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打工仔到独立制琴师

2020-10-27 01:17孟建军
乐器 2020年10期
关键词:制琴二胡雕刻

本刊记者/孟建军

制琴大师曹树堃曾跟我联系,说他的一个叫王晏的徒弟很优秀,在多次提琴制作比赛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2020年8月,我在广州乐器展上第一次见到了这个被提琴大师夸赞的小伙子。王晏个头不高,看上去十分精明干练。通过跟他聊天,我对王晏有了初步的了解。

雕花小提琴

雕花四重奏提琴

从小心灵手巧 动手制作乐器

王晏1979年出生于四川省宜宾市一个普通农民家庭。虽然生活在农村,但他从小聪慧好学,求知欲很强。

“从小学开始,我就喜欢绘画,对手工制作和音乐都很有兴趣。”王晏说,《水浒传》《西游记》《三国演义》《封神榜》等连环画上的人物都是他描摹的对象。

乡下逢婚丧嫁娶,常能听到民间艺人用笛子、二胡、唢呐演奏的民间音乐,或热烈、或忧伤的旋律,拨动着王晏的心弦,勾起他学习乐器的兴趣。上小学的时候,王晏唯一能接触到的西洋乐器是学校那台破烂不堪的脚踏风琴。心灵手巧的王晏在学习绘画之余,也找来材料制作笛子和二胡。虽然他做出来的笛子和二胡非常粗糙,但冥冥之中,他似乎与乐器有一种莫名的情缘。

初中毕业时,成绩优异的王晏渴望进入高中读书,当看到父母因为生活困顿而长吁短叹,懂事的他只好放弃了继续读高中的念想。从此,做农活,到砖瓦厂干苦力,下矿井挖矿,到建筑工地做过泥水工……所有这些经历,是王晏初中毕业后全部的生活内容。每天疲惫地回家后,他仍然会拿起画笔画一会儿画,或是玩玩笛子和二胡。精神上的满足让他暂时忘掉了烦忧。偏僻的乡村,王晏想好好学习二胡却苦于找不到老师。一天,王晏看到一个盲人算命先生拉着二胡从他家门前经过,他兴奋地将算命先生请到家里,让盲人算命先生教他拉二胡。为了求学,他还把这位会拉二胡的盲人算命先生硬留在家里住了一个晚上。

雕花

怀揣艺术梦想 等待命运转机

十大提琴工匠奖牌

小小年纪的王晏,虽然承担着家庭生活的重担,但他内心一直没有放弃对艺术的渴望。艺术,是他贫困生活中唯一的精神支柱。有一天,他在电视上看到音乐家们在演奏小提琴,他被小提琴美妙的音色所吸引,竟深深迷恋上了这件乐器,他多希望有朝一日也能拥有一把属于自己的小提琴!

1999年10月,王晏与几位从广州回乡探亲的老乡聊天,听他们讲起在广州某提琴公司打工做小提琴的事,感觉很是新鲜。老乡告诉王晏,现在琴厂还在大量招工,听到这番话后,王晏动了心思。他知道,想要改变家里落后的生活状况,就要出去打拼。如果能到提琴厂去工作,不仅可以赚钱,还能圆深埋于心的音乐之梦。王晏鼓起勇气,向父母说出了自己想要去广州学习提琴制作的念头。父母认为学习制作提琴不是一年半载的事情,家境贫寒难以支付他生活、学习的费用。看到王晏眼里充满了对外出学习的渴望后,父母的心软了,嘱咐他出去后要好好学手艺。过完年之后,王晏将家里的事情安排妥当,依依不舍地告别了父母。1999年12月,王晏跟随老乡坐了三天三夜的大巴车,一路颠簸来到了广州。王晏暗下决心:不辜负父母的期待,一定要学好提琴制作技艺,赚钱回家孝顺父母。

来到广州后,王晏到了老乡所在的提琴公司,得知所缺的岗位人员已招满,王晏只能等待下一次招工的机会。为了维持生计,他进入了一个台湾人开办的制鞋企业工作。在鞋厂里,每天都需要为大量的皮鞋鞋底做调漆、喷漆工作。这个工作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不仅要将油漆调到最合适的比例,喷涂油漆时也要把好关才能将皮鞋鞋底的油漆喷涂均匀。王晏在这个工作岗位上十分的认真和细致,而这份工作也为他后来的提琴油漆工作奠定了基础。

