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颜红
在学前教育阶段,音乐教育作为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幼儿整体素质的重要手段之一,幼儿音乐活动是一种有声音、有情趣的艺术活动。我们可以通过音乐教育发掘幼儿的潜能,塑造幼儿健康活泼的个性,丰富幼儿的情感,促进幼儿全面和谐的发展。《纲要》中明确提出了幼儿艺术教育改革的新概念。结合当前幼儿教育工作的实际,我认为培养幼儿音乐素质教育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激发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所有的智力活动都依赖于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没有兴趣的技能学习是无源之水,无根之木,所以要培养幼儿的音乐素质,发展幼儿的音乐水平,必须培养浓厚的、稳定的兴趣。那么,如何激发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呢?
(一)潜心构思,以趣引趣
兴趣是产生学习动机的重要心理因素。由于幼儿年龄小,学习动机与活动本身有着更为直接的联系,因此,对每一个音乐活动都要潜心构思,使音乐活动充满情趣,尤其在教材趣味化、设计趣味化、教法趣味化上下功夫。
1.教材趣味化
在选择音乐教材时,应尽量选择从歌词到音乐,从体裁到形式,从结构到风格都能贴近儿童生活、体现幼儿情趣的、符合幼儿口味的教材。如歌曲:《大鞋和小鞋》、《拔萝卜》、《花蛤蟆》等,歌词口语化,旋律上口易唱,行动活泼,富有动感。
2.设计趣味化
教育活动设计的好坏,往往决定着这次活动的成败。因此,对每一个音乐活动,都要根据教材对结构内容进行精心设计,使之情节化,承上启下,自然过渡,这样就能使幼儿从一个音乐意境走向另一个意境。此外,还可把教育内容寓于游戏之中,因为游戏是孩子的最爱。
3.教法趣味化
“好奇”是幼兒的心理特征,“形象”是幼儿的思维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我努力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使我的教学方法力求生动形象,充满情趣,从而使幼儿轻松自然地掌握音乐知识。在一节舞蹈课中,我教幼儿学习古典舞手形“虚拳”时,我一边示范,一边形象地比喻说:“你们看,五根手指是五个好朋友,它们一起往中间凑凑头,形成了中间是圆圆的,空空的,两只手合在一起就变成了一个小小望远镜!”孩子们立刻纷纷模仿起来,而且印象深刻。以后,每当我一说起虚拳时,孩子们立刻说:“像小望远镜——”通过形象有趣的教学方法,使教育活动变得更加轻松和愉快。
(二)用心启迪,以情育情
“谁都承认,音乐的力量是巨大的,之所以巨大是因为音乐能触动人们的感情。”在音乐活动中,教师的情感投入。在音乐教学中,我特别注重师幼之间情感的交流,努力创造一种平等、宽松、和谐的气氛。比如在活动中,经常看着幼儿的眼睛说话和示范;用表情、动作等去调整幼儿的心理状态。同时,我还以各种不同的身份与幼儿进行情感交流,我不仅仅是老师,还可能是其他角色,如:兔姐姐、鸭妈妈、小百灵鸟等等。通过扮演角色,逼真地表演,把幼儿带入到音乐作品特定的意境之中。
在欣赏乐曲《小鸟的话》时,幼儿被优美的旋律所吸引,自始至终笑嘻嘻的,因此我在让幼儿对此乐曲进行第二遍欣赏时,根据音乐的情节,脸上的表情时而喜悦,时而忧伤,时而严肃……在老师的感染下,幼儿开始细听,开始思考,有的说:“这个曲子听上去有点悲伤。”有的说:“小鸟儿好像不快活。”有的则说:“我们去帮助它吧!”教师用心组成的无声语言启迪孩子们学会如何欣赏音乐。以情育情,使孩子们可以很自然地、贴切得表现出音乐作品中所孕育的情感,使音乐活动成为一种丰富幼儿情感的过程。
二、创设音乐环境
为幼儿创设宽松愉悦、自由民主的音乐环境,让孩子们能够怀着愉悦的心情利用已有的经验自由思索,展开想象,充满自信地与音乐进行交流,才能萌发幼儿的创造力。在早操、课间、入园时,我都为幼儿配上合适的音乐,以丰富的生活内容,为幼儿提供多看、多听、多实践的机会。
三、培养幼儿的节奏感
(一)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听节奏的习惯
在我们的周围环境中,无论是自然界还是社会生活中都充满着各种音响。汽车喇叭声、虫鸟的鸣声、雨的嘀嗒声、雷的轰鸣声和动物的叫声等,这些都是自然的节奏。利用这些节奏自然地、有意识地引导幼儿倾听并模仿,使幼儿在模仿的过程中把握住音高、音准及节奏感。此外,还可以开展“听音”游戏活动,感受变化丰富的节奏。
(二)对幼儿进行节奏的训练,培养节奏感
1.运用念儿歌来训练幼儿的语言节奏
我通常选用一些节奏感强、有韵律的儿歌来训练幼儿的节奏。由浅入深,先是简单的节奏型,然后慢慢过渡到附点音符等复杂些的节奏型。还让幼儿练习一些综合性较强的儿歌和进行二声部的练习。;;;
2.让幼儿运用身体动作来表现声势节奏
在日常教学中,我常常引导幼儿运用身体的各种动作来表现节奏,如:拍手、拍腿、拍肩、跺脚、捻指等,各种动作互相变换,互相融合,同时,鼓励幼儿大胆创编出新的节奏型。
3.让幼儿自由地体验各种节奏
我在音乐角放置了各种乐器,如筷子、铃鼓、小铃等,平时让幼儿自由地去敲敲打打,从中感受节奏。有的幼儿敲出了这样的节奏:××××0|××××0‖。这显然是幼儿无意中敲出的16分音符的节奏,如果我以后教打16分音符的节奏型时,幼儿就不会感到困难了。在这种无拘无束、自然敲打模仿练习的过程中,幼儿会亲身体验并自然地掌握许多种节奏型。
拍节奏是幼儿节奏入门训练最常见的、适合幼儿接受能力的方法。进行节奏训练为的是培养节奏感,因此,在节奏训练的过程中,不仅要使幼儿动作协调、合拍、整齐地拍节奏,更要在节奏性活动中引导幼儿从运动神经上获得节奏感觉,这是形成节奏感不可忽视的条件。
卡尔奥尔夫认为:完全没有音乐感觉的孩子是罕见的,几乎每个孩子都能理解和享受音乐。是的,每个孩子都有音乐的潜能,假如我们能给他们创设丰富的音乐环境,为他们提供自由的探索空间,随时让幼儿在各种环境下体验音乐、理解音乐,活跃他们的音乐思维,同时又能仔细观察、耐心等待,在恰当的时候给予适当的帮助,孩子们必定能从音乐中体验更大的乐趣,就像日本音乐教育家铃木镇一所说:“要让孩子学音乐像学说话一样自然”。