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雪静,宋雯雯,亓莹莹
(1.泰安市妇幼保健院 山东泰安271000;2.新汶矿业集团中心医院)
食管癌是消化道恶性肿瘤的常见疾病之一,据不完全统计,食管癌位于全世界恶性肿瘤发病率的第9位,病死率占第8位[1]。我国食管癌发病率16.7/10万,居全身恶性肿瘤发病率的第5位;病死率13.4/10万,位于第4位[2]。外科手术是治疗早、中期食管癌的首选手段,但食管癌根治术操作复杂、时间长、创伤大,会给机体带来一定应激反应[3-4]。患者术后强烈的应激反应,会促进交感神经兴奋及垂体、肾上腺皮质激素的释放,出现血糖升高、血压升高、心率加快等情况[5]。因此为了减轻患者的痛苦,缓解恐惧心理及应激反应,对手术室护理的要求较高。放松训练是指机体从紧张状态逐渐松弛下来的过程,直接目的是通过肌肉松弛,降低机体整体功能(生理、心理、躯体等)活动降低,使心理状态松弛,并平衡机体内环境,维持其稳定性[6-7]。本研究对食管癌手术患者采用手术室放松训练。现报告如下。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116例食管癌手术患者。纳入标准:所有患者经临床表现、体格检查、内镜等综合检查,符合食管癌诊断标准[8];美国麻醉医师学会(ASA)分级:Ⅰ~Ⅱ级;术中、术后均留置导尿管;能正常沟通、交流;对本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标准:合并中枢神经系统障碍;患有精神疾病、行为障碍;近期使用镇痛药物以及酒精、药物依赖史;研究期间主动退出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8例。观察组男36例、女22例,年龄(59.57±8.66)岁;病理分期:Ⅰ期8例,Ⅱ期35例,Ⅲ期15例;病变部位:中段47例,下段11例。对照组男38例、女20例,年龄(60.13±8.48)岁;病理分期:Ⅰ期10例,Ⅱ期34例,Ⅲ期14例;病变部位:中段44例,下段14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变范围、病变分期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手术室常规护理。术前与患者有效沟通,讲解手术成功案例,基本描述手术过程、目的及意义,消除患者不安心理;训练患者术后床上大小便,指导其准确咳嗽、排痰,增加肺活量;协助患者完善术前检查;术中保持手术室环境的整洁、无菌,严格无菌操作;注意保暖、控制输入液体;术后与病房护士准确交接,严密监测体征变化。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手术室放松训练。①评估及预防。术前评估患者心理状态及应激反应,时刻保持微笑、举止大方得体,详细介绍手术环境、麻醉方法,确保手术顺利进行。进入手术室后简单介绍手术室的环境、各仪器的用途及安全性,必要时协助麻醉医生给予药物镇静。②音乐训练。指导患者缓慢通过鼻孔呼吸,保持深而慢的呼吸,根据患者喜好选择轻柔、舒缓的音乐,音量40~50 dB,至手术结束后停止。③肌肉放松训练。患者在鼻深吸气后用口缓慢呼气,每次呼气逐渐放松身体的头部、颈部、肩部、手臂、手、胸部、腹部、腿部及足,循环反复30 min,使身心处于放松、平静状态。④冥想训练。播放音乐时闭上双眼,放松身体每部分肌肉。引导患者想象自己手术成功后出院想做的事情,保持良好心情,放松情绪。
1.3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液量。②统计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拔管后30 min 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心率(HR)。③比较两组术后苏醒时间、拔管时间。④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苏醒期躁动发生率。0级:患者安静,能够合作;1级:在躁动相关刺激后身体出现躁动,刺激停止后躁动停止;2级:无刺激后,身体有所活动,但无需按压;3级:出现挣扎、试图拔管或翻身,需按压或使用镇静药物[9]。
2.1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术中输液量、术中出血量比较 见表1。
2.2 两组患者术前、拔管后30 min的血压及心率比较 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术中输液量、术中出血量比较