在鞋厂上班时,他时常打听琴厂是否有招工的消息。当时的台资企业大多都是半封闭管理,请假和出厂很不容易,加上通讯不便,王晏每次听到招聘消息时,总是第一时间赶去应聘,结果每一次都因琴厂员工招满而错过了机会。为了不再与琴厂招工的机会“擦肩而过”,王晏毅然辞去了鞋厂的工作,在提琴厂附近的工地找了一份贴地砖、水电安装的工作。虽然在工地工作很辛苦,但为了能在提琴厂招工的时候第一时间赶去应聘,他一直努力地坚持做着这份艰辛的工作。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一天,他接到老乡的来电,告知他琴厂应聘的人有一人失约了,琴厂一个岗位名额空缺,问他是否有意过来面试?王晏赶忙放下手头的工作,请假赶到琴厂应聘。就这样,在老乡的介绍下,他终于如愿以偿。当时提琴厂招工时要求应聘者要具备木工基础。王晏的爷爷以前是修房造屋的木工师傅,他从小就偷着玩爷爷的工具,久而久之,自己也会动手做一些小玩具,加上他曾经自己动手做过二胡、笛子等简单的民族乐器,还在建筑工地干过两年,有一定的木工技术。凭着这点平常积累的技术,王晏如愿跨进提琴厂,朝着心中的理想又迈进了一步。

耐心融入意志 热爱化作动力

进厂后,王晏观摩了制琴的所有工序,不仅加深了他对提琴的认知,同时也激发了他对提琴制作的热爱。刚进厂时,强烈的求知欲让王晏对学习制琴充满了热情,每个晚上他都跟着熟手的师傅加班到深夜,仔细观摩师傅雕刻琴头的过程。师傅告诉他,初学琴头雕刻,首先要学会“磨刀”,要将十多把雕刻刀磨好也是不容易的事情,不仅要有耐心,还要细心。柏拉图说:耐心是一切聪明才智的基础。对提琴制作怀有极大热忱的王晏,因为做惯了苦力活,早已养成了吃苦耐劳的习惯,耐心已被王晏融入顽强不屈的意志中。每当拿到工具后,王晏第一要务就是将刀锋磨利。为了把十多把雕刻刀都磨得符合要求,他花了整整两天的时间。常言道:“磨刀不误砍柴工”“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王晏将磨好的工具拿给师傅检验时,得到了师傅的称赞。他认真对待每一个工序,绝不会为了赶时间而粗制滥造。

在提琴制作中,琴头雕刻是一个技术含量很高、难度较大的工序,一般人学会雕刻琴头需要一个月到三个月的时间。为了尽快学会琴头雕刻技艺,王晏几乎每天中午放弃休息。在工作台前,他一边雕刻,一边拿着老琴的琴头照片进行对照、琢磨,研究不同制作师雕琢的不同风格的琴头。

皇天不负苦人心。就这样夜以继日地刻着,王晏的手上不知打了多少个血泡,手中的工具渐渐运用自如,雕刻的琴头也越来越漂亮。因为他的刻苦和投入,从进厂领取计时工资到可以计件工资这个阶段,别人要花几个月时间才能做到的事,而王晏仅花了十多天的时间就做到了,这种跨越的速度是惊人的。看似王晏悟性高,比别人进步得快,可谁人知道他背后付出了多少汗水?可贵的是,在琴头雕刻的这一工序中,王晏作为一个后来者,居然用心总结出一套制作经验,并改进了一些制作琴头的方法和工具,使制作出来的琴头数量和质量有了显著提高。他并不保守,而是主动将这些经验与同事分享。王晏通过自己的努力和付出,成为了提琴琴头雕刻组的优秀员工。

通过两年多的专业琴头雕刻学习,王晏积累了许多经验。工作之余,他去观摩其他制作工序,心中萌发了学习整琴制作的念头,梦想自己有一天能成为一个真正的提琴制作师。

师从制琴大师 不断升华自我

王晏说:在提琴厂,检验一个人的制琴水平,就是看他能否进入试制组工作。因为在试制组工作的师傅,都能制作出高档提琴。王晏十分羡慕提琴试制组的师傅,希望有朝一日也能到试制组工作。而进入试制组必须要经过严格的考核,只有每个单项的技术都出色的员工才有机会进入试制组。王晏渴望去试制组学习整琴的制作技艺,经过两次申请,公司领导对王晏在工作中刻苦钻研的精神看在眼里,经过考核合格后,同意他进入高档琴试制组。从那时起,王晏开始学习整琴的制作,他的制琴生涯迎来了转机。

