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缘深深
——访乐海乐器签约艺术家、中国音乐学院教授张尊连

2020-10-27 01:17柳苏凌
乐器 2020年10期
关键词:演奏家二胡乐器

本刊记者/柳苏凌

张尊连,著名二胡演奏家、教育家。现任中国音乐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乐系主任。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胡琴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国音乐家协会二胡学会副会长,紫禁城室内乐团成员。

1977年考入中央音乐学院附中,师从蒋青教授并得到蒋风之先生亲传。1982年考入中国音乐学院,师从刘明源教授,1986年毕业并留校任教至今。

张尊连融演奏、教学、创作、研究于一身。1995年在“富利通杯国际民族器乐大赛”、2003年在“金钟奖”中斩获佳绩。他在音乐舞台上的热情和教学上的严谨,表现出了他全面的艺术追求,精准地把握了传统音乐的风骨,对现代作品创造性地演绎,彰显了他醇厚而富有张力的演奏风格。多年来他应邀出访了60个国家及地区,参加了许多世界知名音乐节。音乐足迹踏遍了祖国各地,成功举办了多场个人和师生音乐会。他还应邀在各大音乐学院及艺术类院校举行讲学活动。

在多年的教学中,他培养了大批优秀的二胡演奏人才,他的学生在“金钟奖”“文华艺术院校奖”“CCTV民族器乐电视大奖赛”等国内外重大赛事中摘金无数。

作为演奏家,他出版发行了《孔雀胆赋》《二胡名曲伴奏》CD专辑和《汉宫秋月》VCD专辑,以及多张《张尊连师生音乐会》DVD专辑。出版专著《二胡名曲教学》《重释与再演——二胡名曲教学》《弦歌不辍——二胡名曲教学》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

作为一位研究学者,他钻研胡琴的制琴工艺,为了追求卓越的二胡音色不断进行二胡制琴工艺研究。2019年他受邀成为“乐海”签约艺术家,并成为该品牌下高端二胡制作研发团队首席顾问。

思琴——听学二胡

出生在上世纪60年代,成长于“文革岁月”的张尊连,经历了童年时期的自然灾害,又赶上了长达十年的政治风波,在这段人生最重要的童年岁月里,他幸运地接触了音乐,并爱上了它,爱上了二胡这件乐器,由此展开了一生的“琴缘故事”。

张尊连说道:“我9岁接触二胡,当时没有老师、没有乐谱,最重要的是没有乐器。我是因为参加红小兵宣传队才能摸上二胡,在没有老师的情况下我听半导体里的二胡曲,一遍遍听会的。在那时整天播放《赛马》《喜送公粮》《怀乡曲(台湾人民盼解放)》二胡曲。说真心话,我这个人特别幸运,在那段艰苦的岁月里,却遇到了我的人生机遇。”

“1976年,中央音乐学院附中内部招生,当时还叫中央五七艺术大学音乐学院附中,是北京八大艺术学院统称。经过一、二轮的测试,一位考官看出了我在音乐上的才能,但我当时没有接受过一天的正规教学,基本属于‘白丁儿’。在北京老师的介绍下,跟随青岛当地一位名叫许立的老师学习。我深知这次学习机会太难得可贵,花了4块零5分钱购买了人生中的第一把二胡。经过三个月的基础学习,我终于顺利地进入了中央音乐学院附中。”

学琴——一脚踏入音乐殿堂

虽然道路是曲折的,但是走上艺途后,张尊连的幸运却让大家羡慕不已。尤其是他的几任恩师都是中国音乐历史上数一数二的风华人物。

考入附中后,他师从于音乐家蒋青老师,同时还得到了泰斗级二胡名家蒋凤之先生的亲传。这对父女联袂的教学,很快将张尊连这块璞玉打磨成器。

张尊连回忆说:“当时蒋老师已经70多岁,我每周末都要从中央音乐学院坐车到和平里老师家去学习,得到了蒋老师口传心授的艺术精髓,积累了难能宝贵的艺术经验。”

1982年,张尊连考入中国音乐学院,有幸跟随另一位胡琴大师刘明源教授学习,那首在中国脍炙人口的《喜洋洋》就是刘大师的作品。1986年,张尊连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后留校任教至今。在多位胡琴大家的教育和影响下,他对二胡艺术有了深入骨髓的热爱和追求。

选琴——南北二胡的艺术特点

对于一位演奏家来说,乐器被视为生命,它和演奏家占有同样的舞台地位。都说“人琴合一”,这并不是一句空话,是每一位演奏家穷其一生无限追求的巅峰状态。所以,拥有更好的乐器是他们矢志不渝的理想与使命。

或许是小时候爱琴却没琴可练的缘由,张尊连对好乐器的渴望更为强烈和持久。随着他艺术生涯的积累,也收藏了不少好琴。但在长期的学习和演奏经历中,他也感到了乐器制作对演奏艺术上的限制。

张尊连说道:“我很注重乐器的质量,尤其在艺术表现上,乐器制作工艺直接影响艺术水准。80年代,我大部分使用的是北京民族乐器厂生产的北方二胡。后来随着新作品风格的多样,技术难度增加、扩充,逐渐对乐器性能、音色等方面有了更多的要求。以往二胡专业圈里有一个共识:北方制作的二胡声音洪亮,适合表现大场面、戏剧性的音乐,而南方生产的二胡则在音色上更加委婉,表现力更细腻。南、北方二胡各有优劣,但是随着艺术的发展,作品表现既要求音量,又追求音色,摆在演奏家面前的是如何提高乐器的表现力。作为演奏家,追求更高的舞台艺术是最终的使命,在这样朴素的想法下我开始琢磨提升二胡表现力,目的就是要让二胡能适应当代作品的表现要求。”

