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晖
摘 要:为明确废旧轮胎胶粉对不同基质沥青性能的影响,采用布氏粘度、DSR分别对橡胶沥青的流变性能进行测试,同时采用红外光谱(FTIR)探究了掺加胶粉后沥青微观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胶粉掺量的增加,橡胶沥青的粘度和高温性能都显著增加,胶粉对SK的改性能力最好,克炼次之,对埃索沥青的改性效果最差;当加入胶粉后,胶粉与基质沥青发生显著的物理化学反应,而克炼沥青与胶粉反应更剧烈,胶粉一方面吸收沥青而膨胀,另一方面,由于部分胶粉在沥青中发生了脱硫降解作用溶于沥青,从而产生新的官能团。
关键词:胶粉;基质沥青;橡胶沥青;流变性能;微观结构
中图分类号:U 414 文献标志码:A
1 引言
沥青路面由于其优异的路用性能而制成。近年来,随着交通量的快速增长,对沥青路面的路用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质量的沥青路面越来越多地应用于路面[1]。大量研究表明,加入残余胶粉可以显著提高基质沥青的高低温性能、抗老化和抗疲劳性能[2]。此外,橡胶沥青还具有高防滑性、低噪音开发和驾驶舒适性等优点[3]。目前对橡胶沥青的制备工艺和反应机理进行了大量的研究[4]。在研究前期,考察了橡胶沥青在不同工艺参数下的反应机理,提出了橡胶沥青的最佳工艺参数[5]。但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胶粉、单基质沥青及其混合料的研究,而对轮胎胶粉与各种基质沥青的相容性研究较少。
本文研究了轮胎胶粉与三种不同基质沥青的相容性,研究了橡胶粉含量(沥青质量分数)对橡胶沥青宏观和微观性能的影响,以及不同橡胶沥青对橡胶沥青的微观结构和分子组成的影响,探讨了橡胶粉对不同基质沥青的改性效果和改性机理[6~7]。
2 原材料及试验方案
2.1 原材料
选用三种不同的90#基质沥青,分别为SK、埃索(ESSO)和克拉玛依(Kelian)[8],其主要技术指标如表1所示。
使用常温生产工艺橡胶粉,在试验过程中,为了消除橡胶粒子对试验结果的影响,含有一定等级的橡胶粉末和粘合体,选择30-40目之间的筛余量。其物理化学指标分别见表2所示。
2.2 主要试验方法
(1)橡胶沥青的制备
所选胶粉的含量分别为0%、10%、15%和20%。根据研究结果和课题组已有的研究成果,选择橡胶沥青的生产工艺参数为:反应温度190℃,混合料2000r/min,反应时间60min。在制备过程中,应将基相加热至全流,倒入500g反应罐中,在150℃恒温下保持约60min,然后迅速至190±5℃,将反应罐倒入恒温的磁力加热器中,缓慢与胶粉混合制备沥青[9]。沥青制备完成后,浇注并密封特殊铝层,冷却至室温,并进行大约24小时的性能测试。
(2)布氏旋转粘度
用布氏旋转粘度法测定橡胶含量的粘度。沥青粘度试验的温度为180℃,试验中使用了转子27#转子,转速20转/分,沥青质量12.5g[10]。
(3)动态剪切流变仪(DSR)试验
采用动态剪式测重仪(DSR)对橡胶含量在高温下的流变性能进行了测试。摆动板之间的距离设置为1毫米。DSR的测试条件为:应变12%,角频10rad/s,测试温度64℃。
根据美国SHRP项目的研究成果,采用DSR表征沥青的流变特性,采用复模量指数法(complex module index method)表征沥青的温度敏感性。DSR用于表征沥青在中高温范围内的温度敏感性,计算公式如下:
1g 1gG*=CTS.1gT+C (1)
式中:G*为复数模量,Pa;GTS为复数模量指数;T为测试温度,K;C为常数。
GTS的绝对值越大,则表明沥青在该温区的温度敏感性越差;反之越好。
红外光谱分析
用紅外光谱法对橡胶沥青的成分和功能基团进行了定性分析,使用了热-费希尔·尼古拉-IS10红外傅立叶光谱仪(“FT-IR”),测试范围为4000至650厘米-1,并将样品采用了压片法。
3 结果与讨论
3.1 胶粉对不同基质沥青流变性能的影响
3.1.1 粘度
图1是橡胶沥青粘度试验结果,从图1可以看出,不同来源的基质沥青对胶粉的粘度有不同的影响。当胶粉含量相等时,炼制的橡胶沥青粘度为90#基质沥青最高,其次为sk90 #基质沥青,而esso90#基质沥青的效果最差。胶粉的粘度影响胶粉的粘度。随着基质沥青用量的增加,胶粉的粘度逐渐增大。捏合沥青时,橡胶沥青的粘度为2~3或7~8倍,若橡胶粉含量为10%、15%和20%,与SK沥青也有相似的性能。在沥青中,当橡胶粉含量分别为10%、15%和20%时,当橡胶粉含量增加2倍和3倍时,橡胶粉的粘度随沥青用量的增加而增加[11]。
3.1.2 复数模量和相位角
图2显示了橡胶粉含量对沥青区域复合模量G*和相位角δ的影响。图2(a)表明,掺加橡胶粉后,三种橡胶含量的复合模量显著增加,说明掺加橡胶粉提高了基层的弹性,使沥青具有较好的抗变形能力。对于Sk沥青,随着粉末掺杂量的增加,其复合模块逐渐增加,粉末掺杂量的增加,复合模块的重要性越大;对于ESO和chemon沥青,随着胶粉含量的增加,复合模量的变化规律相同:当胶粉含量为15%时,复合模量先增大后减小,达到最大值,对于ESO和chemon沥青,随着胶粉含量的增加,复合模量的变化规律相同:当胶粉含量为15%时,复合模量先增大后减小,达到最大值[12]。
