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金陵中学龙湖分校 翁陈叡
爱因斯坦曾说:“情感和愿望是人类一切努力和创造背后的动力,不管呈现在我们面前的这种努力和创造外表是多么高超。”可见感情的因素往往是成功的关键。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的任务是要不断发展学生从学习中得到满足的良好情感,以便从这种情感中使学生形成一种情绪状态——强烈的学习愿望。
课堂上教师希望学生积极地回答问题,希望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但教师对学生的作答,尤其是对学困生在回答中表现的状态,往往是冷淡的、缺乏耐心聆听的态度。学生错误的回答还会激怒教师,却没触动教师,迫使教师认真思考学生知识薄弱、答错的原因。教师常常关注学生的整体情况,而忽略对个别学生、尤其是学困生的真心诚意的关注。
其实,教师只有开始学会关注学生的知识、心理、接受能力等学习状况,教师的作用才能真正发挥功效。我们要坚信,学习愿望并不取决于学生的任何天赋才能,而是要在日常生活中,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在教师真诚的热情中得到培养的。培养这种学习品质是教师的首要任务。
通过观察不难发现,每个学生都有自己感兴趣的事。有的学生学习情况不佳,其实反映了他们在学习方面兴趣淡薄的问题。要在教学中较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就必须善于吸引更多的学生或更多的注意力投入教师的学科中,争取到学生的思想和心灵。理想的状态是让学生都能热爱教师的学科。
有人说,孩子的心灵是脆弱无助的。是的,正因其脆弱无助,才要得到教师的精心呵护;正因其脆弱无助,才易热爱教师也易被教师伤害。当我们意识到我们面对的是学生极易受伤的心灵时,我们的教学就成了师生之间心灵的接触和碰撞。在这种诚意的交流中,教师履行着对学生的热爱,学生懂得了对教师的尊敬。任何一种打破这种状态的行为都成了伤害行为。事实上,这种状态常常会被打破。为人师者,当从谁的身上寻找责任呢?很显然,学生还小,犯点错误在所难免,教师面对问题则该多交流,换位思考。
班级有位学生,每天作业书写潦草。教师和家长教育多次无果,家长甚至急得当着任课教师面动手打孩子。我刚巧碰到这一幕,便阻止家长继续打下去,并留下和学生聊天。学生先是愣一会,接着小声地说:“翁老师,谢谢你刚才帮我拦着妈妈不再打我。”我以微笑接受他的谢意。
随后从学生口中得知,学生之所以书写不认真,是因为妈妈答应他,只要作业写完就可以玩游戏。所以他为了能早点玩游戏就草草写完。是呀!以一个10岁学生的理解,他当然不会考虑书写是否符合教师要求,只要“写好”就行。当教师、家长在责备他时,他也觉得很委屈。
虽然我不能断定未来他会有多大成就,但我敢肯定的是,他是一位懂得感恩的学生。
所以作为家长或教师更应该花点时间去了解学生内心想法。如果说这位学生曾经对母亲充满信任或者对请家长的任课教师真的喜欢,曾经好好表现只为得到你的一句表扬,那么,以后就很难再是这样了。因为一朵心灵相知的小花儿,可能被你亲手打断了。所以说,要真诚地关心自己的学生甚至他们的家庭,反对那种对学生漠不关心的行为,让每一个稚嫩的心灵得以呵护。这样就能建立一种师生心灵相知的默契。当然,这种默契不是庸俗的亲昵关系,应是一种相辅相成、进取相伴的关系。
教育过程中双方的主动权其实是一种矛盾:从教书角度说,主动权自然在教师的手里;从学习角度说,主动权要掌握在学生手里。从相互关系说,教师的位置更显得优越,所以教师更要培养学生热爱学习的态度、树立主动学习的意识。以“热爱”唤起“热爱”,用“思考”唤醒“思考”,帮助学生发现深藏在他们内心的财富,这对教师对学生都是一种幸福。教育是幸福的,而我们所教育的人得到了充分的表现与自主学习,也将是社会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