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兴未艾的「对话式」阅读教学

2020-10-27 09:29李佳奇韦华
海风 2020年1期
关键词:文本探究评价

李佳奇 韦华

“对话式”阅读教学为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带来了活力,但是在实施过程中一些问题也在逐渐显现。本文旨在找出“对话式”阅读教学实施中存在的偏差和不足,探索相应的改善策略,以期为该方法有效实施提供借鉴。

巴西教育家保罗·弗莱雷在《被压迫者的教育学》中强调:“教学即对话,对话是一种创造性、对话性的活动。”在现代《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也提到:“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对话式”阅读教学因而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应运而生”正是因为其教学宗旨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而且会帮助学生逐步形成独立阅读的能力,學生能够在自主地建构知识中,提升思维与概括能力,发展审美鉴赏能力,增强文化传承意识。然而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该阅读教学法却遇到诸多“障碍”,无法实现所设定的教学目标,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

一、高中语文“对话式”阅读教学现状

(一)学生主体意识淡薄

教师作为比学生经验丰富的长者,总是以知识权威自居,习惯于“我教你学”,学生则浸淫于“你教我学”的教学套路中,长此以往,主体意识逐渐淡薄,不再敢于发表独特见解,阅读能力逐渐下降,对于文本解读的参与度大大降低。另一方面,许多学生和家长认为,学生高中阶段在阅读课上多花时间是一种精力的浪费,倒不如将大量的精力投入到学习成果显著的数理化等学科上,所以在阅读课上就出现了学生不愿意主动与文本与教师对话的局面,教师要想再进行阅读对话就成了一个人唱独角戏了。

(二)教师对话能力有待提高

学生在自主学习时需要教师的引导,教师对话能力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学生的阅读对话兴趣。很多时候教师在备课时直接将网络上搜集的教学设计或是借助教参对文本的解释直接用于教学,教师沦为了教参的“传声筒”,忘却了文本的中心地位,教师自身没有与文本真正的对话,形成个性而有价值的认识。此外,教师在很多情况下会以简单的问答代替平等的对话,提出诸如“大家认为是这样吗?”之类的问题。高中学生经具备一定的抽象逻辑思维和判断分析事物的能力。过于浅显的问题很难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严重挫伤了学生与教师对话的积极性。

(三)课堂对话氛围沉闷

对话氛围对阅读教学的效果也有较大影响。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生的积极情绪能够增强其学习兴趣,使其思维敏捷,接受信息和整合信息的能力大大增强;反之,消极的情绪则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思维迟钝,接受信息和整合信息的能力减弱。在阅读教学中,气氛沉闷,与教师交流的学生寥寥无几,甚至有些学生会刻意躲避教师的目光把头埋进课桌内。很多学生抱怨说学习语文和上阅读课没意思,很多教师也抱怨说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教。加之,高中学生面临巨大的学业压力和作业考试负担,有些学生更是重理轻文,对阅读不屑一顾。教师在这种情况下也会产生倦怠心理,不再乐于营造阅读教学的和谐氛围,而仅仅将阅读课当成不得不完成的任务,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四)小组对话讨论不当

小组讨论是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然而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之中,部分学生缺乏自我约束能力,影响了小组讨论的效果。教师将问题派发给学生,学生组成小组进行讨论,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利用讨论时间做其他事情,讨论内容严重离题,不参与讨论……在小组讨论遇到困难时,教师没能及时地提供帮助。或者教师过度期待讨论氛围的热烈程度,反而忽略了学生讨论的过程和结果,教师就无法真正发现学生到底存在哪些问题,也无法融入到学生的学习之中。

(五)评价方式功利单一

现在大部分高中学校,总是以月考成绩、期中期末成绩、高考成绩的高低来衡量评价教师阅读教学的效果和学生学习的效果。高考的指挥棒下,学习的大纲都以考试内容作为重点,教师尤为看中高考的考点,对于一些“不重要”的课文,有些教师会选择跳过或是让学生自学;教师用大量的时间来带领学生研究试卷,反复琢磨考点、出题者的思路,用最终的成绩高低来评价学生的阅读水平,这种唯分数论的评价方式不能真正检测学生的真实学习情况,一阶段学习成绩的高低和学生对文本的阅读情况并没有直接的联系,仅用考试成绩来给学生贴上阅读能力高低的标签,严重挫伤了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此外,学生用“循环刷题”代替阅读对话,学生的阅读体验被模式化、祛个性化。

