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永沛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这是李大钊先生的一副楹联,有着深刻的思想内涵。对于下联“妙手著文章”,如果单从写文章的角度来理解,意思就是要选用最好的语言来反映最好的思想内容,换一种说法,就是说要选择极为恰当的表达方式来写出极为优秀的文章。由此推论,文章是否优秀,与表达方式的恰当与否是有着莫大关系的。或者说,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是写出好文章的必要条件。可见,表达方式的选择之于写出好的文章是多么重要。
就概念而言,所谓表达方式,是人们用语言、艺术、音乐、行动把思想或情感表达出来时所采取的方式方法。文章是由语言构成的,人们要通过文章来表达思想和情感,就必须借助语言的媒介作用来表达,故而文章的表达方式又称作语言表达方式。在当今的写作学中,为大家公认的語言表达方式有五种,即记叙、描写、议论、说明和抒情。
具体而言,这五种表达方式的样貌是怎样的呢?我们来读读下面的短文,就会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落 叶
时令进入了秋天,寒露将至,树叶就一片一片地开始往下落。寒露过去时,树叶就随着寒风的吹来,大把大把地落向地面。霜降时分地面上已铺了厚厚的一层树叶,而树枝上仅剩几片叶子了。
秋天,天气一天天变冷,也一天天变得干燥,树木为了安全过冬,保存水分,就必须舍弃掉容易蒸发水分的叶子,以保证充足的水分,顺利度过干燥寒冷的冬天。
深秋,落叶义无反顾地落向大地,它在完成了春夏所担负的重要任务之后,又把自己献给了大地,它薄薄的一片,短短的一生,却充满了奉献、忘我和无私。
当秋风习习,凉凉爽爽地吹来的时候,它给自己绿色的身上镶上了一圈金黄金黄的边,像一片片精致的书签挂在树枝上。渐渐地,它变成了金黄的一片,然后潇潇洒洒地飞向地面,在地面上织就成了一层厚厚的地毯,软软的,绵绵的。
啊!落叶,你崇高,小小一片却使树木保持着勃勃生机;你无私,尽管落下,也要滋润大地;你顽强,来年春夏,又见你那飒爽的英姿。我们赞美你的崇高,更热爱你的无私,崇敬你的顽强。
这篇文章题为《落叶》,全文5个自然段,以五种表达方式紧紧围绕着“落叶”的核心,通过对秋天落叶状貌的客观叙写和描述、对落叶原因的解说和落叶品质的评析,表达了作者讴歌、赞颂落叶精神的思想感情。主题明确而集中,层次清晰而有序。
且看,第一自然段显然是“记叙”。记叙的是“寒露将至”“寒露过去时”和“霜降时分”三个时间段落叶下落的不同情况,由“一片一片地往下落”到“大把大把地落”,再到“铺了厚厚的一层”,这样的记“实”,这样的叙“真”,让读者目睹了秋意的加深而造成落叶不断增多的现象。这样的记叙,既未夸大,也未渲染,表现出了一种客观性和真实性。第二自然段科学地解说了树木之所以会有落叶,是为了保存水分,安全过冬的生长原理,告诉读者树叶的飘落和舍弃,只不过是一种自然现象。这里运用的纯粹是“说明”的表达方式。第三自然段,作者写落叶“义无反顾地落向大地”,“把自己献给了大地”,它“薄薄的一片,短短的一生,却充满了奉献、忘我和无私”。作者在这里一唱三叹地认为落叶之“落”是一种“奉献”,这分明是一种理性思考、道德评价,当然是“议论”的表达方式。在第四自然段,作者又诉诸“描写”的表达方式,描绘了单片落叶“绿色的身上镶上了一圈金黄金黄的边,像一片片精致的书签挂在树枝上”,整片落叶是“金黄的一片”“潇潇洒洒地飞向地面”,地上的落叶则像“织就”的“一层厚厚的地毯,软软的,绵绵的”。这里,作者不但分三个层次直接描写了落叶的色彩、质地和形状,而且采用了比喻、拟物的修辞手法,把落叶的形态刻画得生动形象,给读者带来了一种真切感。至于第五自然段,表达方式无疑是“抒情”。作者以感叹词“啊”起头,直抒胸臆,借助两组排比句式,抒发了自己对落叶的热爱之意,亲切之感,崇敬之情。
