一刚
摘要: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以往对体育教育的认识大多从纯生理的角度出发,忽视了心理因素在體育教育中的重要作用,这样可能会使体育活动的价值受到很大限制,而从体育活动与人的心智发展关系上来思考,则更能看清楚体育的教育价值。
关键词:生理;心理;身心;体育;教育;
1 引言
作为人的生理—心理系统(身心系统),既然是社会情境结构的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对它的加强及合理利用便决定着一个人在社会情境中的价值。体育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内容,和其它学科一样,对人的社会化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也只有从人的发展来认识体育教育,才能符合素质教育观念的要求。
2 人的身心系统特点分析
2.1 有机的身心系统是息息相关的,特别是人的神经系统,作为关键性的部分起着战略性的作用。
2.2 身心系统也是能量系统,可以发挥力量,在内部和对外进行能量交换,从而产生影响和发生作用。
2.3身心系统跟外界的全面的、客观的、流畅的感应,既决定系统本身的发展,也决定着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关系的开展。
2.4 任何系统(特别是身心系统)休养和恢复成为必然。不如此,超负荷的系统的老化过程便会加快,从而缩短系统的寿命。
3 体育运动也是人的智慧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我们明白了人的身心系统的特点后,对身心系统的发展便有了明确的教育方向。体育以人的身体运动为教育方式,其重要性在于教育,身体运动只是教育的形式,这与体育这门学科的知识特性有关。体育运动是以动作技术为学习主体的。动作技术作为一种认知方式,其特性是操作性的知识类型。操作性的知识认知特点是经验性,要在体验中掌握。为此运动技术往往表现为机智,是在运动过程中展现的。
人类的自然动作,意到、情到、目到、肢体动作到,浑然一体。对抗中的足球运动,一般都要求运动员做出双重甚至三重动作:示敌、示友和运动本身。唯有机智者才能做到真假融合,虚实难辨。可见,体育运动,不光进行着身体的运动,更进行着智慧的运动。在认识、实践、谋略和反谋略等过程中,都大量地贯穿着智慧的运动,体育运动是以体力为表现而以智力为灵魂的事业。
4 体育教育对人身心完善的健康发展是方向性的
身体运动这种教育形式,发展体能是其方向性指向,也即体育教育必然有利于学习者的身心完善,健康成长。这种方向性是靠具体的体育教学,在动作技术的学习中表达的。为什么这样说,因为,动作技术学习,由不会到会,是一个练习的过程。这个不会到会的身体运动过程从体育教学的学习角度来讲,是学习过程,是学习目标的完成过程。这个过程是依托于身体的活动,而身体活动对调节身体状态,改善体质是有作用的,也就是说增强体质,增进健康是体育教育不求而可达的效果。
体育教育作为现代教育有机组成部分与现代教育的目标和任务应保持一致,这是不容争论的事实。体育作为一门学科,通过体育知识体系的教学为培养人才服务。因此“身体素质”考核代替教育效果评价便不能成立,把“增强体质”陕隘理解几项所谓的身体素质或几项运动技能的掌握不足为取。其实,“增强体质”是体育学习在不断地操练的过程中由掌握这一知识形态的特点决定了的,也就是说“增强体质”作为体育教育的目的和任务是一种方向性的愿望,这才能符合人才培养的整体目标。而我们通常地把“增强体质”理解为达成性的,具有功利主义的不切实际的色彩。如果我们认识到“增强体质”是学校体育教育的方向性追求,而非达成性的功利目标,“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之争也就自然平息了。
因为“增强体质”,“增强”只有比较,没有“适度”。“增强”一旦实指,马上就出现“更强”;在“更强”面前,“强”就变成“不强”,可见“增强”是一个不确定的概念,没有“度”,为此不好检测,这是其一。
其二影响体质的因素极为复杂,遗传基因、饮食结构、卫生环境、劳动负荷、医疗条件等等,是综合性多因素的系统,这一系列的因素,都或多或少地、甚至主要地影响着每个个体的身体素质。当然体育教育也是重要的方面,不容置疑。然而,我们没有办法分辨学生体质增强的各种因素的各自贡献。目前在体育教育考评中运用的身体素质测验“五项素质”或推而广之的“十项素质”等,并不能检测体育教育的准确结果。我们在方法学上找不到可以直接考评的科学方法。如果以学生的初始水平为基点进行多标准考核,那么,一方面无法防止学生故障降低初始起点;另一方面,对于一个身体素质基点很低,经练习有了很大进步但仍属下游的学生,能给他一个高分吗?所以说,用“身体素质”作为体育效果评价是不科学的。
5 体育活动具体地表征着身心关系的内在统一性
体育活动与“身心”紧密相关,是由“身”至“心”的过程,人体的智能层次同人体的生长发育控制核心两者重合在以大脑为中心的神经系统中。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研究已表明,感觉和运动是认识发展的重要基础,体育活动具体地表征着身心关系的内在统一性。时下作为社会文明病发生于孩童身上“感觉统合失调”症,与忽视身体运动有着直接的关系。要消除这种症状,不应仅仅停留于症状本身,而要溯本求源,回到身体操作水平,以肢体性的体育运动方式来解决问题。我们以往对体育教育的认识大多从纯生理的角度出发,这样可能会使它的价值受到很大限制,如能从体育活动与人的心智发展关系上来思考,从显意识(身体意识水平)与潜意识(导致感觉统合失调症的原因水平)的关系上来考察,则可以给人们带来更大的益处。
可以说,体育运动为人们了解自己提供了最理想的机会。生活中常提到“体会”一词,讲的就是通过身体而到达心灵的一种自然过程,也就是心理学上讲的,运动和感觉是人的认知基础的道理。
参考文献
[1]蒋方田.人格与健康之谜[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2]沈瑞杰,王国斌.关于体育教学观念的思考[J]体育函授通讯,2002年第1期
[3]张洪潭.技术健身教学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4]谭兆风.现代体育学教学审视[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