表2 两组患者术前、拔管后30 min的血压及心率比较
2.3 两组术后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术后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比较
2.4 两组患者术后苏醒期躁动发生率比较 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术后苏醒期躁动发生率比较(例)
食管癌是全球高发性肿瘤,其发病机制尚未明确,与多种因素相关,如饮食、遗传、食管损伤等。另外机体免疫功能降低、剧烈的应激反应,也会导致食管癌。其中机体应激反应与免疫功能相关,强烈的应激反应会产生非特异性应激反应,降低机体的免疫功能[10]。手术是治疗食管癌的有效手段,但食管癌手术作为一种强烈的应激源,易导致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紧张、害怕、焦虑等情绪,导致恶心、呕吐、肌群紧张等生理反应[11]。另外,患者术前伴随强烈的应激反应,会影响术前操作配合,加之食管肿瘤引起咽部干燥、颈部紧缩感、食管通路狭窄等,会造成吞咽困难,影响术前插管[12-13]。因此,加强食管癌患者手术室护理,消除术前的应激反应,对手术进行及术后恢复产生一定的积极作用。
放松训练是护理干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身体与精神由紧张向松弛转化的过程。通过对患者进行放松训练,使机体主动放松增强自我控制,有意识地控制自身心理生理活动,以此降低机体唤醒水平,增强自身的适应能力,调整因过度紧张、焦虑等情绪而造成的生理、心理功能紊乱,起到疾病预防及治疗作用[14-15]。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手术过程的相关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拔管后30 min 心率较术前无显著变化,对照组心率下降,观察组心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SBP、DB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手术室放松训练不会影响手术的顺利实施,相反可保持患者生命体征的稳定性,降低手术应激反应。其原因可能是对食管癌手术患者采用放松训练,重视患者心理及社会层面的健康性,通过心理状态评估及预防,了解患者心理状态,进行心理干预、音乐训练、肌肉放松训练等方式,减轻心理压力反应,提高心理弹性水平,故而能减轻应激反应,维持稳定的生命体征。
苏醒期躁动是患者术后苏醒期间常见的不良反应,其原因可能是患者术前心理素质不足,过度紧张、焦虑等情绪均会增加患者术后躁动的发生[16]。另外良好、愉悦的身心状态以及交感神经活动降低,均会松弛肌肉,使迷走神经及交感神经活动维持稳定、良好的平衡状态,并积极对抗心理及心理的应激反应,促使患者术后尽快恢复,降低术后躁动的发生率[17]。音乐疗法是通过选择合适的音乐,使患者从不舒服、不健康的心理状态转变为合意状态,直接影响了大脑边缘系统及脑干网状系统,使大脑皮质出现新的兴奋灶;同时音乐疗法可促进消化道活动,加快体内废物排出,并能调动患者的思维记忆、联想及想象活动,引起患者共鸣及同感,达到镇痛、减压、催眠等作用[18]。肌肉放松训练是通过放松面部、颈部、胳膊、胸部、腹部等部位的肌肉,促进血液循环及呼吸平稳[19]。另外冥想训练是让患者想象身处熟悉、舒适的地方,开阔身心、转移注意力,可缓解焦虑,减轻压力;同时能增加患者脑α波指数,使大脑放松、清醒及平静[20]。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术后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苏醒期躁动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表明,食管癌手术患者接受手术室放松训练,能够降低患者苏醒期间躁动发生率,促使患者术后尽快恢复。推测原因可能是手术室放松训练、音乐疗法、肌肉放松训练及冥想训练能进一步减轻患者心理、生理的应激反应,缓解导管、手术等操作的刺激程度,降低躁动发生率。
综上所述,手术室放松训练能够减轻食管癌患者围术期应激反应,维持生命体征稳定,促进患者麻醉后尽快苏醒,降低术后躁动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