在试制组里,只有琴头雕刻基础的王晏,努力学习提琴的其他部件的制作技艺。每次曹树堃先生给大家讲课做示范时,都会带上名贵的提琴给大家欣赏。一有学习机会,王晏都会埋头认真做好笔记,遇上自己不懂的,他就虚心请教其他师傅。王晏进入提琴厂学习琴头雕刻之时,就得到曹树堃先生的指点,进入提琴试制组以及后来,他师从曹树堃学习提琴制作达十余年之久,在曹先生的传道授业下,王晏获益良多。

王晏懂得:要成为一名出色的提琴制作师,不仅要有精湛的提琴制作技术,还要具备丰富的艺术修养。王晏在公司除了学习提琴制作技术以外,也学会了一些提琴的演奏技法。他说,一个会演奏的制琴师,才会对声音有认知和辨别能力,才能制作出音色和工艺俱佳的作品。

当初在制琴的同时,王晏还负责厂里的产品质量和技术工作。为了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他重拾画笔,拜师学习油画。通过学习绘画,他对提琴轮廓、线条、油漆色泽的感觉有了新的认识。王晏深深感到,研究绘画有助于仿古提琴制作技术的提高。加入了中国乐器协会提琴制作师分会后,王晏积极参加各种关于提琴方面的学术交流和讲座,向制作师、演奏家们虚心请教学习。王晏收入不算丰厚,可在购买关于提琴制作方面的书籍和资料上却从不吝啬。他从意大利提琴图册里和许多制琴技艺典籍中获取知识,提升自己。他说:“我每天都工作十多个小时,因为我是打工者出身,不同于学院派,他们懂很多理论知识,我只是手上功夫做得比较多,对于提琴文化、历史和很多系统方面的知识还是要努力学习。”正因为如此,王晏才发奋学习,不断提升着自我。

比赛摘金夺银 追求永无止境

2011年,王晏带着两件自己精心制作的提琴作品,参加了广东省提琴制作技能竞赛。经过提琴制作专家、演奏家的评审,以及理论考试和现场实操制作的考核,他的一件提琴作品获得工艺金奖和决赛第三名的好成绩;另一件提琴作品获得音色优秀奖和工艺优秀奖。同时他还获得了“广东省技术能手”“广东省职工经济创新能手”和“广东省优秀提琴制作师”荣誉称号。这是王晏从事提琴制作以来,首次参加的省级大型比赛。初次参赛,便取得了不俗的战绩,这令王晏十分高兴,更加坚定了他在提琴制作道路上不断追求的信念。2018年,王晏参加美国第23届国际提琴制作比赛,获小提琴音色优秀奖。同年,他被广东省工业工会委员会、广东省乐器协会联合选树为“广东省十大提琴制作工匠”;同时,广东省乐器协会授予他“广东省十佳提琴制作师”荣誉称号。

2019年5月,王晏带着他工作室的7支提琴参加了北京国际提琴琴弓制作比赛,结果他的中提琴获得金奖,工作室同伴徐晓林获得中提琴铜奖,另外4支琴获得了决赛奖。“我们没想到能拿这么多奖。”王晏说:比赛前我们精心制作,考虑到南方琴拿到北方比赛,在空气潮湿度变化很大的情况下,如何保证琴的最佳状态?所有问题都考虑到了。“通过比赛,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对自己的制作技艺又有了更高的挑战。通过观摩其他制作师的作品,也让自己认识到很多不足的地方。”

王晏称自己是一个崇尚艺术、追求完美的人。在制作提琴的时候,他完全处于忘我的状态。“每一刀、每一凿都仿佛觉得自己已和工具融为一体,所有的思绪和想法都能通过工具去体现。”王晏研究和学习经典作品,并融入自己的制琴理念,以期慢慢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他也喜欢研究和制作仿古名琴,喜欢岁月镌刻在古提琴上的沧桑韵味。

王晏告诉我,他刚刚完成了一套花琴四重奏。“这套琴是仿斯特拉迪瓦里的几把雕花提琴,从绘画、设计、图纸、雕刻、整琴制作、油漆装配,都是我一个人完成的。”他说,这套雕花四重奏对我而言,是学习制琴以来一次最大的挑战。

王晏从一个打工仔,蜕变成长为一个独立制琴师,从他的身上和他精心制作的提琴作品中,我对什么是“工匠精神”有了深刻的理解。

王晏还很年轻,他的前途不可限量。而他则谦虚地表示:在艺术追求的路上,我永远是一个学生。

猜你喜欢
制琴二胡雕刻
二胡奏出精彩人生
洞腔随想二胡独奏
收藏百年欧洲制琴工具 填补制琴文化研究空白
思乡(二胡短曲)
On art
雕刻树叶
小议二胡艺术改良创新下的思考与实践
雕刻时光
听懂木头的声音
文化演艺平台打造爱乐人的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