图2(b)表明,加入橡胶粉后沥青的相位角相同:随着橡胶粉用量的增加,相位角逐渐减小,相位角是损失模量和沥青储存模量比值的测量值,通过减小相位角,在沥青发生变形的情况下,储能模量的增大值大于损失模量的增大值,这意味着橡胶粉的加入明显降低了沥青的内摩擦,提高了沥青的抗变形能力[13]。对于三种类型的沥青,当胶粉含量相同时,革兰精制沥青的相角最小,SK次之,Esso最大。加入橡胶粉后,克氏精炼沥青和SK沥青的相角相同,Esso沥青的相角最小[14]。
3.1.3 车辙因子和失效温度
采用车辙系数评价沥青的抗变形能力。图3显示了不同沥青含量下摩擦系数和实效温度的试验结果。图3(a)表明,橡胶粉的加入可以显著提高沥青的粉磨系数,从而提高沥青的高温稳定性,粉磨系数的变化对应于复合模量[15]。图3(b)表示不同橡胶粉含量的橡胶沥青的排气温度,即高温PG级[16]。随着胶粉的加入,不同沥青的PG质量逐渐提高,胶粉对克炼沥青的影响最大,其次是SK和Esso。
3.2 胶粉对不同基质沥青的红外光谱分析
图4是橡胶沥青的红外光谱(橡胶粉含量10%)。从图4可以看出,对于各种基质沥青,加入橡胶粉后,橡胶沥青发生了严重的物理化学反应,橡胶粉对2800-3000cm-1的特征峰没有明显影响,而700-1800cm-1之间的红外峰与基质沥青有显著差异。与三种橡胶沥青相比,SK和Esso具有相似的特征峰和特征峰,但精制沥青的C=O(1690cm-1)结合力明显高于SK和Esso沥青,这主要取决于其基质沥青的性质。此外,在1261.56cm-1处有明显的吸收峰,在FTIR中650-1300cm-1的低频区称为指纹图谱范围。吸收端属于=C-O-C,是芳香醚和脂肪族醚,与氧气和侧链管相连,其振动类型延伸为振动类型。在相同的条件下,GM沥青比其他两种含旧胶粉的沥青更容易发生物理和化学反应,生成新的官能团。
3.3 不同橡胶沥青的改性机理分析
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不同橡胶沥青的改性机理,改性机理如图5所示。对于SK和Esso沥青,物理反应是橡胶沥青最重要的内部反应,如图5(a)所示,即膨胀反应发生在橡胶粉中。加入橡胶粉后,橡胶粉将轻质组分吸附到沥青中,从而提高橡胶粉的体积膨胀性和橡胶沥青的性能。橡胶沥青同时发生两种反应(膨胀和降解)。如图5(a)和图5(b)所示,橡胶粉一方面吸收沥青中的轻组分和溶胀,另一方面脱硫降解沥青中的橡胶粉,溶解在沥青中,形成新的橡胶沥青官能团,这一结论得到了检验。
4结论
(1) 橡胶粉的加入能显著改善基质沥青的高温性能。总的来说,在相同的胶粉用量下,克炼橡胶沥青含量的粘度最高,高温性能最好,SK次之,Esso沥青最小。
(2) 基于GTS法,确定了橡胶粉对不同基础含量的改性能力。结果表明,橡胶粉对SK的改性能力最好,其次是克炼,对ESO沥青的改性效果最差。
(3) 胶粉和基质沥青的特征峰在700cm-1~1800cm-1之间变化明显。加入胶粉后,胶粉与基质沥青之间的物理化学反应强烈。与其它两种沥青相比,胶粉与基质沥青的反应更为简单,包括物理和化学反应,并出现了新的官能团。
参考文献:
[1] 王君.SBS改性沥青的技术性能和评价指标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7.
[2] 曹荣吉,陈荣生.橡胶沥青工艺参数对其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269-273.
[3] 屠卫星.汽车美容[M].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4] 褚翠蘭.橡胶沥青路用性能研究[D].沈阳建筑大学,2013.
[5] 赵学锋,李海莲,李良英.制备温度与搅拌速率对废旧胶粉改性沥青粘度的影响[J].中国建材科技,2016(5):56-59.
[6] 李廉.废旧轮胎胶粉改性沥青混合料低温与疲劳性能研究[D].长安大学,2012.
[7] 常魁和,高群.公路沥青路面养护新技术[M].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
[8] 李曦鹏.基于微观特性的温拌沥青老化特性研究[J].硅酸盐通报,2016(11):3741-3747.
[9] 李海莲,李波,王起才等.基质沥青对废旧胶粉改性沥青流变性的影响机理研究[J].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16(6):8-13.
[10]李晓平,马伟中,乔衡等。微波活化对橡胶沥青粘度及分子量的影响[J].中国建材科技,2018(1):90-92.
[11]杨小龙.基于原材料特性的橡胶沥青改性机理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5.
[12]胡苗,周娟兰,李永鹏.橡胶粉对PVA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韧性的影响[J].混凝土,2015(4):101-110.
[13]李寻.再生SBS改性沥青的性能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3.
[14]白江平.橡胶粉掺量对沥青技术指标的影响[J].内蒙古公路与运输,2014(3):18-19.
[15]龙翔.SBS-橡胶粉-纳米SiO2三元复合改性沥青修补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湖南大学,2011.
[16]王照鲁.橡胶沥青性能试验及生产设备研究[D].长安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