行文至此,我们要说,经过短文《落叶》的阅读和分析,五种表达方式究竟样貌如何,已经很清楚了。
记叙,是作者把要写的人物的经历和事物发展变化的过程客观叙说清楚的一种表达方式。这种表达方式在写作中最为常见,通常有概括性记叙和具体性记叙两种,它的功能在于采用顺叙、倒叙或者插叙的方式陈述事实的状况和事件的过程,因此要做到线索清楚,过程明白,详略得当,有时也要波澜起伏,跌宕多姿。《落叶》的记叙部分采用的是以时间为序的顺叙方式。
描写,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的形态、动作或景物的状态及其特征刻画出来的一种表达方式,通常有心理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外貌描写、细节描写、环境描写、场面描写、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等种类。它的作用在于展现自然景物的状态和风貌,描摹人物的音容笑貌和内心世界,呈现人物活动的背景和环境,唤起人物的审美感受和情绪,使文章具有吸引人的魅力。《落叶》中的描写十分细腻,属于景物描写的正面描写。
议论,是作者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等方法对人物或事件发表看法,提出观点,加以论述的一种表达方式。这种表达方式主要用于议论文的引论、本论、结论之中。在记叙文等其他各种文体中也有议论成分,常见的议论方法主要有夹叙夹议、寓理于情、借端生议、叙外生议等几种。议论的作用在于揭示文章蕴含的思想意义。《落叶》中的议论,就揭示了落叶具有的奉献精神,增添了文章的理性色彩和教育意义。
说明,是作者用言简意赅的文字,把事物的形状、性质、特征、成因、关系、功用,或者把思想、意识、修养、观点、概念、原理等抽象的道理解说清楚的一种表达方式。通常有分类说明、比较说明、比喻说明、诠释说明、举例说明等若干种说明方法,其作用在于能够真实客观地、简明清晰地呈现事物的形态特征和本质属性。《落叶》的说明部分主要在于解说树木通过落叶以保存水分、安全越冬的生物性原理,丰富读者的植物认知。
抒情,是指以情感性的话语表现作者内心情愫的一种表达方式,具有情感性和诗意化的特征,通常有直接抒情、即事抒情、借景抒情和议论抒情四种。其作用在于能够渲染气氛以强化文章气势,在于能够以情动人以加大文章感染力,在于能够开拓意境以深化文章主题。《落叶》文末的抒情就很好地体现出这样的作用,激发了读者热爱落叶的深厚感情。
根据上文所述,我们已经明白表达方式是怎么一回事了,那么,怎样在写作时恰当地运用这些表达方式呢?这就要根据写作目的、写作内容,或者写作文体的需要做出慎重的选择。
请注意,这里的关键词是“恰当”,是“慎重”,就是说,表达方式要恰当,必须过好选择的“慎重”关。有人说,阅读是吸收,表达是倾吐。这是正确的。但是,作为表达,该怎么“倾吐”, 才能合乎“恰当”的要求,就有一个倾吐方法的“慎选”问题了。如果不去慎选方法,胡乱倾吐,写出来的文章势必就成了一堆乱七八糟的“杂碎”,而毫无价值。然而,怎样的选择才能算作慎重的选择呢?那就必须根据“倾吐”的内容来确定。一般来说,“倾吐”的是事件,用记叙;“倾吐”的是情状,用描写;“倾吐”的是情感,用抒情;“倾吐”的是认识,用议论;“倾吐”的内容是为了明了事实,就要用到说明的表达方式了。