二、“对话式”阅读教学的有效实施

在具体的语文阅读教学实践中,除了参透对话理论外,还要擅于发现教学的种种问题,走出前述的种种误区,从维护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教师对话能力与素养、指导小组对话探究、创设生动的对话情境和氛围、构建科学多元的动态评价体系这五方面提出可行的策略,还原“对话式”阅读教学的理想状态,让这种教学形式真正发挥作用,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最大的帮助。

(一)维护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课标调,要积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所以,教师要逐步引导学生回归到阅读与学习主体的位置上,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要让学生在阅读时,自己发现问题、提出质疑、寻求解决方法并归纳总结。如在进行《祝福》一课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先自主阅读,再引导学生认真研读,归纳出“杀死”祥林嫂的几位凶手。整个过程中教师不强调自己的看法和观点,而是让学生自己感悟分析,体会“缉凶”的快乐。当学生认真仔细地读透文本后产生独特的想法,教师要及时给予一定的肯定和赞赏,学生就会在对话过程中体会到自身发挥的作用,主体意识不断提升。而在归纳总结过程中,教师可以列举鲁迅笔下的其他女性人物,激发探究兴趣,课后鼓励学生阅读相关的书籍,学生的课外自主阅读模式就会被激活了。由此一来,学生可以自发地去学习,而不是被迫地做一个“看客”或是“听众”,无论是在课内还是课外,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都能得到增强,真正做阅读课堂的主人。

(二)提高教师对话能力与素养

师生要懇在对话过程中完成教学任务和学习任务,最有效的方式还是需要对话沟通来完成。所以提高教师自身的对话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在阅读教学之前,教师就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做到熟悉文本、熟知重点,还要对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有足够的预判。此外,教师还要学会聆听学生的想法,走入学生的内心世界。换言之,就要做到以下几点:

1.认真研读教材,努力增强对话能力

作为语文教师,要想在课堂上完美完成“对话式”阅读教学任务,就要在上课之前充分备课,提前完成与文本的对话,做好教学设计与安排。首先,针对不同体裁的文本,要采取不同的对话方式。例如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就要从诵读、品读、体会、感悟上入手,引导学生抓住不同诗人的风格特征,通过反复的吟诵、对比探究,学生能够清晰地甄别不同诗人的艺术风格特征,提高学生的比较阅读水平。其次,对于同一体裁的文本,对话方法和思路也不尽相同。例如在进行《荷塘月色》和《故都的秋》的教学时,教师就要在与学生对话时不断地引导学生对比两位作家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同时又要不断渗透两位作家的创作背景、个人经历,学生就会在思考中发现——同体裁的作品会有如此之不同,无形之中为学生日后的对比探究阅读打下了牢固的基础。

2.有效设计问题,努力提升对话技巧有效设计问题,才能开创与学生沟通对话的新局面

这是“对话式”阅读教学教师需要设计学生感兴趣的关键。且紧扣课文重点的问题将学生引入文本的“世界”。例如,教师可以在《鸿门宴》中设置这样的问题:李清照在诗中曾这样评价项羽:“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但是他怎么会在垓下之战中四面楚歌,拔剑自刎呢?这时,学生就会深入挖掘项羽和刘邦的性格特点,在《鸿门宴》中也就找到項羽失败的原因了,从而深化了学生对文本中人物的掌握。再比如,教师可以在文本中通过找出矛盾点设置问题,在讲授《记念刘和珍君》这篇课文时设置这样的问题:鲁迅在文中为什么说“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却又无话可说了。”这样的互相矛盾的句子可以生成有价值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培养学生的思辨精神,使其反复琢磨研究文本。

