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鑫
(长沙市第三医院药学部
初步了解新药物的安全性、不良反应及体内代谢动力学特征是药物Ⅰ期临床试验主要目的,也是制定临床给药方案的依据[1]。在Ⅰ期临床试验过程中受环境、受试者自身原因、AE 等多因素影响,允许一定受试者的脱落率,现就受试者脱落原因分析、提出相应对策,阐述如下。
选取我院2017 年5 月—2019 年11 月已完成的51 项药物I 期临床试验总计参加试验的1025 例受试者病例资料,统计发生脱落33 例,其中男性27 例,女性6 例,年龄在18 ~40 岁之间。
通过图表、对比等形式归纳总结、对比分析。
有发生不良事件(Adverse Event,AE)12 例,依从性差9 例,受试者个人原因8 例,发生严重不良事件(Serious Adverse Event,SAE)、失访各占1 例,个人其他原因2 例,主要原因为发生AE,占比最大,而依从性差位居第二位,见表1。
表1 受试者33 例脱落原因分析
发生脱落时间主要是在院内试验过程中,其次是在洗脱期,也就是受试者在院外期间, 而其他时间段相对较少,见表2。
表2 33 例受试者脱落时间分布
3.1.1 发生AE 本研究发现试验中因发生AE 退出12 例,约占总脱落率的36.4%,是受试者脱落的主要原因。AE 包括恶心、呕吐5 例,晕血、晕针2 例,上呼吸道感染2 例,头部摔伤、直立性低血压头晕、带状疱疹、中耳炎各1 例,发生SAE 退出1例,为肺部感染需住院治疗。
3.1.2 受试者依从性不好 因受试者依从性不好,发生脱落为9 例,约占总脱落率的27.3%,仅次于AE 的脱落率。包括筛选时隐瞒精神病史及服药史1 例,给药前1 小时禁水时间窗内违规饮水1 例,餐后试验不遵守规定时间点提前进食高脂餐1 例,给药时把药片嚼碎并吐出者1 例,第2 周期入住时尿毒筛查(+)1 例,试验期间私藏烟支吸烟2 例,试验期间发生争吵斗殴2 例。
3.2.1 适当心理干预及改善受试者住院环境 药物Ⅰ期临床试验受试者大部分是首次参加,以18 ~25 岁年轻人居多,试验初期难免会产生焦虑、紧张的情绪,原因有:一是陌生的病房环境;二是抽血、埋置留置针产生的针刺痛;三是担心药物对身体不良的影响;四是采血不畅。可采取以下措施:一是营造舒适、温馨的病房环境。如室内装饰一些简洁漂亮的壁画,墙体粉刷成暖色调,病房摆放绿色植物,定期清扫卫生、消毒,经常开窗通风,尽量保持室内空气清新等;受试者活动区,配置可供受试者电脑上网,收看电视、玩纸牌、象棋等娱乐设施[2];二是在采血前,病区可播放舒缓、轻松的音乐,研究者、护理人员保持微笑服务、主动与受试者交流,分散其注意力,降低疼痛刺激的敏感度等。因此,进行适当的心理干预,有利于消除受试者的不良心理情绪,提高依从性,同时也可降低晕血、晕针发生的几率[3]。
3.2.2 加强与受试者沟通及研究者不断提高处理不良事件的能力 在筛选签署知情同意书时,应详细、如实地把试验中可能会发生的风险、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向受试者说明清楚,让其有充分了解,受试者才能做出正确判断与选择,避免试验中不必要的退出。研究者要不断提高处理AE 的能力,应充分了解每次试验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并熟练掌握处置的流程。研究分析发现本院药物试验中出现的AE,大部分通过及时得当的处理,是可以消除的。譬如女性受试者在试验期发生痛经,给予适当腹部热敷、穴位按摩等非药物措施,一般即可缓解;有些腹胀、腹痛,通过及时与受试者解释,可能与试验药物非必然的关系,消除受试者负面的心理情绪,通过继续观察,有时受试者排便后便可缓解。这样亦使受试者安全感增加,从而提高其依从性,使试验结果更趋于准确[4]。
3.2.3 加强受试者试验过程中的监管与教育 试验期间应加强病房巡视及结合病区监控对受试者动态监管,以便能及时发现受试者异常情况(如吸烟、斗殴、熬夜、不良反应等);每周期入住及出院时采用PPT 宣教,洗脱期通过微信、电话、面对面等随访方式,反复强调试验中注意事项,譬如饮食禁忌、下一周期具体时间,吸烟对药物试验不利的影响,提醒受试者洗脱期远离网吧、避免聚会等可能接触二手烟的环境[5];洗脱期较长的试验,可以采取面对面随访,增加随访频次,杜绝一些职业受试者受经济利益驱使,交叉参加其他地区(未对接入联网筛查系统)药物临床试验的不良行为等多项措施来提高受试者依从性,降低受试者脱落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