在通常情况下,一篇文章不会仅仅使用一种表达方式,而是以一种表达方式为主,同时兼用其他几种表达方式。以记叙类文章为例,常见的兼用方式主要有如下几种类型。其一,记叙结合描写。这种类型最为常见。因为“记叙”常会出现平铺直叙、呆板乏味的弊端,兼用了“描写”,文章就会富有文采,从而生动起来,容易唤起读者的美感体验,以至会有亲临其境之感。其二,记叙融入抒情。“记叙”的语言一般比较直白、客观,甚至平淡、苍白,兼用了“抒情”,文字就带上了感情,文章就会具有感染力,就能产生打动人的力量。其三,记叙嵌进议论。一篇“记叙”性的文章,哪怕是结合了“描写”,即使再加入一些“抒情”元素,往往也只是事件的陈述、情状的描摹和情感的抒发,难以看出作者的态度和思想。但是,一旦恰到好处地嵌进了一些“议论”,甚至边叙边议,文章就会具有理性的光彩,就会有画龙点睛之妙,主题就会得以升华。其四,几种表达方式穿插搭配。这种类型,也时有所见。前文《落叶》就属于此种类型。需要强调的是,这种类型,因为仍然是记叙类文章,其主体内容应该以“记叙”为主,“描写”次之。其中的“议论”,应该点到为止,切不可主次颠倒,喧宾夺主,置“记叙”和“描写”于一边,滔滔不绝,大发议论。至于“抒情”和“说明”的表达方式,就更要根据需要适当使用一点,点缀而已。如果需要性不是足够强烈,就不必“上场”。即使“上场”,也只是“跑跑龙套”,千万不要“大展拳脚”,抢了“记叙”和“描写”的风头。
总之,文章的语言表达方式是文章构成的必不可少的语言形式,是承载文章内容,实现写作目的,构成文章体裁的载体,离开了表达方式,文章就无所依托,无法存在了。因此,它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学习写作的人,一定要和它交上朋友,选择和运用好表达方式。“妙手著文章”之“妙”,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善于选择和运用恰当的表达方式。
一、例文解析
落 叶
贾平凹
窗外,有一棵法桐,样子并不大的。春天的日子里,它长满了叶子。枝根的,绿得深,枝梢的,绿得浅;虽然对列相间而生,一片和一片不相同,姿态也各有别。没风的时候,显得很丰满,娇嫩而端庄的模样。一早一晚的斜风里,叶子就活动起来,天幕的衬托下,看得见那叶背面寥寥的绿的脉络,像无数的彩蝴蝶落在那里,翩翩起舞;又像一位少妇,丰姿绰约的,做一个妩媚的笑。
我常常坐在窗里看它,感到温柔和美好。我甚至十分嫉妒那住在枝间的鸟夫妻,它们停在叶下欢唱,是它们给法桐带来了绿的欢乐呢,还是绿的欢乐使它们产生了歌声的清妙?
法桐的欢乐,一直要延长一个夏天。我总想,那鼓满着憧憬的叶子,一定要长大如蒲扇的,但到了深秋,叶子并不再长,反要一片一片落去。法桐就消瘦起来,寒碜起来。变得赤裸裸的,唯有些嶙峋的骨。而且亦都僵硬,不再柔软婀娜,用手一折,就一节一节地断了下来。
我觉得这很残酷,特意要去树下拣一片落叶,保留起来,以作往昔的回忆。想:可怜的法桐,是谁给了你生命,让你这般长在土地上?既然给了你这一身绿的欢乐,为什么偏偏又要一片一片收去呢!
来年的春上,法桐又长满了叶子,依然是浅绿的好,深绿的也好。我将历年收留的落叶拿出来,和这新叶比较,叶的轮廓是一样的。喔,叶子,你们认识吗,知道这一片是那一片的代替吗?或许就从一个叶柄眼里长上来,凋落的曾经那么悠悠地欢乐过,欢乐的也将要寂寂地凋落去。
然而,它们并不悲伤,欢乐时须尽欢乐;如此而已,法桐竟一年大出一年,长过了窗台,与屋檐齐平了!