(三)创设生动的对话情境和氛围

阅读可以让读者身临其境,真实地感受作者的心情,走进作者虚构的世界。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在阅读教学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对话式”阅读教学要将语文的人文性发挥出来,就要让学生在语文课上走入课文,让学生产生看3D电影的感觉。所以,创设活泼生动的情境,营造符合课文情感基调的氛围,十分有助于学生感受阅读的魅力。首先,生动活泼的课堂环境刺激能调动学生对学习的注意力和主动性。对于一些古代诗词、诗歌、散文的讲解,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来丰富学生的感官世界,利用视频或音频来将学生带入情境中;而对于一些情节性较强的小说或戏剧,教师可以让学生分角色朗读或扮演,这样一来,学生对文本中人物的语言、行为特点等的把握就会更加精准,对于一些情节的印象也会更加深刻。例如:教师执教《雷雨(节选)》时,可以找多位同学分别来扮演周朴园、侍萍、仆人、鲁大海,其他同学对朗读的几位同学进行点评。当对人物性格特点、语言特点及行为特点的看法不一致时,可以就这个问题进行讨论。这样,学生的参与度就提高了。其次,教师的言语刺激也是活跃课堂氛围的重要手段。对于学生的一些回答和提问,教师在耐心倾听后要用亲和的语言及时地加以点评和讲解,向学生投去赞许的目光,这样可以消除学生的恐惧心理,让学生像聊天般那样放松,学生才会敢于大胆地表达自己,愿意与教师交流,愿意讲出自己的疑惑。

(四)适时指导小组合作与探究

语文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对高中生来说,更要通过与他人的合作竞争实现共赢。在阅读课堂上,小组探究的学习形式可以实现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交流。“对话式”阅读课堂不是教师的一言堂,而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可以通过小组探究的形式来进行。学生对于一些较难的问题,光靠自己的力量很难明白,比如在《林黛玉进贾府》这堂课上,学生对于王熙凤贪婪、泼辣、刁钻甚至奢靡的性格特点很难把握,原因是不知从何处找寻作者直接对王熙凤的评价。而在现实的讨论中,教师可以提示学生从王熙凤的语言、肖像、动作、神态进行探究,从文本中找出句子来总结王熙凤的性格特点,在小组探究的过程中,学生就会学会聆听他人的想法,对他人的见解提出质疑,并阐述自己的想法,同时,学生在探究之中对文本的理解加深了,对知识的建构也随之系统化了。在小组探究之中,学生围绕问题展开激烈的讨论,进发出无数独特的想法,真正落实了学生的多元化阅读,课堂上呈现多种声音,语文课就真正“活”了起来。教师要注意,在进行小组探究的时候,学生自发组织小组可能会出现“小组集体沉默”的状况,这样一来,对话就无法产生,因此教师要做好对学生积极性的调动工作,也要适时地对部分小组进行点拨和指导,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进来,对于小组学习跑偏离题的情况,教师也要给予关注,进行矫正。

(五)构建科学多元的动态评价体系

要建立科学多元的评价体系,要从诸多方面着手。在评价方式上,可以采取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日常学习语文和阅读文本的情况进行评价。在评价主体上,学校应鼓励多个主体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评价,可以邀请家长来评价,也可以实现学生之间互评,引导学生自我评价,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才会真正意识到自己有哪方面的不足,也能学会客观评价他人,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在评价过程中,教师也要对学生进行动态评价,要根据学生每一个阶段的变化做出详细客观的评价。学生的兴趣高涨,学习态度逐渐端正,对知识的掌握就会比之前更系统,综合素质也将不断提升。所以,教师的评价要着眼于学生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真实完整地记录学生的学习状态。

“对话式”阅读教学为我国的语文阅读教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真正推动了学生主体地位的呈现。但“对话式”阅读教学的有效实施之路仍是“道阻且长”,需要多方面多层次的反思,需要不断地调整与完善。

(作者供职于齐齐哈尔大学文学与历史文化(新闻传播)学院)

猜你喜欢
文本探究评价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设问引导探究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教学为例
一类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