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雨攸
快节奏的时代催生出数以千万计精致的“利己主义”,这些“利己主义者”们视天下万事于无暏,只在乎自己的得失。鲁迅先生病逝前不久曾挥笔写下“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以表忧天下之忧。将死之人尚将天下视为己任,新时代的青年们、祖国的花骨朵、未来的顶梁柱怎可只做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而摒弃“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情怀呢。时代的变化并非青年人失掉这种情怀的借口,青年人应该在长期的学习中提升自身的价值,肩负起天下之重任,担当起社会给予青年人的责任。
林肯有言:“每一个人都应该有这样的信心:人所能负的责任,我必能负;人所不能负的责任,我亦能负。如此,你才能磨炼自己,求得更高的知识而进入更高的境界。”
上世纪六十年代,正值国家发展期,众多爱国青年义无反顾、不舍昼夜地为国家发展而奋斗。为石油工作拼命劳动的王进喜、为国家核弹事业做研究不惜与家人别离而深入大漠的一众青年核人才、无视美国高薪挽留一心报效祖国的钱学森……都在为祖国的发展发挥着他们的个人价值,他们有着“以天下为己任”的担当和情怀,用青年人的肩膀撑起了一个国家。
中国的建设离不开众多“焦裕禄”们,反观那些以自我为中心的“利己主义者”们,纵使自己有价值,却不为社会和国家所用,即便他们有一身的非凡能力,也无法最大化地将个人价值完全体现出来。如此,“利己主义者”们穷其一生丰富自我,他们的价值也终会随时间的推移灰飞烟灭。
只有真正有担当、有社会责任感的青年们不断提升自我,为了国家社会的发展奉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他们的自我价值才能彻彻底底地体现出来。也许他们会日渐老去、慢慢死去,但他们所创造的价值会永远留存在历史的长河中,深深刻印在后辈们的心中。
青年人不能失掉家国情怀。新时代的青年人更要以先人为鉴,提升自我的同时不可忘记社会给予的责任。青年人应当有担当、有社会责任感,不做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以天下为己任。不仅仅是为社会,更是为自己创造永恒的、真正的价值。
“人生须知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尽责任的乐趣。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吧,责任并不是你的負担,而是一种你应具有的信念。”梁启超先生的这一番话应当烙印在中国青年人的心里,肩负重任,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