我忽然醒悟了,觉得我往日的哀叹大可不必,而且十分的幼稚呢。原来法桐的生长,不仅是绿的生命的运动,还是一道哲学的命题的验证:欢乐到来,欢乐又归去,这正是天地间欢乐的内容;世间万物,正是寻求着这个内容,而各自完成着它的存在。
我于是很敬仰起法桐来,祝福于它:它年年凋落旧叶,而以此渴望来年的新生,它才没有停滞,没有老化,而目标在天地空间里长成材了。
[解析]
贾平凹的散文《落叶》用了“扬→抑→扬”的艺术手法,通过对法桐树叶衍变过程的记叙、描写、抒情和议论,赞颂了法桐生命的平凡和美丽,揭示了凡是生命必将历经新陈代谢而走向新生的自然规律,充满着人生的哲理,表现出了积极的思想意义。
文章的第一自然段主要采用描写的表达方式,描绘了法桐树叶的形状,颜色、神韵,特别是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一早一晚斜风里的法桐叶刻画得十分细腻美妙,那看得见的叶背面寥寥的绿的脉络,那像无数的彩蝴蝶翩翩起舞的姿态,那像丰姿绰约的少妇的妩媚的笑,都十分逼真地传达出了作者对法桐树叶无比喜爱、欣赏的态度。这是“扬”的手法。到了第三、四自然段,作者则采用记叙和议论的表达方式,写法桐叶到了深秋以后一片一片落去,特意要去树下拣一片落叶,保留起来,以作往昔的回忆。而法桐树则变得“消瘦”“寒碜”“僵硬”“赤裸裸的”“唯有些嶙峋的骨”。字里行间充满着作者的怜惜和伤感之情。这是“抑”的手法。而在第五、六自然段,作者又采用“扬”的手法,通过记叙、议论和抒情,写到了来年春上,法桐又长满了叶子,依然是浅绿的好,深绿的也好。新叶和往年是一样的,而法桐竟一年大出一年,长过了窗台,与屋檐齐平了。因而作者感叹道:它们(落叶)并不悲伤,欢乐时须尽欢乐。不难看出,作者的情绪已由低转高,为树叶的年年新生,为法桐的年年长大而振奋起来。于是,到了第七、八自然段,作者便敞开心胸,发摅感慨,发表议论,认为往日的哀叹大可不必,法桐的生长,不仅是绿的生命的运动,还是一道哲学的命题:世间万物就是在新陈代谢中获得新生,不断发展,不断成长的。
在表达方式的选择和运用上,本文一方面本着散文体裁的要求,以记叙、描写为主,一方面又巧妙地将抒情和议论恰到好处地穿插进来,毫无生硬痕迹,既将各种表达方式的个性功能发挥到了极致,又体现出了各种表达方式的综合效应,可以算得上是妙笔生花,很值得借鉴。
二、训练题
1.具体说说文章的第六自然段采用了怎样的表达方式。
2.如果将文题《落叶》改为《法桐》,是否妥当?为什么?
(答案在本期中找)
1.采用了议论和记叙相结合的表达方式。“然而,它们并不悲伤,欢乐时须尽欢乐”是议论,“法桐竟一年大出一年,长过了窗台,與屋檐齐平了”是记叙。
2.如果将文题《落叶》改为《法桐》是不妥当的。阅读全文,作者写法桐的笔墨的确比写落叶的笔墨多一些,但文章的主题是要通过法桐的落叶年复一年落了又生的自然现象揭示人生哲理:人如树木,生命也是在不断地新陈代谢、推陈出新的过程中发展和前进的。这是世间万物的规律,因此不必哀叹衰老,而要把握好人生,为社会做出有益的贡献。只有以“落叶”为题,才能准确地表达这样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