琴缘乐海——志同而道合

一位爱琴人,一家制琴厂,因为同一个理想走到了一起。2019年,乐海公司正式向张尊连教授发出邀请,成为“乐海”制琴厂高级二胡制作工艺的首席顾问。但其实二者的合作早就开始。

他说道:“当时乐海老宋总,一直对二胡制作工艺的提升有一定的想法,曾经邀请南方二胡制琴代表任建一老师到乐海厂担任技术顾问。这一举动给北方二胡的制作工艺注入了新的血液,将南方二胡的艺术特色引入北方,也由此开始了一条南北二胡艺术融合的新道路。随着市场的风云变化,乐海在扬琴、古筝、阮等乐器上做出了品牌,再次将目光聚焦在高端二胡的制作上。近几年,我和乐海公司罗汉群老师,以及多位技术团队专家共同研发高端二胡系列,去年在上海国际乐展推出了老挝红酸枝AB款高级琴”。

演奏家为乐器品质保驾护航的确是这款琴最大的特点和卖点。据介绍,乐海公司的每一把琴都经过了张尊连教授的亲自演奏,并对乐器进行音色、琴弦等方方面面的适度调整,达到要求后每台琴由激光刻字,并同时由张尊连教授手签“身份证”,才能进入市场销售。张教授特别欣慰地说道:看到这些经过我自己严格筛选和调试的琴,我感到很高兴和荣幸。这款琴既有北方琴音色的通透、洪亮,又有南方二胡委婉、甜美的音色。对于从小没琴的我,现在通过我的手给社会推送这么多好琴,有巨大的成就感,我真的是太幸运也太幸福了。”

品琴——德艺兼备、博采众长

艺术永远追求真、善、美。张尊连与“乐海”合作的过程中,则体现了他们共同实现二胡艺术真、善、美的共同愿望。

张尊连讲道:“客观来讲,不管是演奏还是制作,不可能包罗万象,也不能自称第一或者最棒。只能是在自身优势和基础上不断提升。我与“乐海”合作是一个愉快的过程,也是相互启发的过程。我觉得他们的研发队伍和企业精神总会感动我。我每次提出的意见,第二次见面就会给我反馈。比如一个简单的二胡弦的问题,厂家要反复实践,没有半点马虎。他们尊重艺术家的意见、尊重艺术的态度是令我特别感动的。”

“现在每次我鉴定过的二胡都具有我亲笔签字的乐器“身份证”。厂家为了保证每一把琴的真实性、独一性,严格实施一台一签制度。说白了,没有提前签好的证书。这样认真负责的做事态度,而且是自觉自愿的,让我有理由相信他们的制作水平会越来越好。”

执琴——美美与共、各美其美

张尊连说道:“在遇到‘乐海’前,如果有一天我同时安排了演出、上课和录音等不同场合的事情,就要带上两把或者三把二胡。因为教学时对琴的要求比较全面,要给学生做示范,让学生能感受到示范的重点;进棚录音换一把琴,对这台琴的音色要求比较细腻和委婉;上台演出再换一把琴,因为需要较大的音量,其实这也是我们的无奈。但是现在有了‘乐海’的二胡,基本可以做到几合一的要求,现在我只要背一把琴基本够了。我知道,其实每一个厂家,都尽可能地提高制作水平,这是促进行业发展的好事。‘乐海’虽然做出了一些成绩,但不能自大,要谦虚,这样才有更大的发展。”

“艺术的多样性也决定着演奏者的审美需求的不同,没有谁高谁低之分,只是风格和喜好不同,所以在乐器制造上各有千秋。另外从国内二胡专业的发展来说,每年专业音乐学院有众多毕业生,还有很多院团的演奏,他们每个人都有好几把琴,而且二胡不同于西方小提琴,受琴筒皮膜影响,二胡受到使用寿命限制,专业人士都不止拥有一把琴,所以高端二胡市场还是大有可为。”

执琴而行,琴声不辍。这是张尊连艺术与生活的真实状态。从教34年来,他的琴声飘过近60个国家,将中国二胡艺术传播到世界各个角落。在四尺讲台上他用心浇灌出一代代艺术的青苗,在一方舞台上每一弓都在用力奏响中国艺术文化的最强音。

他直言: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喜好,我是真的爱教书。有人说将爱好与职业结合起来是最好的,从这点来说我是最幸运的。

每周50节课的主课教学,再加上学术研究及演出活动,张尊连的生活和工作早已分不清楚,到底是生活中的艺术,还是艺术中的生活,早就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无论是教学、演出,还是著书立说他都离不开二胡,离不开他挚爱一生的二胡艺术。他在这两根琴弦间,拨动出了千变万化、流光溢彩的琴弦人生!

猜你喜欢
演奏家二胡乐器
二胡奏出精彩人生
学乐器
演奏家
洞腔随想二胡独奏
思乡(二胡短曲)
乐器
小议二胡艺术改良创新下的思考与实践
笛子演奏家
笛子演奏家
另类演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